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93章:死亡剧本

回头无岸 最新章节正文 第93章:死亡剧本 http://www.ifzzw.com/380/380935/
  
  
    市局档案室深处弥漫着旧纸张、灰尘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时间凝固后的沉闷气息。阳光透过高窗,在密集排列的档案柜之间切割出昏黄的光柱,无数微尘在其中无声飞舞,仿佛无数过往岁月的幽灵。张涛在一个角落里,面前摊开着一份略显发黄、纸张边缘已然脆硬的卷宗。牛皮纸封面上,用略显褪色的墨水写着案由和编号:“XX中学女学生陈娟坠楼案”,以及一个标志着“结案”的红色印章,日期是近二十年前。

    年轻刑警小林安静地站在一旁,眼神里带着敬畏与好奇。是他率先发现了赵辉与李婷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共同点,此刻,他跟随张涛,试图一同踏入这段被时光尘封的悲剧。

    张涛深吸了一口气,仿佛需要额外的氧气来穿透这厚重的历史尘埃。他小心翼翼地翻开封面,开始了阅读。最初的几页是现场勘察报告:发现尸体的位置、现场照片(黑白复印件,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冲击)、法医的初步检验记录——死者陈娟,女性,十七岁,XX中学高三学生,符合高坠致死特征。报告措辞冷静、客观,甚至可以说是冰冷。

    接着是询问笔录。张涛的目光变得异常专注,逐字逐句地扫过那些用当年标准钢笔字或老旧打印机留下的陈述。被询问者主要是死者的同学、老师以及发现尸体的校工。

    很快,一种极其怪异的感觉开始在他心头蔓延。

    首先是几名关键目击者的证词。他们分别是:赵辉、李婷、贾强、王萌。卷宗显示,案发前一天晚上,有人看到陈娟晚自习后情绪低落,独自留在教室。而这几个人,都是最后离开教学楼、或者说声称自己最后离开的人之一。

    诡异之处在于他们的证词内容。关于陈娟当时的情绪状态、关于他们离开时看到的情景、甚至关于他们之间简短的对话……这些来自不同个体的回忆,在关键细节上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高度一致性”。并非完全雷同,那太假了。而是像经过精心排练后,各自稍作发挥的“复述”。核心要素:陈娟很忧郁、她说了些类似“活着没意思”的话、她拒绝一同回家、她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这些要点在所有证词中反复出现,支撑着“自杀”的推论。

    但这种一致,缺乏鲜活记忆应有的那种细微的偏差、个人视角的独特侧重以及不可避免的模糊感。它们太“完美”了,完美得像是在共同维护某个单一的叙事版本。张涛办案多年,深知真正的目击者证言往往充满矛盾和不确认,需要侦查员去仔细甄别梳理。而这种高度协同,反而显得极不自然。

    “小林,”张涛指着那几份笔录,“你看这几份,特别是赵辉、李婷、贾强、王萌这四个人的。感觉出什么没有?”

    小林凑近仔细看了一会儿,眉头也渐渐皱起:“队长……他们说的……太像了。就像是……背好了答案一样?虽然每个人用的词不太一样,但意思和关键点几乎一模一样。”

    “没错。”张涛声音低沉,“这不是回忆,这是复述。他们在复述同一个故事。”

    继续往下翻,卷宗里记录了死者哥哥陈浩的反应。当时他还只是个刚成年的年轻人。记录显示,他对“自杀”结论表现出极度激烈的抗拒和愤怒,多次到学校和陈娟生前居住的街道派出所吵闹,声称妹妹绝不可能自杀,她前一天还和自己有说有笑计划未来,她一定是被欺负了,甚至暗示有人害了她。但记录这些行为的警员,在卷宗里的批注却带着一种当时常见的、对“闹事”家属的定性:“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接受现实,言语缺乏实证,对其妹死亡原因存有不切实际的臆想。”

    这些冰冷的文字,时隔多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那个年轻哥哥的无助、愤怒与被粗暴否定的绝望。张涛想象着那个少年的身影,在庞大的机构和不近人情的结论面前,嘶吼着无人相信的“真相”,最终被定义为“情绪不稳定”,被强行按压下去,直至沉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段批注上敲了敲,心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案卷的最后,是结论页。基于现场无打斗挣扎痕迹、无他人胁迫证据(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多名目击证人”一致证实死者生前情绪低落、有厌世言语,最终判定为自杀。一份份签名和公章,为这个年轻生命的逝去画上了一个官方、却似乎掩盖了某些真相的**。

    合上卷宗,张涛久久沉默。档案室的寂静仿佛有了重量,压在他的肩头。陈娟案、赵辉之死、李婷之死……这几个原本分散在不同时空的点,因为“XX中学”这个共同点,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

    “小林,”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立刻查!赵辉、李婷,还有这个贾强、王萌,他们和陈娟的具体关系!同班?同年级?还有,查贾强和王萌现在的身份和近况!”

    “是!”小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行动起来。

    现代警方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能力远非二十年前可比。很快,结果出来了。

    小林拿着打印好的资料,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张队,查清了!赵辉、李婷,以及还在世的贾强和王萌,他们四人当年都是陈娟的同班同学!而且,根据当时一些零散的记录和校友回忆,他们四人在班上关系比较密切,算是一个小圈子。而陈娟……她家境普通,性格据说比较内向,似乎……似乎和那个小圈子有过一些……过节?但具体是什么,时间太久,没人说得清了。”

    张涛接过资料,目光迅速扫过。

    贾强,现任某实权部门副局长。

    王萌,现任某重点中学高级教师,颇有名气。

    而赵辉和李婷,已经变成了死亡名单上的名字。

    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开始在张涛脑海中浮现:多年前,一个花季少女的非正常死亡,几个证词高度一致、关系密切的同班同学,一个被官方结论强行平息却充满疑点的案件,一个悲愤欲绝却被斥为“臆想”的哥哥……多年后,当年那些同学纷纷步入社会,成为各自领域的“成功人士”,然后,其中两人接连以某种极其“干净”却诡异的方式离奇死亡……

    这还能是巧合吗?

    世界上没有如此精准的巧合!

    张涛几乎可以肯定,他面对的,极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跨越了漫长时光的复仇!那个当年被称为“情绪不稳定”的哥哥陈浩,无疑是首要的、也是唯一的嫌疑人!他的动机清晰得令人窒息——为妹妹讨回迟到的公道,以他自认为正义的方式。

    然而……

    怀疑仅仅是怀疑。推理无法代替证据。

    如何证明?

    赵辉和李婷的死亡,现场勘查、法医检验,所有现代刑侦手段得出的初步结论,都是“意外”或“自然死亡”。没有凶器,没有痕迹,没有毒物反应(至少常规检测没有),没有目击证人。完美得像一场场天衣无缝的犯罪。

    如何将二十年前一桩结论为自杀的旧案,与眼前这两起毫无证据指向他杀的“意外”联系起来?法律讲求证据链,而现在的证据链,几乎是断裂的。陈浩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吗?或许有,或许没有,但即使没有,也无法将他和那些“意外”直接挂钩。动机?强烈的动机在缺乏实证的情况下,反而可能被视为警方的臆测。

    张涛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仿佛看到了真相的轮廓,它就站在迷雾的彼岸,清晰却又遥不可及。他手握着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找不到任何一条可以通往那个解释、并能被法庭认可的桥梁。

    凶手——如果真的是陈浩——像是一个高明的戏剧导演,精心布置了舞台,演绎了死亡,却将自己彻底隐藏在幕后,没有留下任何登台的票根。

    “贾强,王萌……”张涛念着这两个还活着名字,心头猛地一紧。

    如果他的推测正确,那么这场复仇远未结束。名单上还有目标!

    “立刻安排人手,对贾强和王萌进行外围调查和……必要的、隐蔽的保护和关注。”张涛下达命令,声音凝重,“同时,重新启动对陈娟案的内部复核,成立秘密调查组,重点核查当年那四名证人的证词真实性,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破绽或压力点。还有,查找陈浩的所有信息,他现在的下落、职业、社会关系……一切!”

    “是!”

    命令下达了,但张涛心中的沉重感并未减轻。他感觉自己正在和一個看不见的对手赛跑,对手拥有二十年的准备时间,拥有燃烧不尽的恨意,并且,到目前为止,每一步都走得完美无瑕,将警方远远甩在身后。

    他重新拿起那份尘封的卷宗,看着封面上“陈娟”的名字。那个少女的悲剧,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终结,它像一颗沉睡的种子,在黑暗中汲取着恨意,终于在二十年后,以另一种更加残酷的方式,破土而出。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颗种子结出更多恶果之前,找到它,阻止它。尽管,他手中几乎空无一物,唯一的武器,只剩下缥缈的直觉和一段被尘埃覆盖的往事。追踪一个幽灵,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超越常理的智慧与运气。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曦鸿讲故事的小说回头无岸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回头无岸最新章节回头无岸全文阅读回头无岸5200回头无岸无弹窗回头无岸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曦鸿讲故事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