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的京城,春寒料峭。
王盛在做出决定后,先给韩三坪打了电话,说明《绣春刀》项目暂缓的原因。
听王盛说也要搞投资2亿以上的大片后,韩三坪先是沉默,等听明白王盛到底要搞什么后,立马表示支持到底!
《囧途》的导演工作扔给了吴一一,吴一一已经有几部独立指导且票房过千万的喜剧片打底,能力算是锻炼出来了,另外,他本来也是《人在囧途》的执行导演,全程参与着剧本等筹备事宜,接手项目很丝滑。
把手上的两个项目或砍、或扔出去后,王盛便全身心投入到了筹备《博物馆奇妙夜》的工作当中。
在他的设想中,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方奇观。
是一部融合了《神话》的古典韵味、《功夫》的视觉创意和《博物馆奇妙夜》核心概念的、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奇幻冒险大片”。
……
王盛带领编剧组,以《博物馆奇妙夜》为基底,进行了彻底的本土化重构:
背景设定:
故事发生在一座虚构的博物馆——“中华文明博物馆”当中。
这个博物馆里的文物,全都是仿品。
主线剧情:
成龙饰演的失业武术教练陈大宝,为生计接下了中华文明博物馆夜班保安工作。
在某个满月之夜,他震惊的发现馆内文物、雕塑、画像中的人物竟全部“活”了过来。
从此,他每晚与“活过来”的历史人物、神兽、文物互动,笑料百出。
核心情节:
先秦厅:与复活的兵马俑军团操练,误触机关引发“秦弩齐射”,险象环生。为首的将军俑渴望找回失散的“战友”。
汉唐厅:丝路商人执着于“找回通往西域的路”。李白醉酒吟诗,邀陈大宝对饮;,唐三彩骆驼舞动,带领跳起“丝路狂欢”。
宋明清厅:朱元璋与康熙争论治国之道,陈大宝调解不成反被卷入“帝王辩论赛”。明代郑和宝船模型,化身航海家,带领主角出海冒险,象征探索与开放。
自然馆:恐龙骨架与黄河象遗骸争夺“史前霸主”,陈大宝以太极拳化解争斗。
一件神秘青铜器(类似“何尊”):内藏博物馆“复活”秘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潮:邪恶势力(境外文物贩子)潜入博物馆,试图盗取被藏在一堆仿品中的“青铜器”。陈大宝联合复活的项羽、霍去病、花木兰等历史英雄,展开古今大战,守护国宝。
结局:黎明时分,文物回归静止。陈大宝领悟历史传承的意义,联系有关部门,上交青铜器,并写成《夜班博物志》手稿。
……
完成剧本后,王盛以“电影厂联盟”为根基,抽调各厂顶尖人才:
北影厂:
美术组:由曾参与《横空出世》的资深美术师张和平带队,负责故宫内景复刻、文物道具制作。
特效化妆:抽调《荆轲刺秦王》特效化妆团队,负责兵马俑等角色的实体特效。
上影厂:
微缩模型组:制作郑和宝船、故宫建筑群等精细模型,用于特效拍摄。
机械道具组:设计可动式文物支架,实现“复活”物体的物理运动。
八一厂:
爆破与动作设计:负责最终决战的打斗场面,确保安全与视觉效果。
长影厂:
传统工艺组:提供漆器、刺绣等传统技艺支持,增强文物道具的真实感。
同时,王盛引入外部顶尖团队:
先涛数码(港岛):
视觉特效总监钟志行、黄宏显、黄宏达联合带队,负责数字角色、动态捕捉、场景延伸等核心特效。
曾参与《风云雄霸天下》《功夫足球》,在亚洲特效领域属一流水平。
北电特效团队(内地):
依托《虹猫蓝兔三千问》、《功夫足球》项目积累的经验,负责部分基础特效工作。
好莱坞:通过成龙的人脉及中影的渠道,外包部分尖端技术至工业光魔,主要用于生物角色(如复活恐龙)的肌肉模拟、毛发渲染及复杂物理碰撞效果。
此举旨在弥补国内团队在写实生物CG领域的短板。
……
2月下旬,王盛在京信大厦召开项目技术研讨会。
特效组提交了详细分解方案。
国内可完成部分(预算约6000万元)。
场景延伸与数字绘景(如扩展博物馆穹顶、星空)。
基础粒子特效(如魔法光华、尘土飞扬)。
文物“活化”的初级动画(如陶俑行走、书画飘动)。
机械道具操控(如遥控战车、电动恐龙骨架)。
需好莱坞技术支持部分(预算约4000万元—8000万元):
高精度生物CG:如霸王龙、猛犸象的皮肤质感、运动力学。
复杂流体模拟:如喷泉水幕变身历史场景。
大规模动态光影追踪:如夜明珠照亮整个展厅时的实时光影变化。
总特效预算控制在1.5亿元以内,占项目总成本50%。
王盛强调:“钱要花在刀刃上,观众能一眼看出的‘奇迹瞬间’,必须做到极致;过渡镜头,用巧思省预算。”
……
三月中旬。
经多轮测算,《博物馆奇妙夜》项目总成本(不含成龙片酬)定为2亿元—2.5亿元。
场景搭建(3000万):于怀柔1:1复建“中华文明博物馆”主厅,结合真实文物(如借调各省博物馆仿制品)与数字扩展。
特效(1亿-1.4亿):如上述分解。
剧本与导演组(1000万):包括剧本买断费、导演团队薪酬。
其他(5000万):服装、化妆、道具、音乐、后期等。
……
可行性结论:
国内可完成:实体道具、微缩模型、基础CG、部分数字角色。
需好莱坞支援:高端粒子系统、复杂光影渲染(如“复活”瞬间的魔法光效)。
成本控制关键:
利用国内团队完成70%基础特效,降低人工成本。
与ILM谈判打包价,将高端特效外包费用压至5000万以内。
通过“电影厂联盟”共享设备资源,减少租赁开支。
……
此外,王盛提出“三控一保”策略:控场景周期(搭建与拍摄同步)、控特效返工(前期动态预演)、控演员档期(成龙戏份集中拍摄),保核心视效质量。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