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王盛的生活节奏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高效。
白天,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京信大厦的办公室里。
编剧组那边关于《人在囧途》的进展很快,大纲细化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囧”境被设计出来,李成功(成功老板)和牛耿(底层小人物)的人物形象也越发丰满。
王盛不时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保喜剧包袱不仅密集,更能服务于人物塑造和情感递进,避免沦为纯粹的闹剧。
他深知,这部看似简单的公路喜剧,要想在贺岁档杀出重围,靠的正是这种“笑中带泪”的真实共鸣。
而在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听取各项目汇报的间隙,王盛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另一个问题,与成龙的合作。
他让李婷婷搜集了成龙近年在好莱坞的所有电影资料、票房数据、媒体评价以及行业分析报告。
厚厚的文件堆在他的办公桌上,结合他前世的知识,一个清晰的轮廓逐渐显现。
成龙,这位凭借《红番区》打开北美市场,又以《尖峰时刻》系列跻身好莱坞一线动作喜剧明星的华人巨星,在2001年初这个节点,正站在一个看似巅峰,实则暗藏危机的十字路口。
《尖峰时刻》(1998)的巨大成功,全球狂揽2.44亿美元票房,不仅让成龙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也彻底固化了他的银幕形象——
一个身手敏捷、幽默诙谐、带着异域风情(东方功夫),但本质上能与西方主流(克里斯·塔克饰演的黑人话痨警察)顺畅合作的“安全”的动作喜剧演员。
北美观众,乃至全球观众,买账的就是这个配方。
然而,这种成功也像一把双刃剑。
好莱坞是类型片和明星制最成熟的工厂,它热衷于复制成功模式,同时也极易将成功的演员“标签化”。
成龙的“生态位”被清晰地界定在“动作喜剧”,尤其是需要有一个插科打诨的搭档的“双雄”模式里。
一旦脱离这个舒适区,市场和他自身的明星光环就会变得不确定。
王盛翻阅着资料。
成龙在《尖峰时刻》之后,尝试脱离该系列的单飞作品,如《西域威龙》(2000年,又名《上海正午》),虽然票房不算差(全球约1亿美元),但口碑和影响力已无法与《尖峰时刻》比肩。
而且这部电影本质上依然是“西部片+东方功夫”的混搭喜剧,并未跳出固有的框架。
他记忆中,成龙在未来几年会推出的《燕尾服》、《环游地球80天》等脱离核心模式的好莱坞作品,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遭遇了滑铁卢。
最终导致他不得不将事业重心重新转回亚洲,回归更熟悉的华语动作片领域,并开始尝试转型,拍《新警察故事》、《神话》这类更侧重情感和剧情,甚至带点悲情色彩的角色。
“这就是巨星的光环陷阱啊。”
王盛放下手中的一份北美影评剪报,上面不乏对成龙“重复自己”、“套路化”的批评。
好莱坞需要他,但可能只需要特定类型的他。
这种被定型的状态,对于一位渴望突破、且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束缚。
而成龙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其深层原因也在于此。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发挥他特长,又能帮助他打破些许桎梏,甚至融合东西方元素,实现“软着陆”和转型的合作伙伴。
王盛和他背后的盛影传媒,拥有内地强大的制作、发行能力和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正是理想的选择。
那么,选择哪部电影作为合作的起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部电影必须满足三个方面——发挥成龙核心优势,精彩的、具有创造性的动作设计,以及他独特的喜剧感;故事、制作水准能吸引北美乃至全球市场,符合成龙的巨星地位;不能是《尖峰时刻》的简单复制,需要给观众(包括成龙自己)带来一些新鲜感,可以是题材、风格、角色深度上的微创新。
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风险,确保成功。
首次合作,必须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奠定未来深度合作的基础。
综上所述,王盛思考起他记忆中未来可能成功,且适合现阶段成龙的电影项目,进行初步筛选——
《上海正午2》:直接延续已有一定基础的IP,风险最低,但创新不足,更像是一次纯粹的商业计算,难以体现“共同开拓”的战略意义。PASS。
《飞龙再生》:涉及超自然元素,动作设计有突破,但剧情较弱,整体口碑一般,算不上成功范例。PASS。
《八十天环游地球》:大制作,名著改编,但成龙的加盟更像是一个“特色景点”,影片整体风格与他的个人特色融合生硬,最终惨败。风险过高,PASS。
排除了几个明显不合适的选项后,王盛的思绪在两个片名上停留:
《神奇的燕尾服》(2002年):概念有趣——一件赋予穿戴者超能力的燕尾服,能结合成龙的动作和喜剧。但这部电影的问题在于,特效和科幻元素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成龙赖以成名的“真人实打”魅力,显得不伦不类,最终效果不佳。风险在于概念与明星本体的冲突。暂定,风险较高。
《邻家特务》(记忆中2010年作品):概念更贴近现实,特工与平民的错位喜剧,有一定新鲜感。但时间线较晚,且整体格局偏小,可能无法完全承载成龙国际巨星的身份和首次重磅合作的声势。
他沉吟片刻,将这两项也划去。
这些项目要么已有失败先例,要么格局不够。
那么,有没有一部电影,既能保留成龙动作喜剧的精华,又能自然融入东方元素,故事扎实,且在商业上经过验证,风险可控呢?
忽然,王盛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另一部电影——虽不是成龙主演,但其核心设定和成功模式,或许可以进行一次精彩的“嫁接”和“本土化重构”。
《王牌保镖》(2017年)。
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其“错位搭档”的喜剧模式:一个一丝不苟的顶级私人保镖(瑞恩·雷诺兹),被迫保护他昔日的死对头、一个口无遮拦、行事乖张的顶级杀手(塞缪尔·杰克逊),两人从互相嫌弃到默契配合,一路火花四溅。
但如果拍这部电影,要面临两个难题。
首先是编剧选择,《王牌保镖》充斥着大量西式幽默,现有的编剧团队写不出味道。
但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从港岛或是直接从好莱坞找编剧就能解决。
真正的困难,是不可描述事件发生之后,涉及暴力元素的电影项目被紧急叫停或无限期推迟。
成龙大概四月份拍完《尖峰时刻2》,等《王牌保镖》开拍,大概率是会撞上的。
王盛思考了下,想到了另一个或许合适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