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京城暖风和煦,街上行人如织。
布政坊内倒是一片宁静,这里住得都是朝中重臣,尤其是内阁首辅的宅邸外,虽然有大量前来拜谒的官员在等候,场间依旧没有骚动喧哗,毕竟都知道首辅大人喜欢清净。
宁珩之今年五十八岁,这个年纪在大燕历任内阁首辅之中属于年轻的一档,比如先帝朝第一任首辅受命时已近七旬。
今上登基二十年,宁珩之从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到吏部尚书只用了七年,而且他在太和七年升任吏部尚书便同时入阁,虽然当时他在内阁排序最末,但凭借天官之职几近能与首辅抗衡。
太和十四年,宁珩之终于熬走了他前面的阁老们,登上首辅之位,成为大燕文官之首。
换而言之,宁珩之升为首辅那一年仅五十二岁,这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首辅,而且他还是大燕历史上最年轻的殿试状元。
他这一生可谓风光无限荣宠至极,更难得的是天子至今对他依旧信任且倚重,这让他的首辅之位无比稳固,亦让围绕在他身边的官员们始终坚信这艘大船不会倾覆。
但是近来几位宁党高层都察觉到一丝不安的暗流。
“元辅。”
刑部尚书卫铮放下手中的茶盏,沉吟道:“不知陛下是想让沈尚书卸任之后入阁,还是以大司空兼任内阁大学士?”
从去年开始,沈望即将入阁的消息便在朝野间悄然传开,庙堂诸公对这种现象很熟悉——这是天子有意放出风声,提前观察朝堂对此的反应,如果没有过于激烈的反对声,他会逐步推进此事。
卫铮默认没人可以阻挡天子的圣意,而他的问题则切中这件事的紧要之处。
内阁之中,除首辅和次辅之外的阁臣权责范围一直没有定例,全看天子是否授予额外的职事。
就拿宁珩之来说,当初他刚入阁就能和首辅分庭抗礼,就是因为他兼任吏部尚书一职,手里掌握着大燕成千上万官员的考评和升降。
如今沈望入阁已成定局,但他将来在内阁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其中仍旧大有文章可做。
宁珩之淡淡道:“沈望这两年在工部做得极好,陛下对他很满意。”
此言一出,卫铮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同时眼底浮现些许艳羡之意。
坐在另一边的吏部左侍郎赵文泰叹了一声,幽幽道:“陛下对这位沈尚书未免太看重了。”
这句话略显不恭,但此刻室内坐着的几人都是宁党核心高层,倒也不必担心会传扬出去。
卫铮点头道:“谁说不是呢?这两年欧阳次辅昏招频出,陛下对其失望透顶,否则不会如此急切地提拔沈尚书。而且沈尚书和欧阳次辅不同,他屁股下面干净得很,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很难。”
“那倒未必。”
沉默多时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程兆麟缓缓道:“沈尚书固然谨慎,但他那位得意门生还谈不上无懈可击。”
“薛淮?”
卫铮一怔,随即哑然失笑道:“景瑞兄,你是不是不了解此子的手段?”
程兆麟不解问道:“此言何意?”
卫铮先是看了一眼神色平静的宁珩之,继而解释道:“你别看薛淮年轻气盛,就误以为他浑身都是破绽,若你真的这样想,多半就会着了他的道,许观澜就是前车之鉴!”
他没有提到薛明纶和岳仲明这两位曾经的宁党大员,主要还是不想引起宁珩之的不悦。
程兆麟摇头道:“昭节兄,我岂会不知薛淮的事迹和手段?”
坐在右侧的户部左侍郎刘崇年好奇地问道:“景瑞兄莫非有对付薛淮的妙计?”
“倒也谈不上妙计。”
程兆麟平静地说道:“薛淮毕竟年方弱冠,为人处世如何能与沈尚书相比?就拿最近收到的消息来说,薛淮在主政扬州之后,逐渐显露出少年心性,近来更是将一位国色天香的女医者拘禁于官邸之中。”
书房内登时陷入一片诡异的沉寂。
若说这些宁党大员不想对付薛淮自然是假话,且不提过往恩怨,光是薛淮清流中坚的身份就注定两边势同水火。
但在朝堂之上做事要讲规矩,无法无天的人必然会遭到天子的厌弃。
他们要对付薛淮只能从官场程序来办,但是薛家几代人积攒的家底够厚,薛淮暂时又无贪婪之欲,再加上他有天子的器重和沈望的庇护,无需走歪门邪道谋求仕途晋升,很难抓到他的把柄。
如今众人从程兆麟口中听到国色天香四字,顿时都来了兴致,让他赶紧述说详情。
程兆麟便将扬州那位女神医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然后对宁珩之说道:“元辅,这是蒋总督派人送来的消息,此事并非凭空捏造,即便不能借此对薛淮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但是多多少少可以影响陛下对他的观感。”
在众人的注视之中,宁珩之端起案上温热的雨前龙井,看着清澈茶汤里一根缓缓沉落的细毫,徐徐道:“蒋济舟想让你手下的御史以此事弹劾薛淮?”
程兆麟言简意赅地应道:“是。”
“若本辅没有记错,去年两淮盐案一众主犯的头颅还挂在扬州的城楼上吧?”
宁珩之嘴角扯起微讽的弧度,压下心中那抹失望,看着众人说道:“你们是不是都忘了,薛淮之所以能破获两淮盐案,除了薛明章和沈望留给他的底牌,最大的仰仗便是靖安司的人手。蒋济舟在漕运衙门那座金山上坐得太久,他不记得靖安司的厉害倒也罢了,你们怎能忽略呢?”
程兆麟很快反应过来,愧然道:“元辅恕罪,是下官鲁莽了。”
卫铮等人皆被宁珩之一言点醒。
以靖安司和扬州府衙的联系之紧密,薛淮在官邸里金屋藏娇这件事连蒋济舟都瞒不住,如何能瞒住那些靖安司的密探?
无论薛淮是出于怎样的缘由做下此事,靖安司必然会知晓,也就意味着天子早已收到密报。
而以薛淮展现出来的城府心机,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但他依旧这样做了,说明他有充足的理由,或许他早就将此事的原委密奏天子。
这个时候都察院的御史若是冒然弹劾,只怕素来多疑的天子会将他们视作狼狈为奸之辈。
宁珩之点到即止,心中的失望却越来越浓。
他不禁想起在河东老家赋闲的薛明纶。
当初薛明纶因为工部窝案遭天子厌弃,但在宁珩之看来这是因为沈望的手段过于凌厉,而且天子刚好要拿一位重臣来对宁党开刀,薛明纶是恰巧撞在刀口上。
相较卫铮等人,薛明纶至少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半年来宁珩之也曾试探过天子,看看能否为薛明纶找到复起的机会,只是天子一直没有松口,宁珩之也不敢冒进。
如今看来,他得帮薛明纶创造一个机遇,眼前这些人敲敲边鼓还算合格,谋财敛权更是个中好手,但指望他们去应对沈望入阁之后的挑战,多半会溃不成军,而薛明纶经历过那次的挫败,再加上这两年的沉淀,想必不会再轻易被沈望算计。
书房内的气氛几近凝滞。
宁珩之看着神情沉肃的众人,放下茶盏轻叹一声,放缓语气道:“关于沈望入阁之事,你们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沈望一人身上。”
卫铮当即恭敬地说道:“请元辅赐教。”
宁珩之道:“你们仔细想想,陛下为何忽然要提拔沈望入阁?”
赵文泰留意着宁珩之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下官斗胆试言,是因为欧阳次辅和孙阁老插手春闱,从而引得陛下震怒,这才调整内阁大学士的人选?”
“这只是表象。”
宁珩之没有过多提及已经乞骸骨的孙炎和独木难支的欧阳晦,缓缓道:“对于陛下而言,沈望是否入阁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工部也好礼部也罢,乃至权柄最重的吏部,沈望都能完成陛下交待的重任。简而言之,陛下对于朝堂的掌控力依旧强大,他让沈望入阁并非是为了对付我。”
这番话令众人如坠云中。
他们一直觉得天子扶持欧阳晦是为了和宁珩之打擂台,如今欧阳晦老迈不堪用,便重新给宁珩之树立沈望这个远远强过欧阳晦的新对手,以免宁党在朝中一家独大。
宁珩之看着众人的反应,微微摇头道:“看来你们这几年是被荣华富贵迷花了眼,本辅早就对你们说过,朝中从来没有宁党之说,纵然有也只是帝党。”
众人悚然一惊。
“转过弯来了?”
宁珩之神情复杂地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说到底,陛下让沈望入阁不为当下,而是着眼将来,为的是……陛下百年之后,新君继位之后的朝堂格局。”
“我已年近六旬,必然会走在陛下前面,陛下又何必浪费精力去对付一个将死之人?”
“故此,沈望入阁并非是他大权在握的起点,相反他注定会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在内阁的值房里苦熬资历。”
“你们从现在开始不要执着于对付沈望和薛淮这对师徒,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弄清楚……”
“谁才是陛下真正属意的后继之人。”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