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233【大学士】

相国在上 最新章节 233【大学士】 http://www.ifzzw.com/376/376760/
  
  
    皇城,御书房。

    大燕天子姜宸坐在御案之后,手里拿着一封奏章,靖安司都统韩佥肃立堂下,禀道:“陛下,根据叶庆查到的消息来看,江南济民堂背后确实隐藏着一股妖教乱党势力,而今臣已给叶庆增派得力人手,让其协助扬州同知薛淮追查此案。”

    天子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历朝历代都不会缺少这种痴心妄想的乱党,大燕亦不例外,但是真正察觉这股势力的存在,依旧令天子恼怒不已。

    这种乱党和贪官污吏截然不同,后者虽然会让百姓深受其害,但从根本上来说,贪官污吏的行径都有迹可循,而那些乱党一心只想着颠覆江山社稷,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法以常理推断。

    “此事必须彻查。”

    天子沉声道:“但是你要避免打草惊蛇,尤其是在抓住核心人物之前,切勿闹得满城风雨。薛淮这一次做得很好,从瓦解对方内部势力入手,这样就不会引起朝野震荡,你让下面的人好生配合。”

    韩佥肃然道:“臣遵旨。”

    “你先退下罢。”

    天子放下薛淮呈上的奏章,在韩佥行礼退下之后,看向御书房内站着的那位中年文官,缓缓道:“沈卿如何看待此事?”

    沈望早在半个时辰前便奉召入宫,天子召他主要是为了询问宫殿修缮一事,刚好韩佥带着江南急报入宫禀奏,沈望原本想要暂避,但是天子硬要他留下旁听,由此可见如今天子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沈望思忖片刻,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案凶险处有三。其一,乱党以悬壶济世之名,暗行裹挟民心之实,此乃民怨蓄渊,较之贪官酷吏之祸,其势更沉、其发更猛。其二,据靖安司所报,乱党勾结地方官员,假借善名聚势,此等根植膏肓之举,不啻于附骨之疽,非雷霆手段断难除根。其三,乱党势力恐已悄然渗入运河命脉,如此则不限于江南一隅,更在动摇国本觊觎神器。”

    天子的脸色愈发凝重,沈望通过方才韩佥的奏报,很快便梳理出乱党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沈望见状便冷静地说道:“然陛下所言甚是,薛淮之应对犹如对症良药。对付此等潜藏乱党,理当步步为营,通过不断削其羽翼而迫使其浮于水面,万不可大张旗鼓自乱阵脚。在臣看来,乱党的威胁在于藏在暗处,只要挑断他们的脉络,揪出一点继而按图索骥,便可使其满盘错乱。”

    “善。”

    天子的眉眼逐渐舒展,他最欣赏沈望的地方便是这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

    望着中年文官沉静的面色,天子微微一笑道:“朕想起一桩传闻。近来朝野之间多有议论,言及沈卿功勋卓著,当以工部衙门所托之重,入枢机为朕分忧,不知沈卿可有此意愿?”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问询,实则重逾千斤。

    入阁拜相位极人臣,几乎是每个文官毕生所求的顶点。

    而今天子亲自挑明,显然是偏向于认可沈望的功绩和能力。

    但沈望并未表现出狂喜之色,他对天子深深一揖,恭谨地说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陛下垂问令臣惶恐万分。臣出身寒微,蒙陛下不弃,委以工部重任,已是感念至深,常思竭驽钝以报陛下隆恩。入阁一事,非臣之才力所能及,亦非臣所敢觊觎妄求之地。”

    这番应答乃是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沈望内心作何想法,他都必须给出这样的态度,这是为臣之道的标准。

    天子亦不着急,面带微笑地看着这位寄予厚望的重臣,只温言道:“沈卿莫非不愿入阁?”

    沈望缓缓直起身,继续答道:“陛下若有驱使,臣不敢辞。臣身居工部,唯知恪守本分,务求将宫闱营造、水利工事、百工巧技诸端处置妥当,以不负皇恩。至于阁辅之重任,此乃治国之经纬,定鼎之权衡,非大材大德者不能胜任。臣虽愚钝,亦深知其中千钧之重,绝不敢妄自尊大。臣之所志唯在实务,愿为一枚铺路之石,只求实务有成,便不负此生矣!”

    听到这段恳切朴实的奏对,天子不禁满怀感触轻声一叹。

    沈望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不会违逆圣意强行推辞,但从本心而论,他入仕所愿便是为大燕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卿之心意,朕知晓了。”

    天子给出简短的回应,御书房内的氛围显得更加和谐。

    他端起茶盏轻呷一口,目光飘向墙上悬挂的巨幅《江山万里图》,状似不经意地开口道:“如今诸皇子渐长,行事风格不尽相同,亦各有优劣。卿素来眼光如炬,朕倒想听听,以卿观之,诸皇子性情如何?”

    沈望心头一凛。

    品评皇子历来是朝堂大忌,天子主动垂询某位大臣对皇子的看法,既是信任也是重如山岳的压力和试探。

    他的回答若稍有差池,得罪某位皇子甚至卷入储位之争,便是万劫不复。

    但是他又不能保持沉默。

    当下御书房内除了君臣二人,便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曾敏,这种场合沈望根本没有装傻充愣的余地。

    天子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难度,若是此刻站在面前的是其他重臣,他根本不会提及此事。

    沈望乃是朝野公认的清流领袖,入仕近三十年一直践行清正之道,故此天子便想看看他的内心——并非是因为他这一两年内将要入阁之事,仅仅一个阁臣还不至于让天子如此刁难,而是看他能否担得起未来的首辅之职。

    当年的宁珩之和薛明章都曾经历过天子不同话题的拷问,只不过后者英年早逝,让天子唯有惋惜哀痛。

    或许在世人看来天子这是君子欺之以方,但沈望心里清楚,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斟酌良久之后,沈望审慎地回道:“陛下垂问关乎社稷宗脉,臣恐管窥蠡测有负圣听。然陛下令臣直言,臣不敢避讳,唯据臣有限之见闻,斗胆陈说。”

    天子微微颔首道:“但说无妨。”

    沈望道:“梁王殿下年纪尚幼,已显天资聪颖,又淳朴纯善。臣与之接触甚少,但闻其读书勤勉尊师重道。在陛下淳淳教导之下,他日必为社稷英才。代王殿下风华正茂,性情较为疏阔。或因其尚年轻气盛,言语行止间偶有少年意气之态。此乃璞玉未琢之象,诚需严加教诲,导其入正途。”

    一旁的曾敏听得默默赞了一声,无比认真地将每个字牢记心中。

    天子面露微笑,显然对沈望的回答很满意。

    一如沈望所言,八皇子梁王虽已成年,但仍旧是少年性情,还需仔细磨砺,而他对五皇子代王的评价已经算得上严厉,虽是璞玉但需要严加教诲。

    若沈望非忠耿之臣,断然不会直言代王之过。

    沈望轻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魏王殿下性情沉稳敏而好学,待人接物亦显仁和。其读书明理安守本分,常能为天家皇子之表率。唯其性,似过于沉静内敛。楚王殿下天性聪颖,颇有决断之风。行事雷厉,重然诺、尚气节,深肖陛下风骨。然锋锐过盛,尤需砥砺涵养,方能如精钢绕指柔韧。”

    说到此处,他便停了下来。

    天子定定地看着沈望,这番应对其实已经超过他的预期。

    沈望没有一味地吹捧诸皇子,而且言之有物合情合理,最关键的是他对皇子们的看法很真实,而这是天子最在意的地方。

    如果今日是宁珩之或者欧阳晦作答,天子绝对听不到如此恳切的肺腑之言。

    良久,天子欣慰地说道:“卿之所言,甚合朕心。”

    沈望闻言躬身,无比郑重地说道:“陛下,臣妄评龙裔实属僭越。诸殿下身份尊贵,皆有天潢贵胄之风姿,臣所窥不过一二。皇子之圣德天授,未来成长更系于陛下教诲。臣今日狂悖之言,惶恐之至,若有失当,万请陛下责罚!”

    天子微微摇头道:“卿何罪之有?不过,方才爱卿只提到四位皇子,并未言及太子,这是为何?”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重逾万钧。

    曾敏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暗道沈尚书您可悠着点,杂家可不想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沈望这次没有迟疑,他坦然又诚恳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乃是储君,臣岂敢妄议?”

    储君亦是君,在天子没有罢黜太子之前,他就和其他皇子不同,这才是天子今日问询的核心之处。

    换句话说,无论谁是太子,只要天子让其住在东宫,沈望便会恪守君臣之道。

    短暂的沉寂过后,天子的笑声响了起来。

    这笑声一点都不狂放,但其中蕴含的舒心之意,曾敏却是再熟悉不过,此时此刻他不禁心生感慨——难怪这位沈尚书能够圣眷护身,这两年任凭朝野风雨侵袭,他自岿然不动。

    “今日乃是休沐之期,爱卿本该歇养精神,却依旧要劳心国事,朕心不忍。曾敏。”

    “奴婢在。”

    “令御膳房准备几样膳食送到沈卿府上。”

    “奴婢遵旨。”

    曾敏恭敬地应下。

    沈望镇定谢恩,然后行礼告退。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天子眼底的笑意愈发明显。

    曾敏依旧低着头,他默默地站在一旁,脑海中忽地浮现薛淮那张年轻俊逸的面庞。

    这对师徒可真了不得。

    弟子在江南屡建功勋,恐怕要不了多久便能重返中枢,陛下定然不会亏待他,而他这位座师……

    曾敏暗暗一叹,经过今日这番御前问对,朝中再也没人能阻止沈大学士的青云直上,便是权倾朝野的宁首辅也不行。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上汤豆苗的小说相国在上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相国在上最新章节相国在上全文阅读相国在上5200相国在上无弹窗相国在上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上汤豆苗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