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475章 盼头!上海腾飞的契机!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最新章节正文 第475章 盼头!上海腾飞的契机! http://www.ifzzw.com/376/376601/
  
  
    卓敬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

    而朱高炽也将自己对上海的规划和盘托出。

    “老卓,上海比之天津更加得天独厚,毕竟挨着江南之地。”

    朱高炽看向卓敬,提醒道:“想必你也清楚,江南可是鱼米之乡、经济中心,纺织业更是兴旺得很。苏州的织机比天上的星星还密,家家户户的窗棂里都飘着丝线的影子,上等的云锦能织出龙凤戏水的纹样,一匹就能换十石米;松江的棉布更是堆成了山,农户白天种地,晚上就着油灯纺纱,集镇上的布庄从早到晚挤满了客商,北到北平,西到川蜀,都认‘松江布’的牌子。光这两样,就够让天下商队挤破头了。”

    他顿了顿,指着江面上往来的货船:“你再看这水路,苏州的绸缎顺着运河过来,不过三日就能到上海;松江的棉布装船走黄浦江,当天就能靠岸。上海建好了码头、货栈,这些织好的料子就不用再绕远路,直接在这里打包,装上海船就能往倭国、吕宋运——那些地方的人,穿的还是粗麻布,见了咱们的绸缎、棉布,还不得抢着用银子换?”

    “江南的纺织业,缺的就是一个直通海外的口子。”朱高炽的语气愈发肯定,“以前商队得把布运到广州、泉州才能出海,路上损耗不说,还得被层层盘剥。上海就在江南门口,又是水陆枢纽,将来这里的码头一立,苏州的织户能少花一半运费,松江的布商能多赚三成利,自然会把货都往这儿送。”

    他看着卓敬:“纺织业一动,带动的可就多了。染布要靛蓝,江南的染料作坊就得扩大;织机要修配,铁匠铺就得打更多的铁件;连船工、脚夫、栈房伙计都得跟着添人——这些行当一活,江南的银子就像活水一样淌起来,最后都得从上海这个口子流出去,再换成海外的香料、象牙、白银流回来。到时候别说江南,连带着安徽的茶叶、江西的瓷器,都能借着上海的码头,顺着海路倾销到更远的地方去。”

    卓敬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江南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织机转动的景象,听到了货船装卸的号子。

    他拱手道:“殿下说得是,江南的货等着出海,上海就是那个最合适的闸门。属下这就去安排,先在码头旁建几座大货栈,专门收江南的绸缎棉布,再请几个懂行的掌柜来,算算往海外运能赚多少利。”

    朱高炽笑着点头:“这就对了。抓住了江南的纺织业,上海就抓住了撬动天下商路的杠杆。”

    卓敬兴奋地点了点头,当天就带着账册去找上海县令王敬之。

    王敬之正在后衙核实地契,见卓敬进来,连忙起身相迎——他早听说过这位在天津“点石成金”的能臣,当年天津卫不过是个驻军的小码头,经卓敬一打理,不到三年就成了北方最热闹的商埠,连带着周边地价都翻了十倍。

    “王县令,”卓敬把朱高炽的规划图铺在桌上,“咱们得先清出三条路:一条从江边到造船厂,方便运木料;一条从码头到各厂,好拉货物;还有一条通县城,让百姓能来做工。”

    “此外就是各个工厂也都会对外招工,男女老少都有适合的工作可干。琉璃厂要烧窑的匠人、吹制的好手,也需要劈柴、运料的杂工,老人孩子手脚利索的,能帮忙分拣碎料、打扫场地;造船厂缺的是刨木、凿卯的工匠,年轻力壮的可以学拉锯、抬木,妇女能做些缝补帆布、搓麻绳的活计;雪糖厂熬糖要掌火候的师傅,也需要搬运甘蔗、过滤糖渣的帮工,孩子跟着学过秤、记数也能派上用场;纺织厂更不用说,纺纱、织布、染整,哪一环都离不了人,妇女熟稔针线,正好能上手;还有港口码头,卸货、装船、看管货栈,需要大量脚夫、仓管,连给船队送水、送饭的杂活,都能安排出去。”

    “总之,只要肯出力,就有饭吃、有钱赚。本地百姓优先录用,管饭,每日工钱按手艺高低算,最低也有十五文,做得好还能涨。这样一来,既能让卖了地的百姓有营生,也能吸引周边州县的人来投奔,人一多,工厂、码头才能转得起来。”

    王敬之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睛发亮:“卓大人放心,民工我已经征好了,都是卖了滩涂的百姓,正愁没活干呢!”

    “工钱得给足。”卓敬提醒道,“按天津的规矩,管饭,每日二十文,干得好另有奖励。”

    他指着图上的居民区,“还要建五十间工房,让外地来的工匠有地方住,家眷也能接来——人留住了,厂子才能长久。”

    王敬之连连应着,笔在账本上飞快地记着:“我这就让人去采买木料、砖瓦,要不要请苏州的工匠来?他们建码头最有经验。”

    “不仅要请苏州的,”卓敬补充道,“还要从福建调些造船匠,从广东找熬糖的师傅,琉璃厂的匠人我已经从京城请了,过几日就到。对了,得尽快开个‘招工局’,把会识字、会算账的人都招进来,各厂的账册、码头的货单,都得有人管。”

    两人越聊越投机,王敬之原本还有些忐忑——毕竟上海这地方底子太薄,怕辜负了胖殿下的信任。

    可听卓敬一分析,心里的底气足了不少:江南的丝绸、茶叶就近能运过来,福建的木材、广东的甘蔗顺着海路就能到,这些原料在上海加工成更值钱的绸缎、茶砖、白糖、琉璃器,再卖到海外,这中间的利润想都不敢想。

    “卓大人,”王敬之忽然想起一事,“百姓们都在传,说上海将来能赶上苏州、杭州?”

    卓敬笑了:“用不了十年,说不定能超过。”

    他指着窗外正在施工的码头,“你看那些运石料的船,都是从长江上游来的;那些扛木料的民工,有从安徽来的,有从浙江来的。人往高处走,钱往热处流,只要咱们把路铺好,还怕引不来人?”

    王敬之看着卓敬胸有成竹的样子,再想想天津的繁华,忽然觉得手里的账本都变得沉甸甸的。

    他站起身,对着北方拱了拱手——胖殿下把卓敬这尊“财神”请过来,显然是铁了心要让上海变个模样。

    自己能赶上这桩好事,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傍晚时分,朱高炽和朱雄英再次来到滩涂。

    夕阳下,数百名民工正在夯土筑路,夯歌此起彼伏;远处的造船厂已经立起了脚手架,工匠们正忙着拼接木料;码头的桩基打了一半,露出水面的部分像一排坚实的牙齿。

    “你看,”朱高炽指着眼前的景象,“天津是靠东海贸易起来的,上海靠的是江南的物产和大海的便利。这两个地方,就像大明的两只脚,一只踩着陆地,一只踩着海洋,往前迈才能走得稳。”

    朱雄英望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忽然道:“等我从海军学院毕业,就来这儿看看。说不定那时候,咱们的水师已经能开到吕宋了。”

    “会的。”朱高炽拍了拍他的肩膀,“等码头建好了,第一艘船就让你去试航。”

    海风带着泥土的腥气吹来,混着工匠们的号子声,格外有生气。

    王敬之站在县衙门口,看着滩涂上渐渐亮起的火把,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盐碱地,正在一点点变成金疙瘩。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位胖殿下一句“买地”——现在看来,不是疯了,是真有远见。

    上海的夜,不再只有海浪声,还多了锤击声、号子声,还有无数人心里悄悄燃起的、对未来的盼头。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朕闻上古的小说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最新章节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全文阅读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5200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无弹窗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朕闻上古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