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487章 上天何其不公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最新章节 第487章 上天何其不公 http://www.ifzzw.com/367/367671/
  
  
    央视为了表示重视,这次来北电由副台长带队,一共来了四个人。

    除了范副台长外,还有综合频道总监兼节目采购中心主任朱同,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监梁虹,以及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刘盈。

    这阵容确实是不小了。

    哪怕是看起来职务最“小”的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刘盈,单领出来也是那些民营影视公司需要重点招待的对象。

    “曹导好像从出道以来,还没拍过纪录片吧?”

    在北电的工作人员调试设备准备播放的间隙,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虹小声对朱同说道。

    “没有,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应该是第一次。”

    朱同回道。

    想了一下,朱同又对梁虹说道:“我查了一下内部资料,咱们这位曹导,早在出道之前,就跟央视合作过了,一开始也以为是同名同姓,特意看了一下单位,没想到还真是他。”

    这一下成功引起了梁虹的兴趣,她扭头看向朱同,赶紧问道:“真的?他来央视实习过?在哪个部门?”

    旁边的刘盈也忍不住看了过来。

    “不是实习。”

    朱同颇有些遗憾的说道:“曹导在大二上学期的实践作业,拍了一部公益短片,被推荐到了广而告之,还被采用了……”

    可惜啊!

    要知知道曹导今后会这么牛,那当时肯定是“抓”住这个最大的潜力股,一直合作下去。

    比如没多久曹导就要拍出道电影《独自在海边的夜晚》了,据说当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资金、演员、设备等,这些央视都有啊。

    朱同都不敢想,要是自己慧眼识珠,做了田庄庄那个角色,成为曹导的“领路人”,自己现在……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范台长,随即赶紧收回目光。

    同时心里忍不住想,那个或许是最保守的位置了吧?

    “实践作业就能拍的那么好,可惜啊……”

    梁虹先是惊叹了一句,又忍不住摇头,只是这句“可惜”,跟朱同的“可惜”,是两个意思。

    朱同也听出了梁虹的意思,当时他不是负责人,广而告之栏目的公益短片的选择,下面的人就能决定,还报不到他这里来。

    他也能理解为什么下面的人没有特别重视曹阳。

    换成他,大概率也不会特别重视的。

    道理很简单。

    一个大二的学生,被推荐上来的短片既然能达到了入选“广而告之”的程度,要说其中没有猫腻,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谁知道是不是哪家有钱的“公子”在镀金?

    要知道当时的“广而告之”播放时段,那可是被称为“黄金时段”的,能入选的公益广告,哪个不是经过层层筛选?

    但是,筛选的是作品质量,至于是谁导演和制作的,这就不是重点考察的了。

    “这次范台长对曹导的毕业作品可是重视的很,你觉得……曹导能给咱们个惊喜吗?”

    朱同轻声问道。

    他一直在综合频道那块,虽然综合频道也播出过一些重点的纪录片,但在纪录片方面,肯定没法跟梁虹这位专业人士比。

    梁虹是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监,主要分管的,就是纪录片。

    中心副主任不一定有多懂纪录片,但还兼任副总监的话,那就证明人家是专业的,是从纪录片领域的策划啊、制片啊之类的职务上升上来的。

    并且肯定是作为某个纪录片栏目的总策划或总制片出过成绩的,要不然也不会升到副总监的职务。

    梁虹犹豫了片刻,凑近朱同一些,才低声说道:

    “曹导的老师是司徒老师,司徒老师是国内纪录片领域的权威,教出过不少传统纪录片领域的高手,我当初也听过司徒老师的课。

    他主张‘真实是纪录片第一要义’,反对摆拍与虚构,强调记录客观存在的真实过程,他认为纪录片应如‘影像档案’,忠实反映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事件与人物。”

    朱同稍微一思考,就懂了梁虹的意思。

    这些年来,纪录片领域也在思变,不断有人尝试着给纪录片融入各种风格。

    而以司徒为代表的“真实”派,虽然还是主流,但却也被称为传统派。

    传统派,就意味着还是老套路,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必不可少。

    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是什么?

    或者暗讽现代食品标准化对传统风味的消解,或者通过饮食文化对比,折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又或者记录“高大上”的传统美食……

    朱同微微皱了下眉头,若是这样的传统纪录片,范台长劳师动众的前来,会失望吗?

    肯定不会。

    大家来的目的其实都挺“单纯”的,说白了,就是冲着曹导的名头和影响力来的。

    想到这,朱同自嘲一笑,随后释然了。

    自己不也是冲着这个来的吗?

    难道还真是冲着一部纪录片?还是美食类纪录片。

    怎么可能!

    不要说范台长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是司徒老先生亲自出山拍摄一部纪录片,也不可能让自己这个综合频道总监兼节目采购中心主任亲自出面。

    朱同又稍微瞥了一眼自己旁边的梁虹。

    恐怕就算是梁虹,也不一定会回亲自出面。

    随后又瞥了一眼梁虹旁边的刘盈,或许那个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出面稍微差一点,但再往上一点,纪录片三部的主任出面应该是足够的。

    “看看怎么样吧。”

    小放映室灯光暗下来,随着传统的音乐声,稻穗的画面如泼墨版铺开,但仅仅持续几秒钟,画面一闪,出现了一双粗糙并稍微发黑的手,这双手在揉面……

    “这……”

    随着这双手也是一闪而过,但却让朱同还有旁边的梁虹同时心里一叹。

    “真实记录、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吗?看起来是没错了,果然是传统纪录片。”

    “能说不愧是司徒老先生的徒弟吗?”

    朱同看着纪录片刚开始就不断闪过的画面,虽然看起来有些“人物”的观感不是太好,但实话实话,这镜头剪切的确实很舒服。

    整个“序幕”,犹如一副山水画,层次分明,徐徐迎面铺开,果然不愧是国际大导演,这音乐配上这“山水”的美感,就不是一般纪录片导演能剪出来的。

    “序幕”的最后,《舌尖上的华夏》犹如竹简般呈现在整个屏幕上,下面又“跳”出一行小字,总策划、总导演,曹阳。

    “这个开头,我愿意打9.9分,扣0.1分是因为最开始出现的那双粗粝的手,有点有点影响观感了。”

    朱同在心里嘀咕道。

    “单看这个开头,已经完全达到了电影级别,不,甚至超出大部分电影的画质了,每一帧几乎都是艺术,可惜啊,居然拍成传统纪录片。”

    旁边的梁虹倒不这么想。

    她认为,单看这个开头,哪怕是拍成传统纪录片,也绝对是高质量的纪录片,只要等下的内容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相信放在纪录片频道播放的话,收视率还是能保障的。

    “看起来应该不错。”

    旁边的刘盈用只有梁虹能听到的话轻声说道。

    两人都是纪录片领域的专业人士,一部纪录片内容的好坏,可能单看序幕看不出来,但拍摄的有没有用心,纪录片的质量怎么样,还是能大概看出来的。

    当然,也有那种为了吸引人,只有开头的序幕可以,整体却很拉胯的纪录片。

    但像曹导这样的大人物,他们不相信曹导会为了吸引人,故意把开头的质量做好,后面的内容会敷衍了事。

    序幕过后,依然是高质量的电影画质,解说的标准也很高,唯一让央视的几个人心存遗憾的,果然如他们所想,传统的全局观画面,传统的解说词……

    到了1分45秒,出现了这一集的题目,《自然地馈赠》。

    一直到第5分25秒,这部名为《舌尖》的纪录片还属于传统叙事,跟其他纪录片区别不是太大。

    要说区别也有,就是画质。

    至少朱同和梁虹他们,还从没见过一部要在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会呈现这种顶级的画质,甚至比很多电影的画质都要好不少。

    “北电出来的大导演,其他不说,但在画面的呈现上,绝对是没得挑剔的。”

    朱同忍不住想。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当纪录片中传来这句解说词时,小放映厅里在座的,几乎全都眼前一亮。

    这句词妙啊!

    看着松茸被简单的煎着,太适合这句解说词了。

    小放映厅里的人,还没从这句简单却又秒到极致的解说词中回过味来呢,纪录片的画风逐渐开始不同了。

    纪录片开始突破传统美食节目框架,通过食物串联起华夏人的生存智慧和情感记忆,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纵深感。

    《舌尖》随着播放,开始突破传统食材到烹饪到品尝三段式,采用了食物+人物+节气的立体叙事,这已经不是传统纪录片该有的形式了。

    然后,航拍、微距、延时摄影的运用,又把食物拍出了史诗感!

    朱同有些迷茫了。

    这……不是说传统纪录片吗?

    这算个屁的传统纪录片!

    这已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框架了好不好!

    “微距镜头拍出松茸绒毛上的露珠,高速摄影记录拉面入水的瞬间……纪录片还可以这么拍?”

    被震撼到的何止是央视的这些人。

    就算是老司徒,就算是他早已经知道了曹阳的策划方案,但真正看到这些从没在纪录片中出现的镜头,他也是大受震撼的。

    随着第一集的播放完,小放映室内也不再平静。

    “我们拍民俗习惯用‘抢救式记录’的悲情叙事,而这种用松茸从生长到交易的链式呈现,把深山经济和美食拍出了电影般的节奏张力,这种叙事方式……”

    老司徒喃喃自语的说道。

    随即他眼前一亮,是不是电影导演拍摄纪录片,都能很容易拍出节奏史诗感和光影美学呢?

    要是这样……

    可紧接着,老司徒就有些皱眉,他瞥了不远处的田庄庄一眼。

    田庄庄也拍过《茶马古道·德拉姆》的纪录片,忠实地记录茶马古道沿途原住民生活的同时,将茶马古道以及香格里拉地区的高原地貌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描绘。

    怎么说呢。

    老司徒想了想,《茶马古道·德拉姆》的拍摄手法,是自己一直所提倡的那些,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但是跟曹阳这部纪录片相比的话,明显不同。

    叙事方式、拍摄手法、光影美学、甚至是节奏串联……完全不一样。

    哪种方式好暂不做比较,但若是从观众的角度看的话,《舌尖》这种叙事方式和光影美学,那绝对是完胜的。

    “这是结合了电影的拍摄方式,以及文艺片的叙事方式了吧?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

    谢非在心里自问道。

    “这种创作观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再记录现实,而是用现实碎片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构,这是大量使用了电影的叙事方式了吧?”

    郑东天在谢非旁边小声的说道。

    谢非点点头,轻声说道:“曹阳运用了电影中常用的空间、时间、感官三重解构策略,将食物升格为承载文明密码的程度,这种叙事方式确实高明。”

    “曹阳这是对传统纪录片进行了革新,走出了全新的模式?”

    郑东天看了走了狗屎运的老司徒一眼,语气中充满了羡慕的对谢非说道。

    谢非想了一会,轻轻摇头,道:“没那么夸张,但也算是给传统纪录片开拓了新的路子,今后估计会大量出现这种叙事方式。”

    虽然不算是全新的模式,但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革新了,这是最有意义的创新。

    谢非看了看不远处的曹阳,又看了看旁边老神自在嘴角含笑的老司徒,一时心里突然涌出一股悲愤和怒火。

    老天是何其不公呀!

    就这样的一个粗鄙之人,既不懂文艺电影的解构创作哲学、影像语言及存在价值,又不懂商业电影的运作。

    仅仅只是在“边缘”的纪录片领域有那么“一点点”名声而已。

    可为何他既能带出陈凯哥、田庄庄等一大票主流影视导演,又带出了曹阳这样的全领域天才大导演?

    这到底是为何?

    为何!

    呸!

    呸!

    呸!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择日北飞的小说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最新章节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全文阅读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5200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无弹窗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择日北飞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