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为了表示重视,这次来北电由副台长带队,一共来了四个人。
除了范副台长外,还有综合频道总监兼节目采购中心主任朱同,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监梁虹,以及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刘盈。
这阵容确实是不小了。
哪怕是看起来职务最“小”的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刘盈,单领出来也是那些民营影视公司需要重点招待的对象。
“曹导好像从出道以来,还没拍过纪录片吧?”
在北电的工作人员调试设备准备播放的间隙,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虹小声对朱同说道。
“没有,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应该是第一次。”
朱同回道。
想了一下,朱同又对梁虹说道:“我查了一下内部资料,咱们这位曹导,早在出道之前,就跟央视合作过了,一开始也以为是同名同姓,特意看了一下单位,没想到还真是他。”
这一下成功引起了梁虹的兴趣,她扭头看向朱同,赶紧问道:“真的?他来央视实习过?在哪个部门?”
旁边的刘盈也忍不住看了过来。
“不是实习。”
朱同颇有些遗憾的说道:“曹导在大二上学期的实践作业,拍了一部公益短片,被推荐到了广而告之,还被采用了……”
可惜啊!
要知知道曹导今后会这么牛,那当时肯定是“抓”住这个最大的潜力股,一直合作下去。
比如没多久曹导就要拍出道电影《独自在海边的夜晚》了,据说当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资金、演员、设备等,这些央视都有啊。
朱同都不敢想,要是自己慧眼识珠,做了田庄庄那个角色,成为曹导的“领路人”,自己现在……
想到这里,他不自觉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范台长,随即赶紧收回目光。
同时心里忍不住想,那个或许是最保守的位置了吧?
“实践作业就能拍的那么好,可惜啊……”
梁虹先是惊叹了一句,又忍不住摇头,只是这句“可惜”,跟朱同的“可惜”,是两个意思。
朱同也听出了梁虹的意思,当时他不是负责人,广而告之栏目的公益短片的选择,下面的人就能决定,还报不到他这里来。
他也能理解为什么下面的人没有特别重视曹阳。
换成他,大概率也不会特别重视的。
道理很简单。
一个大二的学生,被推荐上来的短片既然能达到了入选“广而告之”的程度,要说其中没有猫腻,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谁知道是不是哪家有钱的“公子”在镀金?
要知道当时的“广而告之”播放时段,那可是被称为“黄金时段”的,能入选的公益广告,哪个不是经过层层筛选?
但是,筛选的是作品质量,至于是谁导演和制作的,这就不是重点考察的了。
“这次范台长对曹导的毕业作品可是重视的很,你觉得……曹导能给咱们个惊喜吗?”
朱同轻声问道。
他一直在综合频道那块,虽然综合频道也播出过一些重点的纪录片,但在纪录片方面,肯定没法跟梁虹这位专业人士比。
梁虹是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监,主要分管的,就是纪录片。
中心副主任不一定有多懂纪录片,但还兼任副总监的话,那就证明人家是专业的,是从纪录片领域的策划啊、制片啊之类的职务上升上来的。
并且肯定是作为某个纪录片栏目的总策划或总制片出过成绩的,要不然也不会升到副总监的职务。
梁虹犹豫了片刻,凑近朱同一些,才低声说道:
“曹导的老师是司徒老师,司徒老师是国内纪录片领域的权威,教出过不少传统纪录片领域的高手,我当初也听过司徒老师的课。
他主张‘真实是纪录片第一要义’,反对摆拍与虚构,强调记录客观存在的真实过程,他认为纪录片应如‘影像档案’,忠实反映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真实事件与人物。”
朱同稍微一思考,就懂了梁虹的意思。
这些年来,纪录片领域也在思变,不断有人尝试着给纪录片融入各种风格。
而以司徒为代表的“真实”派,虽然还是主流,但却也被称为传统派。
传统派,就意味着还是老套路,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必不可少。
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是什么?
或者暗讽现代食品标准化对传统风味的消解,或者通过饮食文化对比,折射东西方价值观差异,又或者记录“高大上”的传统美食……
朱同微微皱了下眉头,若是这样的传统纪录片,范台长劳师动众的前来,会失望吗?
肯定不会。
大家来的目的其实都挺“单纯”的,说白了,就是冲着曹导的名头和影响力来的。
想到这,朱同自嘲一笑,随后释然了。
自己不也是冲着这个来的吗?
难道还真是冲着一部纪录片?还是美食类纪录片。
怎么可能!
不要说范台长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是司徒老先生亲自出山拍摄一部纪录片,也不可能让自己这个综合频道总监兼节目采购中心主任亲自出面。
朱同又稍微瞥了一眼自己旁边的梁虹。
恐怕就算是梁虹,也不一定会回亲自出面。
随后又瞥了一眼梁虹旁边的刘盈,或许那个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三部副主任出面稍微差一点,但再往上一点,纪录片三部的主任出面应该是足够的。
“看看怎么样吧。”
小放映室灯光暗下来,随着传统的音乐声,稻穗的画面如泼墨版铺开,但仅仅持续几秒钟,画面一闪,出现了一双粗糙并稍微发黑的手,这双手在揉面……
“这……”
随着这双手也是一闪而过,但却让朱同还有旁边的梁虹同时心里一叹。
“真实记录、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吗?看起来是没错了,果然是传统纪录片。”
“能说不愧是司徒老先生的徒弟吗?”
朱同看着纪录片刚开始就不断闪过的画面,虽然看起来有些“人物”的观感不是太好,但实话实话,这镜头剪切的确实很舒服。
整个“序幕”,犹如一副山水画,层次分明,徐徐迎面铺开,果然不愧是国际大导演,这音乐配上这“山水”的美感,就不是一般纪录片导演能剪出来的。
“序幕”的最后,《舌尖上的华夏》犹如竹简般呈现在整个屏幕上,下面又“跳”出一行小字,总策划、总导演,曹阳。
“这个开头,我愿意打9.9分,扣0.1分是因为最开始出现的那双粗粝的手,有点有点影响观感了。”
朱同在心里嘀咕道。
“单看这个开头,已经完全达到了电影级别,不,甚至超出大部分电影的画质了,每一帧几乎都是艺术,可惜啊,居然拍成传统纪录片。”
旁边的梁虹倒不这么想。
她认为,单看这个开头,哪怕是拍成传统纪录片,也绝对是高质量的纪录片,只要等下的内容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相信放在纪录片频道播放的话,收视率还是能保障的。
“看起来应该不错。”
旁边的刘盈用只有梁虹能听到的话轻声说道。
两人都是纪录片领域的专业人士,一部纪录片内容的好坏,可能单看序幕看不出来,但拍摄的有没有用心,纪录片的质量怎么样,还是能大概看出来的。
当然,也有那种为了吸引人,只有开头的序幕可以,整体却很拉胯的纪录片。
但像曹导这样的大人物,他们不相信曹导会为了吸引人,故意把开头的质量做好,后面的内容会敷衍了事。
序幕过后,依然是高质量的电影画质,解说的标准也很高,唯一让央视的几个人心存遗憾的,果然如他们所想,传统的全局观画面,传统的解说词……
到了1分45秒,出现了这一集的题目,《自然地馈赠》。
一直到第5分25秒,这部名为《舌尖》的纪录片还属于传统叙事,跟其他纪录片区别不是太大。
要说区别也有,就是画质。
至少朱同和梁虹他们,还从没见过一部要在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会呈现这种顶级的画质,甚至比很多电影的画质都要好不少。
“北电出来的大导演,其他不说,但在画面的呈现上,绝对是没得挑剔的。”
朱同忍不住想。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当纪录片中传来这句解说词时,小放映厅里在座的,几乎全都眼前一亮。
这句词妙啊!
看着松茸被简单的煎着,太适合这句解说词了。
小放映厅里的人,还没从这句简单却又秒到极致的解说词中回过味来呢,纪录片的画风逐渐开始不同了。
纪录片开始突破传统美食节目框架,通过食物串联起华夏人的生存智慧和情感记忆,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纵深感。
《舌尖》随着播放,开始突破传统食材到烹饪到品尝三段式,采用了食物+人物+节气的立体叙事,这已经不是传统纪录片该有的形式了。
然后,航拍、微距、延时摄影的运用,又把食物拍出了史诗感!
朱同有些迷茫了。
这……不是说传统纪录片吗?
这算个屁的传统纪录片!
这已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框架了好不好!
“微距镜头拍出松茸绒毛上的露珠,高速摄影记录拉面入水的瞬间……纪录片还可以这么拍?”
被震撼到的何止是央视的这些人。
就算是老司徒,就算是他早已经知道了曹阳的策划方案,但真正看到这些从没在纪录片中出现的镜头,他也是大受震撼的。
随着第一集的播放完,小放映室内也不再平静。
“我们拍民俗习惯用‘抢救式记录’的悲情叙事,而这种用松茸从生长到交易的链式呈现,把深山经济和美食拍出了电影般的节奏张力,这种叙事方式……”
老司徒喃喃自语的说道。
随即他眼前一亮,是不是电影导演拍摄纪录片,都能很容易拍出节奏史诗感和光影美学呢?
要是这样……
可紧接着,老司徒就有些皱眉,他瞥了不远处的田庄庄一眼。
田庄庄也拍过《茶马古道·德拉姆》的纪录片,忠实地记录茶马古道沿途原住民生活的同时,将茶马古道以及香格里拉地区的高原地貌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描绘。
怎么说呢。
老司徒想了想,《茶马古道·德拉姆》的拍摄手法,是自己一直所提倡的那些,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但是跟曹阳这部纪录片相比的话,明显不同。
叙事方式、拍摄手法、光影美学、甚至是节奏串联……完全不一样。
哪种方式好暂不做比较,但若是从观众的角度看的话,《舌尖》这种叙事方式和光影美学,那绝对是完胜的。
“这是结合了电影的拍摄方式,以及文艺片的叙事方式了吧?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
谢非在心里自问道。
“这种创作观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再记录现实,而是用现实碎片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构,这是大量使用了电影的叙事方式了吧?”
郑东天在谢非旁边小声的说道。
谢非点点头,轻声说道:“曹阳运用了电影中常用的空间、时间、感官三重解构策略,将食物升格为承载文明密码的程度,这种叙事方式确实高明。”
“曹阳这是对传统纪录片进行了革新,走出了全新的模式?”
郑东天看了走了狗屎运的老司徒一眼,语气中充满了羡慕的对谢非说道。
谢非想了一会,轻轻摇头,道:“没那么夸张,但也算是给传统纪录片开拓了新的路子,今后估计会大量出现这种叙事方式。”
虽然不算是全新的模式,但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革新了,这是最有意义的创新。
谢非看了看不远处的曹阳,又看了看旁边老神自在嘴角含笑的老司徒,一时心里突然涌出一股悲愤和怒火。
老天是何其不公呀!
就这样的一个粗鄙之人,既不懂文艺电影的解构创作哲学、影像语言及存在价值,又不懂商业电影的运作。
仅仅只是在“边缘”的纪录片领域有那么“一点点”名声而已。
可为何他既能带出陈凯哥、田庄庄等一大票主流影视导演,又带出了曹阳这样的全领域天才大导演?
这到底是为何?
为何!
呸!
呸!
呸!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