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被相亲的日子并没有立刻结束,相反的,这几天总有莫名其妙的人上门来。
其实大郎和大妮现在的身份很尴尬,若算农家人,周家有房有地还有奴仆自是平常人比不了了,但是农家人说白了终究是不精贵的。
若是看在森爹是秀才的面子上,周家的书院还没有开出来,是好是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这上门来的人多是观望者居多,真正条件好的后生和姑娘并不曾有。
赵氏很想把大门关了,这种来了人还不能不见的事儿实在太让人憋屈了,明明不想看到人,还要听着别人的奉承话和夸手里头天花乱坠的人。
赵氏不得已便用起了雯娘想的招,“……啊,哦,是这样啊,不过怀恩大师说我家大郎和大妮需得晚几年定亲还好呢,对,一辈子的大事呢!”
可算是打发走了一拨人,二妮瞧着大妮和大郎,两人似乎早就知道这个情况了,不过淡定地很,想来森爹和赵氏不会随便把他们卖了便是。
李婶和林二婶上门来找赵氏说话,听赵氏说起这档事,只说雯娘的想法好。
李婶说话真直接,直戳要害,“大妮和大郎还十三呢,等明年再说亲事也不迟,到时候若是大郎身上有了功名也好看些。”
作为森爹的第一届学生,长生是个很有想法的,他的想法在于要下场考试但不做官,就是为了给父母长个脸,森爹也不是苛刻的人,自然是尊重他的想法。明年二月,长生就要参加童生试了,按着森爹的意思让大郎也去试试,有了功名,以后才能插手参与书院的事情中。
况且大郎要是有了功名,大妮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了,所以这种事不能急。
“我也知道,不过这群人是真能说啊,一波一波地来,哎,要不是不想让他们下辈知道,我就让二妮跟他们磨去。”二妮一说话能噎死所有人。
李婶和林二婶却是感到好笑,一孕傻三年,这话真不假,赵氏这般精明能干的人说话都逗趣无比。
****
晚上森爹帮赵氏揉着小腿,赵氏的小腿粗了一大圈,到晚上还会抽筋,森爹是这个时代的丈夫的异类,丝毫不觉得做这些有损他的形象。
赵氏被捏得听舒服,忽然听到森爹提起了闺女的亲事,惊讶地差点跳起来。
“什么!你想把大妮许配给阿睿?”赵氏不可思议地望着森爹,像是在怀疑刚刚听到的话。
“你不觉得他们两个很般配的吗?”森爹点点头,两人无论从年纪上还是家庭背景还是学识上都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啊。
赵氏重新靠在床头,疑惑地问道,“阿睿性情憨直不假,但是为何突然会说起这个话题?”
“这几日上门来说媒的事儿我都记在心上,实话说,徐先生年前走的时候就跟我提起过这档子事,当时只当是酒吃多了的戏言,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多想,如今阿睿已经十五了,这些日子上门来的人家高不高低不低的,看了碍眼,昨日徐先生又跟我说起了这事,我便有些犹豫了。”
赵氏双手摸着肚子,着急地问道,“阿睿是孤儿啊?”
森爹淡淡地说道,“若要这样说,大妮不也是孤儿吗?”说完便觉得这话题不对,急忙岔开道,“何况娘子想,徐先生和阿睿落户了咱们村,闺女不正像是娶进来个女婿么,往后也不怕大妮受了委屈。”
“这倒也是!”赵氏一直处于要给二妮招个女婿进门的思想中,冷不丁的大闺女也能留在身边,其实按着她的想法,大闺女定是会嫁去县城的书香门第的,那些人家说好听些是清流,说难听点是迂腐,可不想以后的小外孙摇晃小脑袋天天“之乎、然也”。
赵氏的心情变得很美丽,大有“我闺女留在我身边不用受苦了”的兴奋,以后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喊一声闺女就在眼前了,最妙的是上头还没有婆母管束,哎呦这日子都快过到蜜里去了。‘
森爹看着媳妇整个人都笼罩在幸福的光晕中,都不忍心打破:这还只是说说啊。
森爹清咳了两声,“呵呵,找个时间探探两个孩子的口风再说,再过两年等孩子们大些再说!”
赵氏点点头,心下已经在盘算着要给大闺女准备多少嫁妆了,忽然问道,“那大郎呢,大郎按理说大妮还大呢!”
森爹挠挠头,有些烦恼,“大郎的媳妇给好好挑挑,以后得和大郎一起支撑起这个家呢,下头的弟弟妹妹也要看护,尤其是不能要眼皮子浅的,不是我做爹的偏袒二妮,咱家的产业大多是她创下的,她出门的时候定是要拿大头,若是弄出了兄妹不睦可是家宅不宁啊!”
“相公心目中可有人选了?”赵氏蹙眉问道,这几天的媒婆就没有一个靠谱的,赵氏都快愁死了。
森爹摇摇头,“说实话原本来想着冯老先生的大闺女稳重贤淑可担大嫂,大几岁性情更好,不过也就是这样想想,和李家结亲后我就没想过了,要不是这些天眼前冒出了许多个来问的,我是想着让大郎晚些娶妻的,倒真没认真想过这档子事。”
赵氏略惊了一下,也就释然了,大男人对着外头的事都忙不完,怎么会关心上谁家的闺女好不好的,若不是听说冯家的闺女他去做了媒人也不会知道冯家姑娘如何了。
赵氏忽然精光一闪,讷讷地问道,“李茂山的闺女如何?”
森爹声调上扬,“李掌柜?”
赵氏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又似乎有些懊恼到现在在想起这人来,“李掌柜和咱家交情甚好,大闺女识书达理的,来过咱家几次,我瞧着教养不错,且李掌柜和他娘子本身就是个通达的,教出来的闺女怎么也不会差了。”
“这么一说到真像这么回事了。”森爹擦擦手掌,心里头隐隐地有些兴奋,“这事儿咱们说着就成,暗中观察几个孩子的品行,对外就说孩子们还小不适合过早定亲,明日我就让孙大娘和二平媳妇都抱着孩子来,孩子们吵吵嚷嚷的也不怕他们赖在这里不走了!”
赵氏捏捏他的手背,“雯娘是个得力的,帮着我呢,放心吧,气不到我,惹急了就把二闺女拉出来。”
夫妻两说了好一会子的话,二妮也没闲着。屋子里燃着蜡烛,正在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什么。
古代开书院教书育人,首其一是认字,其二是明理,其三是成君子,其四才是科考。
秉承着这个大方针,二妮献出了几个小政策,首先是师资力量。有茂林书院在前,这周家的书院教书并不是以科考为目标,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扫盲班。
提升整体素质,不仅要从认字开始,还有身体素质的培养,二妮写到,要征略通武艺的先生,每日给学子一定的锻炼时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是书生的代表特征,二妮要改变这种情况,最起码不至于让一个伤风感冒要了命去。
另外,要略通农事,书院建在乡间,来求学的多是为了识几个字以后能做个学徒做个伙计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便是最大的弊端了。
二妮洋洋洒洒地把这些建议和想法写满了两张大纸,看看笔下一个个没有任何笔锋和风格的字,二妮揉揉脑袋,想着等明日让大郎润色一番再重新写了给森爹看,不然以后每天她都要和墨水做伴了。
二妮还写到:舆图。学子们不能只做井底之蛙,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能只看《水经注》,有了地图就能知道大齐到底有多大,而一个人是有多渺小,书生身上的骄傲是念书念多了就会沾染上的坏毛病,得开阔眼界。
想到这里,二妮又去箱笼里面翻自己从空间中带出来的书,这时候是真希望空间回来,古代书籍大多不易保存,特别是印刷术落后,一本书往往要抄上一段时日,所以好多经典都不曾保留下来。
遗憾的是,二妮手头最多的就是食谱和农书,地理书籍一本没有,二妮只知道有个很有名的徐霞客,不过貌似是明朝的吧,和这时候的地方也不一样,诶,真是愁死人了。
“二妮,你快些睡吧,没做完的等明日再做不成吗?”大妮靠在床头,握着蒲扇扇风,其实她有些困了,可是二妮点了三根蜡烛,烛光亮得她闭不上眼,加之有了火,屋子里又热。
算了,这种事情就让森爹和徐先生去操心吧,二妮想不出来法子就索性不管了,“知道了,这就睡了,姐,你把手臂上和脚背上都擦上清凉油,蚊虫不会叮的。”
大妮秀气地打了一个哈欠,“晚饭前我让绿菁用艾草熏了一遍屋子的,世叔的药还撒在各个角落呢蚊虫倒是没有,就是热的睡不着。”
“我把蜡烛吹灭了能好些。”二妮忙吹灭了两根蜡烛,去墙角的水盆里洗了把脸和手,回头再把最后一根吹灭,窸窸窣窣地躺在了凉席上。
大妮也躺在翻在床铺不那么烫的地方,“快睡了,好梦!”
二妮没有立刻睡着,而是在想着刚刚纸上的方案,细细思考了一番觉得没有纰漏了才闭上眼睛。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