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03章 南宫景琰

大乾第一狠人 最新章节 第103章 南宫景琰 http://www.ifzzw.com/383/383258/
  
  
    秦牧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来了也好。让他亲眼看看,比我们上一百道奏章都有用。

    看来,我们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得再加把柴才行。”

    太子的微服到访,如同一阵风,吹散了部分迷雾,也让秦牧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前方的道路与险阻。

    太子南宫景琰(化名黄公子)的突然到访与离去,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渐渐散去,却在秦牧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位气度不凡的“黄公子”就是当今东宫太子。

    太子的亲自探访,意味着黑山村和他秦牧,已经真正进入了帝国权力核心的视野。

    而且,很可能是以一种相对积极的态度。

    果然,数日之后,一队打着东宫仪仗的使者来到了黑山村,公开宣读了太子的手谕。

    手谕中,太子对秦牧“勤于王事,惠及乡里”表示了嘉许,并赐下了一批书籍、文房四宝以及一些宫廷御制的伤药。

    更重要的是,手谕中提到,太子对秦牧在《防疫实录》及之前奏章中提及的“富民强兵之策”颇为赞赏,希望秦牧能“详加阐述,以备咨询”。

    这是一种极为明确的信号!

    太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看法,也能在朝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

    秦牧心中振奋,但并未得意忘形。

    他深知,太子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说话。

    他更加忙碌了,一方面督促北境试点加快步伐,争取早日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决定亲自撰写一份更为系统、详尽的策论,回应太子的“咨询”。

    他没有选择在豪华的书斋里闭门造车,而是将书写的地点放在了村塾的院子里。

    这里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最真实的脉搏。

    这一写,便是数个昼夜。

    秦牧将他两世为人的见识,与在大乾、尤其是在黑山村的实践相结合,倾注于笔端。

    他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技术改良,而是试图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勾勒一幅崭新的蓝图。

    策论的开篇,他并未直接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了大乾朝面临的几大核心困境:

    边境不宁,源于狄戎部落生存艰难,劫掠成性;

    国库不丰,源于生产力低下,商路不畅,税基薄弱;民心不稳,源于基层治理失效,民生多艰,教化不兴。

    然后,他鲜明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藏富于民,授技于民,立信于民”。

    围绕这九个字,他提出了系统的“三策”:

    上策为“固本”,即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鼓励乃至由官府主导,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

    大力扶持各地特色物产,建立类似黑山货行的产销组织,减少中间盘剥,让利于民;

    在边境地区,扩大互市规模,将单纯的军事对抗,转化为经济融合与文化渗透。

    中策为“强技”,即全面提升国力根基。

    他主张,改革匠户制度,鼓励工匠钻研技术,对有重大改进者予以重奖;

    在军中及民间推广简易的识字算学教育和实用的生产、医疗技术;

    甚至提议由朝廷设立“格物院”,专门研究利于国计民生的“奇技淫巧”。

    下策为“清源”,即革新吏治与教化。

    他建议,加强对基层胥吏的监督考核,畅通民情上达渠道;

    改革学政,在科举之外,增设考察实务能力的科目;推广乡约村规,将教化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这三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秦牧在策论中,大量引用了黑山村以及北境试点的具体数据和案例,使得他的论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就在秦牧即将完成这份策论时,亲兵来报,村外有客来访,自称“京城故人”。

    秦牧心中一动,亲自迎出村口。

    只见暮色中,太子南宫景琰依旧是一身青衫,仅带着两名贴身侍卫,牵马而立,脸上带着风尘仆仆之色,却目光炯炯。

    “黄公子?”秦牧有些意外,没想到太子去而复返,而且如此低调。

    南宫景琰笑了笑,笑容中少了几分上次的试探,多了几分真诚与急切:

    “秦侯,冒昧再次打扰。实在是……心中有些疑问,在京中辗转反侧,不得其解,只好再来向侯爷请教。”

    “公子言重了,快请进。”

    秦牧将南宫景琰引入自己的书房(一间布置简朴,却堆满了书籍和文卷的房间)。

    落座后,南宫景琰的目光立刻被书桌上那厚厚一叠墨迹未干的策论手稿吸引。“这是……?”

    “正是应公子之前手谕,草拟的一些粗浅想法,尚未完成。”秦牧坦然道。

    南宫景琰眼中闪过急切的光芒:“不知景琰可否先睹为快?”

    他这次连化名都省去了,直接用了本名,显见其内心的迫切与对秦牧的信任。

    秦牧微微颔首,将手稿推到他面前。

    南宫景琰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

    越看,神色越是凝重,时而击节赞叹,时而蹙眉深思。

    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两人平稳的呼吸声。

    良久,南宫景琰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秦牧,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藏富于民,授技于民,立信于民……好一个‘三策’!

    秦侯,此非寻常策论,实乃……治国之良方!

    尤其是这‘固本’之策,若真能推行,何愁天下不富?何愁边患不平?”

    他指着策论中关于边境互市和经济融合的部分:

    “以往朝中议论边事,非战即和,却从未有人如秦侯这般,从根子上着眼,让狄戎部民能活下去,活得好,他们自然就不会拼命南侵!

    此策若行,胜过十万雄兵!”

    秦牧为他倒上一杯热茶,平静道:“殿下过誉了。

    此乃基于黑山村及北境试点的粗浅总结,能否推行于天下,尚需因地制宜,谨慎验证。

    而且,其中涉及诸多变革,触动利益甚广,阻力必然巨大。”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大肉球的小说大乾第一狠人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乾第一狠人最新章节大乾第一狠人全文阅读大乾第一狠人5200大乾第一狠人无弹窗大乾第一狠人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大肉球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