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居然愿意投汉。
麋威一开始是十分震惊的。
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关系,这位“晋高祖”比原本历史更早患上了诸葛亮ptsd。
以至于看到丞相大概还能生龙活虎地活个十年,回家关上门一琢磨,整个人都绝望了,干脆躺平算了。
但冷静下来一想,又感觉这事其实是相对合理的。
因为曹魏在曹丕称帝立国以后,内部的政治生态跟季汉截然不同。
特别是随着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多多少少有了些寡头政治的趋势。
也即皇帝不能完全主导国政。
而门阀士族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皇帝的施政方针。
虽然比起后世的东晋门阀政治,曹魏皇帝还是具备一定权威性。
但跟两汉的大汉天子相比,是有所削弱的。
而季汉这边,因为制度上承两汉,刘备更是从军阀混战时代杀出来的强人。
所以三兴汉室的汉天子的威望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也就刘禅本人性格原因,才显得有些垂拱天子的姿态。
但也并不妨碍门阀政治想要在季汉体系下壮大,阻力重重。
更别说麋威好些年前就为此打了好些预防针。
总之,在这些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司马懿这些中原士族的头面人物。
眼见大魏这艘船将沉。
那自然要为自身,为家族谋求出路。
最坏的情况是跟着曹魏一起沉船消亡。
稍好则是以降人的身份加入季汉的船。
比这更好的,则是寄生在季汉的同时,全面推动九品官人之法的复活。
一旦如此,那天子姓刘还是姓曹,国号称汉还是称魏,也就无所谓了。
但后者难度如前所述,委实不小。
所以这些人便退而求其次,趁着曹魏还能挣扎几年,迭加人心思安的大趋势,早早谋求一个裂土封王、侯的身份。
怎么说呢?
麋威对司马懿这人还是本能警惕的。
但他从不高估自己的远程微操的水平。
所见决定先观望一下长安的诸葛亮打算怎么处置。
而不算意外,诸葛亮对此采取了相当务实的态度。
他首先回信拒绝了对方封王的请求,但原则上同意封司马懿为实封的县侯。
封地可以在蓟县,可以在幽州的其他县,甚至可以在别的更富饶的州郡。
在汉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这就是非刘氏宗亲理论上能获得的最高封爵。
须知诸葛亮自己也才是个武乡侯呢!(注)
其次,这个封侯也不白封,是需要以军功来交换的。
具体是配合赵云速取雁门,还是在将来汉军攻取河北的时候,由司马懿亲自完成对曹叡的正义背刺。
这个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商量。
只能说立功越早、越大,封赏就越优厚。
而这一次,司马懿可能早就与长子有所交托。
回信一送到幽州,隔天便连同徐庶的第二份密信一并返回。
司马师说解俊那边可以用县侯打发,但他父亲这边必须实封王。
但可以退让一步,将封地从幽州(蓟县所在)全境改为辽东一郡,王号也改为次一等的辽东王。
作为交换,司马师愿意出兵征讨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恭,替大汉开疆拓土,全取幽州。
说实话,司马师这个提议明显不符合季汉当下的利益。
因为辽东那地太偏远,又因为小冰期未结束而过于寒冷不适合耕作,于是也相对贫瘠。
打下来代价不小,预期收益却不高。
远不如将来直接迫降公孙氏更划算。
就算要直接军事征服,那也得在统一北方之后才会去考虑。
季汉这边其实更希望司马氏能直接参与对曹魏核心统治区域的打击。
不过徐庶却在密信里提出了另一个观点。
他认为司马师若东征辽东,能够将曹魏相对强悍的幽州边军抽调一空。
那将来若河北发生大战,汉军就能少一州之敌,少一方之忧。
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而麋威对此还有额外的考量。
那就是他知道按照原本历史发展,司马懿和毌丘俭联手征服辽东的过程中,造成辽东汉人大量伤亡。
事后又没有留下足够兵马接替公孙氏驻守辽河以东的郡县。
于是其撤军之后,辽东就遭到了高句丽等外族的染指。
以至于要劳师动众,再次征伐。
那如果让司马氏直接平替公孙氏镇守辽东,是不是就能避免这种后果了呢?
便宜司马父子总好过便宜高句丽嘛。
而且幽州的军事账,徐庶也计算得很清楚了。
于是这一次,季汉君臣很快达成一致,原则上同意了司马父子封辽东王的请求。
之所以是“原则上”。
还是那句话,想封王,先拿出实打实的军功,再来讨赏。
于是这年夏末,早有准备的司马师,伙同已经被成功收买的另一位护鲜卑校尉解俊,各领一万兵马,合两万,自燕国(郡)东出,急袭辽东。
这场异常的军事调动,自然很难长时间瞒得过隔壁的冀州。
但双方私下沟通早有默契。
在司马师等人发起东征的同时,赵云已经先一步自九原北上雁门,先分兵把牵招堵在广武附近。
然后自领余下人马继续北行,进入中山国(郡)灵丘县附近的滱水流域,然后顺河东南而下,穿越太行山脉北部,进入下游的蒲阴县附近。
也就是太行八陉之蒲阴陉这条通道了。
这里虽然理论上也是重要的军事通道。
但因为位置比井陉偏北,且大部分区域位于幽州魏军的掩护范围之内,所以牵招并无如对待井陉那般严密防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兵力着实不够了。
总之,赵云利用情报差异以及极为果断的奔袭行动,成功打入了曹魏在河北统治区域的心腹地带。
一下子就替司马师等人吸引住了邺城的目光。
而赵云之所以如此熟悉这处的地理,自然是因为雁门郡和中山国的南边,就是他的故乡真定所在的常山郡。
不过,这到底只是一次掩护行动,蒲阴陉也委实偏远,并州刺史卢毓的反对意见也不能忽视。
所以赵云实际上只带了千余骑士来到蒲阴附近佯动。
并不足以衣锦还乡。
但无论如何,他到底还是为汉军在河北腹地打下了一颗钉子。
接下来就看司马懿和司马师这对父子,如何在一南一北两地,兑现他们封王的承诺了。
……
【注:诸葛亮的武乡侯,包括张飞的西乡侯到底是乡侯还是县侯,有争议。如学者卢弼就主张是乡侯。这里不细扣,因为不影响这段话的表述逻辑。】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