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京城,春深夏浅,阳光和煦。
但比天气更热的,是五一黄金周结束后,在全国各大媒体上持续发酵的“闯关东影视城”热潮。
5月10日,星期四。
仿佛约定好了一般,从全国性的《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到各省市的权威媒体如《辽省日报》、《齐鲁晚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扬子晚报》、《京城晚报》等,均在显要版面刊发了关于“五一黄金周,‘闯关东影视城’现象级火爆”的深度报道和分析文章。
这些报道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旅游新闻或娱乐八卦,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创新的高度。
《中国经济报》的头版文章标题尤为醒目:《“影视IP+沉浸式体验”引爆黄金周,沈城闯关东影视城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影视IP是王盛接受专访时提出的概念。
文中引用了一系列经过“初步统计”的惊人数据:
“‘五一’七天长假,位于沈城棋盘山的‘闯关东影视城’(东北影视文旅基地一期)累计接待游客总量突破5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接近8万人,最高单日客流量更是逼近10万大关,远超国内绝大多数传统知名景区……”
“初步估算,影视城门票直接收入超过2200万元。其带来的辐射效应更为惊人,带动沈城及周边区域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综合收入,预计高达3.8亿至4.2亿元人民币……棋盘山附近酒店入住率在黄金周期间持续爆满,平均房价较平日上涨超过80%……”
“该项目直接及间接创造临时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从景区管理、NPC扮演、特色餐饮到安保、保洁、交通疏导,极大地拉动了地方就业……”
这些数字,在2001年的中国,无疑是天文数字,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文章进一步分析:“‘闯关东影视城’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精准地抓住了热门电视剧《闯关东》所引发的全民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将虚拟的影视世界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体验的实体空间。
其首创的‘沉浸式体验’模式,如‘朱家院落’生活体验、‘金沟河’安全淘金、‘元宝镇’街区角色扮演等,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显著增加了二次消费和滞留时间……”
……
《经济参考报》则从产业经济角度切入,标题是《“影视杠杆”撬动区域经济,一个新文旅模式的崛起》。
文章指出:“‘闯关东影视城’现象,标志着中国文旅产业正在从传统的‘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IP经济’升级。
它成功地将文化内容(影视剧)转化为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影视播出-观众共鸣-旅游体验-消费延伸-口碑传播-影视再升温’的良性闭环。
这套以优质影视IP为核心,以沉浸式体验为手段,深度绑定地方文化资源,实现影视、旅游、商业、地产等多业态联动发展的模式,或许将为正处于探索期的中国主题公园和文旅地产行业,提供一条全新的、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
“主题公园”(Theme Park)这个概念,在中国并非完全陌生。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诸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微缩景观型公园就已引入类似概念。
而1999年,大连金石滩更是提出了建设“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的计划(虽然后来历经波折)。
但媒体和业界普遍认为,此前国内大多项目要么是机械游乐设施的堆砌,缺乏文化内核;要么是静态的景观展示,互动性不足。
而“闯关东影视城”这种深度绑定一个当下最热门的文化IP,并赋予其高强度、高参与度“沉浸式”体验的模式,无疑刷新了人们对“主题游乐园”的认知。
……
很快,有嗅觉敏锐的媒体记者开始深挖这套模式的幕后推手。
《中国青年报》的娱乐版和经济版罕见地联动,用整整两个版面推出了一个专题报道:《王盛:从银幕点金手到文旅造梦师》。
文章详细梳理了王盛自96年以来的创业轨迹:从北影厂子弟的婚庆电影起家,到创立盛影传媒,制作出《家和万事兴》、《30天》、《初恋这件小事》、《开心家族》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
再到推动电影厂联盟,推动“中影盛世”院线改革,投资互联网、布局游戏产业……直至此次,以《闯关东》电视剧为引爆点,亲手操盘设计并主导运营了“闯关东影视城”这个现象级项目。
文章极尽赞誉之词:“……当我们还在惊叹于王盛在影视内容制作上的精准眼光和商业化运作能力时,他已经悄然将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的下游,玩起了更高维度的‘模式创新’。
‘闯关东影视城’的火爆,绝非简单的影视衍生品开发,它展现的是王盛对大众文化心理的精准把握、对市场消费趋势的前瞻判断,以及将创意落地为可盈利商业模式的超凡执行力。
他似乎总能领先一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蓝海……这不仅是一个天才制片人的直觉,更是一个战略家对文化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构建能力。
王盛,这位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商业手腕,重新定义着中国娱乐产业的边界和可能性。”
报道中还“恰好”引用了几位“业内人士”的匿名评价:“王总对影视城运营细节的把控令人惊叹,小到灶台饭菜的味道,大到NPC与游客互动的台词设计,他都亲自过问,要求必须‘真实’、‘有戏’。”
“他提出的‘沉浸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目的就是让游客心甘情愿地花钱花时间,并获得远超预期的满足感。”
这些报道,如同一声声集结号,将公众的焦点再次汇聚到王盛身上。
“点金手”、“造梦师”、“模式开创者”、“中国沉浸式影视城文旅之父”……
一顶顶高帽飞来,将王盛的形象烘托得愈发高大和神秘。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