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值国家推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第二年。
自去年首次试行七日长假引发消费热潮后,今年全社会对第二个五一黄金周更是充满了期待。
从四月下旬开始,各大旅行社、交通部门、旅游景区便已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波蓄势待发的民众出行高峰。
而在辽省沈城,一股因电视剧《闯关东》而点燃的热情,正悄然汇聚,并即将在位于棋盘山区域的“东北影视文旅基地”(对外宣传多称“闯关东影视城”)猛烈爆发。
《闯关东》自四月一日在泱视一套开播以来,收视率便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榜首,并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
其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活立体的人物、厚重悲怆的历史质感以及浓郁的地域风情,引发了全社会各年龄层的观看和讨论热潮。
尤其是剧中展现的“闯关东”精神——那种为了生存和希望,敢于背井离乡、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坚韧与勇气,深深震撼和激励了无数观众。
在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辽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这种共鸣尤为强烈。
许多家庭都有着类似的闯关东记忆或家族传说,电视剧的热播,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探寻历史、体验祖辈生活的情感需求。
与此同时,盛影传媒和沈城方面紧密配合,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报纸上刊登着“五一黄金周,亲历《闯关东》,走进朱开山的世界!”的整版广告;电视台滚动播放着影视城的宣传片,画面里是复原的元宝镇街道、巍峨的山林、神秘的金沟河;电台广播里,主持人用充满诱惑力的声音描述着影视城内即将开放的特色体验项目。
王盛深知,传统的“看景拍照”式影视旅游已经落伍。
他结合脑海中对后世诸如迪士尼、环球影城以及国内成功文旅项目(如横店、象山)的认知,为闯关东影视城量身打造了一套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游玩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闯关东”故事的参与者。
……
五一清晨,天色微熹。
通往棋盘山的道路上,车辆便开始明显增多。
等到日头升高,距离影视城还有几公里处,已然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其中不乏挂着吉、黑、乃至冀、鲁、津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
交警部门不得不临时增派警力疏导交通。
影视城入口广场,人头攒动,彩旗招展。
巨大的《闯关东》剧照喷绘和“欢迎来到元宝镇”的木质牌楼,瞬间将人们拉入了剧中的情境。
售票窗口前排起了蜿蜒的长队,电子显示屏上不断刷新着“今日限流,建议错峰游览”的提示。
王盛站在影视城管理中心的顶层观察室,透过巨大的单向玻璃窗,俯瞰着下方汹涌的人潮。
韩三坪、沈城的徐市长以及文旅部门的几位负责人也在一旁,众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应对大客流的紧张。
“王总,你这‘沉浸式’的点子,看来是挠到痒处了!”
公开场合称呼职务。
韩三坪看着楼下摩肩接踵的人群,感慨道,“我原本还担心这地方偏,没人来。这下好了,怕是要担心人太多挤爆了!”
徐市长更是笑容满面:“王总,了不得啊!这才第一天,看这架势,整个黄金周的人流量怕是要突破我们最乐观的预估!这对我们沈城乃至辽省的旅游拉动,作用太大了!”
王盛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几个核心体验区,那里正是他设计的“玩法”集中呈现的地方:
“朱家院落”生活体验区:
这里本就是剧中朱开山家在元宝镇院落的取景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关东农家生活。
“文他娘”灶台饭:游客可以亲手用土灶台,在大铁锅里贴饼子、炖酸菜,品尝剧中出现过的“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特色菜(食材需额外付费,但有套餐选择)。
穿着粗布衣裳的“文他娘”(由工作人员扮演)会在一旁指导,讲述“当年”的故事。
“传武”劈柴挑水:院角设有劈柴墩和木柴,备有缩小版的安全斧头供孩子们体验;井台边放着木桶,年轻人可以试试身手,感受挑水的滋味。
“传杰”学记账:在仿照夏家商铺设置的偏房里,孩子们可以跟着“账房先生”学习用毛笔写繁体字记账,了解过去的商业知识。
此时,朱家院落外排着长队,院内更是热闹非凡。
孩子们兴奋地尝试着劈柴,虽然动作笨拙,却乐此不疲;几家合租一个灶台的游客们分工合作,生火、洗菜、下锅,忙得不亦乐乎,炊烟袅袅,笑声不断。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新鲜木柴燃烧的味道。
……
“金沟河”淘金体验区:
这是王盛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依托影视城内一条天然的小溪流,进行了景观改造,模拟出剧中充满危险与机遇的金沟河场景。
安全淘金:景区提供了特制的木质淘金盘和安全的“金沙”(实际上是细小的铜粉和染色砂石混合物),在划定的安全浅水区,游客们可以挽起裤腿,下到冰凉的水中,亲身体验“淘金”的乐趣。
工作人员会讲解淘金的技巧和历史。
“金把头”巡场:有工作人员扮演成剧中的“金把头”,手持皮鞭(道具),凶神恶煞地巡视,呵斥“偷懒”的“金夫”(游客),增加戏剧性和沉浸感。
不少游客笑着配合,也有人被突然的呵斥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
“金疙瘩”兑换:淘到的“金沙”可以收集起来,到指定的“金铺”兑换小纪念品,如微缩金元宝巧克力、小金牌挂饰等,极大地激发了游客,尤其是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淘金区可谓人声鼎沸,男女老少都弯着腰,聚精会神地晃动着手里的淘金盘,每当有人淘到稍大一点的“金粒”,便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欢呼和围观。
……
“元宝镇”街区角色扮演:
元宝镇街道上,不仅有各种售卖关东特产、手工艺品、《闯关东》周边的商铺,更安排了大量的NPC(非玩家角色)。
固定角色:有沿街叫卖的货郎、打把式卖艺的武师、算卦的先生、巡逻的衙役……他们都穿着清末民初的服装,操着带有东北口音的台词,与游客互动。
情景触发:街道上会定时上演小剧场。比如“土匪抢劫”(当然是被英勇的“朱开山”或“传武”打跑)、“街头纠纷调解”、“夏掌柜收购山货”等。
游客甚至可以领取简单的任务,如“帮夏掌柜送一封信到朱家”、“从货郎那里买特定东西”等,完成后获得小奖励。
合影互动:游客可以找到与剧中角色造型一致的特型演员合影,如“朱开山”、“文他娘”、“朱传武”、“谭鲜儿”等,这些“角色”会以剧中的人设与游客交流。
街道上熙熙攘攘,游客们穿梭于各色店铺,不时被突然上演的小剧情吸引驻足。
孩子们追逐着“货郎”,年轻情侣与“朱传武”比划着招式拍照,老人们则围着“夏掌柜”的铺子,对那些老物件评头论足,回忆往昔。
……
“林海雪原”徒步与“放山”模拟:
影视城依托棋盘山的自然山林,开辟了一段安全的徒步路线,命名为“林海雪原探秘”。
场景还原:沿途设置了猎户小屋、瞭望塔、模拟的野兽足迹(道具)等,营造出关东山林的氛围。
“放山”体验:在特定区域,设置了“寻找老山参”的互动项目。工作人员会讲解“放山”(挖人参)的规矩和传说,然后让参与者在划定区域内寻找隐藏的“人参模型”(塑料或木质),找到者可以获得“参王”证书或特色纪念品。
虽然五一时节已无雪,但山林的苍翠和模拟的艰苦环境,依然让参与徒步的游客感受到了几分“闯关东”路途的艰辛与神秘。
……
观察室内,陪在王盛负责具体执行事宜的侯佳(猴子),指着下方各个区域,向几位领导解释道:“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复原场景,而是构建一个‘活的’元宝镇。
让游客进来后,眼睛有看的,耳朵有听的,手上有玩的,嘴里有吃的,身体有体验的,心里有感触的。
这样才能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口碑效应,愿意再次光顾甚至推荐给他人。”
徐市长连连点头:“深刻!太深刻了!王总,你们这套思路,给我们本地旅游开发上了生动的一课啊!”
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现场管理人员的汇报:“报告侯总,各位领导,‘朱家院落’灶台区预约已满,建议停止现场排队;‘淘金区’人流密集,已启动分批次入场管控;街区表演区观众过多,已临时加演一场……”
火爆的场面,甚至引来了省内乃至央媒的注意。
几名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正在人群中穿梭,采访兴奋的游客。
一位来自吉省的中年游客对着话筒激动地说:“看了《闯关东》,就想着一定要来看看!没想到这里弄得这么好!你看我孩子,淘金淘得都不愿意走了!这比光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一位津门来的老爷爷带着全家,感慨道:“我祖上就是闯关东过来的,到这地方,就像回到了老辈人讲的故事里。这饭吃着香,这活儿干着累但心里痛快!”
更有意外之喜,剧中饰演朱传文的黄小明和饰演谭鲜儿的霍偲燕,在王盛的安排下,于五月三日悄然现身影视城,进行短暂的“粉丝见面会”和互动,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引发了阵阵尖叫和围观,相关画面和报道迅速登上了当晚的地方新闻和次日的娱乐版面。
整个五一黄金周,闯关东影视城彻底“爆了”。
连续七天,日均客流量远超预期,周边酒店、民宿一房难求,餐饮、交通、零售等相关行业赚得盆满钵满。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