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年味儿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残留着鞭炮燃尽后的淡淡烟火气。
时间来到正月初七,公历2001年1月30日。
京城的各行各业已陆续从春节假期的慵懒中苏醒,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与活力。
京信大厦九楼,盛影传媒的办公区内,虽不似平日那般全员紧绷,但也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员工们互相道着“新年好”,交换着从家乡带来的特产,言谈间还带着节日的余韵,但手头的工作已然有条不紊地展开。
王盛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让李婷婷把公司内部专门负责喜剧类型创作的编剧组核心成员召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内,暖气充足。
王盛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几页打印好的大纲分发下去。
“这是一个公路喜剧片的框架,暂定名《人在囧途》。”王盛言简意赅,“核心就是一个字,‘囧’。
成功老板和底层小人物,春节前夕,阴差阳错结伴同行,一路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窘境和麻烦。
基调是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喜剧,要让人笑中带泪,看到小人物的辛酸与温情,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点善意。”
他大致讲述了李成功和牛耿这两个核心角色的设定,以及诸如飞机返航、火车遇塌方、换乘绿皮车、遭遇“女骗子”等几个关键的情节点。
“故事的内核,是透过这一路的鸡飞狗跳,展现社会百态,最终落脚到人性温暖和回家过年的主题上。
喜剧包袱要自然,从情境和人物性格里生发出来,不要硬挠胳肢窝。”
王盛强调道,“具体细节,人物弧光,你们来完善。我要看到鲜活的人物和扎实的剧本。”
编剧组的几位骨干快速浏览着大纲。
他们能感觉到,这个项目虽然设定简单,但充满了戏剧张力和喜剧潜力,是非常纯粹的类型片路子,而且紧扣“春运”这个极具华夏特色的社会现象,共鸣感绝不会弱。
“王总,这个方向太好了!接地气,有共鸣!”组长一脸兴奋,“我们保证尽快拿出第一稿剧本!”
“时间抓紧,但质量不能松。”王盛点点头,“有什么想法随时沟通。”
打发走编剧组,王盛按下内部电话:“婷婷,通知院线级电影事业部郭亮,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一会儿,院线级电影事业部总监郭亮便快步走了进来。
“王总,新年好!”
“新年好。”王盛直接将另一份更简略的项目书递给他,“《人在囧途》,公路喜剧,瞄准今年贺岁档。编剧组已经在打磨剧本了,你这边立刻启动立项筹备流程,下个月中旬完成。”
“明白!我马上组织项目论证会,启动前期筹备。”郭亮毫不犹豫地应下。
“嗯。”
王盛又递过去一张纸,“这是初步的角色演员意向。”
……
处理完《囧途》的立项,一个上午也就差不多过去。
王盛简单用了午餐。
下午两点,他的座驾便驶出了京信大厦,目的地——中影集团。
在中影集团颇具时代感的大楼里,王盛轻车熟路地来到了韩三坪的办公室。
相较于盛影传媒的现代感,这里的装修更显沉稳厚重。
“盛子来了?快坐。”韩三坪见到王盛,脸上露出笑容,亲自起身给他泡茶,“年过得怎么样?”
“就那样,吃吃喝喝,看看项目。”王盛在沙发上坐下,接过茶杯,“韩叔,你这气色不错,看来年休养得挺好。”
“凑合吧,比不得你们年轻人。”
韩三坪摆摆手,在他对面坐下,寒暄几句后,神色便认真起来,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装订好的项目策划书,递到王盛面前。
“看看这个,刚送到我这儿没多久。”
王盛接过来,封面上的大字标题映入眼帘——《英雄》项目策划书。
韩三坪在一旁简单介绍着背景:“主要是港岛安乐影业的江志强在推动,拉着新画面的张伟平。导演是张亿某。剧本大概是个刺秦的故事,风格嘛……说是要打造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东方武侠巨制。投资预算初步估摸着要两三千万……美元。”
他说到预算时,语气明显加重,带着一丝审慎和疑虑。
“陈恺歌那个《荆轲刺秦王》,投资不小,结果在国内国外都砸了响,亏得厉害,我这心里就一直有点打鼓。”
韩三坪叹了口气道:“再看看张亿某刚过去的贺岁档,《幸福时光》票房才几百万,还被观众骂得提前下映。
这些大导演,艺术追求是有的,可这市场……我是真有点怕了。动不动就是上亿元的投资,万一再失手,压力太大了。”
他抬眼看向王盛,目光中带着征询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依赖:“盛子,你眼光毒,脑子活,你给我分析分析,这个《英雄》项目,到底有没有投资的价值?风险有多大?”
王盛快速翻阅着策划书,里面关于宏大场面、明星阵容、视觉美学和进军国际市场的构想已经初具雏形。
他心中了然,这就是那部开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却又在口碑上引发巨大争议的《英雄》。
他合上策划书,随手放在茶几上,脸上露出一丝奇妙的笑容,看向韩三坪:“韩叔,巧了。”
“嗯?什么巧了?”韩三坪一愣。
“我正好也在琢磨,今年拍一部古装大片,明年上映。”王盛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韩三坪眼睛瞬间亮了,身体不自觉地前倾:“哦?你要拍古装?什么题材?刺秦?还是三国?水浒?”
一连串的问题抛了出来,显示出他极大的兴趣。
在他心里,王盛出手,成功率可比张亿某眼下这飘忽不定的状态要靠谱得多。
王盛摇摇头,吐出三个字:“《绣春刀》。”
“绣春刀?”
韩三坪微微皱眉,这个名字带着明显的明代锦衣卫特征,但并非那些家喻户晓的宏大历史叙事。
“对。”王盛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不讲王侯将相,不谈江山社稷。就讲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刚即位,要清算阉党魏忠贤的那个时候。主角是三个底层的小人物——锦衣卫。”
他放下茶杯,开始勾勒故事的蓝图:“卢剑星、沈炼、靳一川,三个结拜兄弟,同在锦衣卫当差。
老大卢剑星想升官补父亲的百户缺,为人稳重却略显迂腐;老二沈炼身手好,心思深,爱上了一个教坊司的女子,想为她赎身;老三靳一川以前是流寇,有暗疾,被师兄勒索。
他们就像紫禁城庞大权力机器里最微不足道的三颗螺丝钉。”
王盛的语气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故事就从他们奉命追杀阉党魏忠贤开始。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他们卷入了东林党、阉党残余乃至更高层权力的血腥绞杀之中。
上面的大人物们翻云覆雨,他们这些小人物就成了随时可以被牺牲的棋子,被各方势力利用、追杀。”
“我们要拍的,不是那种飞来飞去、真气乱放的武侠。”王盛强调,“是写实的动作风格,强调锦衣卫的制式武器绣春刀和雁翎刀的搏杀,动作设计要凌厉、凶狠、符合物理规律,突出那种刀口舔血的残酷和紧张感。
核心是三个小人物在黑暗时代的官场倾轧和权力斗争中,如何挣扎求存,他们的兄弟情义,他们的个人欲望,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扭曲、变形、接受考验。”
他看向已然听得入神的韩三坪,总结道:“这部电影,格局可以不大,但故事要扎实,人物要立得住,动作要好看,氛围要营造出明朝末年那种山雨欲来、压抑肃杀的感觉。
它探讨的是命运、是选择、是人在绝境中的那点人性光辉。投资用不着《英雄》那么大,但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做好服化道,做好动作设计,讲一个好故事。”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
韩三坪缓缓靠回沙发背,眼中光芒闪烁。他听懂了王盛的意思。
王盛不看好《英雄》那种追求宏大叙事和国际视野的路径,或者说,他认为那条路风险太高。
他选择了一条更稳妥,或许也更能体现他个人风格和把控能力的路子——类型化、精品化、深耕本土市场。
“小人物……权力斗争……写实动作……”
韩三坪微微颔首:“好!这个路子好!接地气,有嚼头!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宏大叙事实在!《英雄》我看就不投了。”
随后,韩三坪又和王盛聊了聊贺岁档。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