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将公司各项事务梳理清晰,给每条业务线的负责人下达明确目标后,王盛便进入了“咸鱼”状态。
几部电影和电影背后牵连的利益方在春节档大乱斗的时候。
王盛正忙着送温暖。
在李晓冉的别墅……
在和高媛媛共同居住的大平层……
在范小胖居住的公寓里……
在另一间被用作送子房的大平层里和张伯芝……
临近春节,这些女人有的要上春晚,有的要回家过年,王盛才抽身出来,计划自己年后要忙的事情。
……
王盛先梳理了下今年的国内外大事记。
申奥成功、成功入世……
这一件件事情所串联起来的就是时代大势。
对中国电影行业有直接影响的事件是成功入世。
随着成功入世,作为入世承诺的一部分,中国在2001年后将每年进口的分账大片配额从10部增加到20部,这给当时的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应对变局,广电总局在入世之后,于2001年12月18日颁布《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正式强制推行院线制。
要求各省市在2002年6月1日前组建两条或以上的院线,否则将停止供应进口分账大片。
同时,为适应WTO规则和国内改革需要,有关部门对原有的电影管理法规进行重大修订,有关部门于2001年12月25日公布了新的《电影管理条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核心内容包括:
1、降低制片准入门槛,首次明确允许国营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机构(即民营公司)从事电影摄制业务,只要符合条件并申请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
这为民营资本进入制片领域提供了法律保障,电影制片厂赖以生存的电影制片权彻底没了。
2、规范电影审查制度。
这成了无数文艺片导演眼中的河蟹神兽。
3、鼓励电影出口。
和韩国搞的“文化立国”、“韩流输出”差不多,反正是要打出去。
文艺片输出,也是吃到了这个风向的红利。
不过,2000年后的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奖者,远远不如2000年前欧洲三大电影节获奖者在国内取得的地位。
第一个拿奖的是开拓者,有所谓的“先登”之功,举国欢庆,因此在国内的地位也相当高,比如张亿某、陈恺歌。
在他们之后,照猫画虎,以探讨人性为借口,再拍刻板印象电影的,主流报纸已经很少再给予覆盖全国范围的报道,把某一人抬高到“文化英雄”的地位。
这说明,当某种“电影节美学”(如聚焦边缘群体、社会苦难、特定东方意象)被反复运用后,国内观众和媒体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引发关于“自我东方主义”以满足西方评委期待的争议。
使得后来者获奖的“纯粹性”和“荣誉感”在公众认知中打了折扣。
仔细观察会发现,2000年后的许多获奖电影人,在社会上产生的声量极其拉胯,这就是转变。
更有意思的一点,社会大规模批判欧洲三大电影节和欧洲三大电影节有重回神坛迹象的历史瞬间,竟然很巧合的集中出现在短视频自媒体爆发的年代。
王盛无心评价这些获奖者,他只是对这股历史潮流很感兴趣,想搞些事情罢了。
比如用媒体话语权重新定义“好电影”的标准和“获奖”的意义。
这个需要慢慢布局。
不急,好大哥还没刷火箭,距离成功入世还早着呢。
……
除了构思新项目。
没啥事干的王盛,一边想着今年要拍什么电影,一边抽查公司去年生产的电视电影。
这些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短的片子,是培养新人导演、演员和编剧的重要阵地,也时常能发现被埋没的璞玉。
自打发掘了黄勃后,王盛就向电视电影事业部下达过明确指令,要多用合适且有潜力草根的演员。
他让李婷婷调来了几十部收视和口碑不错的电视电影录像带,随机抽看。
大部分作品符合预期,工业化流水线下稳定的产出,偶有亮点,但难言惊喜。
直到他放入一套名为《少年县令》的系列电视电影。
这是一部古装悬疑破案单元剧,讲述一个年轻县令带着他的跟班,在辖区内侦破各种奇案的故事。
制作算不上精良,但剧本还算扎实,推理逻辑清晰,带有一些轻喜剧元素。
王盛快进着观看,主要想了解这类古装探案剧的市场接受度。
然而,当镜头扫过男主角身边那个饰演跟班——一个有点小聪明、胆小却忠诚、身手不俗、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年轻演员时,王盛的手指下意识地按下了暂停键。
屏幕定格在一张其貌不扬,甚至带着几分憨傻气的脸上。
但那双眼睛里,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和独特的喜感。
王保漒。
屏幕上这张生动的脸,与他记忆中那个未来在影视圈以独特喜剧风格站稳脚跟的演员重合了。
这是一个潜力股,一块尚未被充分打磨的璞玉。
他的外形限制了他走偶像派路线,但那种天然的草根气息和独特的节奏感,在喜剧角色,甚至某些特定正剧角色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王盛几乎没有犹豫,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接通了李婷婷。
“婷婷,查一下我们去年拍的《少年县令》系列电视电影里,饰演男主跟班的那个演员,叫王保漒。找到他的详细资料,联系方式、履历、签约情况。”
“好的,王总。”李婷婷干练地回应,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
“找到后,把资料交给光线传媒的蔡怡浓总监,告诉她,这个人,我看好了,签下来。
条件按有潜力的新人标准给,经纪约放在光线那边,让她亲自跟进一下。”
“是。”
李婷婷应下。
挂断电话。
王盛打量着电视上的王保漒,对年后的第一个项目有了想法。
抄《人在囧途》。
《囧途》系列可以说是华语喜剧电影的四分之一江山。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