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晨光透过京信大厦的玻璃幕墙,为冬日的京城增添了几分暖意。
2000年12月11日,星期一,随着清晨的报纸被送达各报刊亭、单位及家庭,一则关于电影市场的消息开始悄然传播。
《华夏电影报》、《京城青年报》、《文汇报》、《羊城晚报》……从北到南,多家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媒体,不约而同地在显眼位置刊登了关于上周末电影市场的报道,核心焦点直指盛影传媒出品、王盛执导的都市爱情轻喜剧——《假结婚》。
报道称:在12月首个周末(12月1日至12月3日),假结婚》斩获了令人瞩目的票房成绩。
据初步统计,该片在全国范围内(主要基于已上报数据的影院)的首周末票房总计约为1879万元。报道特别指出,这一成绩是在全国影院总数相对有限、且正值周末开端的情况下取得的,显示出国产类型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报道中,重点提及了刚刚组建不久的“中影盛世院线”的贡献。
数据显示,在其旗下全国49家现代化多厅影院中,《假结婚》上映前三日便创造了约450万元的票房,占影片首周末总票房近四分之一。
报道分析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影盛世”影城优越的硬件设施和舒适的观影环境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追求品质消费的年轻群体;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该院线精准的排片策略和高效的运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还提到,即使在非黄金时段(如上午场和较晚场次),“中影盛世”影厅的上座率也表现不俗,打破了传统影院非晚场不卖座的惯例,这被认为是现代化多厅影院激活潜在观影需求的有力证明。
随着报纸的发行,这则票房消息迅速在街头巷尾、办公室、学校等场所引发讨论。
……
在京城国贸的一家证券公司,几位年轻白领趁着开盘前的间隙传阅着《京城青年报》。
“嚯,《假结婚》三天就快一千九百万了?王盛这票房号召力真是没的说。”一位穿着西装的男士感叹道。
“我周六晚上去东方新天地那家新影城看的,确实不错。”一位女同事接话道,“屏幕又大又亮,椅子也舒服,关键是干净,没有老电影院那股味儿。就是票有点难买,我提前一天才订到。”
“听说现在这种新影院越来越多,要是咱公司旁边也开一家就好了,下班看个电影多方便。”
……
在魔都金陵路步行街,刚开门不久的“中影盛世影城-金陵路店”售票处前,虽然已是工作日,依旧有零星的观众在询问排片。
一位带着孙辈来看早场动画片的老先生,拿着《申报》对影院经理感慨:“侬看看,报纸上都在讲侬拉影院好!我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电影院还能弄得这么适意(舒服)。小囡(小孩)喜欢得来,以后要多来来。”
……
在羊城天河的一家茶餐厅,几位做生意的老板一边喝早茶,一边聊着天。
一位刚看完报纸的老板用粤语说道:“《假结婚》票房几好喔!我同太太上个礼拜六都去睇(看)咗,喺天河城嗰间新影院。真系(是)几正(好),同香港嘅影院有得挥(媲美)。依家(现在)内地发展真系快,呢啲(这些)娱乐设施越来越似样(像样)。”
……
在长安,一位带着女朋友在钟楼店观影的大学男生张同学则对影院的便利性赞不绝口:“以前看场电影得跑老远,现在这家新影院就在市中心,交通特别方便。里面好几个厅,选择也多。我们看的《假结婚》又好笑又感人,在这种环境里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享受。”
……
媒体的报道不仅聚焦于票房数字,更深入挖掘了观众对于新建现代化多厅影院的积极反馈。
《光明×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假结婚》的成功,以及‘中影盛世’院线的初步佳绩,不仅仅是单一影片或单一院线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市场深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的缩影。
这些观影环境舒适、服务标准化的多厅影院,正逐步改变着国人的娱乐消费习惯,将‘看电影’从一项偶尔为之的娱乐活动,转变为一种常态化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这背后,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也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动体现。”
地方媒体则更多地从本地视角出发。
《羊城晚报》采访了多位在“中影盛世影城-天河店”观影的市民。
一位在大学任教的王教授表示:“以前带学生搞活动,想找个体面点的影院都难。现在好了,这家新影院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达到了很高标准。希望这样的文化设施能再多一些,这对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有裨益。”
《钱塘晚报》在报道杭城首家“中影盛世影城”开业盛况时,也引用了观众的话:“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不输给北上广的观影体验,这为我们杭城的文化生活增色不少,感谢相关部门引进了这么优质的影院项目。”
除了普通观众,一些业内人士也通过媒体表达了看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省级电影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坦言:“‘中影盛世’的模式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指明了方向。过去我们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发行放映模式,现在看来,拥抱变化、提升影院品质才是出路。他们用票房证明了,观众是愿意为好体验买单的。”
在高校校园里,这也成为了热议话题。
京城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研究生在校园BBS上发帖讨论:“《假结婚》的票房和新型影院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消费结构变迁的一个微观案例。
当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品质、体验感和社交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种需求侧的变化,正在倒逼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
更多的主流媒体,则是引用了有关部门官员的发声——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省城文化局官员的看法:“引进像‘中影盛世’这样的高标准影院,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商业活力,也是我们响应上级号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看到市民们对新建影院的认可和欢迎,我们觉得前期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个别评论文章提醒,在为新影院和票房成绩欢呼的同时,也需关注影片内容的持续创新和多样化,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同时,如何让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观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观影服务,仍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