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华夏,暑热渐消,天高云淡。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京城街头多了不少拖着行李箱、面带青涩与憧憬的年轻面孔。
不过,这一切与王盛关系不大。
在京城盯了几天《假结婚》的后期制作,粗剪版本基本符合他的预期。
李兵兵和王志纹的化学反应出乎意料的好,那种成年男女之间带着试探、算计又忍不住动心的微妙感,被两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交代完精修和初步配乐的方向后,王盛便将后续工作交给了以执行导演吴一一为首的后期团队。
他的日程表上,下一项重要安排是北上。
九月六日,一架从京城起飞的航班降落在沈城桃仙机场。
王盛带着总助理李婷婷及一众随行人员,轻车简从,抵达了这座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重镇。
此行目的明确:一是视察“东北影视文旅基地”的建设进度;二是了解《闯关东》长篇电视剧的拍摄情况;三是顺道看看沈城两家正在紧张装修中的“中影盛世影城”。
飞机舷梯下,早已有辽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一位副处长、沈城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以及棋盘山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等候。阵仗不算特别庞大,但规格足够,显示出地方对王盛及其背后资本与项目的重视。
“王总,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为首的宣传部副处长热情地迎上来握手。
“领导客气了,是我们来叨扰了。”王盛笑容得体,与众人一一寒暄,态度不卑不亢。
寒暄过后,车队并未进入市区,而是直接驶向位于沈城东北部的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车上,随行的开发区领导充当起了解说员,指着窗外不断后退的田园和初现轮廓的山峦:“王总,您看,这一片就是我们规划的核心区。按照协议和规划图纸,一期工程,‘移民屯’、‘林海雪原’、‘老奉天街’三个主要片区的土地平整和基础管网已经全部完成,主体建筑正在抢抓入冬前的施工黄金期……”
王盛看着窗外,目光沉静。
选择棋盘山,是经过多方考量的。
这里距离市区适中,生态环境好,有山有水,适合打造不同季节、不同地貌的戏份,而且地价相对便宜,政策支持力度大。
更重要的是,沈城乃至整个辽省,对于能拉动旅游、提升文化形象的优质项目,渴望已久。
约莫四十分钟后,车队抵达项目现场。
放眼望去,昔日略显荒芜的土地上,已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塔吊林立,脚手架密布,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忙碌。
夯土的声音、搅拌机的轰鸣、金属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
在王盛等人的规划中,这个影视城绝非简单的几栋仿古建筑。
它要复原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关内移民闯关东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聚落形态。
从简陋的“地窨子”、窝棚,到逐渐成型的移民风味土坯房村落,再到带有奉天特色的商业街市,力求在建筑形制、街道尺度、材质感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真实。
王盛在一众官员和项目负责人的簇拥下,头戴白色安全帽,深入工地视察。
“王总,这边是‘移民屯’区域,您看这墙体的夯土工艺,我们特意请了鲁省的老匠人过来指导,力求做出那种历经风雨的沧桑感。”项目总工在一旁详细介绍。
王盛伸手摸了摸刚刚夯好的土墙,感受着那粗糙而坚实的质感,点了点头:“细节是关键。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要经得起特写镜头的考验。我们做的不是一次性布景,是要能反复使用、经久耐实的实景基地。”
“明白!王总您放心,所有木料都是真材实料,砖瓦也是按照老工艺定烧的。韩三坪董事长上次来视察,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项目负责人连忙保证。
王盛又询问了工期节点、材料储备、冬季施工预案等问题,对方一一作答,显然对项目极为上心。
离开“移民屯”,又驱车前往不远处的《闯关东》剧组拍摄现场。
剧组正在“老奉天街”区域拍摄一场重头戏。
这条街是影视城一期工程中完成度最高的部分,青石板路铺就得平整而富有岁月感,两侧商铺、酒肆、客栈、药房的幌子在秋风中微微晃动,虽内部还是毛坯,但外立面已经基本呈现出了清末民初的市井风貌。
导演霍健起正坐在监视器后,全神贯注。
他穿着件半旧的夹克,眉头微蹙,显然对某个细节不太满意。
“咔!”霍健起喊了停,拿起对讲机,“道具组,右边第三个幌子,对,就是‘福隆绸缎庄’那个,颜色太新了,做旧!立刻!还有群演,走路不要太快,你们是出来讨生活的,不是赶集!”
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对细节的苛求。
王盛没有立刻上前打扰,而是站在外围,安静地看着。
他选择霍健起执导《闯关东》,看重的就是他作品中那种对时代气息的精准捕捉和独特的美学风格。
《那山那人那狗》里如诗如画的乡村景致和细腻含蓄的情感表达,证明了霍健起具备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地域风情完美结合的能力。
《闯关东》,需要的不仅仅是波澜壮阔的迁徙史诗,更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悲欢离合,需要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叙事基调,霍健起无疑是最佳人选。
过了一会儿,霍健起才注意到王盛一行,连忙起身迎了过来。
“王总,您来了。”霍健起与王盛握手,脸上带着创作期特有的疲惫与专注。
“霍导,辛苦。进度怎么样?”王盛问道。
“还行,就是细节上总想抠得再细一点。”霍健起叹了口气,随即又眼神发亮,“不过这里的景确实帮了大忙,置身其中,演员很容易找到感觉。比在影视基地里东拼西凑强太多了。”
王盛点点头,目光扫过片场。
他看到穿着破旧棉袄、脸上带着“冻伤妆”的李幼斌(饰演男主角朱开山)、萨日娜(饰演文他娘)等主要演员正在一旁休息、对词。
整个剧组氛围严肃而专注。
“不急,慢工出细活。《闯关东》是我们打造‘正剧’品牌的关键一步,质量是第一位的。”王盛拍了拍霍健起的肩膀,“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公司提。”
“有王总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霍健起感激道。
他深知,如此大体量的电视剧,没有制片方的全力支持和信任,导演很难完全施展艺术抱负。
在片场待了约一个小时,观看了两场戏的拍摄,王盛对剧组的整体状态和呈现出的质感颇为满意。
霍健起对光影的运用、对场面调度的控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将闯关东的艰辛与希望,家族的情义与挣扎,都细腻地编织在了镜头之中。
离开影视城,王盛又在下榻的宾馆会议室,听取了辽省分公司和剧组制片部门关于预算、周期、后续宣传计划的详细汇报。
次日,九月七日,王盛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视察了沈城两家正在装修的“中影盛世影城”。
第一家,位于沈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中街。
这家影城选址在一栋新建商业综合体的顶层,占据了整整一层楼,规划了八个影厅,其中包括一个近400座的巨幕厅(按照当时标准)。
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隔墙、安装座椅和调试设备。
王盛仔细查看了影厅的视线、声学设计,询问了消防验收和设备采购情况。
中街作为沈城传统的商业中心,人流密集,消费能力强,是布局多厅影城的绝佳位置。
第二家,位于正在快速发展的和平区太原街商圈。
这里周边高校林立,年轻消费群体集中。
影城规模略小,规划了六个厅,但设计更显时尚、前卫。
王盛特别关注了VIP厅的舒适度和配套服务区的规划。
他指示陪同的影城经理:“未来电影市场的竞争,除了片源,就是体验和服务。我们要让观众觉得,来这里看电影,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看一场内容。”
两家影城的负责人均表示,按照当前进度,十月中旬完成装修和设备调试,十月下旬正式开业迎接观众没有问题。
辽省有生产电影设备的机械厂,所以调度很快。
王盛叮嘱务必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确保开业一炮打响。
连续两天的行程紧凑而高效。
王盛的此次辽省之行,不仅实地掌握了核心项目的进展,更通过与地方各级官员的密切接触,进一步巩固了盛影传媒乃至“中影盛世院线”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布局和政商关系。
辽省电视台的《辽省新闻》以及沈城本地的多家媒体,都对王盛的视察活动进行了报道。
镜头里的王盛,年轻、沉稳、目光敏锐,与官员交谈时从容不迫,视察项目时专业内行。
这些报道,无形中又在公众面前强化了他作为“中国电影产业领军人物”的形象。
九月九日晚,王盛婉拒了地方上的送行宴,乘坐最后一班飞机前往吉省春城。
九月十日,视察了春城的中影盛世影城。
九月十一日,与吉省相关部门官员、长影厂厂长等人畅谈未来文化产业布局,反正就是画大饼。
九月十二日,来到黑省,视察了哈市的中影盛世影城。
九月十三日,与黑省相关部门官员、黑影厂厂长等人又是一番畅谈未来文化产业布局……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