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尼看着杰克手里握着的信封,愣了下。
随即,他意识到什么:“杰克,你要去做什么?”
杰克颤抖着手,见到恩尼让他很高兴,讪讪笑着,带着含混的口音:“波尔……不,不,恩尼,这些钱我要还给你。”
他一边说着,一边颤抖着双脚走来,将信封递给恩尼:“刚好还给你。”
一时间,恩尼有些无言。
只是强硬的将信封推回去,但杰克的力气更大,也往恩尼怀里推着信封。
“拿着,这是你为我提供写作素材的感谢。”
“拿着吧,一点心意而已。”
“拿着,唉……杰克!我走累了,带我进屋坐一坐吧!”
恩尼再次用力,将信封推回了杰克怀里,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听到恩尼所说,杰克反应过来要邀请朋友进屋坐,也就忘了手上信封的事,带着恩尼往里头走:“进来坐,进来喝点水。”
杰克带着恩尼走进了他所居住的单间……单间仅仅只有围起来的四面墙,没有任何修葺与粉饰,光秃秃的暴露出冰凉的水泥墙面和地面。
没有窗户的缘故,房间里很闷热,空气中发酵着霉味和汗水的味道。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房间中唯一能见到的家什就是三张各自靠在墙边的床铺,也是以很简陋的方式搭建起来,材料都是捡拾来的废品。
杰克拉着恩尼在他的床上坐下,给恩尼倒了一杯烧开的水。这里没有水龙头,都是从地上公共区域打来的自来水烧开了喝。
恩尼看着这杯有些浑浊的水,说实话,心中是有些抗拒的,但还是喝了一大口下去。杰克有些紧张的表情,随着恩尼滚动的喉咙舒展了一些。
杰克一直都是独自在纽约这座大都会打工,平日里除了和一起居住在这个单间的舍友说几句话外,已经变得不善言辞。
两人聊着天,基本都是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着,恩尼问,杰克答。
随着聊天话题深入,恩尼知道了杰克一直和另外两个工人一起居住在这里,共同分担一周3美元的租金,不过其中一个工人在前不久因为肺结核死亡了。
同时,他也逐渐知道了杰克的人生……出生在密西西比的乡村,18岁时与青梅竹马结了婚,19岁时有了孩子,21岁时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年后24岁,美国参战,他也参加了战争,结果生活在密西西比老家的妻儿因为感染斑疹伤寒双双死亡,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战后杰克回到老家,靠耕作生活,几年后与一个带着女儿的寡妇相识、相爱并结婚,此后一直生活,直到1929年大萧条爆发。
大萧条爆发后,杰克和妻子为了生计,将孩子留在密西西比老家让妻子母亲照顾,两人结伴踏上了前往纽约打工的道路。
然而,大萧条的时代,纵然是纽约也是难以找到一份工作。杰克和妻子在纽约苟延残喘的生活着,将赚到的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寄回去给他们的女儿。就这样一直到1932年,全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失业人口找不到工作而急需救济,而作为一战退伍军人的杰克,为了生计,果断加入了全国各地涌来纽约的退伍军人队伍,带着他的妻子一起聚集在国会大厦前,要求美国政府立刻支付战时拖欠的薪金……就这样,在随后发生的众所皆知的暴力驱散中,杰克的妻子不幸遇难。
之后的八年时间,杰克只能靠在曼哈顿的工厂区中打工生存,住在最廉价、环境最恶劣的地下室公寓,将所有挣来的钱,都省下来寄回给密西西比老家的女儿,纵然那女儿并非他亲生,但他视如己出,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抹色彩、一个精神支柱。
而在《天使》发表后,杰克愤怒地在工厂打砸了一番,现在已经换了一份工作,和同居的工人一起在布鲁克林的邮轮码头当装卸工人,虽然薪水比在工厂时少一些,但能让他的身体少受些伤害,就能为了女儿挺得更久。
恩尼听着杰克磕磕绊绊的说出这些记忆,每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夹藏着一段曲折艰难的人生。
说到最后,不仅是杰克的眼角因为这些痛苦的反刍而湿润,恩尼也有些湿了眼眶。之前的一个月,他在工厂与杰克成为朋友,听杰克说起他挣钱给他的女儿,以为杰克只是与大萧条中无数工人一样,努力挣钱养家的男人。
可眼下知道了杰克的一切,没想到杰克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孤独与艰苦,他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话,上帝的性别一定是女性,因为祂不公。
两人沉默着,各自收拾着情绪。
这时,杰克想起还没归还的邮件,将其再次递给恩尼,用那来自密西西比的南方特色口音,坚决地说:“快拿回去吧,赚钱不容易。”
“杰克,你……”恩尼的话戛然而止,他本想劝说杰克拿下这笔钱。
可他意识到如果坚持这么做,只会伤害一个男人、父亲、退伍军人的自尊。
恩尼点了点头,将这笔钱拿了回来。
“杰克,我肚子饿了,我们去吃饭吧!”恩尼拉着杰克的手,想带他出去吃饭。
这次,杰克依旧是推辞,只不过恩尼也表现得很强硬,最后杰克拗不过,被恩尼拉了出来。
恩尼决定先带杰克去吃个饭,然后再带着杰克去医院体检看病。他已经看出杰克是个自尊心相当强的人,所以只能采用这种渐渐软化的方式,来让杰克接受他的帮助。
……在恩尼带着杰克去吃饭、看病的时候。
斯蒂德曼药剂厂的老板卡尔森,正坐在他的豪华公寓中喝闷酒,与此同时坐在他公寓中的,还有几个他的商界好友、合作伙伴。
而在《天使》发表后,他们都遭到了共同的挫折——工厂无法再继续进行生产,同时还被FDA的调查人员给盯上了。
此时,以卡尔森为首的工厂主都在等待一个电话,一个能告知他们复仇对象的电话……
终于,在卡尔森喝到第三杯威士忌的时候,电话响了。
卡尔森立刻拿起听筒:“找到了吗?”
“不辱使命,”听筒那头是卡尔森重金雇佣来的私人侦探,“那个叫做恩尼·里瑟的作者,就住在曼哈顿的……”
卡尔森带着阴冷的笑容,嘱咐一旁的老约翰将地址记下。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