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十一年九月十三日。
大秦陈郡,阳夏县,太康乡。
太康乡有秩吴广正在率麾下属官于太康乡境内往来巡查。
夕食之际,吴广刚巧巡视至顾里,顾里里正顾武便盛情邀请吴广回里中赴宴。
吴广却只是寻当地农人以市价买了粟米饭,率臣属蹲在田垄上吃了起来。
顾武见状也赶忙买了粟米饭,学着吴广的样子蹲在吴广身侧,慨然赞叹:“县中皆言有秩爱民持正,出仕之前便得阳夏县万民交口称赞,出仕之后更是公允无错,屡得县令赞许、百官称道。”
“今日一见,卑下方才知传言无虚也!”
吴广在军事指挥、政治斗争方面都无足称道,又优柔寡断、决断力不足,更还不善于和贵胄豪强打交道。
但吴广可太懂得如何收揽中基层人民的民心了!
面对顾武的称赞,吴广只是笑了笑,不答,而是从怀中摸出一枚白色的吃食发问:“顾里正可要来上一枚?”
顾武见之目露惊诧:“五年前,石生从极西之地寻得这蒜、上呈陛下,陛下广传天下令各地种植,如今所得亦不过寥寥。”
“未曾想,有秩竟能得之!”
出现在吴广手中的白色吃食,正是大蒜!
吴广直接将一枚蒜瓣抛给顾武,温声道:“陛下有言,蒜能开胃健脾、宣窍辟恶、祛寒除湿、解暑散痰、消肿散毒,更还能破坚化肉杀虫。”
“太康乡距县城较远,黔首中毒染病一时间难寻得医者,若是能让家家户户都种上些蒜,情急之际便可争取些许时间。”
“顾里正时常往来奔走,也合该随身带些蒜解毒解暑。”
“此物只是刚被方术士们献归大秦,故而较为稀少,但却并不难种。”
“吾已从故友处学会了种蒜之术。”
“待到明年春耕,吾便会亲率太康乡臣民种蒜。”
“不需要多,就在家门口种上十几颗,便能让家家户户都多些保障。”
大蒜是后世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器,但在当今,这却是方术士们刚从西域寻回献给扶苏的新奇作物。
相较于其去腥增香的食用效果而言,真正让扶苏和大秦万民看重的,是大蒜解暑祛寒、消肿解毒、消毒驱虫的药用作用。
其容易耕作、一年便熟的特性更是让它有别于其他珍贵药材,能够走进万千庶民家中,成为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顾武闻言大喜,赶忙拱手:“多谢有秩!”
吴广向咸阳城的方向拱手一礼道:“不必谢吾。”
“此皆乃陛下隆恩!”
“陛下早已派遣官吏入陈郡教导各县种植大蒜,即便吾不教乡亲们,最多三年,陛下派遣的官吏亦会入太康乡传授此术。”
顾武的声音明显更多了几分真挚:“拜谢陛下仁德恩重!”
“亦谢有秩能助乡亲们早蒙上恩!”
顾武奉承吴广时还有几分假意逢迎,但在赞美扶苏时却是无比真挚诚恳。
吴广听得出顾武语气中的细微差别,却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说道:“不过在种植大蒜之前,太康乡还当种一新物。”
顾武目露讶异:“又有新物?”
方术士们已经从西域寻回了大蒜、芝麻、哈密瓜等一系列新奇作物,竟然还能寻到其他适合耕作的作物?
那西域究竟是何等宝库!
吴广笑而颔首:“方术士邹生又寻得一物,名为苜蓿,托请商队上呈陛下。”
“据闻这苜蓿乃是上好的草料,可用于喂养牛马,更可肥田!”
“据吾老友所言,陛下已令关中地先行在轮休的田亩之上种植苜蓿,以此积蓄草料、肥沃田亩,若是种过苜蓿的田亩再种粮食时果然能有丰收,朝中便会令天下各地广种苜蓿。”
“吾以为,与其等朝中明令各地种植苜蓿,倒不如吾等先行,先在今年轮休的下田种植苜蓿,为陈郡之榜样。”
“正巧这苜蓿乃是入秋之后才开始耕作的,现在的时间也是刚好。”
人类对于新鲜事物本该抱有警惕和探索的态度。
但,陛下都说了此物有好处!
那还何必警惕?探索就妥了!
顾武闻言目露推拒:“卑下以为,还是等等朝中诏令为上。”
吴广看向顾武发问:“顾里正在担心什么?”
“怕苜蓿非但无用,还会害了田亩、空耗民力?”
顾武讪讪的说:“卑下绝非不信陛下,只是,太康乡民力有限、地力有限。”
“实在是经不起折腾啊!”
陈郡不养羊,日常需要喂养的牲畜只有牛马而已,并不需要特意割草去喂。
虽然每年还需要上缴一笔干草作为税赋,但也没必要专门种一批草去割。
苜蓿明面的优势对于顾武而言毫无吸引力。
苜蓿蓄养地力的优势倒是让顾武颇为心动。
但这不是朝中还没验证完呢吗?
万一苜蓿对田亩有弊无利可怎么办!
吴广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问:“今岁歉收乎?”
顾武赶忙摇头:“有赖于沟渠水利,今岁虽有小旱却绝算不上歉收。”
扶苏亲率大秦重臣大将团顶在大河的河堤之上抗洪救灾,足以说明扶苏抗灾救灾之心有多坚决。
当今天下哪个官吏还敢怠慢分毫?
万一兴修水利之事出了差错,被砍了脑袋事小,如卷同等卷城官吏一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才是真的可怕!
而各地官吏重视水利的直接结果,就是大秦各地抗洪抗旱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原历史上足以造就一场大规模歉收的旱灾,落于当今大秦却是无足痛痒。
吴广再问:“顾里正心忧朝廷加税赋乎?”
顾武赶忙否认:“卑职从无这般心忧!”
“自陛下荡平天下贼至今,陛下哪怕是对外征战之际也只会减免税赋却从未加过税赋。”
“别处卑职不知,但至少在这顾里,乡亲们都对陛下信任之至!”
扶苏第一年削减税赋时,天下万民还觉得只是偶然。
当扶苏发动灭胡、灭通古斯之战时,天下万民更是做好了再加税赋的心理准备。
但结果却是没有,都没有!
自从扶苏传诏天下削减税赋至今,扶苏从来只会减税赋、不会加税赋,这也让天下万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吴广笑问:“秦二世七年时,顾里第一批新田就已经熟透了,而后每年都会有一批田熟透可耕,陛下却逐年减免税赋。”
“黔首们藏在山洞里的粮食都快腐朽无法食了吧?”
顾武讪讪却又幸福的笑着,没有承认,但却也没有否认。
吴广声音加重:“黔首有存粮,常平仓也满了,陛下圣明仁德从不加税赋,顾里正还担心个甚?”
“就该趁此良机去探索一切可能让咱们日子过的更好的法子!”
“太康乡的娃儿越来越多了,等这些娃儿长大了,咱太康乡每年却还是只能产这些粮食,那肯定不够娃儿们吃的。”
“难道顾里正希望乡亲们回到曾经那吃不饱饭的日子吗?!”
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万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万民也坚信他们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而这就导致了一个社会现象——战后婴儿潮!
那一个个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小生命预示着大秦的繁荣昌盛,却也是一张张再过几年就能吃死老子的嘴!
现在足够太康乡万民吃到饱还能剩的粮食产量,再过七八年就根本不够用了!
一想到曾经的苦日子,顾武瞳孔猛的一颤:“不!”
“绝不!”
“卑职就算是拼了命也绝不愿再回到那般日子!”
吴广加重声音道:“那就种苜蓿!”
“苜蓿若是害田,大不了再开些新田。”
“苜蓿若是肥田,日后娃娃们的粮食就有着落了!”
顾武一拍大腿,用力点头:“唯!”
吴广目的达成,鼓励似的拍了拍顾武的胳膊。
吃完最后几口饭,吴广转头看向面前金黄色的田亩,轻声笑道:“这日子多好啊!”
“换做在二十年前,谁敢想,黔首们竟然也会担心藏在山洞里的粮食会因为存的时间太久而腐朽?”
“谁敢想,咱太康乡一共只有四百余户,单稚子就有八百余人?”
“饶是本官担任屯长之际,本官都不敢想象本官的粮食能多到吃不完,何况庶民乎?”
“然今日,这不敢想的一幕却成真了!”
就在十几年前,官至屯长的吴广都无数次想过造反!
但现在?
造反?
狗都不造!
历经扶苏十一年的治理,当今大秦早已是国泰民安、万民喜乐,身为有秩的吴广更是不缺吃不缺喝,平日里经常读书准备吏试,梦想着更进一步,生活美好有盼头。
谁敢破坏他们的美好生活,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若是有人造反,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发兵,吴广就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擒拿反贼换功劳,生怕慢了一步就被庶民们抢了先!
顾武面向咸阳城的方向拱手一礼,诚恳的说:“皆赖陛下仁德!”
“卑下唯愿诸位方术士奋勇,为陛下寻回长生不老药。”
“陛下长存,则盛世长存!”
吴广认同颔首,同时冷声道:“唯愿西方诸国识相些,主动引领方术士们走到仙神面前,逼迫仙神交出长生不老药。”
“若是不从?”
“便当如月氏、楼兰等诸国一般,被我大秦的铁骑碾成齑粉!”
一直以来,庶民对于君王寻找长生不老药都是反感的。
君王的长生不老和他们这些庶民有什么关系?
但现在,不同了。
庶民们真切的希望扶苏能长生不老,让他们的幸福生活永远永远的持续下去!
陛下万年,则盛世万年!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