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三十八章 还有新歌么?

我的时代1979! 最新章节 第三十八章 还有新歌么? http://www.ifzzw.com/379/379291/
  
  
    他演过军人,之前在演戏之前也特意去这个群体之中采风、体验。

    他是懂战士们想什么的。

    你这歌这么唱!

    谁特么不哭!

    哥们别跨界了,演艺圈很难混了好不好?

    有个战士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小声说:“唐老师,这歌比电影里的台词还真。”

    他点点头,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歌声确实是更直击灵魂。”

    电影比更容易让人共情。

    歌声比电影更容易让人触动。

    层层递进,互有表里。

    直到短视频干翻一切。

    陈冲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许成军。

    煤油灯的光落在他脸上,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他唱到“若天下山河能并肩无恙”时,轻轻顿了下,像是在克制什么。

    她突然跟许成军共情了。

    想起白天许成军说“大哥在南边”,觉得他的那些藏在《红绸》里的牵挂,早被他揉进了旋律里。

    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作家”,是能蹲下来跟战士们聊家书,能把他们的苦唱进歌里的人。

    风裹着歌声吹过来,陈冲悄悄抬手抹了下眼角。

    他太帅了吧!

    这才是男人~

    妈妈,我好想恋爱了~

    最后一句歌词落下时,吉他声渐渐淡去,空场静得能听见槐树叶“沙沙”的响。

    那个戴旧军帽的老兵突然站起来,对着许成军敬了个军礼,动作不算标准,却格外郑重。

    他喉咙滚了滚,想说什么,最终只憋出一句:“谢谢。”

    他怀里揣着张照片,是去年牺牲的战友的,照片上的人笑着比耶,背后是南疆的山。

    许成军刚要说话,人群里突然爆发出掌声,有人喊:“许老师,再唱一遍!”

    接着,所有人都跟着喊,声音震得槐树叶落下来几片。

    刘小庆第一个走过去,拍了拍许成军的肩:“成军,你这歌太绝了,我刚才差点哭了。以后要是拍《红绸》电影,主题曲必须用这个!”

    陶雨玲也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温水:“能把当兵的心思唱这么透,不容易。这歌啊,你学过音乐?”

    “哪有那机会,自己瞎捉摸。”

    “琢磨能琢磨这么好的歌,你给姐也琢磨两首呗。”

    “有机会一定.”

    陈冲犹豫了半天,还是走过去,小声说:“许老师,你的嗓子……要不要含块糖?”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块水果糖,糖纸是透明的,映着煤油灯的光,像块小宝石。

    递过去时,她的手有点抖,不敢看许成军的眼睛,只觉得脸颊发烫。

    她从来没对哪个男生这么紧张过。

    连演《小花》时跟唐果强对戏,演真正的爱人都没这样过。

    许成军接过糖,笑着说了声“谢谢”。

    他看见陈冲泛红的耳根。

    “啧”了一声。

    建模才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是吧?

    周围的战士还在喊着“再唱一遍”,他低头拨了下琴弦,笑着说:“行,那咱们就一起唱——会的,咱一起唱唱。”

    吉他声再次响起时,战士们跟着哼起来,一开始只是零星的几个人,后来越来越齐。

    戴旧军帽的老兵也跟着哼,声音粗粝,却格外认真。

    那个想家的小战士,哼着哼着就笑了,眼泪还挂在脸上,却没再擦。

    陈冲站在许成军身边,跟着轻轻唱,声音又轻又软,像晚风拂过槐树叶。

    夜色渐深,煤油灯的光越发明亮。

    最后一遍唱完时,已经快到熄灯号。

    战士们依依不舍地散去,有的还回头喊:“同志,明天还唱吗?”

    许成军笑着摇头:“唱不了啦,明天得给别的战士唱去啦!”

    陈冲走在最后,回头看了眼许成军。

    有点练练不舍。

    她觉得啊,这次来军区慰问,比演任何一部电影都有意义。

    因为她在这里,遇见了一个能用文字和歌声,把人心底最软的地方戳中的人。

    小姑娘犯花痴了。

    谁说少女不多情。

    回去的路上,刘小庆凑到陈冲身边,笑着打趣:“小陈冲,刚才给许老师递糖的时候,脸怎么那么红啊?”

    陈冲的脸一下子更红了,赶紧反驳:“哪有!我就是……就是觉得他嗓子哑了。”

    刘小庆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行,没有就没有——不过说真的,许成军这小子,还真有点本事,不光写得好,唱得也这么动人。”

    “成军同志,有对象了么?”

    “有了。”

    “啊?”

    “也是复旦的。”

    刘小庆傻眼了,你搞校园恋爱是吧。

    再看他那张脸,到是也不觉得奇怪。

    这脸加上溢出的才华,她都有点想吃嫩草了。

    更傻的是陈冲。

    她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

    没说话,只是望着夜空里的月亮。

    月亮很圆,像家里的盘子,她突然也有点想家了。

    不过,有对象也能分是吧?

    新时代得有新气象吧?

    陈冲伸出手暗暗给自己打气: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决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天下午,文艺界慰问团一行人先到一连。

    下午又马不停蹄的到了二连。

    从金陵市区往东南走四十里,土路尽头就是二连的营区。

    没有高墙大院,只有一圈半人高的土坯墙,墙头上插着几面褪色的红旗,风一吹,旗角的补丁就跟着晃。

    张部长介绍说:那是去年演习时被铁丝网刮破的,战士们舍不得扔。

    炊事班的老张用红布补了三道边,说“红旗得立着,像咱当兵的脊梁”。

    营区里的房子多是红砖砌的,屋顶铺着黑瓦片,檐角挂着串晒干的玉米棒子,是秋收时战士们帮老乡收庄稼,老乡硬塞来的。

    最东边是宿舍,大通铺占了半个屋子,军绿色的褥子迭得方方正正,,床底下摆着清一色的解放鞋,鞋帮上沾着训练时的黄土,却刷得发白。

    墙上贴着教员像,像框两边是用红漆写的标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中间钉着根铁丝,挂满了战士们的家书和照片。

    有新兵刚寄来的全家福,有老兵跟牺牲战友的合影,照片边角都磨得起了毛,却用透明胶带仔细粘着。

    一行人边走边聊,有个小战士在前面介绍。

    说到动情处,几个女性已经红了眼。

    说到底,这些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大多不过是一些20岁左右的小伙子。

    宿舍旁边是训练场,黄土被踩得实实的,泛着油亮的光。

    单杠和双杠是用粗钢管焊的,锈迹斑斑,却被战士们的手摸得发亮,杠下的沙坑铺着新换的细沙,是昨天几个新兵用箩筐从河边挑来的。

    训练场角落堆着训练用的靶子,是用木板钉的,上面画着圈,密密麻麻全是弹孔,有的靶子旁边还摆着几颗手榴弹模型,木柄被握得光滑,是老兵教新兵投弹时用的。

    炊事班在营区最西边,烟囱里总飘着白汽,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忙。

    老张系着灰布围裙,在大铁锅前翻炒着萝卜干,旁边的小战士蹲在地上择菜,手里的青菜是从连队小菜园摘的,绿油油的,带着露水。

    饭堂是间简易的大屋子,摆着四张长条木桌,桌面被烫出不少印子,却擦得干干净净。

    许成军一行到的时候正赶上二连开始下午的训练。

    军号一响,营区立刻活了起来。

    战士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扎着皮带,在操场上列队。

    二连长站在队前,嗓门洪亮:“稍息!立正!今天训练科目——战术匍匐!”

    话音刚落,战士们就趴在地上,胳膊肘撑着黄土,往前爬的时候,军装蹭得土屑乱飞,却没人叫苦。

    有个新兵爬得慢,班长就趴在他旁边,手把手教他调整姿势,声音压得低:“胳膊再往前伸点,别让枪托着地,战场上这就是要命的事!”

    训练间隙,战士们坐在树荫下休息,有的掏出搪瓷缸喝水,有的拿着布擦枪。

    有个老兵从兜里掏出个弹壳做的小摆件,递给新兵:“这个给你,昨天打靶捡的,磨光滑了,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新兵接过来,攥在手里,暖乎乎的,心里也热了。

    还有几个战士围在一起,看《解放军文艺》,有个战士指着上面的文章念:“这写的跟咱连似的,都是站岗、训练,想家的时候就写家书。”

    树荫下的战士们正聊得热乎,忽然有个岗哨战士往这边跑,边跑边喊:“连长!文化界的慰问团来了!”

    二连长一听,“腾”地站起来,军裤上还沾着黄土,嗓门比刚才喊训练科目时还亮:“全体都有——起立!整理着装!”

    原本坐着的战士们“唰”地一下全站起来,动作快得像按了开关。

    许成军跟着张部长走在前面,老远就看见操场上的绿队列。

    战士们都站得笔直,裤腿上的土屑还没拍干净,却一个个睁着亮闪闪的眼睛,往这边望。

    那是真好奇啊。

    荧幕的人物跑出来了吗,多神奇?

    “欢迎文化界的同志们来二连慰问!”

    二连长往前跨了两步,对着慰问团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震得树叶“沙沙”响,“战士们,都精神点!”

    队伍里立刻响起低低的议论声,像风吹过麦浪,压都压不住——

    “那女同志是谁啊?看着好面熟!”

    最右边的小战士叫王小虎,去年刚入伍,凑着旁边老兵的耳朵小声问,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陈冲。

    老兵叫李肆伍,在连队待了五年,揉了揉他的头:“你小子去年没看《小花》?那是陈冲!演赵小花的!”

    “啊?真的是赵小花!”

    王小虎眼睛一下子亮了,声音没控制住,引得旁边几个战士都往这边看。

    陈冲听见,笑着往这边挥了挥手。

    王小虎脸“唰”地红了,赶紧把头扭回去,却忍不住又偷偷瞟了两眼。

    “这人还能这么好看?咋跟仙女似的?”

    “没见识了吧!”

    “人家都往脸上抹灰!小时候没看过戏啊!”

    “抹灰就能抹这么好看?”

    “应该.是吧?”

    紧接着,又有人指着刘小庆小声喊:“那是不是何翠姑?《小花》里抬担架那个!”

    “对!就是刘晓庆!我姐去年给我寄的杂志上有她!”

    另一个战士接话,声音里满是兴奋,“没想到能亲眼见着!”

    刘小庆听见这边的动静,干脆往前走了两步,对着战士们抱了抱拳,笑着说:“同志们好!我是刘晓庆,今天跟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队伍里的议论声一下子大了,有个战士忍不住喊:“刘老师,《小花》还会拍续集吗?”

    引得满队人都笑了,连二连长都没忍住,嘴角勾了勾。

    等战士们的目光落到许成军身上,议论声渐渐小了点,换成了好奇的打量——

    “这个同志看着好精神,也是演电影的?”

    王小虎又问李肆伍,眼里满是疑惑,“没在电影里见过啊。”

    李肆伍也挠了挠头,盯着许成军看了半天:“不像演电影的,倒像……像学校里的老师?”

    旁边有个戴眼镜的战士,是连队里的文书,平时爱读《解放军文艺》,突然眼睛一亮:“我知道!他是许成军!写《红绸》的那个作家!我上个月还在杂志上看他的文章呢!”

    “《红绸》?就是写前线的那个?”

    李肆伍一下子反应过来,往许成军那边凑了凑,“这作者咋这年轻!看着比我还小呢!”

    “可不,我以为得跟那边的老头似的。”

    吴将耳朵一热:有人背后说我坏话?

    这话一出,周围的战士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许老师,《红绸》后面故事是啥?”

    “许老师,你会写我们连队的故事不?”

    许成军没想到战士们会这么熟自己的作品,笑着往前走了两步,对着大家点头:“同志们好,我是许成军。《红绸》还在连载,黄思源的故事,其实也藏着咱们好多战士的念想。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一定把咱们二连的故事写下来!”

    “好!”队伍里立刻有人喊,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有的战士还使劲鼓掌。

    陈冲站在旁边看着,心里又软又暖。

    刚才战士们认她时,是兴奋的、好奇的。

    可认许成军时,多了份亲切,像在认一个“懂自己的人”。

    她觉得呀!

    为什么许成军能让战士们这么喜欢,不是因为他会唱歌、会写文章,是因为他把战士们的苦、战士们的盼,都揉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揉进了每一句说话里!

    这才是文人该有的样子!

    真帅!

    二连长清了清嗓子,压下队伍里的热闹:“同志们,慰问团的同志们一路辛苦,还特意来咱们二连,咱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哗——”

    掌声一下子炸开来上。

    许成军一行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脸,有的还带着稚气,却个个眼里有光,心里忽然热烘烘的。

    这就是基层连队的战士,朴实、热烈,把每一份真诚都捧得高高的,像捧着最珍贵的宝贝。

    张部长笑着拍了拍二连长的肩:“老周,你这连队的战士,精神头真足!”

    二连长挠挠头笑:“那可不,知道有慰问团来,早上训练都比平时卖力!”

    一下午时间,慰问团与二连进行了亲切交流。

    二连是步兵连,是1979年步兵连标准编制,实行“三三制”。

    人数在120-130人之间。

    演戏的与大家聊戏,唱歌偶尔给大伙漏量嗓子。

    写书的嘛,就聊聊故事中的人物。

    在连队训练之余,到是让每个战士都有了与慰问团对话至少一次的机会。

    许成军也在这一过程中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一次1979年部队的真实生活。

    有素材,才更容易写出动人的故事。

    更别提,还有机会摸了56式冲锋枪、步枪。

    他们运气好。

    正赶上了一批63式60毫米迫击炮试射训练。

    可把许成军激动坏了。

    要不是周连长拦着。

    马上要跟战士一起去玩个真人CS了。

    男人至死是少年。

    唐果强贼兮兮的凑到许成军旁边:“成军,第一次摸枪?”

    “确实第一次。”

    加上上辈子也是第一次,56式冲锋枪到了2013年就全面退役,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分别于1985年和2000年代初退出一线,而95式自1997年起分阶段列装,2010年后成为全军主力。

    “我跟你说,当时在演《小花》的时候,我们用的都是真家伙,那感觉.啧!”

    “冲鬼子开枪了?”

    唐果强笑容一滞,你这小子说话怎么这么噎人呢!

    “那到.没有。”

    傍晚,夕阳把营区染成暖黄色,战士们在小菜园里忙活。

    有的浇水,有的除草,小菜园里种着茄子、辣椒,绿油油的,是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种的,说“自己种的菜,吃着香”。

    炊事班的烟囱又飘起了烟,这次是熬玉米粥,香味里带着甜,引得几个刚换岗的战士往炊事班跑,问“老张,粥啥时候好啊?”

    许成军突然听到操场上里传来低低的歌声,是战士们在唱《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歌声不那么整齐,却透着股朝气,飘出宿舍,飘过高高的土坯墙,飘向远处的田野。

    他正愣着神,张部长笑着走过来:“成军同志,明天咱慰问团和军区文工团一起来一次汇报演出,你再唱一次《北乡等你归》?”

    “成啊,我这没问题。”

    “你这个歌,要我说是真不错,回头看看有没有机会在部队里推广一下。对了,你有其他歌么?这首北乡可以让大家合唱效果也不错。”

    “没”

    许成军怔了怔,刚想说没有,但是突然想到一首歌,虽然他不打算抄别人的作品,但是这首歌想来问世是没问题的。

    “还真有一首。”

    张部长眼前一亮:“叫什么名字!我记一下词曲、名字,到时候报幕用的上!”

    “叫《军中绿花》。”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老牛爱吃肉的小说我的时代1979!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我的时代1979!全文阅读我的时代1979!5200我的时代1979!无弹窗我的时代1979!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老牛爱吃肉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