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二十五岁继位,既不是过早稚嫩,也不至于迟暮之年,可以说正值壮年,精神与精力都处于巅峰。
六十年后,他又成功举行禅位大典,既留下了禅让的美名,又依旧牢牢掌控大权。
放眼古今中外,能有如此经历的皇帝,几乎屈指可数。
历史上,恐怕真没有谁比他的命更好!
最长寿、在位时间最久,还统治着历代以来疆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
再结合乾隆本身的能力……可以说,他就是两千年封建帝制演进后孕育出的最完美产物。
【乾隆的长寿,其实源自于他的自律。】
【虽然他在饮食起居上花费颇多,但仔细看,他的生活方式并不放纵,而是极为节制。】
【他一日只食两餐,清晨四点多便起身,先看书再用餐,上午批阅政务,下午两点再次进食。】
【乾隆尤好淮扬菜,以其清淡养生;几乎滴酒不沾。】
【不只是他,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同样不嗜酒,因认为饮酒伤身,且易误事。】
【乾隆对奢靡娱乐并无兴趣,唯一的消遣,不过是每年到承德打猎。】
【从他一生的作息来看,他就是个极度自律的人。】
【数十年如一日,早睡早起,规律养生,从不无故熬夜。】
【乾隆唯一的乐趣,就是来自于权力。】
【肉体的享乐,他并不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才是他真正的快乐。】
【对比明朝那些皇帝,就显得天差地别。】
隆庆困于后宫争斗六年而亡;朱常洛登基仅月余便崩。
明朝的皇帝们虽享乐颇多,然而大多英年早逝,许多三十余岁便见太祖,能活到四十的都屈指可数。
若他们能像乾隆这般自律,也未必不能延年益寿。
当然,乾隆并非无好。
他的爱好,从形式上看都颇为高雅。
比如作诗,或者鉴赏书画。
他喜欢给名迹题跋、钤印,由此得了个外号——盖章狂魔。
【此外,他也乐于评点历史,尤其爱为明末清初的人物与自家祖宗“正本清源”。】
【他的历史观、道德观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艺术品味嘛,可以说几乎没有。】
【即他在位期间,平定或处理了十项重大事务,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平定金川。】
……
皇帝们看完乾隆的几个外号,纷纷沉默。
因为天幕竟然称他是最完美的皇帝!
这个称号,自然让不少帝王心中不服。
然而细细一想,又不得不承认,天幕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能在帝位上做到赏罚分明,不把责任全推给下属,已属难得;乾隆却将此发挥得更彻底。
听命而胜,是属下的功劳;听命而败,则是他的过错。
放眼古今,几人能如此?
……
大秦!
始皇帝微微颔首,发出由衷的感叹:
“这乾隆帝,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为君者,当赏罚分明,方能激励群臣。”
“他不仅能识人,更能用人!实为难得。”
赏罚分明,本就是明君的本色。
始皇自认也能做到用人唯才,但作为帝王,难免被情绪左右,一旦压不住情绪,判断便会失真。
“况且,这大清吸取前朝经验,把一切皇权的威胁尽数清除。”
“可惜……终究还是亡了。”
始皇帝是大一统王朝的奠基者,他开创制度,却也因无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行。
而最初的制度,总会有许多漏洞。
自秦亡之后,历朝历代无不从前车之鉴中汲取经验,以延续自家国祚。
清朝,正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他们把历代灭亡的教训悉数吸纳,几乎将一切隐患清扫殆尽,让封建皇权走到了极致。
“父皇所言甚是。”
“我大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父皇开国,又无经验借鉴,制度自然不够完善。”
“如今我们却能从天幕中吸取经验!”
扶苏眼神熠熠生辉。
大秦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创者的劣势。
当年缺乏经验,如今有了天幕视频,情况便不同了。
一来,帝王之间可直接交流,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
二来,还能通过视频窥见后世各朝制度,择其优长,稍作改动便能借用。
毕竟这是几千年来无数智者不断打磨、完善的成果,比秦朝草创之制要周全得多。
“嗯,言之有理。”
“朕也欲与天幕中的诸帝深谈。”
始皇帝轻轻点头。
他承认,大秦吃亏在生不逢时。
十余年光景,还来不及打补丁,就已被推翻。
但若能参考后世制度,便能直接取长补短。
只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帝国初创,天下未稳,若贸然改制,反生大患。
此举,应当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始皇心中暗下决意:大秦的脚步该放缓,由他与扶苏两代人合力,足以让大秦基业稳固!
……
汉武帝时期!
说到识人、用人,汉武帝刘彻不逊于任何人。
当年一个马奴,被他拔擢成大将军;长安顽童,成了叱咤漠北的冠军侯。
刘彻的眼光,何其独到!
“这乾隆帝,知人用人皆属上乘。”
“尤难得的是,他虽居深宫,却能凭奏折洞察前线局势。”
“此等本事,连朕都未必做得到。”
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缓缓说道。
在他执政的年代,几乎整日征战。
他与乾隆一样,从未亲历前线,只能依靠消息传递判断战局。
而将领如卫青、霍去病,常常率军深入数百上千里,消息迟滞严重。
要靠这些延迟的信息来分析前线,何其艰难!
若论军事成就,汉武帝与乾隆可谓旗鼓相当;
若论军事才能,却难分高下。
毕竟两人相隔两千多年,所处环境迥异。
但毋庸置疑的是,乾隆确实是清朝最懂军事的皇帝,而且没有之一。
他的谕旨、圣批、奏疏几乎完整留存,足可见证这一点。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