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脸色缓和几分,点头应下。
不过,他忽然叹了口气:
“算来算去,朕的时日不多了……”
虽然具体寿命未明,但从天幕里透露的讯息推算,
弘历二十五岁登基,如今已二十多,
留给自己的时光,恐怕只剩数年。
不是每位帝王都能看淡生死,雍正也不例外。
“主子!”
李卫早就看出些端倪,却不敢开口。
此刻听到雍正叹息,顿时眼眶发红,扑通跪下。
“主子!您可得保重身体啊!”
他苦口婆心劝着雍正,别再如此操劳。
雍正的勤勉,在帝王中算得上最出挑的。
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只当十四年皇帝便撒手人寰。
“哎,命数既定,人岂能逆改。”
雍正幽幽叹息。
“朕的时光有限,可该做的事还没完成。
得抓紧了。”
他倒并未生出延寿的妄念,
只想在剩下的几年,将大事处理妥当。
……
乾隆时期!
乾隆望着天幕里的画面,脸上浮现出笑意。
听见自己被称作“幸福指数天花板”,心底升起一抹傲然。
的确,从小便受父皇与祖父宠爱,与旁的兄弟全然不同。
后来被封宝亲王,几乎是明着告诉天下,弘历就是储君!
“八十九岁啊……”
乾隆悠然笑了。
“朕这寿数,真是够长的了。”
当然,在他心中若能再熬过九十,那才算真正圆满!
【乾隆他几乎就是一部高度精密的机器,赏罚分明,从不推诿责任,这一点便让许多皇帝都自愧不如。】
【在他统治时期,大清疆域扩张至历史极限。】
【乾隆的识人本领极强,能精准把握局势并合理用人。】
【即便缺乏亲历沙场的经验,他依旧能提拔将领并屡次收获战果。】
【他在处理朝政时展现出极高的效率与公正,能准确奖赏有功之臣。】
若从封建皇权的角度来看,乾隆确实登上了帝王的最高峰。
但也正因他越接近完美,对于国家的运行却反而是一种潜在的灾难。
甚至有人评价说,乾隆简直就是一台冰冷的运算器。
你将功勋与战果输入,他便将官职与赏赐准确吐出,分毫不差。
你把战败与失责上报,他立刻下达斩首凌迟的命令,连坐全家,一个不漏。
他的个人能力同样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分析政务、处理事务与信息收集上,几近极致。
即便自幼成长于深宫,却从未被臣下所蒙蔽。
他本人未曾亲历沙场,却能端坐京师,通过千里之外传来的层层奏折,精准掌握前线战况。
要知道,这些奏折来源驳杂,既有将领的,也有地方官的,还有八旗高层、乃至地方王公直接上奏。
其中自然不乏推卸责任、争功诿过,甚至夹杂私人恩怨而歪曲事实的内容。
乾隆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些立场各异、角度迥然的奏折细细研读、相互印证,最终还原出前线的真实局势。
不仅如此,他还能分辨出谁在撒谎,甚至能揣摩出对方撒谎的动机!
更厉害的是,他会把所有奏折留档整理,常常回头按时间线对比。
一时的谎言或许能瞒得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前后矛盾必然暴露,最终被他识破。
例如,当年阿桂在作战时上奏称当地大雨滂沱,乾隆立即联想到几年前当地官员曾奏称大旱求赈。
一对比,立刻查出虚报赈灾的丑闻,于是大批官员被清算。
又如平定回部的雅尔哈善,久攻库车不下,还疏忽大意放跑了已经被困的小和卓霍集占。
再如平金川时的讷亲,上奏折时胡乱粉饰战况,借“春秋笔法”推卸责任,试图欺瞒圣上。
乾隆察觉后,直接下令抓回处斩,毫不留情。
意识到自己表现不佳后,他立刻开始自救,想尽办法把责任甩出去,把战事的失败归咎于他人。
然而乾隆却把他前后上奏的所有奏折摊开来对比——
再结合其他人的奏报,便将雅尔哈善的心思与所作所为一一拆解,看得透彻无比。
真正有能力、有手段的将领与大臣,会被乾隆察觉、重用并奖赏;
而那些无能之辈,在他敏锐的洞察下根本无处藏身。
即便乾隆远在数千里外,你的一举一动也好似在他眼前发生一般。
要是崇祯能有乾隆这样的本事……大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更何况,乾隆虽从未亲临沙场,但军事上的见识却属一流,尤其是在平定准噶尔时,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略远见。
乾隆二十年,他毅然决心彻底剿灭准噶尔,哪怕群臣极力反对,他也未曾动摇。
因为乾隆的眼光从不局限于自己一世的安宁,他所考虑的,是“大清万世长久”的格局,是江山永固的格调。
因此,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他都要彻底清除一切可能威胁大清的隐患——准噶尔必须灭绝。
在这场战役中,他将自己冷酷如机器的政治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不留后患,他竟下令对准噶尔进行灭族。
第三次西征时,他指示清军:凡遇草原上的人,当即诛杀。
若是大批人群投降,不可立刻处置,因为人多一时杀不干净,“难免有一二漏网之人,将消息传出,引其他部族逃散”。
至于后世如何评价这份残酷,他毫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在自己手中把隐患一劳永逸地清理掉。
自康熙、雍正以来的权力积累,到乾隆手中已臻极盛。
尤其是军机处设立之后,中央集权发展至顶点,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因素几乎被一扫而光。
可以说,在乾隆手里,清朝几乎避开了封建王朝的所有弊端,走到了封建帝制的极致。
结果……大清还是迎来了历史的“版本更新”。
若将乾隆比作游戏玩家,他几乎把这个赛季打到了满级——
把所有补丁都修补得滴水不漏,最后结算时依旧逃不过天命的收官。
乾隆还有一项罕见的品质:他从不推卸责任。
你要一万人,他给你一万五;
你要三百万粮草,他拨给你四百万。
战事获胜,是你的功劳。
只要遵照他的安排,就算失败了,也由他来承担责任。
他自负,却有自负的资本和战绩支撑。
乾隆治下的大清,从纵向比,是中原数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疆域最广、国力最盛的时期。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