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335章 将计就计,突袭云南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最新章节 第335章 将计就计,突袭云南 http://www.ifzzw.com/378/378337/
  
  
    龚卫华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在十月中旬抵达了成都城外。

    只见远处城门守备森严,来往兵丁甲胄鲜明,眼神锐利,气势甚至比剑州附近的贼兵更胜一筹。

    官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不少扎着红头巾的民兵正往来其中,引导车流。

    城外到处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上面写满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比如什么

    反朱明,均田粮,不饿肚子不缴饷;不缴辽饷不纳粮,一家老小饿不着等等。

    看着这些大逆不道的标语,龚卫华只觉得一阵心惊胆战。

    这帮该死的贼寇,是真想掘我大明朝的根啊!

    但毕竟在人家地盘上,他就算心中再不满,脸上也不敢表现出来。

    验看过关防文书后,一行人被客客气气地引进了城。

    城内街道十分整洁,市面上虽然不比扬州、苏杭等地繁华,却也是商铺林立,看不出任何萧条之色。

    负责接待使团的,是礼部主客司郎中何鸿。

    在明朝的体系里,主客司就相当于外交部,主要负责处理诸蕃朝贡的全面事务。

    包括接待、赐予、辨别贡道、贡使、贡物,确定迎送和宴请规格,决定赏赐等级等等。

    本来现在江瀚的礼部架构里,主客司一直是个空置的衙门,只有仪制、祠祭、精膳三个清吏司在运转。

    他如今只据有两省之地,哪来什么外藩需要交流?

    直到听闻朝廷遣使议和,江瀚才紧急将何鸿从户部调到了礼部,让他暂时兼任主客司郎中一职,专门接待朝廷使团。

    何鸿是重庆府人士,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他将龚卫华一行人,暂时安排在了城南的驿馆内,一应物事俱全,严加看管。

    当晚,何鸿便在驿馆内设宴,为龚卫华等人接风洗尘。

    宴席算不上铺张,只是一些简单的鸡鸭鱼肉、时令菜蔬等,酒则是本地产的郫筒酒。

    何鸿也不多问,只是频频劝酒,非常热络地说些沿途辛苦、成都风物之类的家常闲话。

    陪同的几位官员也大多如此,场面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间的气氛也渐渐热闹起来,龚卫华也已有几分醉意。

    见时机差不多了,何鸿便挥挥手屏退闲杂人等,只留下几名侍卫在厅外值守。

    他故作不知,端起酒杯,率先开口问道:

    “公公一路辛苦,不知此行朝廷派您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

    “有话直说便是,汉王殿下也对朝廷动向十分关切。”

    龚卫华放下筷子,举杯回应道:

    “咱家此行,并非朝廷委派,而是奉了皇爷密旨。”

    “皇上不忍西南之地再起刀兵,生灵涂炭,所以特意派咱家前来,看看能不能寰转一二。”

    何鸿听了眉头一皱,心中暗骂,狗日的死太监,想议和就议和,非要扯些什么狗屁。

    朝廷开征剿饷倒是痛快,也没见皇帝老儿说什么不忍生灵涂炭。

    他也懒得废话,直接挑明道:

    “这么说来,那就是朝廷想议和了。”

    “说吧,大明皇帝开出了什么条件?”

    龚卫华闻言一愣,没想到眼前这人竟如此直白,果然是贼寇出身,丝毫不懂为官之道。

    但既然已经挑明了说,他也不好再端着:

    “皇爷仁慈,只要你等愿意停下一切兵事,不再进攻云南、湖广、汉中等地。”

    “朝廷便愿意拿出十万两白银,绸缎十万匹,并在各地开放互市,互通有无。”

    何鸿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就这?

    他忍不住嗤笑一声,讥讽道:

    “公公,您莫非是在消遣在下?”

    “十万两银子、十万匹绸缎,就想换我汉军停下脚步,放弃攻略云南、湖广?”

    “这一路上丰收的景象,想必你也见识了几分,你难不成以为我四川还缺这点儿银钱布匹?”

    “我不妨直说了,我军兵锋正盛,粮草充盈,不日便要出兵攻城略地。”

    “朝廷这点微薄赏赐,怕是连我军三个月的开销都不够。”

    龚卫华听了这番话,脸色十分难看,但他也知道对方所言非虚。

    这一路来,川中各地的景象,确实远超他的预料。

    龚卫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快,沉声道:

    “何郎中,话也不是这么说的。”

    “皇爷肯开金口,已竟是天大的恩典,尔等莫非真要一条道走到黑,与朝廷对抗到底?”

    “大明两京十三省,你等不过只占了两省之地而已,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何鸿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心中冷笑不已。

    果然王上所言非虚,朝廷的议和根本毫无诚意,无非是缓兵之计罢了。

    一旁的龚卫华见状,也不再开口,只是自顾自的喝起了杯中小酒,稳如泰山。

    他倒是不急,反正皇上来之前就交代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拖,为中原剿匪拖延时间。

    这帮盘踞在四川的贼寇,朝廷是肯定要剿灭的,根本没有什么和谈的余地。

    崇祯和杨嗣昌这次是铁了心,关外的后金可以议和,但对于关内这帮贼寇,必须赶尽杀绝。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

    以历史上的李自成为例,当初他率领大顺军兵临京师城下,曾通过投降的太监杜勋向崇祯皇帝传递和谈条件。

    “割西北一带分国王,犒赏军银百万两,退守河南”,并且“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制辽藩”。

    这个条件其实已经非常优厚了,李自成甚至还愿意帮大明对付其他起义军和关外鞑虏。

    但朱由检最终仍然拒绝了这个提议,直至城破自缢。

    在明代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统统都被定义为了“流寇”。

    属于犯上作乱的贼子,是必须要剿灭的对象,而并非一个对等的政治对手。

    儒家强调君为臣纲,君主与贼寇和谈,本质上就是以君事贼,严重违背了君臣大义,是绝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皇帝以及明廷各级官员,与农民起义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这帮流寇造反,目的就是为了掀翻朱明王朝,一路上还杀戮藩王,拷掠官绅,所以皇帝和大臣们根本不会相信流寇议和的诚意。

    今日议和,明日就可能再度动兵,这在他们看来是必然的。

    而崇祯和杨嗣昌愿意与后金议和,道理也很简单。

    李自成等流寇是腹心之患,是要杀他们脑袋的;

    后金虽然凶猛,屡次入关劫掠,但在很多明朝官员的潜意识里,那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已,是边患。

    直到明朝灭亡前夕,几乎都没几个人敢相信,最终坐稳天下的竟然会是辽东那帮蛮夷之辈。

    一个核心人口不过二三十万,男丁不超过十万的政权,凭什么取得天下。

    就算他们再能打,大不了最后划界而治,效仿宋辽故事而已。

    反正岁币不会从官绅老爷们身上出,再苦一苦百姓就是了。

    抱着这种心态,现在的大明朝廷,依然将关内的反叛势力当做重点围剿对象,绝无议和可能。

    而明廷不想议和,江瀚就更不会议和了。

    如今他坐拥川黔,兵强马壮,正要攻破云南,岂会满足于这点蝇头小利。

    而何鸿也向龚卫华明确传达了这一点:

    “公公,既然要议和,总要拿出些诚意。”

    “我王的意思很简单,想要我军停步,除非朝廷承认现状,与我划界而治。”

    “川、黔、滇,乃至湖广一部,都需要划入我王治下。”

    “此外,朝廷每年还需给岁币百万,以慰军民。”

    龚卫华听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划界而治?岁币百万?他一个传旨太监,哪敢答应这种条件?

    甚至这条件都不用商讨,只要出现在紫禁城的案头上,立马就会引起皇上暴怒。

    就这样,谈判刚刚开始,双方便彻底陷入了僵局,不欢而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和谈依旧毫无进展。

    双方又接触了几次,何鸿咬定“划界而治”和“岁币百万”的条件不松口,顶多在互市上可以稍作商议;

    而龚卫华则根本不敢接话,只是反复强调朝廷的“恩典”和“底线”,谈判桌上几乎是鸡同鸭讲。

    得知谈判陷入僵局后,江瀚再次召集了麾下主要文武。

    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汉军已经从各地开拔,最多五日后便能抵达边境地带。

    已经十月底了,要是错过了秋天,恐怕又要再等一年。

    江瀚端坐于上首,环顾在场众人,沉声道:

    “皇帝老儿没诚意和谈,咱们也不指望能谈成。”

    “今天召你们来,除了安排军事部署外,还有一事。”

    “既然和谈没希望了,那朝廷使团难道就这么砍了?总不可能原封不动的送回去吧?”

    “你们说,能不能借他们做点文章?”

    一旁的赵胜有些疑惑:

    “这帮人为首的不过是个太监而已,除了一个钦差空名外,也看不出什么价值?”

    “王上您的意思是?”

    江瀚捋了捋下巴,思索道:

    “你可别小看了太监,在咱们这,太监不过是些跑腿打杂的仆役;但在明廷,那可就不一样了。”

    “你不信去打听打听,现在官军中,有多少皇帝派的监军太监。”

    “自从咱们占据四川,打下贵州后,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我军下一步,必然会攻略云南,以解后顾之忧。”

    “前几天邵勇从贵州传来消息,说是云南的曲靖方面,已经有所防备了。”

    “黔国公府和曲靖知府,调动了不少兵马进入曲靖府,扼守在入滇的边境要道。”

    “要是我军强攻,恐怕损失不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不妨来个将计就计。”

    “先假意答应和谈,做出让步姿态,然后再利用那死太监朝廷使者的身份,让曲靖方面放松警惕。”

    “届时,我军再发动突袭,必定能一举突破明军防线!”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妙。

    为了取信于龚卫华,江瀚可谓是下足了血本。

    他专门将汉王府一处侧殿给清了出来,大摆宴席,足足宴请了龚卫华等人十天。

    虽然他没有亲自出面,但还是轮流让城内各级官员,以及一些士绅名流作陪。

    一连十天,汉王府内灯火通明、饮宴不断,简直是热情得不能再热情了。

    而龚卫华等人,突然见到成都官员的态度来了个大反转,一开始也是心里打鼓,万分警惕,生怕中了什么圈套。

    但连续多日,除了饮宴作乐,听曲看舞外,对方也不再提什么“划界而治、岁币百万”的苛刻条件了。

    反倒是在酒酣耳热之际,不断有官员士绅,“无意”间向龚卫华提起,说什么“汉王其实也不想再动刀兵”、“若能得朝廷承认,安居王爵亦足矣”、“和谈大有希望”之类的话语。

    在一番糖衣炮弹的连续轰炸后,龚卫华一行人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思考起来:

    莫非这四川贼子,真的被朝廷天威给吓住了?

    还是说,其内部有主和派,想要安稳度日?

    眼见时机差不多了,江瀚派出了赵胜亲自出马,让他与使团再次商谈议和。

    又是一场夜宴,珍馐美馔,歌舞曼妙。

    酒至半酣,赵胜屏退左右,摆出了一副推心置腹的的模样:

    “公公,经过这几日深思熟虑,以及我等臣工的反复劝谏,我家王上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

    龚卫华闻言精神一振,连忙放下酒杯:

    “哦?”

    “不知汉王有何条件?”

    赵胜提杯解释道:

    “王上的意思是,和谈可以,但得加钱。”

    “十万两太少了,改为白银二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这是底线了。”

    “另外,互市必须开放,我川中缺马,急需购置。”

    “只要朝廷应允,我军便可暂停一切行动,与朝廷共商和平大计。”

    龚卫华听了,心中惊喜万分。

    虽然二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绸缎依旧是个大数目,但比起之前那离谱的“岁币百万”,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莫非自己这趟差事,真有成功的希望?

    要是能谈成,回去之后必定是大功一件,自己在皇爷面前也能露个大脸。

    他正要开口应允,但赵胜却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

    “公公,这和谈一事,毕竟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非一日可成。”

    “往来文书,请示汇报,都需要时间。”

    “然而,眼下却有一事,关乎和谈成败,甚是棘手啊。”

    龚卫华心中一紧,连忙追问道:

    “何事棘手?”

    赵胜叹了口气,解释道:

    “公公有所不知。”

    “朝廷在云南的兵马,与我方素来不睦,边境摩擦不断,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此前我听说,黔国公沐天波已经在曲靖一带囤积了大量官军,想要对我四川发动进攻。”

    “云南的地方文武官员,不知朝廷有议和之意,若是其贸然进攻我四川驻军,恐怕会挑起更大的争端。”

    “届时战端重启,血流成河,这和谈可就毁于一旦了。”

    “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恐怕公公您不好交代啊。”

    龚卫华闻言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帮人态度突然转变了,原来是云南的黔国公府发力了。

    他这趟出来是秘密议和,云南方面肯定不知情。

    “那……赵主事的意思是?”

    赵胜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

    “为了促成和谈,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还请公公以钦差的名义,亲自前往云南曲靖一趟,并向当地文武官员,传达朝廷和谈的意思。”

    “不需要明发上谕,只需公公以钦差身份,私下暗示即可。”

    “想必那些地方官员,会明白其中利害,暂时保持克制。”

    龚卫华闻言,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这……赵主事,非是咱家不愿。”

    “只是这和谈一事,本就是皇爷密旨,朝中诸臣,一概不知。”

    “要是咱家贸然前往曲靖,将此事透露给地方官员,万一传扬开来,恐怕会激起朝中非议。”

    “弹劾的奏章,怕是立刻就要堆满皇爷的案头啊……”

    龚卫华也不敢轻易开口,他深知此事风险,万一处理不好,他就得沦为替罪羊。

    赵胜闻言摆摆手,故作轻松道:

    “公公多虑了,此事并不难办。”

    “不需要您明说,您只需要借巡视地方、宣慰军民的由头,暗示他们近期朝廷或有方略变动。”

    “让他们谨守疆界,勿要轻启边衅即可。”

    “再说了,云南山高路远,消息一时半会儿也传不出去。”

    “届时,公公便是促成和谈、消弭边患的首功之臣!”

    听了这话,龚卫华沉默不语,心中挣扎不已。

    他这趟出来前,皇上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其中意思也清楚。

    如果谈不成,也要尽力拖延和谈时间,牵制四川叛军,为朝廷中原剿匪争取时间。

    但如果自己能真的谈成,哪怕只是暂时的停战,那也是大功一件。

    再加上最近这十天,成都官员态度的大转变,以及赵胜此刻提出的问题,都让他已经笃定,四川方面是真的有意和谈,至少是愿意暂时停战的。

    去曲靖走一遭,虽然有些风险,但如果能确保后方无事,自己回去也好交差。

    毕竟,“首功之臣”这四个大字,可是让他眼馋得紧。

    权衡利弊后,龚卫华最终下定了决心,重重点头:

    “行!那就依赵主事所言。”

    “咱家先派人将消息送回京师,禀报皇爷。”

    “然后就亲自出发,前往曲靖一趟,务必稳住云南局势。”

    赵胜听了,兴奋不已,举起酒杯朗声道:

    “好!公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赵某佩服!”

    “那就一言为定!”

    “公公放心,此行路途不便,我等会派遣兵士一路护送,定能保卫公公安全无虞!”

    说罢,他一挥手,示意身后的侍卫抬上来两个沉甸甸的木箱。

    箱子打开,里面满是白花花的官银,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的银光。

    见着这满满两箱银锭,龚卫华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对着赵胜笑道:

    “赵主事客气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皇上嘛!”

    “咱家定然尽力而为。”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饮宴结束后,赵胜不敢耽搁,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了江瀚。

    江瀚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鱼儿总算上钩了。”

    于是他立刻开始挑选,负责此次“护送钦差”的主将人选。

    挑来选去,江瀚最终决定让黑子出马。

    如今军中的几位大将,只有曹二和黑子两人得闲。

    虽然还有一邓玘,但他毕竟是新降之将,江瀚还是不敢完全放心。

    只有心腹中的心腹,才能去执行这趟高度危险的任务。

    命令传下,黑子很快从城外的军营赶到了王府。

    江瀚也不废话,直接向黑子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

    “这个计划,分为明暗两条线。”

    “其中明线就是你,我打算借护送钦差的名义,让你部潜入曲靖之中。”

    “你将率领一支精干卫队,一路护送那个死太监进入曲靖。”

    “人手你自己去挑,不要太多,两百到三百之间即可。”

    “记住,这些人必须是最精锐、最悍勇的精兵,要配备最好的兵甲武器。”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道:

    “到了曲靖一带,你的核心任务就是周旋。”

    “你部需要利用龚卫华的身份,打着朝廷的旗号,暗中散布消息,说朝廷正与四川和谈,边境即将和平。”

    “要想尽办法让曲靖的守将、官兵们放松警惕,以便我大军突袭。”

    江瀚指着舆图上的贵州和四川行都司两地,继续道:

    “等你部进入云南后,邵勇和李自成的两路大军,会从贵州和四川两路并进。”

    “趁着明军防备松懈,大军将以最快速度突破边境,直扑曲靖而来!”

    “他们的动作会很快,你要做好准备。”

    他紧紧盯着黑子,语气十分严肃:

    “等大军出动后,你部就要在城中制造混乱,趁机夺取曲靖城池。”

    “此次任务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把握夺城的时机。”

    “这个时机非常重要,如果动手太早,李自成和邵勇的援军来不及赶到,你们孤军在城内,风险极大;”

    “而如果动手太晚,我怕明军有所防备,加强城防,导致里应外合的计划失败。”

    “其中时机,全靠你自己把握,难度不小。”

    他拍了拍黑子的肩膀,沉声道:

    “这趟任务非常艰巨。”

    “但只要成功了,咱们就能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打开云南门户,为后续平定云南打下基础。”

    “我就交给你了。”

    黑子凝神静听,仔细把江瀚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牢牢刻在脑子里。

    等确认记下后,他才郑重地点了点头:

    “王上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就爱啃鸡翅的小说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最新章节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全文阅读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5200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无弹窗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就爱啃鸡翅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