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则独自乘坐一辆马车,他望着手中的玉佩,思绪万千。
他想起父王朱棣曾对他说过的话:“皇孙殿下看似温和,实则胸有丘壑,做事往往出人意料。
你在他面前,只需说实话、办实事,切勿揣摩圣意。”
想到这里,他暗自打定主意。
待会在东宫,他会客观陈述事情的经过,不偏袒任何一方,让皇孙殿下自行判断。
半个时辰后,众人陆续抵达皇宫。
皇宫的侍卫将他们领到偏殿等候,随后便有太监来传旨,让他们依次进入正殿面见朱雄英。
第一个进去的是方孝孺。
他走进正殿,只见朱雄英正坐在御座上,身穿明黄色常服,神色平静。
方孝孺连忙跪倒在地,行了三叩九拜之礼:“老臣方孝孺,叩见皇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抬手道:“方大人免礼,平身吧。赐座。”
方孝孺起身谢恩,坐下后便开门见山:“殿下,老臣今日前来,是为皇家学院学员林鸣之事。
此子在学院中公然诋毁圣人、质疑儒道。
甚至煽动学员反对儒家,若不严惩,恐日后天下学子皆以悖逆为荣,我大明的教化大业将毁于一旦!
老臣恳请殿下下旨,将林鸣废除学籍、流放三千里,以儆效尤!”
朱雄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问道:“方大人,你说林鸣诋毁圣人,可有具体例证?”
方孝孺立刻答道:“当然有!此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说后世儒者曲解圣意,说宋朝尊儒却积弱是因为儒道无用。
这些难道不是诋毁圣人、质疑儒道吗?
圣人之道传承千年,乃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岂容此等竖子妄议?”
朱雄英放下茶杯,目光锐利地看向方孝孺:“方大人,本王问你,圣人之道的核心是什么?”
方孝孺一愣,随即答道:“自然是‘仁义礼智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雄英缓缓点头,继续问道:“既然圣人之道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那为何宋朝尊儒,却落得个‘靖康之耻’、偏安一隅的下场?
而汉朝尊儒,却能北击匈奴、开拓疆土?
难道是圣人之道变了?”
方孝孺连忙道:“殿下,宋朝积弱,并非儒道之过,而是君主昏庸、权臣误国所致!
汉武帝能成就霸业,是因为他重用贤臣、整顿吏治,与儒道本身无关!”
“无关?”
朱雄英冷笑道:“方大人,你这是自欺欺人!
汉武帝尊儒,是取儒家‘大一统’‘君权神授’之理念,以巩固皇权;
同时他又重用卫青、霍去病等武将,发展军事,这才成就霸业。
而宋朝呢?一味强调‘重文抑武’,将儒家‘仁义’曲解为‘妥协求和’;
甚至压制武将、忽视武备,这难道不是对儒道的误用?
林鸣说后世儒者曲解圣意,难道说错了?”
方孝孺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皇孙殿下的问题,正好戳中了儒家一直回避的痛点。
朱雄英见状,语气缓和了一些:“方大人,本王并非要否定儒家。
儒家之道,有其精华,亦有其糟粕。
若一味盲从,不知变通,再好的学问也会变成束缚发展的枷锁。
林鸣的质疑,或许言辞激烈,但并非没有道理。
本皇孙倒觉得,他这种敢于思考、敢于直言的精神,才是我大明学子应有的品质。”
方孝孺心中一急,还想再争辩,朱雄英却摆了摆手:“方大人先下去歇息吧,待会再听本王的裁决。”
方孝孺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接下来进去的是周敦儒。
他比方孝孺更为谨慎,进门后先是详细陈述了林鸣在课堂上如何打断授课、如何反驳自己。
随后才恳请朱雄英“严惩林鸣,以正学风”。
朱雄英听完,问道:“周先生,林鸣在课堂上问你‘外敌入侵之际,只需与之讲道理,便可退敌’,你当时是如何回答的?”
周敦儒一愣,随即答道:“老臣当时训斥他无礼,说他不懂圣人之道。”
朱雄英追问道:“所以你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周敦儒脸色微变:“殿下,此等荒谬之问,根本无需回答。
圣人之道讲究‘以德服人’,若我大明德行足够,外敌自会臣服,何须动武?”
朱雄英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周先生,你这就是空谈义理了。
当年元朝入侵宋朝,难道是因为宋朝德行不足?
非也,是因为元朝武力强盛,而宋朝武备废弛。
若一味强调‘以德服人’,忽视军事,最终只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林鸣的问题,看似荒谬,实则是在提醒我等,治学不能脱离实际,治国更不能脱离实力。
你作为儒家学堂的先生,连这点都看不透,如何能教出经世致用的学子?”
周敦儒被说得面红耳赤,连忙跪倒在地:“老臣知错!老臣日后定当改进教学,注重实务!”
朱雄英道:“起来吧!你能知错,便是好事,下去吧!”
第三个进去的是朱高炽。
他走到殿中,躬身行礼:“臣朱高炽,叩见皇孙殿下!”
朱雄英笑道:“高炽,不必多礼。
坐吧!
今日学院之事,你都看在眼里,说说你的看法。”
朱高炽坐下后,斟酌着说道:“殿下,臣起初认为林鸣妄议圣人,确有不妥。
可后来听他分析汉宋尊儒的差异,又觉得他并非无的放矢。
臣以为,儒家之道虽好,但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
林鸣的质疑,或许能让儒家有所警醒,这对我大明的治学与治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高炽,你能摒弃学派偏见,客观看待此事,实属难得。
看来这些年你掌管燕王府事务,确实成长了不少。”
朱高炽连忙道:“殿下谬赞!
臣只是觉得,无论何种学问,只要能为大明所用,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便是好学问。”
朱雄英笑道:“说得好!治国之道,本就该兼容并蓄,而非一家独大。
你先下去吧,等会见了林鸣,本皇孙自有安排。”
最后进去的是林鸣。
他走进正殿,心中虽有些紧张,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他跪倒在地,行了大礼:“学生林鸣,叩见皇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雄英看着眼前这个身材单薄、却眼神坚定的年轻人,心中越发欣赏。
他抬手道:“林鸣,免礼平身。
赐座!”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