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宰辅养成计划一出来,邹云锦当场就绷不住了:这是什么鬼名字?
可是转念一琢磨,哎哟,不错啊,这计划还真有点搞头,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刺头改造营吗!
哪个憨憨不听话?来来来,直接扔到地方上历练,接接地气去吧!
等这帮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翰林小天才,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再帮他们重新明确一下人生目标。
到那时候,朝廷岂不是立马就能喜提一批守规矩、知民情、解民意的复合型人才嘛!
这帮家伙可是正经进士出身,智商绝对在线。
情商要是再补补课,那还了得?
既懂朝堂规矩,又熟悉地方民情,将来讨论国家大事,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头头是道?
堪当大任哪!
至于磨炼不出来的,那就别回来碍眼了。
“太子爷,您这计划,臣觉得妙不可言,真是绝了!”
邹云锦嘴上却捧场,心里却在嘀咕:这招儿真损,不过我喜欢。
想了想,还是谨慎地补了一句:
“只是,这些翰林一个个都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就这么贸然空降成为地方一把手,会不会有点悬?”
话刚说完,他就发现太子正笑眯眯地盯着自己。
这笑容.怎么越看越让人后背发凉?
就在邹云锦脚趾抠地、浑身不自在的时候,沈叶轻飘飘地开口了:
“邹大人,你想多啦!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去当佐贰官!”
“他们只是去地方锻炼锻炼!”
“总不能一上来就给他们一个主官出道吧?”
“那是对他们不负责,更是对老百姓不负责!”
佐贰官?
让清贵的翰林去当副手?这种堪称“神来之笔”的奇思妙想,恐怕也只有太子爷能想得出来!
但仔细一想……好像也没毛病。
佐贰官也是官儿啊!
去州县锻炼一下,镀个金,攒点经验,顺便体验一下民间疾苦,总比呆在翰林院天天喝茶写诗强。
虽然太子这一招明显是为了整顿职场、清理异己,但邹云锦内心默默点赞:“这波我站太子!”
“太子爷,臣没意见了。”邹云锦说完就想溜。
结果沈叶一摆手:“邹尚书,别急着走,话还没说完呢!”
邹云锦当场愣住:
好家伙,太子能这么快弄出这两条,这整人的本事就已经让他叹为观止了!
写上它三天三夜的心得体会都掌握不了其精髓,太子居然还有后手?
一时间,心里各种念头翻滚,嘴上却小心翼翼地道:“太子爷您吩咐……”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翰林和那些难有作为的人可以下放州县锻炼,州县之中的优秀者,也可以来各部学习一下嘛。”
沈叶笑得像一只狐狸:“人数也不用多,一年挑选一百人就够了。”
“如果表现突出,直接留任也行!”
“以后,吏部要保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邹云锦一算账:每年百十人,分摊到各地也没几个。
而且,这帮人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当“备胎”——谁敢蹦出来闹事作妖,随时换人上岗就行了。
这下好了,不仅严把入口,还弄了一个敞开出口。
太子这一招,还真是够狠毒的!
邹云锦强忍吐槽的冲动,恭敬道:“臣这就去拟方案。”
沈叶笑眯眯地道:“这事对邹大人来说是小事一桩。不过,时间紧、任务重,晚饭前务必拿出来一个章程。”
“明天就开始执行!”
邹云锦一听,第一个反应就是推脱。
因为这时间太紧了,怎么可能完成?!
可一抬头,看见太子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又硬生生地把推脱的话给咽回去了!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活人一抓一大把,都排着队等着给太子献殷勤呢。
想通了这一点,邹云锦立马一脸严肃地保证道:
“太子爷放心,臣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沈叶笑了笑道:“邹大人,那就辛苦你了!”
也就在沈叶和邹云锦谈话的时候,乾熙帝已经接到了群臣罢朝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乾熙帝就觉得怒火中烧,当场血压飙升。
他很清楚,群臣这样做,表面上是为吕柏舟之死抗议,实际上是冲着“官绅一体纳税”这个新政来的。
推动这件事之前,乾熙帝就料到了会有人反对。
这也是为什么在有人叩阕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己先斋戒,让太子先顶上!
太子这一套刚柔并济、杀鸡儆猴的组合拳打下来,乾熙帝还挺满意。
尤其是处理吕柏舟事件时,既立了威,又没激起民愤,还把孔瑜瑾当典型给收拾了。
本以为能消停几天……
结果这帮人直接放大招:集体罢朝了!
乾熙帝气得手抖:这是根本没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啊!真当朕不敢大开杀戒吗?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问侍立在旁的梁九功:“带头罢朝的是谁?查清楚了没有?”
梁九功冷汗直流——他除了伺候皇上,还暗中掌管着一支情报小分队,专门负责收集宫外消息。
这支秘密队伍独立于隆科多,独自将收集来的讯息传递给梁九功,然后向乾熙帝禀告。
这是皇帝制衡权臣的暗棋。
作为帝皇,绝对不能只相信一个人。
可现在.这个小分队没能跟上节奏,罢朝的事儿还没查明白。
面对盛怒之下的乾熙帝,情急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回道:“陛下,正在查。”
“按目前得到的情报,最有可能的是张英和陈廷敬。”
“昨日散朝之后,陈廷敬去了张英的府上。”
梁九功其实也不确定是不是他俩。
但死道友不死贫道!先把他俩推出去,顶一阵再说。
至于皇帝信不信.那就看天意了!
乾熙帝听到张英和陈廷敬的名字,迟疑了一下,这才道:
“罢朝这种粗糙的手段,不像他俩的风格。”
踱了几步,突然转身道:“你再仔细查查,朕觉得.背后可能有别有用心的人在搞鬼。”
一听“有人搞鬼”,梁九功的脸色一变。
是啊,京城里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有不少人一个个平日里看着人畜无害,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蹦出来搞事。
他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自己这一关算是暂时过去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彻查。”
见乾熙帝沉默,梁九功犹豫了一下,又小声提醒道:
“陛下,现在出了这种事儿您要不要召集南书房大臣议一议?”
乾熙帝此时也在犹豫!
如果说叩阕闹事还能用廷杖解决,那么集体罢朝这种软抵抗,还真有点棘手。
毕竟,这些人只是不上值,又不是造反。
可是自己一旦召集南书房的诸位大臣,消息肯定瞒不住。
那些反对新政的人肯定会更嚣张,他们的条件八成是:朝廷收回成命。
官绅一体纳税,免谈!以后就不要说了!
但要是放任他们一直罢朝.那朝廷不就瘫痪了吗?
这时候,乾熙帝忽然想起了太子。
“太子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梁九功刚要说没有,外面就传来魏朝尖细的通报声:“陛下,太子的奏折来了——”
乾熙帝也顾不得讲什么礼仪了,直截了当地道:“快呈上来!”
很快,魏朝就将奏折给送了上来。
乾熙帝拿起奏折看了两眼,就见上面写着沈叶对于这件事的分析。
沈叶并没有说有别有用心的人在推动,而是说,这次众人罢朝,还是冲着“官绅一体纳税”来的。
分析完之后,还附上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看着沈叶弄出来的一条条策略,特别是“成立正本清源司”这一条,乾熙帝忍不住嘴角上扬,眉开眼笑:
太子这名字起得……还真是有点意思,深得朕心哪。
对于太子的策略,乾熙帝觉得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虽然不一定能百分百成功,但乾熙帝觉得值得一试。
实在不行,他再亲自出马收拾残局。
原本心里还没底,现在一看太子的奏折,乾熙帝顿时安心了不少。
他不怕朝廷变得更难收拾,只要温泉行宫四周驻扎的五万大军还听他的命令,一切都还来得及。
“梁九功,传旨下去,就说朕这些天感念先帝恩德,要诚心诵经祈福,谁也不见!”
“记住,无论是前朝大臣还是王公贵族,一律不见!”
梁九功虽然不知道乾熙帝为何突然有了这个想法,但他知道,这一定和太子的奏折有关。
难道太子真有办法解决罢朝危机?
他不敢多问,恭敬地回道:“奴才遵旨。”
等梁九功退下的时候,乾熙帝再次拿起了太子的奏折。
看了几眼之后,低声笑骂道:“这个臭小子,惹祸的本事不小,灭火的招数也不少。”
“还不错嘛,随朕!”
听到这话,梁九功心里的天平,又悄悄往太子的方向倾斜了一点。
太子能得到乾熙帝这般的重视和评价,以后继位的可能性.看来是越来越大了。
正当梁九功琢磨着该怎么和太子搭上线的时候,就听有人禀告道:
“总管大人,隆科多大人求见。”
要是平时,梁九功是不敢拦隆科多的,可刚听了皇上的旨意,他只好硬着头皮回道:“告诉隆科多大人,陛下正在闭关,谁也不见。”
传话的人一走,梁九功心里又冒出来那个疑问:太子爷啊太子爷,这次集体罢朝的大坑,您.您还能填平吗?
今日第一更来了,各位大佬求支持,求票票,求一切啊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