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穆并未让众人多等,为了今日,他在皇帝面前费尽了口舌,才算是搭建起这场戏台,又怎么可能错过呢?
在众人的目视之下,李显穆一步步走到了国丈胡荣面前,胡荣跪着,李显穆站着。
李显穆盯着胡荣,直到胡荣羞惭的低下了头,才听到李显穆的声音响起,“胡国丈,遥记得当初,陛下和皇后的大婚,迎亲的便是在下,那时国丈还和在下相谈甚欢。
如今却已然分作两端,有了这样不同的际遇,这又是为何呢?”
胡荣面目通红,只觉当真社死,被李显穆这样训斥,今日之后他怕是彻底成了笑柄,以后也抬不起头来,可他又能如何,面前的可是李显穆,太祖皇帝的外孙。
若说谁是太祖皇帝最喜欢的孙子,那答案可能会众说纷纭,但若说谁是太祖皇帝最喜欢的外孙,那就只有一个答案——李显穆!
太祖皇帝晚年唯一亲自教养的晚辈,哦,对,还有一个,叫朱允炆,大明朝第二任皇帝。
若是晚辈,他还能倚老卖老,可李显穆连辈分都高,这就让他很难蚌了,除了沉默他没有任何办法。
此刻安静若素的岂止胡荣一人呢?
满殿前皆是一片寂静之色,有微微春风拂过,间或有鸟雀啼鸣,除此之外,三间宫阙之下,寂然如墨。
当猜想变成现实,带给人的震骇是前所未有的。
皇帝陛下竟然真的同意李显穆,就在这宫阙之下,在群臣之前,在大朝会上,对一位国丈,训斥!
谁能不知道这是为何呢?
这是皇帝在赤裸裸的表达态度,这是皇帝在增加李显穆身上的势,这是在昭告天下,此刻的李显穆,到底有多么煊赫。
在这一刻,不用再多说其余的话,谁都知道了李显穆的威势,以及他对皇帝的影响力。
朝廷之上,在野之间,所有的政治势力,所有的官员、百姓,从今日开始,面前李显穆的态度,将要再次为之一变。
从前恭谨,如今要更加恭谨。
从前畏惧,如今要更加畏惧。
“先帝的亲家,皇帝的岳父,大明的国丈。”李显穆一字一句,“这些年来,皇室给予你胡氏的难道不够多吗?
你胡荣是什么出身?又有什么才能,如今却添列为正三品的光禄寺卿。
你看看你身后的那些朝臣,哪一个不是寒窗苦读十几年、二十几年,高中两榜进士,哪一个不比你天资绝伦,可最终你却凌驾于这些人之上,这难道不是因为皇后,而得到了皇帝的恩典,而让你整个胡氏有了前人不曾有过的荣耀吗?”
“这些声名难道不足以让你整个家族为之显耀吗?”
“得到了这些东西,却依旧不满足,竟然去贪墨皇陵的钱两,背弃了皇室的信任,这就是你对陛下的回馈吗?
今日你跪在这里,向天下、向陛下谢罪,难道有一丝的冤枉吗?”
“罪臣之过!”
胡荣本想沉默,可却被李显穆迫然出声,这样的场合,他想要一直沉默,那简直就是做梦。
既然要用他来当踏脚石,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李显穆就不会留下什么情面。
“整个皇家都要因为你而蒙羞,你该庆幸当今陛下顾念情分,倘若这是在洪武时代,你便是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李显穆厉声呵斥,胡荣的头都要垂到地上了。
他身侧的其他罪臣,更是惶然畏惧,连国丈都被训的和孙子一样,他们将会迎来什么样的未来呢?
他们都能猜得到,大概率胡荣和孙光宗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但他们可就不是如此了,大概率会被满门抄斩。
“孙光宗。”
李显穆将目光落在孙光宗身上,孙光宗一听李显穆喊自己的名字,顿时身体就是一抖,当日面对李茂,他还敢说两句话,今日面对李显穆,他只剩下害怕,哪里还敢多说一句话呢?
孙光宗以为李显穆也会如同呵斥胡荣那样呵斥他,却不曾想到,李显穆问了一个让他有些懵的问题,“你很缺钱吗?”
他茫然的抬起头,入目所见的便是李显穆冷然的目光,顿时有些哆嗦结巴起来,“不,不缺。”
孙光宗这倒不是说谎,他是真的不太缺钱,孙贵妃的受宠程度,光皇帝赏赐的各种田庄等等都花不完,从有了日本的白银矿之后,皇室的内库就没缺过钱。
“不缺钱。”李显穆嗤笑一声,不等孙光宗反应出来,便被一股巨力袭来,瞬间被踹倒在地,疼的他瞬间哀嚎起来,孙忠见状顿时愣住,却不敢说什么。
殿前更是噤声,心中却早已风暴乱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元辅大人竟然在皇帝面前,一脚把国舅踹飞了,就那一脚,直接踹出三米远,怕是胳膊都踹脱臼了吧。
“元…元辅。”
孙光宗哪里受过这种气,可他依旧不敢说什么,在诏狱的时候,无论是他父亲,还是他姐姐,都明确的告诉过他,不要得罪李显穆,等这件事过去,他就能安全,但要是真的得罪了李显穆,那就全完了。
他只是纨绔,却不是真的不怕死,欺软怕硬的人最知道谁不能招惹,就算是被李显穆这样暴打,他也忍了。
“你这样的纨绔,最是败坏皇室声名,好不容易聚拢的一些人心,被你这等人一桩事便败坏的彻彻底底。”
李显穆满目寒光,“当真以为国法纲纪于你身上不存吗?再有下次,你便一辈子待在高墙之中吧。”
孙光宗缩着脖子,不敢吭声,他察言观色,感觉今天不太对劲,就算是有父亲和姐姐的保证,他也打算怂一点,别再撞到李显穆的刀刃上。
一见孙光宗的反应,李显穆就知道他已经被安抚过了,对此他倒是也不太在意,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了,看殿前群臣的目光,今日的威慑相当成功。
“本官有一问,当初你们在做官的时候,就已经打算贪污受贿,做这样一个受人唾弃的贪官吗?”
“想必当初你们也不是如此,可最终却走到了这样的境地,是朝廷给的养廉银不够多吗?”
“还是你们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堕落至此呢?朝廷对你们算是仁至义尽了,可你们却让朝廷失望了。”
李显穆厉声道:“早在洪武年间,我就曾经问过太祖皇帝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给官员更高的俸禄呢?
太祖皇帝说:‘给的俸禄已经足够那些官员生活,这俸禄哪里有一个够呢?给再多他们都认为不够用。’
当初我认为太祖皇帝对臣子过于苛刻,于是先帝问我时,我向先帝提出了养廉银,先帝体谅诸位大臣养家不易,欣然同意,此举便是为了让天下多些清官、好官。
可最终你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是贪墨皇陵,是贪墨修建先帝陵寝的银子,不杀你们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你们不足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你们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简直不配称之为人。”
一顿酣畅淋漓的痛骂后,李显穆缓缓收了两口气,又轻呼出去。
殿前的朝臣之中,陡然响起了怒骂之声,先帝朱高炽的威望的确是高,贪墨献陵之事,也的确是越想越离谱,尤其是那些不曾贪腐的官员,很多就是依靠着养廉银,才坚守住了操守。
这些人自然对贪官恨得牙痒痒。
李显穆扶腰在群臣面前站定,指着地上的一众罪臣道:“你们都好好看看这些人。
记住这些人现在的模样,再想想先帝待诸位如何呢?”李显穆环视着众大臣,厉声喝道:“可谓是仁至义尽了,摸摸你们身上的锦绣绫罗,若不是先帝的养廉银,你们能有今日的宽裕吗?
不要觉得有人贪了,有位高权重的人顶在前面,你们拿就没有事,就在奉天殿前,就在陛下的面前,我告诉你们,大明对贪腐之事,绝不纵容,无论他是谁,国法之下,纲纪之前,都必然要受罚。
每一个贪官,都是吸血的蚂蟥,趴在大明的肌体上,损了国家、肥了自己,坚决的、彻底的,和所有贪官势不两立,这是大明永恒的主题。
澄清吏治,你们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吗?”
一字字一句句,如同重重击落的鼓声,砸在无数朝臣心中,有人面色惨白,心中发虚,有人则傲然自立,毫不担心。
李显穆环视而过,将所有人的神情都尽收眼底。
朝廷永远都要做对的事,反腐就是正确的事,只有让贪官惶惶不可终日,才能让清官卓然向上,如果朝廷都默认,甚至放纵,那清官的坚守还有什么价值呢?
人常用“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来混淆一些事,但这不代表真的就非要让水浑浊起来。
今日李显穆在朝廷之上立起了朝廷的这一根标杆,那清正的官员就会自然而然的有主心骨。
当他们在迷茫的时候,抬起头就会看到在大明的最顶层,有一个人在看着他们,鼓励他们做对天下有益的事情。
皇帝承担不起这个责任,那就要他来,一个真正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领导人,将会带给整个天下巨大的改变。
这就不得不再次提起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为什么是古代最有含金量的治世,因为他创造了一个模板,原来君臣关系是可以那样相处的,原来皇帝是可以既有人情又英明决断的。
在往后唐朝的两百年中,无数人都在孜孜不倦的想要恢复贞观之治的辉煌,他们所要辉煌的不仅仅是那个所谓的万国来朝,而是那种让人目眩神迷的文明。
明君、贤臣。
既而天下大治,这样的政治传统,深深影响着唐朝。
大明则从不曾有这样的政治传统。
很可能,从洪武时期开始,君臣关系就是一团糟,如今的大明很强盛,可若是问起,有什么值得纪念和效仿的,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来。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王朝建立初期,所正常出现的盛世,他并没有太多可以流传于后世的,让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的政治传统。
反而只会让人记住,下西洋、永乐大典。
待众人默默消化完李显穆所说的话后,李显穆再次开口道:“前几日我曾经进宫向陛下禀告此事,而后同陛下商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衙门,挂在都察院之下,受右都御史的管辖。”
这番话顿时让在场的官员精神一抖擞,竟然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而且又是在都察院之下。
如今的都察院,可当真是兵强马壮。
十九个从二品的巡抚都御史,都是挂在都察院之下,现在又要成立一个新部门。
都察院本来就位置极重,现在权责再次变强。
“这个新的衙门叫做‘反贪司’,由反贪司长所领导,正三品,反贪司长再由右都御史直接领导,从名字上,想必你们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专门处理贪污之事的衙门。
在京城为反贪总司,在各省、府之中,分别建立分司,接受朝野之中的投告,专门处理贪污之事。
大明和所有的贪污分子,永远不共戴天,希望诸位都谨记。”
右都御史眼中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自己也不太干净,喜的则是这次他的权力大大增强,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为了让他有和左都御史对抗的能力,反贪司只受到他的辖制,左都御史没有过问的权力。
李显穆自然不会白白给右都御史送权,这个反贪衙门终究是挂在都察院之下的,右都御史想要真正和左都御史对抗,那就势必要靠近内阁。
况且,如今的右都御史,李显穆下一步就打算拿下他,然后扶持他这一派的人上位,如今的左佥都御史,执掌反贪衙门,才能在后续澄清吏治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殿前朝臣更是神情各异。
先前李显穆的一番政治宣言,虽然让人不安,但历来也有很多人发出豪言壮语,但实际上想要撼动一个庞大的官僚队伍,是非常难的。
但现在李显穆竟然专门成立了一个反贪的衙门,这就有点不一般了,甚至堪称恐怖。
实际上如今大明拥有反贪职能的衙门还真不少,理论上任何有办案权限的都可以处理贪污事件,譬如在这一次皇陵贪腐案中出场的锦衣卫、大理寺、都察院,甚至就连刑部都可以。
但权责不明,有时候就意味着谁都不管。
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证据,或者某一个高级官员的强力推动,朝廷一般是不会去处理这种事情的。
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案件,都是偶然之下被人举报,而后皇帝雷霆震怒,组织各衙门去联合办案。
这种效率自然是极为低下。
可现在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衙门,那这个衙门若是想要出政绩,就只能抓贪官,否则就是办事不力,至于没有贪官的说辞,那就是搞笑了。
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这个衙门一旦成立,日后所抓到的贪官数量,必然呈几何级的增长,尤其是这个衙门,还接受投告,这必然将成为政治斗争的新通道。
很多人是心虚的,根本就不敢真的让这个衙门建立,但又能用什么理由去否决呢?
根本就想不到!
况且,看看跪在地上的胡国丈和孙国舅吧,皇帝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难道还看不出来那坚决的决心吗?
想来是皇陵贪腐案,让皇帝太过于愤怒,才有了今日之事。
一切都如同李显穆所设想的那样,对胡荣和孙光宗的践踏,向所有人都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让他们不敢多言,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等到今日之事传遍后,会有磅礴的大势落在他身上。
反贪司就像是一把刚刚出鞘的利剑,悬在所有人头顶,谁都知道它一定会见血,可到底斩在谁的头上,那就说不准了。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而这就是李显穆将一切快速铺开的机会。
“诸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皇帝发出了第一道声音,声音古井无波,带着深深的漠然和冷肃。
在温煦的春天之中,刮起了一股寒潮,让许多大臣都不由打了个寒战,深深低下了头。
无人出声,无人应答。
————
“皇陵贪腐案”直接促成了“反贪总司衙门”的建立,这是大明政府部门走向精细化的一大进步,明朝官府持之以恒的要求对官僚队伍进行管控,对基层官吏加强控制。
自秦汉时期以来,中央朝廷所一直赖之以运转的一整套衙门,已然渐渐不能适应明朝时期的发展,于是自永乐时期开始,明朝陆续建立了一些高品级的衙门,而这种态势,在宣德时期,形成了共识。
在这种态势的背后,有内阁的不断推动,分散各部衙门的绝对权力,继而形成内阁的超然地位,这其中之博弈,以内阁逐渐权重而归于结束。——《明朝政治制度变迁》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