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能看得出来李显穆此刻正处于一个思想变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在历史上,这样的时期被称之为——悟道!
悟出来了,整个人的思想境界都会为之大变,悟不出来,那就会生活在反反复复的折磨之中。
历史正在处于古代和近代的十字路口。
李显穆拥有了莫大的权力。
李显穆出生于李氏这个穿越者家族,并且由李祺教导了十年。
李显穆无疑是这个时代最璀璨的主角,身体之中蕴涵着磅礴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李祺抬起手来,淡淡香火辉光在他指尖跳跃,他身上沾染上了一丝超凡脱俗的神性,“再等待一些年,我就能脱离道具的桎梏,点化你了。”
当李祺抬手感觉辉光改造魂灵之时,李显穆好似有所感觉,抬头向九天之上望了一眼,整个李氏家族之中的所有人,都只觉突然后脑仿佛被风抚过,这种感觉一闪而逝,仿佛错觉。
李显穆心中的沉重一闪而空。
……
皇宫。
朱瞻基将自己最终的决定告知了胡皇后和孙贵妃,二人顾不得平日里的不和,几乎齐齐面容大变,胡皇后更惨白不堪,毕竟弟弟还是不能和父亲相比的。
胡皇后性情温柔贤淑,又心知自己不受宠,虽然心中难过,可却不敢多说什么,孙贵妃则径自泣声道:“陛下,怎么会如此呢?”
朱瞻基叹息一声,“爱妃,老师对此事盯得很紧,欲要借此事震慑朝臣,你弟弟和国丈都是撞在了这上面,朕总不能因为这等事驳了老师的面子吧?
况且国丈和你弟弟都没有生命危险,南京乃是膏腴之地,吃穿用度朕都会安排,待日后过几年,挑一个大赦天下的时候,再格外开恩放出来就行了。”
这完全就是当初李氏的道路复刻,李显穆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当初李氏也是这样保住命,且又显贵起来的。
朱瞻基这样说,孙贵妃才算是收起了哭声,但对于李显穆的威势,却有了更深的认知,能让皇帝惩罚两大外戚,而不是直接放过,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恩宠了。
胡皇后位置不稳,倒没什么心思,但孙贵妃眼底却闪过了深深的忌惮,轻抚小腹,这样的大臣,日后难道不会成为权臣吗?
不过她不傻,知道皇帝非常信任李显穆,不会说出来。
……
翌日。
随着自宫中而出的一道圣旨,大批锦衣卫番子前往昌平,将昌平上上下下的官员,抓了个一干二净,直到此时,昌平皇陵之事,彻底曝光。
一时之间,京城之中亦是风声鹤唳,风波至身为国丈的光禄寺卿被带走时,到达了顶峰。
无数人都在议论纷纷。
“国丈竟然贪墨皇陵钱两,当真是胆大包天啊。”
“岂止国丈呢?孙贵妃的弟弟就那个有名的纨绔,在昌平的时候就被抓了。”
“锦衣卫竟然敢对这二人动手,这才是真的胆大包天。”
“我打赌,最多明天,锦衣卫就会把这二人放了,这不是打皇帝陛下的脸吗?”
“没人和你赌,这不是必然的嘛,堂堂的国丈和便宜国舅,贪墨一点银两而已,难不成还真的治罪吗?”
谁都没想到,锦衣卫胆子竟然这么大,国丈和孙贵妃的弟弟都敢抓,大多数人都认为,今天,最多明天,锦衣卫就得恭恭敬敬的把人放出来,锦衣卫指挥使甚至还得登门道歉。
毕竟区区一个皇帝御前的鹰犬,怎么敢得罪皇亲国戚呢?
但过了一日后,锦衣卫依旧没放人,且依旧在抓人。
直到此时,才有人后知后觉,皇帝竟然是同意的!
这种认知堪称一石激起千层浪。
待将此事再次重头盘整了一遍后,一尊巨大的阴影出现在所有事件之后——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李显穆!
一时京城之中先是噤声,而后瞬间沸反盈天,无数议论响彻在京城的街头巷尾,
“竟然是元辅大人出手!”
“怪不得锦衣卫、大理寺敢对国丈出手。”
“怪不得皇帝陛下没有放过国丈。”
“早该想到的,大明朝有几个人敢如此做呢?就算是其他的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不惧怕一般的皇亲国戚,但大概也不敢随意得罪吧。”
“正是如此,六部尚书来来去去,皇亲国戚可是亘古长存,一般人哪里敢得罪呢?”
这句话可谓道尽了大明现状,文官作为一个整体权势极大,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的权势基本上凌驾于所有文武官员之上,也只有几个国公能与之相提并论。
但!
但是这种权力不稳,随时可能会失去,而皇亲国戚的权力却稳固的几乎不会变动,甚至父死子继,代代传承。
所以一般来说,文官高层和皇亲国戚是麻杆打狼两头怕,谁都不愿意招惹对方。
但李显穆不一样,他是极少数的皇亲国戚,却身为文官高层,而且李氏也不存在弃武从文,从李善长开始,李氏一直就是文官。
从李显穆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以来,他的权势之煊赫,就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可直到今日,就连国丈和国舅就被他镇压的时候,人们才震惊的发现,他们的看法还是浅薄了。
……
李府。
李显穆凭栏眺望,身后站着数人。
“没人会知道我和陛下之间的交锋以及交换,也没人会知道,国丈和国舅并不会真的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他们只会看到,纵然是国丈,也在我的威势之下,不得不被流放。”
“您从一开始就知道国丈和孙国舅不会被皇帝陛下严惩?”
“陛下是个明君,也是个讲情面的皇帝。”
“可就这么放过此次的主犯,且将其他从犯重罚,这……”
李显穆沉默,有其他人感慨道:“陛下讲情面,固然会放过一些人,但对我们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会因为一些小错就一撸到底,也不会有杀身之祸。”
于谦闻言沉默了下来,面容上带着一些沉思的意味。
没有大臣会喜欢刻薄寡恩的皇帝,可好像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皇帝,才能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古代那些有情有义的皇帝,还能把国家治理的非常好的,可能标杆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但李世民……
三代以下唯一人!
李显穆见于谦不再多言,再次开口道:“经此一役,我将会再次声望大躁,朝野之中几乎没有人敢撄我的锋芒了,只要我不去触碰他们的根本利益,很多人都会默默的同意我所颁行的政策。
而这就是我真正要的东西,一个就连反对派都沉默的朝廷。”
“他们不会一直沉寂的。”
“那是自然,他们自然不会一直沉寂,因为我们要做的事,一定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但他们会犹豫,在一些小事上,会盘桓计算,是否有必要和我为敌,代价是不是能覆盖他们的损失。”
李显穆转身朗声笑道:“这就够了,那些所谓群贤毕至,满朝清正的时代,何时出现过呢?
这样已然足够让我省下一半的心力,不必事事都在朝廷之上,和他们争论不休。
徒然让大事蹉跎。”
从不希求最好,只要大致能满足条件,就立刻开始上马,这就是李显穆的为政道理。
“师叔下一步准备做何事?”
“自然是在百官面前,狠狠的威风煊赫一把,这世人都看到我的权势,大朝会又要开始了。”
……
非壮丽无以重威!
非煊赫无以明势!
巨大的乘轿自直道尽头而来,当李显穆走下时,环视诸臣,自然有胜顶之势。
“诸位,许久不曾见了。”
群臣纷纷上前行礼,待入宫后,百官不曾上殿,而就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之上,皇帝高坐御座之上。
此刻正是春日之时,温煦的春风抚弄人心,缓和而有暖意,三间宫阙之间,殿下陛上之间,寒意消散,甚至带着丝清香。
李显穆上前汇报皇陵贪墨之事的首尾,寂静的殿前,唯有李显穆一人的声音在回荡。
汇报完后,李显穆转身又面向群臣,大喝道:“将罪臣带上来。”
锦衣卫压着一众身着囚服的臣子走上前来。
最前面的自然便是国丈胡荣以及国舅孙光宗,二人望着面色红润,一看就没有受罪,此刻通红的面颊,大概是在如此众人面前,愧疚难当,堪称社死。
朝臣行列之中发出一阵骚动,一道道低声的交谈响起,就连殿中侍御史都有些愣住,没能制止。
事先谁都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一幕,怎么会把这些罪人带上来大朝会呢?
这是要做什么?
无数人愣愣的望向了站在台阶上的李显穆,一个难以置信的想法出现在所有人脑海中,而后用力的甩了出去。
不可能!
他们又悄然抬头试图从皇帝的脸上看到一些什么东西,可让他们失望的是,唯有冷肃漠然的神态,没有一丁点阻止的意思。
竟然是真的!
他们再次将目光落在李显穆身上,等待着他开口,注定将会让天下为之震惊的开口!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