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293章 耿如杞:你看我的头还在么?!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最新章节 第293章 耿如杞:你看我的头还在么?! http://www.ifzzw.com/375/375290/
  
  
    崇祯四年十月,九边飘雪,白草枯折,山西巡抚耿如杞最近情绪非常崩溃,他恨不得立马辞职跑路回山东老家。

    九日,耿如杞快马加鞭从大同赶回太原老巢,连日赶路,寒风将他的脸皮撕裂,使得他看起来比真实年龄还要老上十岁。

    原本他们可以用草原上交易的旱獭油涂脸,可以有效防止皮肤干燥皲裂,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草原上遭了大头瘟,感染人畜。

    草原人用病死的旱獭炼油贩到山西境内,导致涂抹旱獭油的汉人也染上了大头瘟,耿如杞哪里还敢用油脂涂脸?

    不仅旱獭油不敢用,像什么牛油、羊油也不敢用了,谁知道那些蒙古鞑子会在这里面混进去什么。

    为了防疫需求,耿如杞下令封锁大同边境,暂停与蒙古诸部落的交易。

    这下,失去重要生活物资来源的蒙古人瞬间暴躁了起来。本身闹瘟疫,他们的人畜大规模死亡,部落的萨满束手无策,他们只能看着族人不断地死去,已经过得很压抑了。

    现在大明又对他们实行了封锁,他们就更加绝望了。大明军威赫赫,他们也都是知道的,可是再怎么着,他们也得求一条活路啊。

    边疆贸易是大明天可汗允许的,他耿如杞有什么资格阻拦?他们不服,他们要面圣,他们要清君侧!

    但蒙古人闹事并不是耿如杞窝心的理由。两任蒙古大汗一死一逃,现在的插汉部已经没有能够扛大旗的人物了。

    如今蒙古的两个扛把子部落,分别是与大明交好数十年,现任大汗卜失兔还是大明册封的第四代顺义王的土默特部,还有就是与大明交际不算多的漠西蒙古。

    次一级的有吞并了林丹汗残部的西海蒙古,还有在土默特北部、地处外蒙的喀尔喀部。比较搞笑的是,土默特出口给大明的马,很多都是从喀尔喀部进口的。

    己巳之变,皇太极团结了一切他能够团结的力量,土默特拒绝出兵,喀尔喀却参与了那场入关劫掠,但最先跟建奴翻脸的也是喀尔喀部。长期远离文明生活、茹毛饮血的喀尔喀部,似乎并没有任何的信义可言。

    当初被他们带着一起翻脸的科尔沁部被建奴给清算了,喀尔喀部却因为跑得快、离得远,并没有被建奴逮到,因而实力得以保存。喀尔喀部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最大的三个部落是扎萨克图部、土谢图部、车臣部等。

    原本土谢图部实力最强大,也是喀尔喀蒙古最早与后金结盟的部落,结果在己巳之变中被斩杀数千精锐,跑路的途中,因为被火器打伤病死途中的又有几百,一下子从三部最强跌落至最末。

    原本实力排行老二、拥有三万部众的车臣部,一跃成为了喀尔喀部的老大。

    去年正旦大朝会,车臣汗硕垒遣使来说,他要认大明皇帝当爹,给朱由检当干儿子,朱由检差点绷不住。

    要不是硕垒姓孛儿只斤,不姓卡德罗夫,朱由检还以为自己串台了呢,礼貌拒绝了硕垒的好意,回复双方可以建立友好贸易往来关系,大明长期收购建奴人头及心肝等,量大从优,来者不拒,这认父就不必了,怪秃然的。

    再然后就是插汉残部了,毕竟是蒙古中央万户,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曾经草原上的最强者,虽然遭受了明金双重打击,但至今仍旧没有被屠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如今盘踞在大同边境的正是插汉余部阿纥土门万户斡耳朵,隶属于大蒙古国囊囊太后娜木钟,她手里还有一万五千部众,可以极限抽丁五千骑。今年上半年,耿如杞跟娜木钟相处得十分愉快,希望皇帝纳娜木钟为妃就是耿如杞提议的。

    兵部众人一合计,觉得这笔买卖忒合算,也就同意了,虽然礼部颇有微词,但也无伤大雅,可惜皇帝并没有同意。这娜木钟可是草原珍珠,美滴很,当初林丹汗为了娶到她可是下了血本的。

    这娜木钟年纪又不大,也就比今上大三岁,不就是在林丹汗死后三个月怀上了林丹汗的遗腹子嘛,为了巩固权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耿如杞想不通为啥皇帝要拒绝这一出美事,要知道这娜木钟可是手握蒙元传国玉玺啊,这玩意对大明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但没有这玩意对大明有很大用处,要是落到建奴手里可就麻烦了。

    虽然没有促成这一出美事让耿如杞很遗憾,但跟娜木钟翻脸的时候,他可没有犹豫。

    决心封锁边境的时候,娜木钟真的是给他下跪了,但耿如杞心如铁石,依旧关闭了双方的互市贸易。

    九月,娜木钟发兵攻大同,攻破明军边堡三处,残杀明军七百余,抢走军粮五千石,扬长而去。

    九月底,耿如杞从大同山西镇抽调八百精骑,对娜木钟实施打击报复,放火烧荒,从偏头关一直烧到北京密云的司马台,横跨一千二百里,往外烧了三百里,堪称有明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烧荒活动。

    耿如杞放的这一把火的目的,不仅在于要将边境赖着不走的蒙古人赶跑,还在于他希望这样可以遏制蒙古诸部的瘟疫朝着大明蔓延。

    万历八年至十六年间,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四省因灾荒和鼠疫死了几百万人。

    万历十六年,鼠疫控制不住,传到了耿如杞老家山东东昌府馆陶县,耿如杞至今无法忘记少年时的那一段绝望的经历。

    跟他最要好的几个发小全死了,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妹也死了。

    他们耿家是当地名门望族,却依旧没有逃过这场灾难,整个家族差点就此覆灭。

    他知道瘟疫的可怕,所以绝对不能让他治下的山西重蹈覆辙,为此哪怕被骂绝情,被娜木钟骂反复小人,被朝中言官弹劾他挑起边衅,他也在所不辞,他的兵只能战死,不能病死、饿死!

    驻守太原的是守备张鸿功,他原来是山西镇总兵官。

    在崇祯元年宣大保卫战的时候,他带一万人去支援大同,结果半路被人干趴下了,他丢下大军自己跑回来了,被蒙古人尾随,还差点把雁门关给弄丢了。事后,一万多人,逃回的只有不到两千,不知道这些人多少是被屠了,又有多少是当了逃兵。

    死了八千多人,还要给发抚恤,朱由检恨死张鸿功,本来想把他砍了,但当时朝廷内外人心惶惶,他再杀人,前线真的可能会崩掉,所以张鸿功这厮就很幸运地活了下来。

    后来局势反转,仗打赢了,朱由检心情好,又没找他秋后算账,只是把他从总兵官一撸到底。

    但张鸿功并没有就此沉寂。别人家是四世三公,他家是四世五总兵。

    宣大保卫战的倒霉蛋除了张鸿功,还有大同巡抚张翼明,张翼明被贬为高阳县知县,自此大同巡抚悬空,朱由检没有安排新人,大同政务由耿如杞托管。但大明的巡抚,懂的都懂,一个个手伸那么老长,恨不得军政外交一把抓。

    大同总兵渠家桢因为很勇,得以留任原职,朱由检还给了他一点荣誉赏赐,按理来说他腰杆子应该可以挺直了,面对插汉部数倍于己的大军他也没有腿软,但面对耿如杞的时候,他还是习惯性地给跪了。

    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离中枢近的地方,文官反而不会太欺负武将,太过分了皇帝会干预,勋贵会暴走,最终惹得一身骚。

    远离中枢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七品县令都敢跳脸正二品总兵官,人家文官几封弹劾就能让他们丢官,随便使点小手段就能卡他们的钱粮,让他们饿肚子。饿肚子事小,大明的兵也不是好脾气的,疯起来总兵官干不得?!

    渠家桢是被整怕了的,他跟耿如杞不熟,也不知道这位是什么路数,反正能不得罪就不得罪,人家要发号施令,他就听着呗,还能咋样。后来他发现耿如杞这个上司还是挺不错的,勉勉强强算个知兵之人,渠家桢还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咧。

    渠家桢低伏做小,却并没有让耿如杞彻底放心,耿如杞还是希望发展自己的标营势力。

    但他的家族势力只是局限于一县,历代官宦,却都没有往军事方面发展的,他之所以懂点军事,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所以与将门世家的张鸿功联手就很自然了。

    他给了张鸿功东山再起的机会,张鸿功则带着家族子弟,给耿如杞的标营做骨架子。

    只不过,张鸿功闯的祸太大了,耿如杞不能让他迅速冒头。

    耿如杞作为如今山西实质上的军政一把手,拥有一定任用官员的自主权,但三品以上的武将任命就要走廷推流程或者由皇帝直接任命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必须上达天听。

    耿如杞又不清楚皇帝的态度,哪里敢让张鸿功出现在皇帝的视线里,所以就只能先让他屈居守备之职,就算要提拔,也得找到正当理由才好意思往上举荐,最终能不能成都很难说。

    如果皇帝把张鸿功忘了,又或者皇帝懒政,就像天启年间一样让魏忠贤代理朝政,那他们使点钱,走走关系还是有希望通过的。魏忠贤的执政水平其实很一般,内斗的手段很杰出,治国你又能指望一个太监能有多高的见识呢?

    魏忠贤执政时期,大明在军事方面简直没眼看,一败再败。

    魏忠贤也不想这样,但他是真的分不清谁能打、谁不能打,又或者真正能打的压根就不会跟他们阉党混一块儿。

    朱由检是知道耿如杞其人的,不然也不会默许他在山西坐大。

    他这样的单线程生物,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他只能凭借着自己模糊的记忆,菜得抠脚的历史水平,将大臣简单打上能臣、废物、忠臣、汉奸四个标签,并将其排列组合。

    忠且能自然是用人的第一档,汉奸能臣也不是不能用,只是需要防一手,废物无论忠奸一律打死!

    耿如杞能不能打,朱由检其实不太清楚,之所以能让他记住这人,是因为他在原本的历史上死得太惨、太冤了!

    这一世,己巳之变的时候,耿如杞依旧打算率军勤王,但还没来成,就被朱由检预判到并劝返了。

    彼时大同、山西两镇都快被打残了,最狠的仗是大同打的,桃子却被来支援的几支部队给摘走了,宣府、延绥、京营拿的是军功封赏,山西各卫抚恤吃到饱,军民都死伤惨重。后来合计比较,山西的损失不比己巳之变少多少。

    己巳之变,北直隶提前执行坚壁清野命令了,经济损失很大,人也死了很多,但比原来历史线上上百万人的伤亡,已经好上太多了。而山西被屠,却是因为朱由检煽动了蝴蝶翅膀,无中生有的。

    原本历史线上,大明每年给林丹汗百万岁币,换得一夕安寝,幻想着可以和林丹汗联手对付建奴,但朱由检强硬拒绝了林丹汗的敲诈勒索,提前引爆了大明与插汉部的矛盾,让原本只是想签个城下之盟的林丹汗开始玩真的。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大明提前五年就把林丹汗给超度了,把大半个蒙古都给打服了。

    耿如杞之前打算拉拢插汉部的操作让张鸿功很不满,他能有今天都怪插汉部。他自己打仗打输了也怪不得别人,他没有摇援军,也怪不到队友,那只能把错都归类到敌人太凶残、太狡猾上了。

    耿如杞在大同待了三个月,去之前,还没打算跟娜木钟翻脸的,所以张鸿功觉得很膈应,就没有跟着去。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让张鸿功很舒服了,他才不想拉拢什么插汉部呢,要不是打不过,他希望蒙古人,特别是插汉部的人全部死绝,如此才能缓解他被打得丢盔卸甲、险死还生之恨。

    丢官不是最让他痛恨的,他最无法接受的是他把父兄的声誉全给败光了,祭祖的时候他都抬不起头来。

    往年祭祖他都是当排头兵,是整个家族的荣誉,充当家族话事人的,现在,每年祭祖的时候,他都腿软,没脸见人了!

    有性子直的直接问他,当初为什么不死在战场上呢?是啊,他为啥不死在战场上呢?那样的话,皇帝会念在他忠勇,赏赐他的家族,他的名声也不会有太大的折损,可是他不敢啊,他怕啊!

    不是谁都有舍生忘死的勇气的,类似李成栋这种以冲锋陷阵为乐的军官二代还是比较罕见的。

    耿如杞给他出了半口恶气,在他回来的时候,张鸿功城门大开,笑脸相迎,然而耿如杞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鸿功,你看我的头还在么?!”

    “啊?!”张鸿功一整个懵住,他抓着耿如杞的手臂翻来覆去地看,虽然老头满脸风霜,头发灰白,五十岁看起来像七十岁,但身上并无血迹啊。

    看他的亲卫标兵,虽然疲惫不堪,但也不像是被追杀的样子啊,逃命这事他熟啊,怎么会看错呢,所以巡抚大人这是在闹哪样?!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签不了约的小说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最新章节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全文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5200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无弹窗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签不了约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