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342章 他别无选择

科技入侵现代 最新章节 第342章 他别无选择 http://www.ifzzw.com/371/371402/
  
  
    尼克松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白宫东厅陷入了混乱。

    记者们纷纷冲出大厅,争抢着电话亭,要将这个惊人的消息传回各自的编辑部。

    在人群的喧嚣中,两个来自不同媒体的总编挤在一起,他们的对话充满了争论和不安。

    “这太疯狂了,卢斯!”《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本·布拉德利难以接受:“就凭一盘模糊的录像带和半年前的弹道报告?他就这样毁掉了我们好不容易才看到的和平希望?”

    时代周刊的总编亨利·卢斯低声反驳道:“视频并不模糊,本,我仔细看过,多勃雷宁的脸很清楚。”

    “那又怎么样?这能证明苏俄政府下令了胡佛的暗杀吗?”本·布拉德利的声音同样压得很低,毕竟这样的观点在现在发表不那么合时宜:“这只能证明苏俄大使馆的人出现在了那里。这可能是个巧合,也可能是个陷阱。

    我们的总统,就因为这个,要让和平协议作废,要让更多的阿美莉卡年轻人去送死?”

    亨利·卢斯沉默了,他知道本·布拉德利说的是事实。

    从证据链来看,尼克松的结论并不严谨。

    “这不是严谨不严谨的问题,本,这是政治。”卢斯缓缓说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奈:“你得理解尼克松的处境,他在竞选时承诺要带来和平,但和平迟迟未来。

    反战情绪已经让他焦头烂额,现在又出了胡佛遇刺的事情,民众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

    他别无选择,他别无选择。”

    他看着本·布拉德利,眼神里充满着对政治现实的洞悉。

    卢斯接着说道:“就我的感受来说,尼克松可以因为外交上的错误而被历史批评,但如果他无视民众对胡佛被杀的愤怒,他就会被民众所唾弃。

    胡佛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在大众视野中,他怎么样都是一个为阿美莉卡工作了超过四十年,还是在联邦调查局这样的机构工作超过四十年的大人物。

    这样的大人物都能被以堪称羞辱的方式当众处决,民众们对苏俄的不满已经来到了顶点。”

    本·布拉德利深感无奈,因为他知道卢斯说的是事实。

    “他知道民众想要的是什么,”卢斯继续说:“他们想要和平,但更想要尊严。

    他们不能接受一个国家的英雄被外国势力暗杀,而他们的总统却无动于衷。

    如果尼克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和平协议,他会失去选民的支持。

    本来反对者们就对尼克松虎视眈眈。”

    本·布拉德利的脸上写满了挫败感:“没错,华盛顿的大人物们总是这样。

    这次不过是历史的重复,他宁愿用战争去换取自己的政治生命。”

    卢斯看着远处白宫的尖顶,再次重复刚才所说的话:“他别无选择。

    因为选择强硬是他唯一的选择。

    换任何一位总统来,在这个时间点,都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从新闻发酵以来,位于华盛顿的苏俄大使馆就一直被团团围住。

    愤怒的人潮、联邦调查局和特勤局的车辆、来自四面八方的抗议者。

    从V的录像带曝光以来,这里就再没有享受过平静。

    在尼克松总统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白宫外面的愤怒人潮迅速转向了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

    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聚集。

    因为1961年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人员享受豁免权,苏俄和阿美莉卡都是该公约的签署国。

    大使享有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不会因任何刑事犯罪被逮捕或起诉。

    但大使馆内部,电话和电报的声音此起彼伏,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多勃雷宁脸色苍白,他知道到了这个时间点,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他必须亲自面对这场危机。

    而他在等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最后决定。

    到底要不要公开胡佛为苏俄工作的内情。

    这几乎是唯一能够洗刷他们嫌疑的方式。

    但这同样会有问题。

    那就是,哪怕胡佛为苏俄工作,也不能说明这不是你们干的,毕竟如果你们闹翻?胡佛跳反,打算向华盛顿自首呢?

    这反而佐证了苏俄人把胡佛杀了有充分的正当性。

    只是说,这则更大的新闻能够造成公众信任崩溃和白宫极端被动处境。

    为什么会造成公众信任崩溃?

    因为胡佛是反G的旗帜,是麦卡锡主义重要推手之一,在1950年的时候公开支持约瑟夫·麦卡锡的扩大调查。

    结果现在你告诉我说埃德加·胡佛为苏俄工作?

    这就有点类似恐同是深柜一样,类似告诉你主张保守主义,主张同性恋是一种病,应该被放逐到世界边缘的教会主教实际上私下是同。

    这会造成信众们内心崩溃的。

    “按计划A执行。”

    遥远克里姆林宫传来的电报只有短短一句话。

    多勃雷宁知道,克里姆林宫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来到大使馆大门前,周围是荷枪实弹的阿美莉卡警察和疯狂的记者。

    此时多勃雷宁的脸上没有一丝恐惧,只有作为老练外交官的冷静和坚毅,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为我自己辩护,”多勃雷宁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喧嚣的华盛顿街头回荡。“而是为了捍卫苏俄的尊严和名誉。

    阿美莉卡总统的指控,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是对世界和平的恶意破坏。”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我承认,我和我的人员,在埃德加·胡佛先生去世当晚,确实出现在了胡佛先生的别墅。

    但我们的目的,并非如尼克松先生所说的那样。

    我们是接到了匿名线报,得知有人将对胡佛先生不利,我们是去阻止一起悲剧的发生,而不是去制造悲剧。”

    现场一片哗然。

    这有点太滑稽了。

    苏俄人会去保护胡佛?

    哪怕多勃雷宁说的是真的,他们提前得知了胡佛要遇刺的消息,那苏俄人去现场也是避免胡佛没死,去补一枪的。

    多勃雷宁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记者,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我在此以我的人格和祖国的名义发誓,我,阿纳托利·多勃雷宁,绝没有杀死胡佛先生。

    我也从未下令我的手下,对胡佛先生做出任何不利的行为。”

    他知道,他的话听起来多么苍白无力。

    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更准确说,克里姆林宫不允许他公布任何的证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辩解显得多么可笑。

    然而,他别无选择。

    他必须坚持,必须否认,必须将这场政治风暴的责任,推回给阿美莉卡政府。

    “这是一场阴谋,”多勃雷宁最后说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控诉:“这是一场由阴谋家、由V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不希望和平,他们渴望战争。

    他们不惜牺牲一个英雄的生命,来为自己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说完,他便转身回到了大使馆。

    身后的铁门缓缓关闭,隔绝了外界记者的提问声和闪光灯的此起彼伏。

    多勃雷宁知道,他的声明,只能让这场风暴变得更加猛烈,而他和他的祖国将不得不面对来自阿美莉卡的怒火。

    多勃雷宁不知道的是,为什么克里姆林宫不公布胡佛的真实身份?

    他们和胡佛之间有太多合作记录可以掏出来,只需要公布一件,就足以让胡佛是他们杀的的指控破产。

    胡佛是我们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杀了我们的人?

    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逻辑。

    至于闹翻,胡佛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可能闹翻吗?

    多勃雷宁不能理解。

    难道克里姆林宫的人也不想要和平吗?

    此时的他,格外怀念尼基塔。

    和尼基塔比起来,列昂纳德要激进太多。

    列昂纳德的激进是假激进。

    是用别人的血来证明自己的强硬,自始至终都不敢让苏俄人留血,不敢越过华盛顿划定的红线。

    每次动辄动手都是打背叛的盟友,压根不敢去打阿美莉卡划定范围内的盟友。

    没错,苏俄打苏俄的盟友,威胁、压榨甚至是直接进攻,不打阿美莉卡的盟友。

    克里姆林宫让多勃雷宁执行计划A,是因为他们想的是不能由他们来公开胡佛的另一面。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间秘密的紧急会议室,坐满了人。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莫斯科的核心决策层。

    房间里烟雾弥漫。

    在这种时候,香烟是必备品。

    毕竟这不是一次例行会议,而是一场关乎世界存亡的紧急辩论。

    列昂纳德坐在长桌主位,他的目光在每一位委员脸上扫过,寻找答案。

    桌上的红色电话保持着安静,但所有人都知道,它随时可能将来自华盛顿的最后通牒送达。

    核战争,大家内心不约而同地想到。

    列昂纳德打破了沉默:“同志们,V是疯子,他们真的。他真的公开了那段录像。

    他很有可能是第三帝国的余孽,是第三帝国最精锐的战士,为的就是让德意志帝国复苏。

    他正在把我们的世界推向战争边缘。

    我需要一个决定,一个能阻止这场灾难的决定。

    现在,请各抒己见。”

    首先发言的是格雷奇科元帅,他是一位坚定的强硬派。

    “列昂纳德同志,我们不能退缩。

    这是对苏俄的公然挑衅!

    阿美莉卡人认为我们害怕战争,认为我们不敢反击!

    如果我们现在示弱,那将是最大的错误。

    我们应该否认所有指控,并立刻命令我们的军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我们要用钢铁和决心告诉美国人,任何挑衅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报复!”

    格雷奇科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军人的决绝。

    会议室里,一些人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认为,在冷战中,任何妥协都会被视为软弱,并被对手利用。

    这时,KGB主席安德罗波夫缓缓开口,他一向以冷静和深思熟虑著称:

    “我理解格雷奇科元帅的愤怒,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游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宣传战。

    尼克松手中的王牌不是谎言,而是胡佛的尸体,以及我们大使馆的车辆。

    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将失去一切。

    我们的经济无法承受一场全面战争,更不用说核战争的后果。”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着列昂纳德。

    “总书记同志,我们现在面临的危机,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我们必须双管齐下。

    直接公开胡佛的身份,虽然能立刻澄清我们的清白,但那也太过鲁莽了。

    那会被阿美莉卡人看作是我们的恐吓,是赤裸裸的威胁,是向全世界宣战。

    而且这样做的可信度非常低。”

    安德罗波夫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我们的目的,是瓦解尼克松的政治基础,而不是把他逼上绝路。”他继续说道,“如果我们直接宣布胡佛是我们的人,所有在西方为我们工作的人都会陷入恐慌,那会对我们的情报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精明。

    “我们的策略应该更加微妙。

    我们不能直接站出来,但我们可以让真相自己说话。”

    “怎么做?”列昂纳德问道。

    “我们手中掌握着胡佛为我们工作八年的所有证据。

    我们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我们在欧洲的可靠媒体渠道,将这些证据慢慢地泄露出去。

    让舆论都陷入到,胡佛为我们工作的混乱中。

    我们丢出证据,白宫否认,我们进一步丢出更多的证据,白宫再否认,我们拿出决定性证据。

    白宫的公信力将会遭到最严厉的打击。

    阿美莉卡的民众将会混乱。

    在这样的局势下,众志成城的怒火将会被混乱所取代。

    我们不发表声明,我们让伦敦的《泰晤士报》或者法国的《世界报》来替我们说话。”

    安德罗波夫的提议让格雷奇科元帅感到愤怒。

    “这是自断臂膀!为了救一个车队,我们将暴露了一个数十年来最宝贵的资产!围绕着胡佛的情报网络都将被摧毁。”他怒斥道。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情报网的存亡,而是人类文明的存亡!”安德罗波夫的声音中带着罕见的激动:“与核战争的风险相比,任何情报损失都只是微不足道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但也是唯一能够避免全面战争的有效手段。

    我们用一个叛徒的身份,去换取和平。

    我们用一个秘密,去瓦解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

    列昂纳德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安德罗波夫说的是对的。

    尼克松的强硬,是因为他面临着民众的压力。

    如果他能让阿美莉卡民众将怒火指向胡佛、变得混乱,而不是苏俄,那么尼克松的政治压力就会被极大地缓解,从而为和平谈判再次打开大门。

    他思考片刻后说道:

    “安德罗波夫同志,”列昂纳德最终下令,声音平静而果断:“立即行动,让欧洲人,来宣布这个爆炸性的消息。”

    华盛顿,《华盛顿邮报》编辑部

    首席执行编辑本·布拉德利觉得过去这一周时间格外混乱,白宫做出增兵决定,势必要将安南变成自由阵营的堡垒。

    总统尼克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对麦克纳马拉的不信任,同时强调,对方必须要到前线去,不能再继续呆在白宫指挥万里之外的战斗。

    克里姆林宫方面对白宫的指控矢口否认。

    多勃雷宁上了好几场节目试图说服阿美莉卡的民众,这件事和他们无关,但他始终无法解释最核心的问题,他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在那。

    教授被总统留在白宫,总统好随时请教,基辛格被派往欧洲和欧洲盟友们商讨在他们的国家增设导弹事宜。

    华盛顿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电话响起:

    “喂,我是约翰·黑利,我收到了V的来信,他说胡佛生前一直在为苏俄工作。”

    黑利爵士,泰晤士报总编。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鸦的碎碎念的小说科技入侵现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科技入侵现代全文阅读科技入侵现代5200科技入侵现代无弹窗科技入侵现代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鸦的碎碎念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