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启立就像是一次次农民起义的队伍。
他有能力撺掇组织起事,抓住某个薄弱环节成功。
却永远没法建立根据地扩大规模,总是一击而走到处巡游。
都不用常凯申组织几次围剿,队伍本身就能拖垮他。
让卫东却从高校汲取人手,就像是在黄埔军校旁边搞了个招聘部。
然后稳打稳扎的搞根据地攻略天下。
光是主力全都是大学生,八十年代含金量极高的大学生,就已经把最有学习能力跟思考能力的年轻人招致麾下了。
现在一听让卫东讲他推动篮球产业的思路,就能触类旁通,完全可以用到自己的区域工作中啊!
“当年我们开拓高校市场,最早做照相机和卫生巾销售的时候,就用过篮球场这招,为什么不能扩大现如今呢?”
让卫东这个时候展现出来的,就是霸气。
人所不能我可以的这种开创气质,甚至都不是天眼了,纯粹是持续几年的成功以后自信心把功力推到了主公该有的高度上。
“我们前期仅仅是租用很普通的码头仓库做篮球馆,吸引HK年轻人,各区野球队来报名打对抗赛,每周有几千到一万港币的奖金,迅速获得全港年轻人向往集中,报刊杂志电视台采访聚集,这叫热度,最后联手地产商建设几亿港币的篮球馆,上百亿港币的商业中心,相比整个地产的升值、商业中心的人潮汹涌,之前那点投入都是一本万利,好了!你从这个案例中能汲取什么?”
真就是手把手的教:“内地没有同样的地产炒作空间,没有那么多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就不要生搬硬套,但如果能在当地中学、大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些比赛,以我们的产品作为奖励,是不是能有效扩大品牌影响力?”
这其实已经是可乐、运动饮品、青春服饰等很多产品后来常见的操作:“哪怕没有地产介入,我们在HK的码头篮球馆,也集结了十多个运动品牌,形成年轻消费夜市,如果能把我们的公司运营成为当地时尚潮流娱乐爱好聚集地,是不是对销售能够事半功倍?”
这已经是个超越十年后营销为王的思路,算三十年后的品牌热度推广模式。
可现场立刻有人总结出来:“如果能组织一支队伍,去厂矿学校打比赛做宣传,确实很容易引起轰动,有些县城现在只有篮球作为公共娱乐活动,有得搞有得搞!”
“县府、警察、工商这些都可以用打篮球来联络感情啊,可以的,老大你这个思路绝对可以!”
让卫东得忍住笑骂,你们可真是一群机灵鬼:“呃……不然你们以为我这个HK篮球总会会长怎么来的,当然各地在组织篮球队的成本方面要量力而行,我搏的是几亿、上百亿地产规模,球员就可以从今年六月NBA选秀的落选人才里面找,最终这两位顶级高手带队拿下了十月底的亚洲锦标赛冠军,帮助HK获得明年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的资格!”
全场再次惊呼,好像打开了一扇宝库。
让卫东避而不谈国家队去不去的事儿,只提到自己推动整个篮球产业的思路:“所有人提到HK都是马照跑舞照跳,我希望未来HK能成为亚洲地区篮球爱好者向往的圣殿,到雄伟的万人篮球馆去看场精彩的对抗赛、听著名歌星的演唱会,给篮球馆及其周边区域带来丰厚的销售利润,那是不是你们也可以在各地搞类似的小操作?”
已经有人喊出来:“对!我们省这几家销售公司,各自搞个队伍,相互打,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找个理由热闹下?”
“哈哈,我想起来上半年老大到粤州搞篮球赛的场面了,有得搞有得搞!不用自己花钱搞队伍,组织几个高校篮球队相互打打能花几个钱,带来的吸引力和围观才是最重要的!”
确实,八七年底,跟八三年时又不一样了。
关于商业的限制少了很多,全国各地对经济需求、老百姓消费的旺盛程度也迸发很多。
老大这么一说,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销售公司才反应过来好像有些细节、变化被忽略掉。
“最近几个月走市场,好像是发现县市地区,多了些篮球场、台球场之类的聚集地,哪怕是简易篮球场,周围都多了些门面,还没人敢租用,可以利用起来啊!”
“篮球场是用来聚集人群的,然后我们事先把门面、商品都准备好,这么多人,总会产生更多销售,是这个道理吧?”
真的,让卫东之前没打算在销售大会上细谈这个HK篮球推广的事儿,他觉得两边市场没有可比性。
容易出现东施效颦的局面。
但没想到这些已经征战数载的各地经理,也在不断成长。
让卫东等于是启发他们从单纯的中转销售,朝着品牌营销、带货销售、热度推广上开拓思维。
甚至都不一定仅限在篮球上,当地流行的任何一种民俗都可以作为载体。
整个销售大会这才全面激活思路,各省内部探讨,琢磨能够把这种套路怎么用到自己的销售工作中。
当然,借着找老大谈各地工作思路、发展方向,果然也开始有不少地方的家伙,吞吞吐吐的给让卫东承认错误和自己的手脚。
这年头整体还是单纯,能读完大学已经基本剔除掉那些天生坏种。
最多还是乍富之后的飘飘然。
董雪晴把账务用数字化模板来控制,也算是多了层“高科技”的外衣,震慑住不敢随便对总公司弄虚作假。
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各地这会儿也没那么多腐化高消费的机会。
让卫东都端住表情,用带头大哥的姿态表示自己听着呢。
反正也不劝说教导,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以观后效呗。
但全国各地盘存、清查以及异地工作岗位调换势在必行。
剩下整整两三天,都在不断接收各部分大量单独汇报。
搞得让卫东像个忏悔神父一样。
回头才给二娃妈吐槽,这些各地的家伙玩得很花呀!
吃喝玩乐是忏悔的重点。
然后打牌赌钱的不少,另两样竟然也有!
当然比例区别很大,最严重的那类两三例都集中在个别省。
所以不得不在最后天,找了座电子产业园附近的乡镇电影院,播放粱嘉辉自己拎包带来的《棋王》电影胶片。
当然,让卫东敢于公开播映这部电影,也是第二天就得到沪海市里面的通知,叫他联络沪海电影制片厂来解决这个“落户”的问题,以沪海电影厂合拍的名义进入内地影院上映。
粱嘉辉立刻就把母片送过去冲印更多拷贝,更把录像带送给各部门做手续审批。
本就是沪海人的汪志文,带着几个电影学院团队的成员,协助他到处跑。
所以这边也就算是场内部试映。
让卫东在电影之前,才简单讲了两句:“我从揣着一两百块钱卖腊肉,到现在花了四年时间,在场所有人的资金收益合起来也没我高,我在HK买了价值千万港币的海边别墅,在洛杉矶也有豪宅价值几百万美元,游艇、豪车。”
过江龙们只待了一天就返回蒲东,重新扑进工作里。
这里都是销售人员,全都瞪大眼的看着老板,吃惊极了。
让卫东就没打算隐瞒:“组织上也问过我,为什么要买,理由很简单,在花旗赚的钱反正都要缴税,不如花掉部分形成资产,在HK有豪宅、游艇、名车才是进入富豪圈子形成影响力的手段,最重要的在于这是我合理合法赚到的钱,怎么消费是我的自由。”
简陋的厂矿影院里安静得很,胶合板连排翻板座椅,水磨石地面,暗红色帷幕。
完全是全国各地八十年代标准的影院环境。
却听着让卫东仿佛不属于这时代的声音:“这就是改变,几年前甚至这样的消费自由或者私有财产都是不允许的,但各位觉得我有沉迷于这些东西吗?酒店旁边的卡拉OK厅还是我组织人手推广建立的,我有玩物丧志吗?”
“我这么说不是要求你们都跟我一样,而是给各位点借鉴,你既然已经幸运的站在改革浪潮的浪尖上,这么点小场面,就打败了你继续搏杀的雄心壮志?一点点感官刺激,就取代了你要去攻城掠寨、全世界厮杀的渴望?会被这点物质享受就击败的家伙,不配成为我的部下,能不能成为掌控欲望的主人,而不是被欲望裹带着如行尸走肉那样,才是我们曾经十年之约的关键!”
学习就是反人性的事情。
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把学习当乐趣,大多数人还是要抗拒各种偷懒玩耍的欲望,才能把自己投入学习中。
所以大学生们起码都曾经是掌控住自己欲望的成功者。
但在新的欲望诱惑到来时,有多少人能抵挡住呢?
这时,内地上映的《棋王》似乎恰恰在诠释让卫东的这番质问。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