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五十二章 李氏群雄

晋庭汉裔 最新章节 第五十二章 李氏群雄 http://www.ifzzw.com/369/369052/
  
  
    在十月到十一月之间,随着巴蜀情报的不断收集,刘羡已经对李氏政权做出过较高的估计。但真见了李龙这一面后,刘羡发现,自己仍然是大大低估了对方。他意识到,接下来的战事,并不是像以往一般,仅仅是两支军队的会战,更是两个政权之间的全面对抗。

    而这样的对抗,不能做一击摧毁对方的侥幸,必须要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也一定要有更准确细致的认知。故而在李龙离开后,刘羡立刻就令李盛和杨坚头前来府上,此时正值冬月月末。

    李盛这段时间一直在刺探成都国的情报,他将斥候混在部份南下的流民之中,打听着巴蜀地区这两年发生的种种往事。而杨坚头则是阴平的地主,虽然过去没有和成都军交过手,但到底毗邻蜀地,对李氏政权,他也有着相当的理解。

    刘羡向他们征询成都国的详细情报,杨坚头眯着眼睛回忆,露出感慨的目光,并回答刘羡的问话:

    “李雄此人,固然善于用兵。但其最得意的本领,还是能团结家族,使得李氏上下一心,誓死作战。大人,我们想要击败他,这或许不是一件难事,但想要击垮他,彻底迅速地占领益州,这万难做到,必须要经过一段艰巨的苦战。”

    在尚未交战前,杨坚头便极为自信地预告出战争的历程,表示刘羡将要经过一番苦战。

    刘羡对此并不质疑,但他要的是更具体的消息,故而问道:“他究竟有多能得人死力?可有合适的战例?”

    李盛在一旁说道:“李流病逝之后,李雄初次接任首领位置,一般来说,临阵换帅,应该人心惶惶。可李雄却丝毫不受影响,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借机向罗尚用苦肉计。”

    “苦肉计?”刘羡听说过这件事,但还不知详情。

    “他麾下有一个名叫朴泰的武都人,李雄以他贪污了粮饷为由,当众将他鞭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然后令朴泰暗地里联络罗尚,欺骗罗尚说,他要作为内应报仇。罗尚先赐朴泰许多财宝,朴泰不受,罗尚派给朴泰使者,要一同勘察内情,朴泰也不推辞。您说,罗尚能不中计吗?”

    刘羡闻言,顿时对李雄有所了解了,心想,这确实了不起。所谓人心隔肚皮,使用这种苦肉计,最难以把控的便是间者本人的意愿。朴泰愿意为李雄受皮肉之苦,又能拒绝金银财货的诱惑,甚至甘愿冒风险,让对方有近身刺杀自己的机会。能做到这一步,李雄配得上得人二字。

    想到这里,刘羡问杨坚头道:“如此说来,你认为我在与李雄对战时,难以用怀柔的方式策反他的部将?”

    杨坚头摇头道:“当然不是,再怎么说,人的亲疏有远有近,再能得人,也不可能团结所有人。李雄的军队中,最难以策反的是他麾下的三万西夷老卒。但其余混杂征募的各部军队,还是会见风使舵的。而且李雄得人,他其余的那些族人,并没有这种能力。”

    “这样啊。”刘羡在心中思忖片刻,再睁眼问道:“那就和我谈一谈成都国的这些将领吧。”

    所谓知己知彼,用兵之要务,李盛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拿出准备好的名单,对刘羡念道:

    “成都国中有所谓六公,太傅李骧、太保李始、太尉李离、太宰李国、司徒李云、司空李璜。”

    “太傅李骧,便是李雄仅剩的一位叔父,也是如今成都军中资历最老的老人。一旦遭遇战事,李雄需要兵分二路,一路由他亲领,另一路统帅便是李骧。李骧善于将将,杀伐果断,又擅长谋略,在国中威望极高,若论带兵能力,恐怕不下于李雄。但他不善抚民,也比较好色,因此被李雄约束,平日不得参与内政。”

    “太保李始,是李雄的庶长兄。他虽然也经历了许多战事,但似乎不擅长作战,倒喜欢拉拢关系,安抚人心,经常为军中将校说情,所以很得拥戴。因此,他在成都国中,主要负责招降纳叛。他们军中有一句流言说:欲养老,属太保。”

    “太尉李离,是李特妹婿李含的长子,他是李氏族人中少有的军政全才,此前担任梓潼太守,击败了征西军司的衙博等部,夺下了剑阁。是成都国公认的第三名将,但据说他做事细致,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旦部下做得不好,便严刑处置,令军中颇为抱怨。”

    “太宰李国,是太尉李离的兄弟,他也是李氏族人中少有的智将,擅长临阵机变,也擅长用间和刺杀,据说李雄用的苦肉计,就是他暗中谋划所为。李雄对于李国、李离兄弟两人,极为倚仗。国中大事,据说往往要先咨询他们二人的意见。”

    “司徒李云,司空李璜,俱是李雄的族兄,他们是纯粹的斗将,打起仗来奋力冲杀,毫不畏死,据说身上有大伤三十余处,小伤四十余处。阵斩的敌将也有数十人,被时人称之为关张再世。”

    刘羡将这些名字记在心里,又问道:“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什么人值得注意?”

    李盛对此了解不深,于是杨坚头补充道:“在后辈之中,李始麾下有一人名叫李凤,他也是李氏族人,只不过是远亲。但他战事上极为机敏,罗尚从成都夜遁,就是他率先发觉,率部拦下了成都中的其余晋军,继而一战而克,大获全胜。因此李雄最近提拔起来,有后来居上之势。”

    “外姓之中,除李凤之外,还有任回、费黑、张龙等几人,也算是有能耐的,不过他们暂时还比不上李家人,因此还不得重用。”

    刘羡点点头,在心中默念着这些名字,他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已经与李雄开始交战一般,他听到箭羽铿锵、士卒呐喊,甚至军马的嘶鸣。

    于是刘羡召集诸将,让此次的张光做主持,召开一次应对约战的军事会议。

    其实这一次,刘羡用张光做主帅,是超乎其余人预料的。毕竟目前刘羡军中,知名的将领非常多,张光固然在关中小有名气,但地位排在他之上的,最少还有李矩、刘沈、何攀、刘琨、杨难敌五人,无论任何一人做主将,众人都没什么异议。而对于张光,大家其实都认为他资历稍浅了一些。

    但刘羡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张方虽然有东征的迹象,但是北面的防线尚没有修缮完成,郡内也有大量的军屯需要进行,他需要李矩与刘沈来做自己的助手,安抚军心,完成这件手头的要紧事;二来刘琨与杨难敌都在武都郡内,正忙着剩余的迁民与民屯,也走不开;三来何攀则年岁有些大了,他处理水师这些事务还好,但上了战场,精力上恐怕不能与略阳李氏的这些年轻人相提并论。

    当然,想要临时抽调一人做主将,也不是不可。但刘羡心想,与李雄的较量,现在看来,是一场意志的较量,他想在正面用硬实力摧垮自己的自信,那自己就越要表现得举重若轻。从这个角度来说,若张光率军就能击败成都军,这无疑是一击响亮的反击,能大大影响成都军的士气。

    而且以刘羡对张光的了解,他在指挥上的造诣是足够胜任的。但想作为一个统帅,主要是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资历不够,另一个是张光机变不足,一时热血上头,可能做出一些不够冷静的举动。但这在一场临时的约战之中,敢于拼杀到底,反而是优点。

    综合以上种种考虑,刘羡任命张光作为此战的主帅,并让诸将一起出谋划策,助他事前多做一些准备。

    作为征西军司的旧吏,魏浚此时已经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他虽没有和成都军交手过,但也听入蜀的同僚提起过,故而有一定的了解,说道:

    “我听说,李雄这些流寇,他们主要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吃苦,耐力好,一般人苦战两个时辰就体力耗尽了,但这些流寇能苦战到三个时辰,极其难缠。”

    “另一个,是他们能败而不乱,有几次,西军都已经取胜了,结果追击败军的时候,对方能够在大败之余,再设伏反击,反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战术非常难以预料,张将军要多加提防。”

    听到这些话,诸将多直皱眉头,若魏浚所说为真的话。这就意味着,成都军能做更多的战术设计,而汉中军却不好判断对方的作战意图,防要防得更花心思,攻也要考虑对方诈败的可能,导致很难取得足够的成果。

    张光思考了一阵后,摇摇头,断然道:“此战本就是试探,眼见为实。他们是老卒不假,我们更是精兵。放眼天下,有什么好怕的?我军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军的人数较少,不能给对方包夹的机会。不如我们临山列阵,与对方接战,我就不信,这群西夷,能冲破我军的铁围!”

    张光这么说,是有充足的底气在的。刘羡在得到傅畅的建议后,已经着手在军内筛汰士卒,军中的老弱病残大多被清退下来进行军屯。虽然军屯还没有正式开始,但军中的缩编已经完成了。原本的七万大军,如今仅剩下三万七千余人。精兵简政后,军队的人数少了,可同样一万人的战力可不比往昔。张光有自信,正面对决,绝对不会输于任何军队。

    其余诸将大多也持相同想法,只要临山列阵,缩短战线的宽度,打一个正式的防守反击,莫非成都军能硬生生凿穿防线吗?这是西军都做不到的事情,若是成都军这都做到了,那还打什么?不如就地投降认输算了。

    作为阴平的地头蛇,杨坚头也同意这个意见:“我熟知阴平的地形,此地山地极多,地形逼仄,他们既然要来阴平县来争个高低,是自困牢笼,说别的也无用,无非自寻死路而已。”

    既然众人都同意,刘羡自然也不反对。

    因为约战本就是一次试探,在没有正式试探之前,对待一个未知的新势力,还是应该采用保守一些的手段。如今进入汉中后,地域狭窄,山径难行,众人还不适应于新的环境,而对方却早已习惯了如何在这种情形作战。那就是自己处在劣势,既然劣势,没必要制定一个大胆的计划,更多的还是见招拆招。

    刘羡猜测,李雄既然主动挑衅,对此次约战,肯定是志在必得。他们将作战地点制定在阴平,显然就是想要在取胜后,并趁势夺取阴平郡,将阴平小道握在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约战,只要能够拖住对手,其实就已经挫败了对方的目标。

    刘羡更在意的是,能否利用这一次的约战,演变成新的战事,从侧面寻找突破呢?

    毕竟根据情报所得,负责此战的成都太尉李离,是镇守剑阁的主将,而众所周知,剑阁是入蜀最重要的关卡,他一离开,大概意味着剑阁防御有所削弱。自己是否能趁此机会,另辟战场,一举夺下入蜀的大门呢?若是能成功,战略上的主动权就会牢牢为自己把控。

    因此,在通过军议的同时,他补充了另一道军令,让军中的五千骑军做好准备,布置在汉中与梓潼交界处,以做照应。若张光合战不利,就出兵止损,若张光合战取胜,就趁机扩大优势,看是否能一口气冲到剑阁关下,伺机夺关。

    而后刘羡特地对张光勉励道:“景武兄,此战若得胜,我亲自为你庆功!”

    张光也自知机会难得,抱拳说:“必不教元帅失望!”

    交代完成后,众将立刻去调兵,为阴平之战做准备。刘羡则准备回府,继续忙着自己的事务。近来马匹有短缺之像,故而他准备在武都郡中划一块牧场出来,专门用来养马。

    正在商榷地点之时,忽然有人敲门,刘羡抬头一看,是一名氐人少女,她面色惊慌、胆怯又带着两分高兴。刘羡识得她,应该是阿蝶的侍女,名叫梨花。这让刘羡有些奇怪,因为杨徽爱平日还是比较懂事的,在白日里很少派人来找自己,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进来。”

    刘羡正要开口询问,不料梨花已经先开了口,她不懂礼仪,只是微微躬身,然后用一个很快的语速,露出笑脸说:“大人!喜事!夫人有了!”

    刘羡还未来得及反应,这个喜事顿时飞一般传遍了全府。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陈瑞聪的小说晋庭汉裔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全文阅读晋庭汉裔5200晋庭汉裔无弹窗晋庭汉裔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陈瑞聪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