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五十一章 阴平约战

晋庭汉裔 最新章节 第五十一章 阴平约战 http://www.ifzzw.com/369/369052/
  
  
    说回汉中,对于天下形势的急剧变化,刘羡有些许察觉。但汉中到底是偏远之地,打听情形并不分明,得到的多是一些模糊的传言:

    诸如什么当今天子生了一场重病,是朝中有重臣在暗中巫蛊谋害;河北挖出了一尺白玉,上刻“皇亡皇亡败赵昌”,意为当年参与讨赵之役的人中,可能会出现一位新天子;近来南方有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再合荧惑、太白等四星东聚斗、牛的奇异星象,吴越或有王者降世……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无稽之谈,但也能体现出如今波诡云谲的政治局势:中央权威已然跌落谷底,许多人都在蠢蠢欲动,伺机自立。但对于刘羡来说,关东的局势,尚且难以影响到自己,他最关注的,还是汉中周边的几个势力。

    就目前来看,刘弘与罗尚的回复都在预料之内。他们暧昧不明的潜台词,无疑可以理解为中立。虽然这种中立是暂时的,未来会随着势力的此消彼长而变化。但至少在此时,尚不用担忧。

    秦州诸郡守的动向,也正中刘羡的设计。在张寔出狄道回凉州后,陇西军与金城军果然撤围而走。而随着杨难敌出祁山包围卤城,天水太守封尚也难免顾此失彼。皇甫重看准机会,出奇不意地自西北角突围,再绕了个圈子,成功南下祁山道,在卤城与杨难敌汇合。如此,刘羡成功占据了陇右的南大门,秦州诸郡一时不敢妄动。

    但这已是细枝末节,张方和李雄的动向,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刘羡在看出张方预备向司马颙出手的预兆后,就一直在关注关中的动向。他本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僵持,结果很遗憾,形势走向了他最坏的预想,司马颙防备不足,使得张方干净利落地拿下了征西军司。

    以张方的性格,得权必然张扬。刘羡知道,他一定会急于发动一场战争。这个对象不是自己,就是北军。故而在得知张方掌权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前往汉中的各个山道,检阅所得的城围坞堡,以作抵御的准备。

    好在政变后不久,郗鉴的斥候传来情报,称长安有大量粮秣和兵马正往潼关一带调动,这显然是东征的信号。得知这个消息,让刘羡松了一口气,看来北面的环境依旧和平。但他紧接着又思考,若张方选择东征,是否意味着是一个机会,自己应该适时地对关中进行干涉呢?

    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这个想法是多余的,南面的李雄刚刚建国,便有了率先向北出手的动向。

    刘羡此前对巴蜀的情况了解不足,在朝廷主政之时,他虽然得到了一些巴蜀的战报,但对于具体的详情,也不过泛泛。离开朝廷时,成都太城仍在罗尚手中,刘羡还以为,李雄不过是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但等到他进入汉中后才发现,李雄已经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优势,并且堂皇建国了。

    而随着情报的不断收集,刘羡意识到,李雄的建国,绝非李辰刘尼那种徒有虚名的建国。

    李辰刘尼当然有可取之处,李辰的政治眼光极其精准,他看穿了新野王拥兵自重的野心,也看出了朝廷衰落,人人不满的现状,继而以非同寻常的胆魄,打出复汉拥刘的旗帜,一举点燃了整个荆扬的怒火。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便拓地二十余郡。其声势之浩大,已然超越了汉末的黄巾之乱。

    可如此庞大的势力,仅仅不到半年,因为输了一仗,就被打断了脊梁。又经过一年,连战连败,最后被彻底剿灭。归根到底,便是李辰只懂得破坏,却不知道如何该建立一个国家:

    复汉军靠拷掠官府和百姓供养军需,却没有军纪,也没有督军;官僚虽然多,可任命却不看能力,只看资历和上级的喜好;管理地方也没有制度和法律,更别说讲什么劝课农桑了。从这种种表现来看,再能打又如何呢?进攻一旦稍稍遇挫,大局便如落花流水一般,无可挽回了。

    反观成都国,这是一个经受过考验、且已经在巴蜀扎根的国家。

    李雄此时立有制度,已经完成了基础的军政分离。军队虽为李氏宗亲所共有,但不得随意干涉民政,由王国任命的官僚进行处理。王国亦有法律,官僚们依据简短的七章约法进行断狱,根据内朝的指令征收赋税,并且恢复了蜀中的盐铁专营。而且他广泛地征辟蜀中的士子作为官僚,经过当面的策试再做任用。

    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甚至有信仰,在得到青城山天师道的扶助之后,李雄已经打起了太平真君的旗帜,这使得百姓民心颇为膺服。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方面还很粗疏,甚至称得上简陋。比如国中官僚没有定额俸禄,想用多少,直接在府库中取用。宗室之间,军队几乎等同于分封,容不得非李氏将领沾染。官员的品级也因此较为混乱,每人负责的事务虽然分明,但却分不清谁高谁低。甚至是李雄自己,在朝堂上也没有多少帝王威严,任由官员们在朝堂上喧哗。

    但无论如何,刘羡已经意识到,成都国是一个真正的国家。绝不是郝散、齐万年那般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轻松击倒的对手。

    而李雄也确实气度非凡,他在和阎彧议论之后,下定了与刘羡开战的决心。但却不是选择率军悄然偷袭,而是在动兵之前,先派使者北上,对刘羡进行通知。

    为了表现李雄的重视,他派来的使者,也不是他人,而是成都国秦王李龙,即李氏上一任族长李流之嫡子。

    李龙比刘羡稍微小一些,但长得方面阔脸,像貌堂堂,无论是衣着还是相貌,其实并没有多少氐人特质,看上去与一般汉人无异。但他脸上的伤痕,还有他右手残缺的两根手指,无不说明,这是一位历经了无数次生死,手下亦有许多亡魂的武人。

    刘羡派人迎接这位使者的时候,公府的诸位将领也都到齐了。他们在听说对方身份的时候,想当然地以为,对方大概是一个不知贫苦的公子哥,便打算以杀气腾腾的神色来恐吓对方。但此时此刻,一看见对方满身的伤痕,不约而同地,所有人都打消了这一想法。因为他们都知道,对付饱经厮杀的老兵,这种办法是无效的。

    李龙在众人的目光下站定后,刘羡则淡淡地从书房内走出来。两人都是在齐万年之乱时见过的,这次见面,双方都已今非昔比。李龙本打算是先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不过在看到刘羡之后,他回忆起了过往刘羡的种种战绩,于是先低头行礼道:“刘使君,好久不见。”

    刘羡非常自然地坐下来,招呼着侍卫递上一碗茶汤,道:“路上可还顺利?”虽然年龄相差不过两三岁,但刘羡言语之中,似乎像是在对待晚辈。

    李龙道:“托使君的福,这一路走来,到处都是可观的风景,不过尚比不上成都。”

    “成都王可好?”出李龙乎意料,刘羡一开口,竟然就承认了李雄自立的王位。

    “殿下立国未久,每日都在操心政务,并训斥我们。”

    “哦?那真是难得啊。我在长安时,和成都王见过那几面,只记得他是个很温和的人……”

    刘羡打量着李龙,从中揣摩成都军该有的气质,并轻轻地触碰到了关键的话题,说道:“那么成都王派你来此,究竟有何贵干?”

    “目的很简单。”李龙双手抱拳,表情十分严肃,而在座众人也都侧耳倾听,“如今朝廷同室操戈,天下大乱,苍生涂炭,正是有识之士救民生活的时候。使君早有令名,是公认的贤人,而我王是天命所归的太平真君,只要使君愿意与我王一起携手,何愁天下不平,大乱不靖呢?”

    说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李龙此行,竟然是来劝降的!

    所谓主辱臣死,一时间,众人群情激愤,都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不少人当即对着李龙破口大骂,有的骂他不自量力,有的则嘲笑李雄痴心妄想。

    而李龙却并不受这些噪音影响,因为他本就不指望招降能够成功。这其实是一招激将计,让刘羡主动率军离开阳平关,与成都军展开一次硬碰硬地决战。双方在山地中进行决战,成都军有信心将其击败,如果利用得当,说不得还能乘胜进入汉中,一口气夺下阳平关。

    故而面对众人的谩骂,李龙面不改色,只是盯着刘羡的面孔,淡淡道:“只要使君愿意,我王仍然愿意封使君为安乐公。”

    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哗然,众人愈发不能忍受。虽然刘羡想要将安乐公的名声扭转过来,但任谁都知道,司马昭的原意就是嘲讽,李雄竟然要刘羡投降过去,再封其为安乐公?这莫非不是一种极致的羞辱吗?

    可面对此语,刘羡的面色毫无波澜,他一挥手,众人立刻便安静了下来,然后带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点头道:“成都王的气魄很大啊,十多年了,我遇到过许多对手,敢在战前向我劝降的,他还是第一个。”

    “那使君的答复是……?”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非常渴望拥有主君,想要以此施展才华,另一种人则没有这种渴望。我和成都王大概都属于后者,宁可死,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愿做别人的臣子吧。”

    刘羡缓缓道:“这段时间,我听过成都王的事迹,他安境抚民,确实很了不起。如果是放在太平时节,我或许会与他做朋友。但现在,那就只能做对手了。”

    面对李雄的羞辱,刘羡的反应大大出乎李龙预料。因为他不仅全然不因劝降而动怒,反而夸奖起了对手来。这种姿态,表面看是尊重,但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蕴含更多的,是刘羡作为强者的自信。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他早已过了靠贬低对方来证明自己的阶段了。

    而面对这种惊人的沉静,李龙心中莫名有些惊慌。他想,莫非此人已经看穿了殿下的想法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脑海,就听到刘羡反问道:“成都王打算何时约战?派多少兵马?在什么地点?”

    听闻这个几个问题,李龙心中又是一惊:刘羡竟然真的看穿了己方的意图!第一时间,他本想遮掩否认一番,说绝无此事。可转念一想,这要矢口否认了,以后再想要开战,岂不是更显懦弱和虚伪吗?于是也不绕圈子,如实说道:

    “若使君有意,腊月十五,我太尉李离公率军二万出剑阁,两军在阴平县外打上一仗,一决胜负,如何?”

    虽然被看出了端倪,但言语之间,李龙仍然充满着无限的自信。因为如今成都国的建立,乃是在无数腥风血雨中闯杀下来的。

    自四年前开始,他们可谓是无岁不战,到最艰难时,甚至无月不战,无日不战。打到了今日,李特一辈兄弟五人,就已经战死了四个,只剩下李骧一人。李雄自己的亲兄弟李荡也死在战场上,尸首不存。哪怕是李雄自己,身上更是有贯穿伤十余处。

    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能令他们畏惧?大家早就是百战残生,视死如归了。刘羡的所谓赫赫威名,对于这些亡命之徒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刘羡闻言,听出了这股骨子里的杀气,他也意识到,这次遭遇的敌人,与之前的所有对手不同。

    在刘羡以往遇到的敌手里,鬼蜮伎俩多,而堂皇大气少,更别说坦然面对生死了。战争归根到底是靠刀剑,刘羡能在最后时刻取得胜利,往往是靠战场上,比对方更多的几分勇气,硬生生撕破对方的设计。但面对这个由略阳李氏所建立的成都国,显然是不适用的,对方也不缺少勇气,这个勇气,甚至是首领死亡也难以击垮的。

    如此看来,那就只能硬碰硬来见个真章了。刘羡暗自点头,他原本打算回绝这个约战,因为无论胜败,似乎都难以影响大局,刘羡并不喜欢这种无谓的战争。但现在来看,也不妨以此为契机,探一探对方的底细。

    于是他转过身,风轻云淡地对张光道:“这正好,景武兄,当年你在马兰山上以一敌十,如今我拨给你一万人,你敢应战吗?”

    张光自无不可,他慷慨应诺道:“天下汹汹,皆因自大者如云,必为元帅诛杀此僚!”

    双方之间的正式战争,就是以这样一场约战开始的。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陈瑞聪的小说晋庭汉裔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全文阅读晋庭汉裔5200晋庭汉裔无弹窗晋庭汉裔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陈瑞聪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