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588章:变化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最新章节 第588章:变化 http://www.ifzzw.com/368/368351/
  
  
    汉建和元年,

    被梁冀视为傀儡的少年天子刘志,很是端庄的坐在宝座之上,牢记上一任的教训,不敢有任何表露心意的言行。

    为了彰显自己对权臣的恭顺,刘志不仅在后宫中,忍受着皇后梁女莹的娇纵蛮横,还在前朝颁下旨意,处死了有谋害质帝嫌疑的李固——

    在眼睁睁看着小皇帝死在自己面前后,

    李固便想要揭发梁冀的弑君大逆之举,

    奈何内宫外朝,多被梁冀控制,他不仅没能成功,还被梁冀倒打一耙,关进了牢狱之中。

    新皇帝登基时,

    都未曾下令赦免他的“罪过”,

    仍将这位为大汉平定过民变、安抚过地方,具有深厚名望的老臣关押在阴暗的监牢里。

    即便有人在少年天子面前提起他的事,也只将其功绩轻轻略过,着重强调他曾推举清河王刘蒜为帝的故事。

    皇帝因此对李固不满,

    在梁冀的淫威之下,半推半就的处死了他。

    李固的弟子友人救援无果,只能含泪为之送行。

    李固也带着镣铐,老泪纵横的对他们说道:

    “死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天下从来没有不死的人。”

    “我所遗憾的,是蒙受了汉室的恩泽,顺帝的提拔,却不能辅佐天子,使之再现明章、永元时代的繁荣,还无法驱逐朝堂上的恶兽,只能看着它去伤害国家的贤良,动摇汉家的社稷。”

    “见到质帝死去而不能救,这是我作为臣子的不忠之处。”

    “见到禽兽占据显耀的位置,用权力去侵害百姓而不能阻止,这是我作为人的不仁之处。”

    “现在,只能牺牲这具老迈的身体,让其接受屠戮,才能勉强保住‘义’这项德行了。”

    “在我死后,若是见到我的子孙,告诉他们,用单薄的棺材,将我安葬在家乡的贫瘠之处,远离我父亲的坟茔,以免让先父的在天之灵,见到我这不忠不仁的儿子,以至于使我又增添‘不孝’的罪恶。”

    李固的三个儿子,

    因为父亲的关系,也受到大将军梁冀的痛恨。

    其中前两个已经被抓捕杀害,

    只有十三岁的幼子逃亡在外,不知所踪。

    因此,

    李固只能对友人诉说自己的遗言。

    他的亲友纷纷应下,眼泪擦也擦不完。

    随后,

    李固受刑死去,

    梁冀想要斩草除根,抓捕他逃亡的幼子,还有那些跟李固一样,不服从自己的人,于是将他的尸体摆放在洛阳的街道上,暴露在冬日的阳光下。

    寒风吹过,

    让往来于此的人,也跟着寒冷颤抖。

    天上惨白的太阳挂着,没有一丝温度。

    汉室的忠良就在这样的时节,在无数人的目光下,慢慢腐朽起来。

    有人看不下去,

    上前用麻布为李固遮挡遗容,并随之哭嚎悲泣。

    梁冀果断将之逮捕,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威。

    而就在此时,

    顺帝时前往西海的使者们,终于返回了洛阳。

    他们乘着疲惫的车马,带着来自于宋国的收获,看着洛阳的城墙与街道,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返回的路上,

    他们自然经历了许多,也听说了皇位更迭的事情,更知道大将军梁冀的专横跋扈。

    这让使者们生出了些许的忧虑。

    出发之前,

    他们还接受着顺帝的统治,

    那时候的中原即便有灾祸发生,有腐朽的情况出现,一旦奏报上京,得闻天子之耳,朝廷也会有相应的政令下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结果如何,暂且不论,

    起码态度是端正的,并没有逃避无视,任由灾祸蔓延。

    因此使者们在宋国时,

    即便会为其建国不久,而展露出的雄浑精壮、简朴有力之风,感到惊叹和羡慕,却也不至于心生悲凉。

    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中原的繁华,

    汉室多代明君的治理,

    让他们觉得:

    虽然自家的大汉有着问题,

    虽然一时之间,有被宋国后来者居上的架势,

    可等他们学成归国,报效天子,励精图治一段时间,

    以中原的土地富饶、人口昌盛,必然能稳住“中央之国”的地位,保住诸夏天子的冠冕,让宋国只能望其项背,不敢再有僭越的想法。

    奈何顺帝、冲帝、质帝接连去世,让大汉朝廷的动作,变得极为迟缓——

    君主独治天下的体制之下,

    皇帝便是一国的核心。

    而核心的失去、摆烂,自然会连累到朝廷的运转。

    当年和帝、殇帝一年之内相随病逝,其陵墓的修建,都造成了府库空虚、百姓苦于徭役的情况,

    更何况如今还多了一个。

    可以说,

    这三年里,朝廷做的最迅捷有效,也是最为熟练的事情,便是为君父带孝哭丧,顺便向四方的官吏与百姓传达新天子新年号的消息。

    理所当然的,

    使者们乘坐船只登上陆地,从东向西返回洛阳,想要向朝廷禀报自己收获的时候,

    便见到了许多因灾祸降临,朝廷的救济又迟迟不到,从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那仿佛褪去了一切色彩,失去了一切希望的惨淡模样,让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不免为之动容。

    在前行的路上,他们甚至还听说某处叛乱的事,生怕叛贼会袭击自己。

    若是没有死在出使的途中,

    没有死在与中原竞争的西海,

    却在好不容易踏上中原后,被附近作乱的贼匪给杀了,

    那可就太倒霉了!

    等慢慢靠近洛阳,流民的数量少了下去,载歌载舞的富贵人家多了起来。

    但这自然是无法让归国的使者们感到高兴的。

    朱门酒肉跟路有枯骨放在一起,

    这怎么可能让才见识过宋国风土的使者们,生出“我大汉天下无敌”的想法呢?

    “这是国家危难的征兆。”

    “等见到天子之后,你我一定要将途中见闻,好生的奏报上去,以警醒朝堂上的公卿!”

    刚刚进入洛阳,还没有听闻几日前发生的风波,对梁冀很是不满,却对新皇帝刘志怀抱期望的使者们这样说道。

    直到他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见到李固的尸体,知晓这几天的动向。

    为首的使者,也是张衡弟子的那位当即跪倒在地,哭泣不止。

    “良臣竟然受到如此待遇!”

    “洛阳是天下的中心,是大汉的国都,竟然任由臣子的尸体暴露!”

    “难道天命当真不再悬挂于中原的土地上了吗?”

    这样的哭喊,引来了梁冀安排在附近监管的人。

    他们负责抓捕企图为李固收尸、哭丧的人。

    不过,

    使者领受了顺帝的命令,还肩负着通好两国的任务,一时不能投放到大牢中去。

    梁冀也只能先让他们进入宫廷,面见太后梁妠,汇报完了宋国的情况后,再做处置。

    “太后!”

    “国家怎么会败坏成今日这般模样啊!”

    见到梁妠时,

    使者哭泣的更加严重。

    因为出发之前,还依偎在顺帝身边,神色带着几分女子姣憨闲适的梁妠,如今已经衰颓了太多。

    她的头发失去了光泽,

    她的眉间皱出了纹路,

    她的身上沾染了无法散去的病气。

    目光暗淡,精神废驰,每说上两句话,还要咳嗽一阵。

    就连见到曾经念叨多次的使者,也没有任何的振作激动。

    等听到使者悲愤的话语,梁太后才有了额外的反应。

    她先是一愣,随后便不受控制的流出泪来。

    梁太后自责的说道:

    “都是我的错!”

    “我辜负了陛下的托付,我辜负了汉室的列祖列宗,我没有看好孩子,没有看好这个家……”

    她的不坚定,

    她的懈怠,

    使得身边的恶人趁虚而入,祸害国家,

    就连自己,都失去了自由。

    二者相对而泣,久久方才停下。

    使者劝慰太后,想让其振作起来,辅佐年少的君主,整顿混乱的朝纲。

    但梁妠受了磨搓,对自己的水平已经很有自觉。

    她无法满足使者的愿望,

    而且梁冀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毕竟天子年少,太后临朝执政,是大汉的祖制。

    梁冀之所以能够权倾朝野,连带着皇太后一起架空,

    无非是趁着太后悲痛伤神,不能自拔,在宫中安插了人手,隔绝了内外的消息,这才做到这一点——

    有赖于和帝、顺帝的夺权经历,

    让梁冀这个后来者,深刻的意识到君主法理对臣子的号召力,以及宦官宫仆这等贱人可以发挥的作用。

    这让他在监管太后跟皇帝这件事上,做的很是严密。

    若非使者出使的西海,本就与中原遥远,其任务还是修书这等文弱的杂事,不值得警惕,

    梁冀也不会高抬贵手,让梁妠见到他们。

    “……我会让人安置李司农的。”

    末了,

    梁妠擦拭着眼角,对为大汉现状,而悲愤交加的使者说道,“虽然在许多事上受制于人,可我总不至于连替人收敛尸骨,都做不到。”

    她被封锁在宫中好些日子了,今天才得知李固的死讯,才知道对方死后的凄惨。

    这让梁妠忍不住拢了拢身上的衣服,发泄了一通情绪后的身体,在冬日的寒气逼迫下,也跟着生出乏力空虚之感。

    “我好像总是这样。”

    “没有人告知,没有人要求,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头脑也不是很聪慧,连忠良与奸邪也分辨不清。”

    “我对不起大汉。”

    在使者被身边的宫人催促着结束拜见,离开宫廷时,

    梁妠又低着头,自言自语起来。

    她看着使者离去,身影被冷漠的阳光吞没,才慢慢站起身,下达了为李固收敛的旨意。

    “去告诉大将军,如果他还有一丝人性,就不要再来逼迫我了!”

    “梁氏是当朝的外戚,若我这个太后没了,他的位子也不会安稳!”

    服侍她的宫人无奈,只能应下她的要求。

    梁冀知道“太后”对梁氏的重要性,这才勉强放弃了把李固继续吊起来风干的想法。

    不过,

    李固的幼子仍旧没能抓到,

    为之收敛安置的,还是他的友人。

    等到春日,

    梁冀仍旧专权,

    皇帝仍旧沉默,

    梁太后还是打不起精神。

    但也许是冬去春来时,天地间绽放的活力影响到了她,

    在宫人的拥护下,她难得踏出殿门,来到了御花园中,欣赏新生的嫩芽与花苞。

    当目光扫过与顺帝一同种下的小树时,

    梁妠又是一阵悲痛,抚摸着树干,站在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嫩叶之下,迟迟不愿离去。

    春风吹过,枝叶摩擦,发出梭梭的声音。

    当日,

    她又向梁冀传话过去:

    “朝政上的事情,你已经拿捏在了手中。”

    “现在我要管理太学,延续顺帝在育人上的意志,你不要阻拦!”

    梁冀同意了这件事。

    毕竟太学里的人学的再好,也是需要他点头,才能走上仕途的。

    那地方说着为国储才,

    可若是储备了而不使用,又哪里算得上人才呢?

    “就让太后跟太学里的小儿折腾去!”

    “我要把精力放在辅佐朝政上!”

    梁冀挺胸迭肚的说道。

    他的兄弟梁不疑路过,见到他这副模样,又暗暗叹了口气。

    想到妹妹这两年难得的振作,

    他将怀中写好的辞呈又收了回去,打算等帮妹妹一把,再请求辞官,归隐山林。

    对于兄长梁冀的所作所为,

    他也是无法忍受的。

    但他和梁妠一样,

    被死死的绑在梁氏这架马车上,挣脱不得,便只能不上不下的吊在半空,承受着良知上的折磨。

    就这样,

    建和二年的春天,

    皇太后下令修整太学,将元初学宫并入其中,恢复了顺帝时期的学制,又提拔那些出使宋国的使者作为老师。

    有些大臣对此颇有异议。

    因为太学里的讲经博士,通常为当世大儒,没有格物学的人担任。

    顺帝生前,也不过将元初学宫搞成了这样罢了。

    好在梁冀发挥了他难得的益处,霸道的镇压了一切闲言碎语,让梁妠能够在太学里,感受到所剩不多的太后权威。

    随后,

    皇太后的旨意又下,要求洛阳的王侯大臣,将家中适龄的子嗣,不论男女,也送入太学,学习那些从宋国引入的知识。

    非议仍被梁冀镇压,

    迫于其淫威的臣子,只能安排家里的庶子过去,应付这道不得不奉诏的乱命。

    “占了便宜还不高兴。”

    “以后给你们炸一炸,脑子就清醒了。”

    混入太学的何博,看着送孩子过来,脸色不是很好看的大臣,暗地里嘀嘀咕咕。

    说罢,

    他转身向着太学深处走去。

    那里,

    几位在宋国留学过更加精妙,更成体系的格物学的博士,

    正小心翼翼的把一些硝石和硫磺,搬运到室内。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雪山藏狐的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全文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5200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无弹窗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雪山藏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