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566章:安帝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最新章节 第566章:安帝 http://www.ifzzw.com/368/368351/
  
  
    刘祜,

    是今汉的第六任皇帝,

    也是今汉第三个年少继位的天子。

    由于和帝子嗣艰难,活下来的长子刘胜也多有疾病,所以五岁之后,便被和帝下令收入宫中,放在皇后身边抚养,以为防备。

    等到阴皇后被废,

    刘祜与刘胜,也被转入邓皇后那里,接受她的教导。

    按理来说,

    刘祜与邓绥这位养母的关系,应该称得上亲近。

    毕竟邓绥日间虽多事务,并不能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那样,抚育幼小,可以皇后和教导者的身份来说,是很优良的。

    刘祜起初也对邓绥十分敬重,认为她是自己可以依靠信任的人。

    但刘隆的出生,却破坏了一切——

    对于自己为何入宫,为何得到先帝的重视,少年聪慧的刘祜心中是明白的。

    而与之一同接受养育的刘胜那病恹恹的模样,更让刘祜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法。

    可谁能想到,

    在生机日益凋谢的时候,和帝还能抖擞精神,播下一粒种子呢?

    那个叫做刘隆的孩子,从名字上便能看出,父亲对他的期望。

    他被包裹在襁褓里,却仍旧有力的手脚,嘹亮的哭声,都让和帝欢喜不已。

    也让刘祜暗中失落起来。

    好在第二年,

    和帝便去世了。

    刘祜认为自己又能抖起来了。

    皇帝大位近在眼前,锦绣江山触手可及,再怎么稳重的人都无法自持更何况才十二岁的刘祜?

    在后世,

    这更是个活泼多动,思绪泛滥的年纪,

    朝阳一样的少年认为整个世界应该围绕着自己运转。

    结果邓绥坚定的选择了还只会哭闹的刘隆,将他这位自幼能诵《尚书》、《周易》,被先帝多次褒奖为“麒麟子”的养子拨到了一边。

    刘祜因此生出了几分怨愤,认为自己在先帝和邓太后眼中,只是一个备份,是一个养在宫中的“不时之需”。

    幸好,

    八个月后,刘隆又去世了。

    刘胜当时还很悲伤的跟他说,“弟弟还没有周岁,太后一直很用心的照顾他,怎么会突然夭折了呢?”

    刘祜心想:

    若当真用心的话,那个襁褓里的天子就不会死了。

    可见实际上,

    邓绥对刘隆的态度,跟自己是一样的。

    不过表面光鲜罢了!

    转而他又想:

    接下来,应该轮到刘胜当皇帝了吧?

    在此之前,

    刘祜对自己能越过刘胜,继承和帝皇位一事,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刘隆这个襁褓天子实在给了他很大震撼,让刘祜认识到再英明的天子,也存在着自己的私心。

    谁不想传承自己的血脉呢?

    看来自己这辈子注定只能做个备……

    “太后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做新天子!”

    当传令的宦官来到刘祜面前,宣读邓太后的旨意时,少年极为惊讶。

    刘胜的神情有些失落,却也真心恭贺着刘祜。

    也许是身体的缘故,

    刘胜的性格他的伯父刘庆很像。

    对自己的定位清楚,也不爱争抢权势,只安顺的接受着长辈对自己的安排。

    好在相对于不爱管理后宫的祖父章帝,还有他所选择的皇后,和帝还有邓绥都是负责的人。

    刘祜对此,自然欢喜非常。

    他心里甚至恢复了对邓绥的敬重和孺慕,认为对方是一个很英明的君主。

    但很快,

    刘祜的敬重便随着朝堂臣子的呼吁、邓绥毫不留情的拒绝,再度随风而去。

    他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像先帝那样的人,也认可刘祜的才能天赋,觉得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君主。

    所以为什么邓绥不把权力还给他,只将之捏在自己手上呢?

    如果是因为觉得他年少不懂事才这样,

    可做任何事都是需要经验的。

    他起初生疏,后面处理政务处理的多了,自然会变得顺畅起来。

    哪里需要她继续临朝称制,做统御天下的女君?

    何况先帝十四岁亲政,

    他坐上皇位的年纪,也不过比先帝小了一岁,为什么不能提前掌握政权呢?

    刘祜对邓绥又不满起来。

    好在之后周章他们的政变,又唤回了他的敬重。

    那些在朝堂上对他格外恭敬,山呼万岁的臣子,私底下竟然敢谋划带兵冲击皇宫,废立天子,实在超出刘祜的想象。

    毕竟大汉天命三百年,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而且那些人变脸的速度,也让刘祜认清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沉重。

    那不是一个少年凭借自己的热血和天真,就能解决的。

    此后,

    刘祜逐渐沉稳起来,不再沉浸在初登大宝的飘飘然里。

    但少年心思总是多变。

    当刘胜这位被臣子计划推举上位的“******”,不仅没有随着大司空周章等人的处死、流放而受到驱赶或者圈禁,还得到了邓太后的安抚赏赐,提到了他封国的待遇后,

    刘祜的情绪又低了下去。

    他已经意识到坐在皇位上,不代表什么事情都能随心所欲,甚至被下克上的可能,也不是全然没有。

    所以他对刘胜这位先帝亲子,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生出了十分的警惕。

    诚然,

    先帝在殇帝刘隆出生前,默认了他的继承权。

    诚然,

    面对着殇帝去世,必须二选一,定下一位新君的邓太后,最终舍弃了多余的情感,将冠冕戴在了刘祜头上。

    可谁能保证邓太后未来不会变化心思呢?

    以她的权力和地位,废立天子是很有可能的。

    又有谁能保证,其他臣子不会因为对和帝的怀念推崇,对刘胜血脉的重视,而再度发起拥戴其为皇帝的行动呢?

    他刘祜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天真的少年了!

    登基一年便遭受政变冲击的刘祜,心中逐渐有了作为帝王的城府。

    等到邓太后为刘胜选择了一位出身高门的少女作为妻子后,刘祜更觉得气闷。

    他的乳母王氏辨认出了皇帝的情绪,于是时常劝慰他。

    只是王氏“劝慰”的方式有些不同:

    很多时候,她会向皇帝转述邓太后的权势与威风,然后在皇帝心情不佳的时候,擦拭眼角的泪水,朝他说些满是忧虑的话语。

    皇帝没有怀疑她的用意,只觉得皇宫巍峨,唯有从小便抚养自己的乳母最是忠诚贴心。

    虽然他五岁时便来到洛阳,享受皇子待遇,

    但因着记事早,

    当今的礼法,也认为乳母的地位特殊,

    所以很快便与王氏恢复了年幼时的亲近。

    而王氏在侍奉他这件事上,也十分用心,让皇帝能感受到难得的轻松自在。

    大汉在邓太后的治理下,

    外面奢华的风气虽没有得到很好的扼制,人心仍旧浮躁,一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样子,

    皇城内的奢靡放纵却被摁了下去。

    经历了邓太后两次清洗的宫人,早已没有了因先帝对待宦官随和而养出来的从容姿态,事事都要按着规矩来办,衣着言行,也没有一丝逾越。

    朝野因此称赞邓太后的贤德,

    皇帝却觉得这宫城过于拘束,有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也就在王氏这边,能让他放松一二。

    “太后掌权数年,大汉年年都要生出灾祸,这实在是让朕忧虑。”

    在与乳母的交谈中,皇帝再次发表这样的言论。

    王氏对此,只是眨了眨眼睛,随后向皇帝说起了邓太后的不容易,又不经意的提道:

    “若把江山重担分给陛下一些,想来也不至于如此劳累。”

    皇帝听了这话,沉默的摆了摆手。

    王氏见状,也不言语,上前服侍起皇帝的起居休息来。

    ……

    汉永初四年,

    北方叛乱的南匈奴再度被汉朝天兵降伏,

    南匈奴单于坐着囚车来到洛阳,脱下毡帽和鞋子,进入殿堂向天子请罪。

    乌桓使者趴在地上,不敢有什么举动。

    得到大汉册封的鲜卑王也亲自过来,像匈奴单于一样跪在天子面前,诉说自己的罪过,并割下自己的头发,以示忏悔。

    在听说大汉年年天灾的情况下,

    南匈奴的单于不知道是吃错了药,还是太久没有经历过大汉的痛打,以至于做出了“汉人早就因天灾死绝了,我们南下直接可以将之轻松拿下,畅享万里江山”的离谱判断。

    于是去年,

    他积极的联络上邻近的乌桓和鲜卑,要带着他们一同下去“打草谷”。

    后者只迟疑了一下,然后便应了下来。

    因为大汉在这些年里,对外的确温柔太多。

    在燕国覆灭后,唯一一个能让大汉打起精力应对的敌人消失,

    南匈奴已然被训化的如同家中鹰犬,

    乌桓鲜卑看似壮大,可其中部族众多,又因崛起过快,而积累下了许多矛盾,

    所以对大汉来说,这些家伙实在不配自己出手。

    兵锋因此懈怠,一直挥舞刀剑的手也垂落下去,以至于让蛮夷们的脖子又发起痒来,想用它来试一试汉人的大宝剑是否锋利。

    结果自然是很好的,

    饱受豪强世家困扰,同时也因各地天灾闹了一肚子气的邓太后正需要一个发泄对象。

    南匈奴单于要不是帽子脱的够快,囚车坐的够主动,他完全可以摆脱颈部酸痛的烦恼,让身体少掉一个三百两左右、形态浑圆,但没什么作用的负担。

    乌桓、鲜卑之后也匆忙赶到洛阳,膝行上殿,一副惶恐到近乎晕厥的姿态。

    这让皇帝刘祜生出了得意的情绪,享受到了作为天子的美妙滋味。

    看看,

    蛮夷都臣服在我脚下!

    天底下有什么事是不能顺从我心意的呢?

    他暂时忘却了身后坐着的邓太后,想要抬手,向颤抖着身体,祈求大汉宽恕的蛮夷首领们赐下赦免。

    但邓太后打断了他。

    她冷漠的下了命令,将匈奴单于扣押在洛阳,为匈奴人换上一位从小在洛阳为质学习,极为汉化的新单于。

    对鲜卑和乌桓,

    作为从犯,她则要求鲜卑王向大汉进贡大量的马匹牛羊作为补偿,并放还这些年从边境掳掠走的汉人。

    “当然,慕容部不需要如此。”

    “朕还当奖励他们的忠诚!”

    在鲜卑王打算带领族人对大汉发起逆子冲锋时,

    慕容部是鲜卑众部中最为反对的。

    为此,

    鲜卑王还先带着人将慕容部收拾了一顿,再施施然的同匈奴南下而去。

    慕容部没有屈服,当即派出使者跨越长城,向洛阳禀报这件事情,并在之后出兵,同大汉夹击了这三家逆子。

    邓太后因此很满意慕容部的态度,认为这支部族值得扶持。

    鲜卑王听了,脸色白了些,嘴唇蠕动几下,最终却是低头不语。

    在这次部落冲突中,

    慕容部公然挑衅了作为主干部落的权威,虽然在后面挨了一顿打,但并没有损伤元气,不然也没有能力与汉军联合,呈两面包夹之势。

    现在他败了,整个鲜卑除了慕容部外,都要吃下大汉塞过来的苦果。

    可想而知,

    慕容部在未来,注定会挑战,乃至于取代他的地位。

    就像南匈奴被强硬的更换了一个听话乖巧的新单于一样。

    宝座上的皇帝也像鲜卑王一样神色变动,原本兴奋明亮的眼眸,伴随着邓太后对蛮夷的处置,逐渐暗淡下去。

    没有人在意他的反应,

    群臣和败犬只会响应太后的命令,对其发出“万岁”的呼喊。

    于是他的脸色变得冷漠起来。

    坐在身后的邓绥没有注意到名义上是自己儿子,实际上也抚养多年的皇帝的心情变动,

    更没有因为群臣在她取得一场漂亮的战功之后,发出的赞美之声而心思浮动,生出凌然雄壮的想法。

    她只是想着刚刚报上来的各地灾祸,

    还有这场战争后抚恤作战将士,安顿受到波及的边疆子民等等事务,不动声色的叹息了一声。

    汉高祖曾因着群臣朝拜,而品尝出皇权的美妙。

    邓绥如今也因着群臣朝拜,而感受到皇权带来的压力。

    也许做个不负责任,只安心享乐快活,怀有“朕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之心的君主,才能畅享权力吧?

    反正邓绥是个较真的性子,

    她做不到放手不管的事。

    “那么接下来,应该提拔一些新的官员,来帮助我推行新政了。”

    抬手让群臣缓缓退下,邓绥和皇帝也在宫人的拥戴下转入内廷。

    她一边走着,心里还一边想到:

    “张衡那边做的很好。”

    “江南的水患因此减轻了一些,荆州、扬州可以承接更多人的迁移……”

    “但中原的蝗灾还是要想办法治理的,有民间之人书写了一些有关治蝗的册子献给我,不知道其中作用究竟有多少……”

    大汉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哪怕君主宵衣旰食,也总有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完的问题。

    邓绥都有些理解,为何大汉总有皇帝英年早逝了。

    而在远方,

    从罗马返回的甘英看着灰头土脸的南匈奴人,惊讶的说道:

    “西海的匈奴人被击败了,中原的匈奴人也被击败了。”

    “这两家果然是兄弟啊!”

    挨揍的时间,

    还有挨揍后的模样,都如此相似。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雪山藏狐的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全文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5200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无弹窗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雪山藏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