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564章:延元永初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最新章节 第564章:延元永初 http://www.ifzzw.com/368/368351/
  
  
    “真是阴魂不散!”

    中原洛阳,

    临朝称制的太后邓绥放下手中的奏疏,紧紧皱着眉头。

    那是一份批判太后掌权过重,以至于国家“阴盛阳衰,出现灾祸”的奏疏——

    先帝在执政的最后一年,针对各地豪强,采取了打压的政策,这自然引起了后者的不满。

    然国势强盛,汉室的权威也得到牢固树立,与光武帝时那才经历过动荡的“天命”不同,

    豪强们不敢直接像前辈那样发起叛乱。

    他们只暂时的忍让起来,想看先帝究竟想做到何种程度。

    然后,

    还没等豪强世家们观望清楚,看上去还很康健的先帝,便突然去世了。

    继位的是个出生才三月的婴儿,

    掌权的是个未满三十的妇人。

    这组合一看就不没什么攻击性。

    若此后相安无事,那大家还能维持大汉朝这烈火烹油的火热局面,尊重先帝留下的孤儿寡母。

    奈何邓太后却有延续先帝遗志的想法,并没有因为帝王的更换,而停止打压豪强的政令。

    这使得世家豪族感到不满。

    于是他们便以谦谦君子、耿直老臣的姿态,呈上各种奏疏,向邓太后“指出”政令的不合理之处。

    “他们分明是在威胁我!”

    对此,得到先帝指点,本身也具有理政天赋的邓太后一眼便看出,那些从各地送来的,有关于“陨石坠地”、“天灾不断”的上天警示背后,隐藏着世家的何等狂悖犯上。

    论说陨石坠地,

    实际上这并非什么罕见的事情。

    天上星辰数之不尽,运转之间点下来一些石子,砸坏一二间房屋,其实很是正常。

    史册中对于这种现象的记载,也不算少见。

    前汉王莽之时,之所以会引起别人的惊吓和惶恐,不过是因为当时落星频频,且多有巨石罢了。

    等到陨石混同暴雨,出现在光武帝堪称命运转折点的昆阳大战中时,才被后人更加渲染,以此来宣扬光武的“天命所归”。

    至于春夏暴雨引发的水灾,那更不值得惊诧:

    若是天地间水汽蒸腾,引发自然过于澎拜的倾泻,出现远古女娲、大禹时的灾祸,那本就同人力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叫做“天亡我也”。

    然而各地奏报中提到的水灾,也就是言及雨水较往年要多些,从海上吹来的风较往年要大些等等。

    若发生这样的灾祸,

    无非是各地水利因年代久远,一旦遇见比往年要多一些的雨水时,便失去调节的效用,溢出渠道,淹及农田而已。

    上报给朝廷,送人送钱去地方修整也就是了,偏偏就是要扯到邓太后女主当朝这件事上。

    明明先帝在世,曾三令五申的嘱咐臣下:

    不要多言谶纬,就事论事即可。

    就连永元四年时,各地涌现出来的祥瑞,和帝都没收一个。

    十多年过去,这些服侍过和帝的臣子本该习惯了,顺从了。

    谁知道和帝一去,他们的态度又变回了过去研究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经学家,指着天地异象、诸方灾祸便说这是“君王无道”的表现。

    邓绥都快被他们给气笑了。

    好在,

    她对这些糟心的事情,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不至于被某些言论激的言行失当,踩到别人挖好的坑里还把自己的脚扭到。

    她会稳住的。

    先帝将国政托付给她,她便绝对不能任性妄为,让大汉的列祖列宗、万千臣民失望。

    只要稳到刘隆这个小皇帝健壮的成长,会说话、能走路、能懂事的时候,她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一些从先帝时起,便想要,且应该做的事情。

    但在此之前……

    想起后宫中那仍在襁褓中的稚嫩天子,邓绥的眉头紧锁,最终只提笔在奏疏上写下几句应对灾祸常见的,让地方开仓赈济的命令。

    她略过了那些暗含指责的文句。

    随后,

    邓太后起身,去看望起了刘隆。

    幼小的天子拥有着好几位乳母日夜的照顾,成群的宫人也围绕在他身边,辛勤的侍奉着他。

    天底下最尊贵的人,

    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

    此时正包裹在襁褓之中,被乳母递到邓绥的怀里。

    邓太后轻轻的抱过他,并细细的询问起天子今日的情况。

    哪怕是五谷轮回这样的脏污之事,也没有被疏漏过去。

    毕竟这是先帝期望的血脉。

    等乳母一一答过,邓绥又摸了摸小刘隆的手脚,感受着反馈回来的温暖,这才放心。

    作为大汉的女君,

    她位同皇帝,在诏书上也可以自称为“朕”,自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又因为底下那些蠢蠢欲动的臣子,近来的朝政显得沉重而复杂,使得邓绥无法将刘隆时刻带在身边抚养——

    初时,

    邓太后还把刘隆放置在自己宫中,于榻旁边设了一张小床。

    奈何三四个月的小孩总是喜欢在半夜哭闹,让日间忙于政事的邓绥,又要在夜间,瞪着双惺忪睡眼去服侍天子。

    这着实损耗年轻人的寿命。

    因此在经历了几次,形容憔悴的有些可怜后,邓绥放弃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养母的目标,只尽心的关注刘隆的日常起居。

    而等见完了天子后,

    邓绥又转去另外的宫殿,检查起了刘胜、刘祜这两个孩子的课业。

    在定下刘隆继位后,

    邓绥没有将之赶出皇城。

    一来,

    皇帝着实太小,需要他们待在身边,以备不测。

    二来,

    刘祜不过十二,刘胜身体虚弱,实在没必要在他们身上多做折腾。

    等刘隆长大些,他们也跟着成长健壮起来,到时候再出宫居住,或者就藩封国也无妨。

    “安心读书就好,不必为某些人的言论感到忧虑。”

    事后,

    邓绥陪着两个孩子享用饭食时,对他们这样说道。

    后宫前朝向来存在着牵扯,没有完全分隔的道理。

    而当外面的风浪掀起来后,再巍峨高耸的宫墙,也无法阻止雾水渗透进入内部。

    偏偏这两个孩子,又都是心思活泛的少年之时。

    他们不是先帝那样的超然俊杰,对权力斗争有着天生的敏锐,因此无法明了某些话语背后的用意。

    奈何生在皇家,自幼经受优良的教导,天赋在正常人中也算出色,在听到传入耳中的风言风语后,总免不了去多想一些。

    无法做到什么都不管,只知道顺从长辈的痴愚,

    无法做到什么都了然于胸,清楚自己定位,明白自己责任的聪慧,

    就这样不上不下,

    让邓绥难免花费更多心思,去教导他们。

    “知道的。”

    少年郎纷纷出声,应和着太后的话语。

    然后刘胜又小心的问道,“我可以去看望陛下吗?”

    虽然他是长兄,

    虽然刘隆是幼弟,

    虽然双方年龄相差不小,

    但身份上的差距却更如天堑一般。

    十三岁的刘胜说起自己不到两百天的弟弟,都只能尊称“陛下”。

    他们之间已然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了!

    不过,

    这并不妨碍刘胜对兄弟的好奇。

    他时常生病,五岁以前多潜居内宫,少见外人。

    之后出生的兄弟,也都被送去宫外,以求健康长大,结果不用多提。

    所以,

    小小的刘隆是刘胜认知中,唯一的,可以去探望、去触碰的兄弟。

    他没有多余的想法,心里只有纯然的血亲之情。

    可邓太后拒绝了他的请求。

    她没有怀疑刘胜会带着恶意去对待,那抢夺了自己皇位的幼弟,只是担忧他会传给刘隆些微病气。

    而且天子幼小稚嫩,若在刘胜见他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不如先一刀切了,日后再讲。

    刘胜听了,失落的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太阳渐渐落下,

    邓绥让人点起灯火,继续看起了下面呈送上来的文书。

    有说太学近来学习的,

    也有被派出去考察各地水土,检查水利情况的张衡发来的报告。

    邓绥看着看着,眼神忍不住疲惫起来,很快便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在梦里,

    她见到了凭借死亡,摆脱了那沉重国政的先帝。

    刘肇很感激的对她说,“真是辛苦你了。”

    邓绥说,“我是您的妻子,更是您的臣子,接受了您临终前的托付,又怎么敢懈怠呢?”

    “倒是陛下,您在九泉之下过得又如何呢?”

    “还是不错的。”

    刘肇回忆了一下自己死后的日子,总体是很合他心意的。

    章帝这位生前对后宫不怎么注意,只甩手给窦氏的父亲,在冥土相逢后,对着刘肇展露出了无比的温柔。

    他甚至真的按照阴司鬼吏的推荐,用自己的阴财,为刘肇在蒿里置办了一栋宅院,距离他所居住的阴宅并不遥远。

    可惜,

    刘肇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只转身向着母亲那边走去。

    梁贵人那边,

    生前从未相见的母子总算得以团聚。

    而刘肇也知道了,为何生命末期,一向喜欢入梦看一看孩子的母亲,会消去痕迹。

    因为梁贵人也在为他置办阴间的产业,希望英年早逝的孩子一下来,便能得到母亲的抚慰。

    那还有什么可迟疑呢?

    章帝这个父亲,

    不需要了!

    就是窦太后有些看不惯他,讨论起阳世的时候,总忍不住念叨下刘肇将国事托付给邓绥这一行为:

    “这跟刘炟有什么区别?”

    “那邓绥日后做的,指不定还没我好呢!”

    皇帝年幼,太后临朝,

    这跟她生前有什么不同?

    刘肇这个小子,

    想办法掰到了自己,转手却又让事情轮回起来。

    好在刘肇不跟她计较。

    生前种种,他已经懒得再管了。

    现在只需要享受死后的安宁便好。

    “这样啊。”

    “也挺好的。”

    听完刘肇的话语,邓绥生出了些羡慕的情绪。

    但她还有很多事要做,

    刘肇凭借功绩,已经名垂青史,称得上一代明主。

    除去子嗣,他没有额外的遗憾。

    可邓绥的志向还没有实现。

    “那你多多勉之!”刘肇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

    随后梦境的浓雾散去,

    邓太后睁开了双眼,

    新的一天开始了,

    新的斗争也开始了。

    而伴随着时间流逝,

    她处理政务越来越熟练,也慢慢展露出,那比先帝还要强硬的性子。

    到底是武门出身的女子,小时候还有过带兵打仗的志向,

    邓绥可不会像前朝的窦太后那样,看上去硬气,实际上被亲近之人说几句好话,心肠便柔软下来,定下的决策也跟着更改。

    她的意志配得上大汉女君的身份!

    可这对某些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延元八月,

    马上就要满周岁的小皇帝刘隆,因为突发的小儿病症去世了。

    宫廷里没有任何毒害他的痕迹,幼小的婴儿随时随地会遇见危险,以至于失去性命,这也实在正常。

    私下正为养子准备抓周礼物的邓绥很是悲伤。

    她想起一百多天的刘隆被她抱着登基时的柔软,

    想起这个孩子在自己面前学会翻身、坐起、趴动时的快乐。

    虽然没有骨肉的缘分,但邓绥觉得自己就是他的母亲,完全无法和当年的窦太后共情。

    奈何她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她。

    那会是意外吗?

    也许吧。

    邓绥心里想着:

    她更希望是意外。

    这样她还能安慰自己,

    那个孩子像他的父亲、兄长一样,都是夭折的命格。

    而不是在延续父祖血脉的基础上,好不容易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却由于某些隐私诡计而被摧毁。

    之后,

    邓绥清理了宫中的人,

    就连先帝时受到信任重用的宦官也被她排斥到了荒凉的南宫,或者诸位先帝的陵园中。

    被追谥为“殇”的刘隆由于在位实在短暂,还没来得及修建属于自己的陵墓,于是只能从父亲和帝的陵园中划出来一块地方进行安葬。

    邓绥下令缩减相关开支,不想因为皇帝接连去世而劳累百姓。

    再之后,

    她不愿再看到皇帝去世,便选择了刘祜继承皇位。

    邓绥同刘祜的父亲刘庆进行了商讨,将刘祜过继在了先帝名下,而改立其次子刘虎威为清河王世子。

    “这样也好,毕竟你曾是章帝的太子……”

    邓绥对着刘庆这样说道。

    跟刘胜侄儿一样患有气疾,偶尔会惊厥过去的清河王刘庆露出苍白的脸色,摆着手说道:

    “天命是属于和帝的,我跟祂没有缘分。”

    “刘祜这个孩子,很小便被先帝抚养在了宫里,如今成为他的儿子,延续他的香火,也是很好的。”

    他说的真心实意,并没有因为儿子要变成皇帝而得意忘形。

    想起和帝生前跟自己的兄弟情谊,刘庆也忍不住发出叹息。

    “平原王何时成婚呢?”

    哀叹过后,刘庆忽然问道。

    邓绥说,“他身体差,精气很虚弱,医者让他再精养几年,积攒够了阳气后再成婚。”

    “那等他生下子嗣后……”刘庆先是点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邓绥打断了他未尽的话语,“日后的事日后再说吧!”

    大汉的皇位,实在没必要再出现波折了。

    刘庆于是收了声音,随即乘车返回了封国。

    他没有跟刘祜见面,只将刘祜幼时亲近的乳母王氏送到洛阳,照顾他的起居。

    很快,

    大汉又迎来了新的年号。

    三年时间,

    从元兴到延元,再从延元到永初,

    记录历史的史官们都快被这速度搞糊涂了。

    而这样的帝位更迭,还有民间频频发生的灾祸,也暗示大汉内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它会在什么时候发作?

    史官不知道,

    史官只负责记录。

    只有永初元年,刘祜这位皇帝都还没坐热屁股下宝座的时候,

    邓太后看着群臣联名,要求她还政于天子的奏疏,再度被气笑。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雪山藏狐的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全文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5200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无弹窗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雪山藏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