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232章 还记得吉林的陆厅长吗?药材基地多多益善!(月票加更)

重生1977大时代 最新章节 第1232章 还记得吉林的陆厅长吗?药材基地多多益善!(月票加更) http://www.ifzzw.com/366/366150/
  
  
    王松见方言眉头微蹙,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低:

    “方主任您别多想!这老周跟赫连璋那小子可不一样!”

    他扒着公文包拉链,有些紧张的说道:

    “老周在所里干了三十年,最是严谨不过。当年赫连璋刚进所里,老周就跟我提过,说这孩子太急功近利,让多敲打。结果赫连璋后来评上职称,就不怎么听他的了……”

    “您是不知道,”王松凑近了些,语气里带着点恳切,“老周自己写的《东北道地药材炮制考》,光手稿就攒了三大箱子,里面好多关于配伍的心得,跟您这儿的课题正对路。他早就说过,想找个能正经做研究的地方,不掺和那些职称评比的糟心事。”

    他见方言没说话,又赶紧补了句:

    “我给老周打包票了,到您这儿绝对听安排!他要是敢摆老资格,您直接给我发电报,我连夜从沈阳赶过来拎他回去!再说了……”王松搓了搓手,“我听说他小儿子明年考大学,一心想考首都中医药大学,他到这里哪能不听您的?”

    这话倒是实在,方言眉头渐渐舒展。

    王松见状,赶紧笑着说道:

    “方主任,我们单位绝对配合工作,这点您放心!”

    方言笑了笑,说道:

    “王所长觉悟确实高。”

    其实方言感觉这王松绝对是准备了两套说辞,自己如果好说话,拿他没办法,他人肯定就不给了,或者是拖着时间给自己塞个无关紧要的人过来。

    只不过自己表示要给上头通气的时候,他的态度一下就来了个转弯。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试探。

    但凡刚才方言表现的稍微好说话一些,王松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方言就纳闷了,非要这么玩吗?

    不过转念一想,他好像也能理解了,人才难得啊,更别说是顶尖人才了,随便一个都是培养好久的,就算是没怎么培养,比如像是赫连璋这种人,待在所里也有他的作用,总归是会出点成绩的。

    人被调走后,那成绩就没了。

    就像是方言这里被调了个贺普仁一样,好多事情都要做调整。

    不过理解归理解,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方言他们这里研究所要扩张,就需要调人过来,不能因为别人不想给他们就不要,就像是1955年那会儿,好多人都不想到京城来,结果还不是一份文件,直接把一大群全国各地的医生都调进来了。

    就像是玉川教授,方药中,王伯岳,程老他们一样,都是那会儿被调进来的。

    为了中医的发展,这些都是必须的过程。

    全国各地的人都需要。

    不光是一个地方的人,所有人都要。

    这时候走在前面的人李建国回过头来,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我们那边的人快到了,也就和我前后脚,三个人都是和家里人一起坐火车过来。”

    方言一怔,李建国是长春中医药研究所的人,这次直接配三个人过来,支持程度挺高啊!

    “陆厅长打过招呼了,说是咱们要全力支持方主任的工作,我们那边的药材基地后面是这边研究院的对口单位。”

    陆厅长?

    方言听到“陆厅长”三个字,脚步下意识顿了半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西苑医院食堂里,捧着酱牛肉非要往他碗里塞的红脸膛男人。(见1064章)

    “是吉林来的那位陆同志?”他看向李建国,眼里带着点确认的探究。

    李建国点头笑道:

    “正是!陆厅长前阵子带侄女来京城看病,这几天回去就给我们省卫生厅发了文件,说方主任您这儿的研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让我们要人给人,要药材给药材’。”

    这话让方言恍然,难怪刚才李建国笑的那么谄媚,更是直接说派了三个人过来,原来是有这层缘故在。

    “陆同志倒是实在人。”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本来方言就知道陆同志应该身份不一般,能够在药材基地这块儿施政,结果没想到他居然是厅长。

    方言也是只给他说过药材基地的事儿,这位陆同志后面都没来联系这边,方言还以为事情没办成呢。

    现在属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接下来,方言又给赵锡武解释一下这个陆同志的事儿。

    方言之前给他提过,只不过赵锡武记性没他好,方言说了好几个关键词,他才想起来。

    然后对着李建国就热情起来,这多少算是半个自己人嘛。

    其他两个另说。

    参观还在继续,他们这边参观完毕后,还要去参观其他的研究所,走的时候,赵锡武说中午一起吃饭。

    方言也就答应下来。

    把几个人送走后,方言继续开始写自己的报告。

    同时吩咐苏悦把这边墙上的流程图抄一份下来,到时候送给李建国,刚才他可眼热的很,自己答应要送给他的,这事儿可不能忘了。

    苏悦当即就答应下来,然后就去办事儿去了。

    她本来是安排给贺普仁的秘书,现在贺普仁不在这边,她就是这边打杂的,谁有事儿都可以叫她帮个忙。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她把这边的所有流程都搞清楚了。

    什么地方需要,就可以让她顶上去。

    时间到了十一点四十的样子,方言修改过后的发言报告也写好了,检查了一遍后,方言就准备去找赵锡武他们了。

    苏悦这会儿赶紧把方言要的流程图拿了过来。

    方言看了看,还算满意。

    然后就拿上东西,朝着赵锡武办公室走去了。

    等到的时候,赵锡武都已经在给方言研究所那边打电话了,刚拨通就看到方言已经到他门口了。

    他立马对着电话那边说了句“没事儿。”然后就招呼方言:

    “正想叫你吃午饭呢,走吧!”

    方言点了点头,对着屋里几个参观的人说道:

    “一起。”

    几个人也纷纷点头,站起身和方言他们一起出门,朝着楼下而去。

    路上的时候赵锡武还去了几个办公室,叫上了这边的几个研究所主任,一起过去吃饭。

    年龄最大的当然是赵锡武和程老,他们是为首的两人。

    最年轻的就属方言了,他二十出头站在这些人里面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除了他,最年轻的也都是四十几岁了。

    今天东北的这群研究员参观了这边的研究所,基本上是把这边研究的方方面面的都了解了一遍。

    他们感觉这里面只有方言的那个研究所是最神秘的。

    里面居然只是生产,研究的地方不开放给他们参观,怎么说他们都算是一个系统的,不能算是外部人员,结果其他地方都可以给他们看,就是方言那边没人看到任何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

    只有生产线在活跃,就像是一个只知道赚外汇的部门似的。

    当然这么想其实也没啥错。

    方言目前确实主要目标是放在赚外汇上面的。

    主要是因为国家这会儿也是非常需要外汇的。

    方言就是跟着政策需求在走。

    他和其他人想法不一样,他认为只有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部门,才有价值,特别是中医要发展就要让自己能够给国家赚钱才行。

    说话间到了食堂,赵锡武特意让大师傅加了两个硬菜,一盆红烧肘子,一碗溜肥肠,都是东北人爱吃的。

    李建国看到肘子上泛着油光的肉皮,眼睛顿时亮了,搓着手笑道:“赵院长太客气了!我们长春食堂可好久没见这么实在的菜了。”

    众人坐下后,赵锡武让大家动筷子,先吃再聊别的。

    王松也没客气,拿起筷子先夹了块肥肠,品尝后说道:“还是京城的厨子会做,这火候掌握得,比沈阳老字号的还地道!”

    其他人对菜品也是相当满意。

    赵锡武见状招呼他们多吃点。

    等到大家都吃了一会儿,一旁张岚才对方言说起的合作的事儿。

    她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看向方言的眼神带着几分认真:

    “方主任,您和吉林那边有合作,不知道对我们黑龙江那边的道地药材有想法吗?”

    方言一听,这不光是要合作方子和渠道,还要提供原材料?

    不过这是好事儿啊,药材基地越多才越好呢,黑龙江地处东北寒温带,黑土肥沃、气候独特,孕育了许多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

    不过他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询问道:

    “张同志是怎么个想法?复刻吉林那边的合作模式?还是已经有你们自己具体的想法了?”

    张岚说道:

    “方主任要是不嫌弃,我们想走个‘错位合作’的路子……”

    方言点头:

    “愿闻其详。”

    张岚看了看在座其他人,目光扫过已经盯着自己的李建国,然后她说道:

    “李所长他们吉林的人参、鹿茸是王牌,我们黑龙江就不凑热闹了,但论起寒地药材的‘野性味’,我们有三样宝贝,吉林那边未必比得过。”

    她掰着手指算起来,声音清亮了几分:

    “第一是雪蛤油,咱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蛰伏期比吉林的长四十天,输卵管里的胶质更稠,去年检测过,氨基酸含量比国标高17%。您这儿研究恶病质要补精血,这东西比鹿胎更温和平补,适合长期用。”

    “第二是刺五加,”她话锋一转,眼里带着点自豪,“黑龙江的刺五加长在海拔八百米以上的针阔混交林里,根系能扎到冻土层下面,抗寒劲儿足,药效也更霸道。我们做过动物实验,用它提取的苷类成分,对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白细胞下降有回升作用,这可是吉林那边的栽培品种比不了的。”

    最后她顿了顿,特意加重语气:“最关键是第三样,满山红。咱黑龙江的兴安岭,霜降后采摘的叶子,总黄酮含量是药典标准的两倍,止咳平喘的效果立竿见影。现在外国不是有不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吗?用它配着祛痰方子,说不定能做成中成药出口,赚外汇的路子又宽了一层。”

    说到合作模式,张岚往前凑了凑,态度恳切:“我们想跟吉林一样,走‘研究所药材基地’的路子,但咱加个‘野生抚育’的特色。黑龙江林区大,药农懂山规,采挖时会给幼苗留种,不像有些地方只顾着赚钱挖绝根。”

    “我们可以按您的标准定向采,您可以派技术员来教炮制,采收的药材优先供您这儿,溢价部分也设品质基金,反哺药农搞育种,您看这样成不?”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牛皮笔记本,翻开是密密麻麻的记录:“这是我们去年做的刺五加不同采收期药效对比表,还有满山红的炮制工艺改良方案,您要是觉得可行,我回去就给厅里打报告,把大兴安岭的三个林场划为‘专供基地’,保证每批药材都带采收日期和地块编号,跟咱东北人的性子似的,一是一,二是二。”

    赵锡武在旁边听得直点头,插了句:

    “黑龙江的寒地药材确实有特色,去年部里组织普查,就数你们那边的野生药材资源档案最齐整。”

    张岚听到这话,眼睛更亮了:

    “赵院长说的是!我们所里的老药工常说,药材跟人一样,得在自己的地盘上长才出挑。吉林的参喜暖,咱黑龙江的药耐冻,各有各的道儿,合在一起才是东北药材的全貌不是?”

    方言听到赵锡武都这么说了,当即说道:

    “那咱们吃过饭好好研究研究。”

    PS:更完这章账又还完。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凤山鹤鸣的小说重生1977大时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全文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5200重生1977大时代无弹窗重生1977大时代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凤山鹤鸣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