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们的舰队被法国人赶出了达达尼尔海峡?现在已经返回马耳他?”在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府邸唐宁街10号,现任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一脸惊讶的站了起来,急切的询问前来传达消息的官员。
“是的,首相阁下。根据罗伯特少将的汇报,当时法国人的炮口已经瞄准了我们的舰队,如果不进行撤离,法国人有极大概率会主动向我们开火。”那名隶属于海军部的官员一脸苦笑着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选择。对面的法国人已经摆明了态度,英国这边不退让的话,就必须得做好战争的准备。
可问题是,直到现在为止,英国政府都没有作出加入战争的决定。率领着那支舰队的罗伯特少将最终选择撤离,这明显是明智的选择。
可这样的选择在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大英帝国的舰队怎么能面对法国人的威胁就退缩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此时的法国海军有多么强大呢,实际上的法国海军只能排到世界第五,而大英帝国的皇家舰队可是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面对世界第五的威胁选择了退缩,这样的举动未免听起来有些太过好笑。
况且英国和法国素来就有仇怨,如此干脆利落的退缩,这让阿斯奎斯首相仿佛被打了一耳光一般,整张脸涨得通红。
“给我向马耳他岛发电报,问问罗伯特少将到底是怎么想的?海军用民众缴纳的税收建造了军舰,就是这样回报我们的民众的吗?
面临敌人的威胁就知道退缩,那我们还要海军有什么用?”阿斯奎斯首相满脸愤怒,对这名海军部前来传达消息的官员怒斥道。
“另外,给我通知内阁其他部门,要求他们立刻前来参加会议。对法国人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我们绝不能无动于衷。
相关的消息还没有泄露吧?我可不希望让民众得知我们海军的软弱,这会让民众怎么看我们呢?”阿斯奎斯首相继续说道。
作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也是最高的。无数的英国人因伦敦的繁华而感到骄傲,因皇家舰队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这在平常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当然是一件好消息,民众的支持也能让政府有更大的底气去扩张海军,而且还不用担心相关预算会遭到议会的阻拦。
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民众的过度关注对英国政府来说就不是好消息了。正如上一次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一样,当民众得知强大的皇家舰队被西班牙海军打得丢盔弃甲的时候,民众们自然不会支持英国政府,反而会将英国政府喷得体无完肤。
毫不夸张的说,当英国海军接连战败的消息传回英国国内,英国本土差一点就经历了数十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动乱。
好在剩余的英国本土舰队实力尚存,勉强维护了皇家舰队的最后一丝体面。
说起来,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能够成为英国首相,西班牙也是出了一把力的。
正是因为西班牙在战争中打败了英国,才让当时的英国首相不得不引咎辞职,最终导致新任首相阿斯奎斯的上任。
当然,阿斯奎斯首相并不会因此而对西班牙充满好感。反而,因为英西战争后英国人对西班牙的仇恨,阿斯奎斯首相的对外形象也不得不展现出一副仇恨西班牙人的样子。
阿斯奎斯首相在英国内阁已经耕耘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英国政坛具有相当高的威望和地位。
他当然清楚罗伯特少将下令撤退是无奈的选择,可他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是万万不能对此表达支持的。
和德国、西班牙那样的君主掌握实权的国家不同,英国政府总体上首相权力更大,是政府权力的最高领导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权力,让每一任英国首相都不得不谨慎行事,避免自己为前任政府背了黑锅。
相较于西班牙,英国首相的任期时间是更短的,甚至可以说是短的离谱。
自卡洛成为西班牙国王以来,西班牙基本每一任首相都完整的度过了自己的任期,从来没有因被弹劾而下台的首相。
卡洛也从来没有行使过罢免首相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更多的是束之高阁,将其作为影响首相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对西班牙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政权比较稳定的原因,基本上每一任首相的政治主张都能得到很好的推广,西班牙的各项发展也变得十分顺利,大的政治决策从来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改变。
和西班牙相比,英国每一届内阁政府的寿命都要短很多。
如今的阿斯奎斯首相到今年,也才任职三年半的时间而已。阿斯奎斯首相之前的数任英国首相,时间长一点的可以任职三四年的时间,短一点的甚至只能任职一年出头。
一年多的时间只能用来熟悉政务,想要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去制定发展计划都很困难,更别说按照发展计划去铺设国家的发展了。
这也是英国工业和经济逐步落后新兴工业国家的原因之一,政府更替太过频繁。
逐渐超过英国的两大新兴工业国家,德国和美国都没有这样的问题。
德国的君主还是掌握着较大的权力的,不管是缔造德国的威廉一世还是年纪轻轻就接管皇位的威廉二世,在政府中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德国首相也是根据德皇的意志决定的,就算首相轻易有更迭,也不会影响德皇制定的国家发展政策。
美国总统虽然是选举的,但也基本能够度过自己的任期。相较于被弹劾下台,美国总统任期短的主要原因反而是刺杀。
当然,刺杀也并不是美国的专属。实际上,美国总统被频繁刺杀,还要追溯到美国的母国英国。
英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多起刺杀,同时期的欧洲各国,相应的刺杀事件也一点都不少。
相较于通过政治手段迫使首相或者总统下台,刺杀明显是更加快速的方式。
甚至这种手段在后世都有体现,在如今这个时代更是多不胜数。
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掌握了比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更加巨大的权力,但同样也需面对来自议会、国王、反对党和民众的四方面压力。
这其中还有个不得不提的点,那就是英国的两党制制度。
两党制的本意是好的。两个党派轮流执政,可以避免国家持续衰弱。执政党需要面对在野党的监督,这样能够确保首相在任期间虽具备极大的权力,但也需战战兢兢的度过。
可随着英国两党制的发展,好处倒是没体现出多少,坏处是完完全全的展露了出来。
因为没有额外的竞争对手,执政党只需要专心打压在野党,在野党也只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执政党拉下马即可。
原本的两党之间互相良性竞争的局面,也就演变为了两个党派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从而不顾一切的全面反对对手的结局。
阿斯奎斯首相愤怒的并不是罗伯特少将撤退的命令,而是愤怒这样的命令有可能牵连到自己。
这也是阿斯奎斯首相要召开内阁会议的原因,现在趁着民众们还不清楚消息,先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再说。
英国内阁成员都是由首相任命的,这也导致内阁大臣们和首相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现任首相倒台之后,新任首相肯定是要任命自己信得过的内阁大臣。
要么能力出众,要么就要在英国政坛颇具威望和地位,这样才能在新任内阁中继续占据位置。
要不然,就得乖乖为首相服务,祈祷任何波动都不会危及首相的地位。
随着阿斯奎斯首相的命令,英国内阁成员很快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邸聚集。
因为事情紧急,阿斯奎斯首相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向内阁成员说明了情况,随后询问到:“各位,都说说吧。我们是否要对这次事件进行回应?以及法国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要进一步关注法国和俄国舰队的动向,避免他们的军事行动在巴尔干地区产生更大的影响。”
此时的英国虽然没有加入战争,但和实际加入战争也没什么两样。
除了考虑如何应对民众的关注之外,阿斯奎斯首相还需要考虑法国和俄国舰队的异常行动是否会对巴尔干地区的战争产生影响。
能让法国和俄国不远千里调动舰队汇合的,肯定是有秘密的军事行动。既然双方舰队是在爱琴海周边汇合,那军事行动肯定是和君士坦丁堡以及周边海峡有关。
如果法国和俄国真的有大密谋的话,英国人就必须及时将消息透露给德国,确保同盟国不会被偷袭而仓促应对。
毕竟英国人的本意还是希望同盟国取得胜利的。虽然也想让德国和法国互相消耗,双方最好同归于尽才好。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最终同盟国取得胜利。
“首相阁下,我认为法国和俄国舰队汇合的目的,大概率是要获得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掌控权。
这两个海峡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如果被法国和俄国掌控,不仅能够再次恢复俄国和法国之间的贸易线路,也能解放被困在黑海的俄国舰队,让俄国的黑海舰队得以南下到地中海。
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点是,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和俄国的黑海舰队汇合之后,其实力已经不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舰队能够抗衡的了。
除非意大利愿意加入同盟国,否则同盟国将在地中海地区彻底丧失优势。”英国的海军大臣率先站了出来,回答道。
这次事件说到底,主要是因为英国海军没有拦住法国海军。虽然最大的责任是英国政府没有明确是否加入战争,让舰队指挥官只能被迫退让。
但这种事情肯定不能直接甩锅给政府,海军部门也只能尽可能寻找解决办法,确保海军最终不会给政府背锅。
听到海军大臣的回答,阿斯奎斯首相点了点头。
法国和俄国舰队对君士坦丁堡海峡的用意几乎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他们掌控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同盟国来说,也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
特别是对奥斯曼帝国来说,一旦海峡沦落到敌人的手中,奥斯曼帝国将会被强行一分为二,东西不能两顾之下,奥斯曼帝国内部肯定会生乱。
别说是奥斯曼帝国了。就连目前的大英帝国,如果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的爱尔兰海被敌对国家占据,爱尔兰地区内部也肯定会生乱子,甚至有可能引发爱尔兰反抗英国政府的起义和反叛。
如果此事无法解决,或许奥斯曼帝国将成为第一个投降的国家,这也可能会对同盟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外交部尽快和同盟国各国取得联系,通知他们,法国和俄国已经完全占领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要求奥斯曼帝国警惕法俄军队对小亚细亚半岛发动进攻,让他们暂缓高加索地区的攻势吧。”阿斯奎斯首相叹了一口气,吩咐道。
“首相阁下,或许我们并不需要为此进行太多的烦恼。”英国外交大臣说道:“虽然法国和俄国占据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之后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但因为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都被德国牵制住的原因,不管是法国还是俄国,都没有能力再调动数十万军队发动新的攻势了。
就算他们有额外的数十万军队可以调动,我相信他们也会优先顾及到西线战场。
毕竟西线战场正在进行凡尔登战役,这或许是能够直接关乎到西线战场乃至整场战争的重大战役。
法国和俄国大概率不会在此时多生事端,要是调动军队进攻小亚细亚半岛,反而会让东西两线战场被德国人钻了空子。”
海峡被占领看起来致命,但实际上也只是小问题而已。毕竟德国在东西两线还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法国和德国在东西两线只能进行防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法国和俄国占据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他们也大概率无力再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至于海峡被占领,除非英国也加入战争,否则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同盟国也只能被迫接受了。
毕竟同盟国在地中海海军实力较强的,就只有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国家的海军实力放眼全世界,那绝对能够算得上强国。
可单单在地中海,就有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远胜他们。
更别提还有俄国的黑海舰队,同样也不是好惹的。眼下法国和俄国的舰队已经在地中海汇合,英国的地中海舰队都无法抵抗法俄的联合舰队,更别提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舰队了。
听到外交大臣的意见,阿斯奎斯首相眼前一亮。
确实,就目前东西两线战场的局势来看,法国和俄国也只能艰难抵抗德国的入侵而已。这两个国家大概率是没有余力对奥斯曼帝国发动入侵的,毕竟东西两线战场才是最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终究只是一个非列强国家而已。
想了想,阿斯奎斯首相又询问道:“西班牙的海军凑巧也在地中海巡逻,会不会和法俄两国的舰队有了联系?
如果西班牙也加入这场战争的话,协约国是否有额外的军队可以入侵奥斯曼帝国?”
虽然法俄两国大概率没有额外的兵力动用,但西班牙肯定是有的。相较于完全被德国拖住的法俄两国,西班牙目前的威胁是最大的。
西班牙是否会加入战争,这也是阿斯奎斯首相最担忧的问题。如果西班牙强行要干涉战争的话,那英国也就只能参与了。
毕竟西班牙的下场是足以改变战场局势的。如果英国不跟上的话,西班牙和法国联合在一起,很有可能会打退德国的进攻,从而让德国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然后在防守中等待着灭亡。
听到阿斯奎斯首相的询问,英国的内阁大臣们都陷入了思考。
许久之后,还是外交大臣率先开口,回答道:“首相阁下,在我看来,西班牙应当不会加入这场战争,至少现在不会。
西班牙和我们一样是中立国家,他们通过和法俄两国合作,在这场战争中赚到的好处可不比我们少。
这两年的财政增长情况已经相当明显了,西班牙政府大概率不会放弃这样的大好时机,他们应当会在凡尔登战役有了结果之后,再考虑加入战争的事情。”
虽然都在担忧着西班牙加入战争的可能,但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其实也能侧方面证明西班牙政府的态度。
在英国外交大臣看来,西班牙政府应当和英国政府一样,打算等德、法两国完全耗干各自的潜力之后,再考虑亲自下场的事情。
在德法两国没有流尽最后一滴血之前,西班牙和英国要做的,就是在法国和德国的背后疯狂吸血,趁机各自掠夺协约国和同盟国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和西班牙政府还是很有默契的。两国之所以还保持着中立国的身份,其实也就是为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那些财产。
目前的欧洲大陆打的不可开交,可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和西班牙,倒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姿态。
这一切可都是同盟国和协约国的贡献。想来西班牙政府没道理,也绝不可能在经济还能大幅度发展的情况下,过早的介入这场战争。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