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英国军队已经投降,但打扫战场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葡萄牙共和政府的率先出逃,导致葡萄牙共和军队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大溃败。
这也代表着正面战场仍然残留许多葡萄牙共和军队,虽然他们的士气已经荡然无存,但要是对此大意的话,这些躲在暗处的敌人,很有可能会带给士兵致命一击。
也正因为如此,卡曼中将特意吩咐所有士兵,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不要对任何身着葡萄牙共和政府军装的敌人客气。
如果他们主动放弃武器投降还好,这样还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要是他们继续拿着武器的话,必须率先开火,确保自己没有任何威胁。
在卡曼中将看来,西班牙士兵的生命是非常珍贵的。哪怕这场战争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士兵的战损比达到了夸张的1:4,卡曼中将也觉得是西班牙损失惨重。
为了减少西班牙军队的伤亡,卡曼中将也有效利用了伊比利亚党的葡萄牙军队。正面战场残余的成规模的英国和葡萄牙军队交给西班牙军队解决,那些逃往各城市或者山区的小股共和党军队,就交给伊比利亚党的葡萄牙军队去解决了。
想来问题也不大,毕竟共和党军队效忠的葡萄牙共和政府已经灭亡,政府都灭了,这些军队应该也不会继续抵抗。
西班牙军队用了长达数天的时间彻底清剿了战场上残余的敌军,随后经过漫长的清点之后,这才向国内汇报了一份较为完整的战后总结。
当卡洛收到这份电报的时候,详细阅读了电报中关于西班牙军队伤亡的汇报,随后松了一口气。
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总兵力接近20万人,截止卡洛收到电报的这一天,西班牙军队的总伤亡超过5万人,其中阵亡士兵1.6万人,受伤士兵接近3.5万人。
在这场战争中,西班牙皇家陆军的12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和4个炮兵师先后都参与了战斗,每支军队都有不小的收获。
虽然部分步兵师的损失比较惨重,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剩下的士兵们也都能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精锐士兵。
和西班牙相比,英国军队的损失就显得比较惨重了。
英国向葡萄牙派遣的军队总人数同样超过20万人,其中本土军队人数11万人左右,各殖民地军团人数9万人左右。
英国本土军队的伤亡过半,死亡人数就已经接近2万人,负伤人数更是高达4万人左右。
殖民地军团的伤亡比本土的伤亡更惨,总计9万名殖民地士兵,死亡人数就已经接近一半。
英国军队的总伤亡为,死亡人数6.5万人,战场失踪人数数百人,剩下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10万多名士兵全部被西班牙俘虏,这也让英国创造了20世纪以来被俘虏士兵最多的纪录。
如果说英国军队的伤亡算得上惨重,那作为内战主场的葡萄牙,伤亡数字就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了。
这场内战对于葡萄牙的影响是难以统计的,光是双方军队的伤亡就已经近20万人,死在战场上的葡萄牙士兵就有近10万人。
因为这场战争规模较大的原因,也有不少的葡萄牙平民被波及,轻则财物受损,重则连小命都保不住。
可以确定的是,因为这场内战的影响,葡萄牙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直接被按了倒退键,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彻底沦为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大量成年男性的死亡也会导致人口出生率的大幅度降低。在战争爆发以前,葡萄牙每年的人口净增长也就只有数万人而已。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这场内战对葡萄牙人口增长的影响有多么严重。或许在未来数年之内,葡萄牙国内的人口都会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这还没算因为战争导致的人口流出。自葡萄牙内战爆发以来,选择移民到国外的葡萄牙人多不胜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葡萄牙人选择移民到隔壁的西班牙。
根据西班牙政府的统计,自1904年开始,西班牙全年接收的葡萄牙移民数量已经接近10万人,这对人口仅有500多万的葡萄牙来说,已经是相当高的比例了。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民主共和国各自清点着自己的伤亡和收获的时候,英国军队投降和葡萄牙内战结束的消息已经成了欧洲最火热的新闻,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处。
英国就这么战败了,这是许多欧洲国家根本没有想到的。根据西班牙方面公开的消息,有至少10万名英国士兵被西班牙俘虏。
这有多么夸张呢?毫不客气地说,西班牙已经掌握了后续谈判的主动权,英国政府已经在战场和谈判桌上全面落于下风,这场战争损失惨重已经是必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忽视10万名士兵的家属的意见,英国政府自然也毫不例外。
要是英国政府无法解救这10万名士兵的话,甚至都不用等到和谈结束,这些愤怒的士兵的家属就足以推翻英国政府。
这其实也代表着,随着英国军队的投降,结束的并不止葡萄牙的内战,同时结束的还有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战争。
而且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西班牙获得了胜利,这样的战果势必会对未来的欧洲局势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当然,这样的消息对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来说,肯定能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地中海的两个出海口都被英国把控着,沿岸国家想要进入大洋还得看英国人的脸色。
但随着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并且打赢这场战争,地中海的西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就落到了西班牙人的手中。
直布罗陀海峡可是通往大西洋和欧洲北部的,重要性可一点都不逊色于苏伊士运河。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亚洲和非洲东海岸没有任何殖民地的国家来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反而比不上直布罗陀海峡。
毕竟目前欧洲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区,他们的进出口贸易也大多都是和欧洲国家进行的。
在欧洲各国担忧欧洲局势未来发展的时候,西班牙国内,卡洛已经在进行战争的善后工作了。
别的不说,那1.6万名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发放,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执行下去,确保他们的家属都能够收到这笔抚恤金。
西班牙军队的抚恤金制度是比较严格的,相关的抚恤金额度也是卡洛亲自参与制定的,统一按照西班牙当年的人均年收入为标准,分为一次性发放抚恤金和逐年发放救济金两部分。
一次性发放抚恤金的标准为,按照西班牙当年人均年收入的标准,按照具体详细情况的不同(受伤或者阵亡),发放不同比例的抚恤金。最高的阵亡士兵能够获得当年五倍年收入标准的抚恤金,最低的轻伤士兵也能拿到当年年收入标准的抚恤金。
一次性发放抚恤金和其字面含义一样,需要在战争结束后的12个月内向士兵发放,并且一次性发放足额抚恤金,非特殊情况不得拖延。
逐年发放救济金因为是每一年都会发放的原因,因此对照的并不是战争结束后当年的人均年收入情况,而是救济金发放当年的年收入情况。
与抚恤金相同的是,救济金的发放也会根据伤病员和阵亡士兵的不同情况,发放不同的年限和比例。
轻重伤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放年限为5到10年,发放比例为当年人均年收入的20%到50%;伤残士兵和阵亡士兵的救助金发放年限统一为10年,发放比例为当年人均年收入的75%。
从这样的规定也能看出,卡洛在特意照顾那些因为伤病导致伤残的士兵。
和阵亡的士兵不一样,这些伤残的士兵终究还是要继续生活的。但因为自身伤残的原因,他们又很难找到普通人能够找到的工作,生活水平肯定会因为自身的伤残而大幅度降低。
抚恤金是对他们为国捐躯的补偿,而救助金是为了避免他们往后的生活太过困难,至少能够凭借着这笔救助金生存下去。
除了抚恤金和救助金之外,西班牙也会尽可能为伤残士兵提供一些工作。虽然这些工作的收入相较于人均年收入来说会低很多,但至少能够保证伤残士兵衣食无忧。
除了这些手段来保证伤残士兵的基础生活之外,在战争结束后的论功行赏,同样也会让士兵和军官获得一大笔收入。
战争后的论功行赏环节总是少不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西班牙国内因为超过1.6万名士兵阵亡而产生的悲痛心情。
只要在战场上立了功的士兵,都会得到自己的奖励。军衔晋升,赏赐土地,钱财,甚至爵位都是大有可能的。
这对那些还活着的士兵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于那些已经阵亡或者受伤的士兵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些赏赐能让他们额外获得一大笔收入,往后的生活至少更有保证,这也是他们忠诚于卡洛的原因,因为卡洛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士兵吝啬。
从葡萄牙民主共和国政府宣布迁都里斯本开始,西班牙军队就已经在逐渐的撤出葡萄牙了。
葡萄牙内战已经结束,西班牙军队继续停留在葡萄牙也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尽量弥补和葡萄牙民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将葡萄牙纳入西班牙的统治范围,获得葡萄牙民众的支持,或者说让葡萄牙民众不反对被西班牙统治,这是最为基础的因素。
西班牙军队在撤离的同时,也在整理着自己带来的一些战略物资。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是不会留在葡萄牙的,但那些粮食和医疗物资,还是能够留在葡萄牙拉拢民心的。
1904年12月16日,西班牙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全面撤出位于葡萄牙的西班牙军队,来表达自己没有任何干涉葡萄牙内政的目的。
同时,为了对受到内战影响的葡萄牙民众进行补偿,西班牙军队带来的粮食和医疗物资将会无条件捐赠给当地的葡萄牙民众,西班牙政府还会额外向葡萄牙民众捐赠一些粮食和医疗物资,帮助他们更好的度过寒冬。
西班牙的这份声明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毕竟说起来,西班牙并不是率先向葡萄牙派遣军队的那个国家,西班牙军队前来葡萄牙的目的也真的只是为了帮助伊比利亚党打赢内战,帮助葡萄牙民众推翻身上的一座大山而已。
如今内战还没有完全结束,只是进入扫尾工作而已,西班牙军队就已经宣称要撤离葡萄牙了,这不是已经说明了西班牙并没有任何意向干涉葡萄牙内战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要干涉葡萄牙内战,并且最终造成了葡萄牙居民损失惨重的结果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战败的大英帝国。
葡萄牙民众对英国的感官本来就不好,毕竟当时葡萄牙民众心心念念的粉红地图计划就是被英国政府亲手摧毁的。
现如今,他们对英国政府更加不满。毕竟是英国强行干涉了葡萄牙内战,是西班牙为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和平稳定,才不得不帮助伊比利亚党打赢这场内战的。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民主共和国政府舆论力量的宣传之下,有不少的葡萄牙民众都相信了这样的说辞,并且将内战伤痛带来的仇恨全部转嫁到了英国政府的身上。
反正英国政府是战败者,战败者就是罪人,这没什么好说的。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谁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
伊比利亚党也学到了西班牙的精髓,在将政府机构搬迁到里斯本没多久,葡萄牙民主共和国政府就宣布拿出100万比塞塔购买大量的粮食和医疗物资,无条件发放给那些需要救助的葡萄牙民众。
伊比利亚党的支持率本来就是葡萄牙各党派中最高的,再加上这次无条件向需要救助的民众发放物资的声明,让伊比利亚党控制的民主共和政府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这也彻底奠定了伊比利亚党的胜局。位于科英布拉残余的共和党军队也很快向伊比利亚党投降,少量龟缩在山区和荒野的英国军队和共和党军队,也在热心的葡萄牙民众的举报之下被一一拔除。
在确定葡萄牙的扫尾工作已经完全结束之后,卡洛将目光放到了接下来和英国政府的谈判上。
不彻底撕破脸算是英国和西班牙政府的默契,眼下战争发展到目前的局势,英国政府实际上也没得选了。
果不其然,在葡萄牙民主共和国宣布迁都的第三天,英国方面就通过其他欧洲国家联系到了西班牙,希望进行一场和平谈判,来结束这本不应该发生的战争。
因为英国和西班牙互相宣战的原因,双方也都撤离了自己的外交大使。这也导致双方的交流只能通过其他国家进行中转,英国选择的国家是一个让卡洛惊讶但不意外的名字,德意志帝国。
其实看看欧洲局势也就明白,英国选择德国来做这个中立国家是必然的。这种差不多可以说是调停者角色的中立国家,自身需要具备能让双方重视的实力。
这也代表着能做好这个角色的实际上就只有德法俄三个超级列强。英国本身是欧洲大陆的搅屎棍,和法国以及俄国的关系都不好,自然不可能指望这两个国家。
要是让法国或者俄国来做这个中立调停国家的话,恐怕这两个国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偏向西班牙那边,这会让英国在谈判桌上变得更加被动。
德国就是英国唯一的选择。德国自身的实力足够让英国和西班牙重视,而且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也不算太差。
虽然德国的两个盟友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都不错,但盟友毕竟不是德国。更重要的是,英国此时已经没得选了。
当西班牙政府收到英国请求和平谈判的消息的时候,不管是卡洛还是西班牙内阁的诸位大臣,都明白英国这是在主动服软。
和平谈判有一个默认的规则,那就是谁先开口谁占据下风。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显然了,是英国政府求着西班牙进行和平谈判,而不是反过来。
既然是英国政府有求于西班牙,那卡洛也没有丝毫的客气。卡洛同意了英国方面提出的和平谈判的请求,但表示和平谈判只能在伊比利亚半岛进行。
要么在里斯本,要么在马德里,没有其他选择。
除了要求在伊比利亚半岛进行和平谈判之外,卡洛还要求增加中立调停国的数量,邀请法国或者俄国担任调停者的角色。
另外,既然葡萄牙内战已经结束了,英国政府就应当结束和原本葡萄牙共和政府的一切关系。如果葡萄牙共和政府的余孽逃亡到英国,英国政府也有将其移交给葡萄牙民主共和国的义务。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