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945章 奖励进口收音机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最新章节 第945章 奖励进口收音机 http://www.ifzzw.com/359/359826/
  
  
    一个月后,查验战果的时候到了。

    县电影院大礼堂里,这时候灯光通明,现场传来劈里啪啦的一阵阵的算盘声音。

    来自安都全县208名赤脚医生坐在前排。

    后面是来自西广省、东广省的卫生部门负责人,各地区、县级的行政负责人,以及各大地区医院、县医院的负责人。

    林三七坐在主席台的边上,现场几百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主席台上25名会计那里。

    一名会计,算一个公社的赤脚医生账目。

    林三七搞了这么一个算账大会,就是要让所有人亲眼瞧瞧,赤脚医生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点还是经济效益。

    赤脚医生政策能不能在全国推广,取决于地方上的配合态度。

    如果你让地方出钱,恐怕全国没有一个地区能承担得了这个支出,那无论你的计划再好,也实施不了。

    相当,你让地方上能看到赤脚医生能赚钱,不会成为地方的负担,那么地方上为了民生问题,一定会积极配合。

    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大家很难相信文件上的数字。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人亲眼瞧瞧,现场算账。

    林三七又看了一眼会场当中几台摄像机,以及来自全国各大报社的记者们,他们是最好的见证者和宣传者。

    此时记者们正在会计当中穿梭,时不时拿起帐本在心里计算,以求证真伪。

    全都县25个公社,208个村,一个会计只要计算8、9个村卫生室的账就行,所以动作非常快。

    一个多小时后,最后一个算盘声音结束了。

    县府的老会计刘爱珍复核了一遍后,这才向众人汇报道:

    “林部长,诸位领导,安都县25个公社所有赤脚医生账本结果都出炉了。”

    林三七笑道:“刘会计,你跟大伙儿先说说,208个村卫生室,赚钱有几个?亏本有几个?”

    刘会计笑着大声对着眼前的话筒说道:

    “全县208个村卫生室,全部都盈利了,无一亏本。”

    电影院现场轰一下议论纷纷起来,208名年轻赤脚医生们也是一个个脸露喜色,与有荣焉。

    年轻人都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尤其是这批赤脚医生都是村民们选出来最优秀的子弟,没有懒汉。

    所以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村卫生室亏本了,落后了。

    那说出去丢的不是他们个人的面子,还有村庄的面子,宗族的面子。

    林三七又问道:

    “最高盈利和最少盈利分别是多少?”

    刘会计看了一眼报表,又大声回道:

    “最高盈利是拉烈公社的地竹村,盈利达到53元。盈利最少的是板岭公社的三表村,数字是9元。”

    村卫生室的成本,仅仅是算西药部分。

    如果是赤脚医生自己采摘的中草药,因为是无本买卖,所以并不计入利润。

    林三七心想,地竹村是老子亲自竖起来的试点村,当然要最高了,否则他面子摆哪里?

    “好,地竹村的赤脚医生王喜东在不在?”

    王喜东激动地站了起来:“林部长,我在这。”

    林三七挥了挥手:“上来。”

    王喜东有些发愣,旁边的几个赤脚医生催促道:

    “王喜东,傻了呀,上台呀,肯定有奖励呀。”

    王喜东当然心里明白,只是高兴过了头,于是跌跌撞撞到了主席台上。

    林三七拍了拍他的肩膀,像记者一样采访道:

    “王喜东同志,你给现场的各级领导们讲述一下自己的经验,你是怎么样做到全县第一的?

    要知道你53元的利润,再加上10元的补贴,你上个月收入达到了63元。

    知道63元是个什么概念不?城里大医院,一名大学生刚转正,拿的是技术人员13级工资,也只有55元而已。

    你这位赤脚医生,没读过大学,没走出过大山,没有编制,但是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学生,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医生。

    咱们不以出身论英雄,就以创造的利润来论英雄。

    你盈利越多,说明你给病人看病最多,广大老百姓有病得到了医治,你也解决了自己就业问题,那你就是今天的大英雄。”

    还没等王喜东说些什么,林三七就将一朵大红花挂到了他胸前。

    “来,大家给王喜东同志鼓掌~~~”

    哗啦啦~~~

    现场掌声如雷,摄像机和相机镜头全部对准了这个年轻的赤脚医生,过几天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大报纸电台的头条。

    这年头的人重荣誉,林三七就主攻这一点。

    一个新政策要推广,物质重要,荣誉也不能少,一定要让人人眼红,政策才能深入人心。

    林三七这时候又挥了挥手,两个工作人员抬上来一台类似于柜子的东西。

    “王喜东同志,这台收音机是奖励你的,这是从香江进口的,价值一千港币。希望你再接再励,继续为村民服务,当好村民们的健康守门员。”

    现场哇一声,全部都尖叫了起来。

    收音机对这个贫困县来说,绝对是奢侈品,而像台上这台精美的、巨大的收音机,更是大家从来没看到过的。

    哪怕是大城市的院长们,局长们,也一个个眼露羡慕。

    王喜东更是激动地手都发抖了:

    “奖励给我的?啊呀,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好好治病,一定不让领导和村民们失望。”

    一台进口收音机绝对震憾眼球,但更让卫生系统领导们关注的,则是安都县全县的账目。

    林三七这时候也坐下来了:

    “好了,奖励了最高分,接下来了为保证公平公正,请刘会计将全县208个村卫生室的盈利情况向在场诸位汇报一下。”

    刘会计点点头,拿起手里的统计表,用播音腔开始汇报:

    “诸位领导,我先汇报一下高岭公社的情况,板买村15元、光隆村20元、板庆18.5元、板旺21元、隆涧……”

    随着一个个村盈利数据出炉,电影院里的领导们心里都有了一本账。

    总体来说,安都县赤脚医生的平均盈利大约是20元左右。

    平均下来,一天是7角钱,这个数据在内行人看来,没有问题,不会造假。

    再加上宝安县补贴的10元,在安都这个贫困县,一个月30元的收入,妥妥超过了大多数干部。

    关键是医生这个行当是不可能倒闭的,因为人是一定会生病的,生病是一定需要医生的。

    也就是说,这个收入是很稳定的,完全可以自我生存,根本不会给地方财政带来任何压力。

    就算赤脚医生本身一分钱不赚,光是靠10元钱的补贴就绰绰有余好过日子了。

    那还说啥?必须支持。

    接下来几天,全国各大报社的头条新闻,全部都是安都县赤脚医生的事情。

    尤其是王喜东戴着大红花,抱着那台巨大的收音机的照片,更是刊登在各大报纸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轰动。

    第二个月,东广省,西广省的赤脚医生计划全面推广开去。

    新成立的农村医疗司负责人赵逸,以及宝安县人民医院院长兼顾问团团长沈秋水接手了省级试点工作。

    林三七作为大领导,当然不可能长期在基层调研,重新回到了宝安县。

    罗湖口岸东边,深圳河沿岸,这时候已经耸立起了一大片建筑群,最高建筑达到了20层。

    20层可能对香江人来说稀松平常,但是对于此时的内地来说,绝对是最高楼之一了。

    建筑群当中,一个是做为宝安医科大学校舍使用,另一个则是宝安国际医院。

    林三七和沈国明两人先来到了宝安医科大学(筹)。

    沈国明这时候讲解道:

    “宝安医科大学的校园现在已经算正式建成了,总面积达到了1100亩,最多可以容纳学生3万人。接下来,就看那两所学校能不能顺利搬迁了。”

    林三七一边在校园里走着,一边回道:

    “四军医那边没有问题,我免费给部队培养人才,他们是求之不得,现在部队的日子更难过。我们利用他们的教学力量,多余的医科大学生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这是双赢。

    另外,东广省药学院、东广护理女校也已经答应搬迁到宝安县,到时在校总人数将达到1万2千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医学院校。

    我也跟香江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医学院、哈弗大学医学院联系好了,他们会定期派遣教授过来都给我们教学上课,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全世界最前沿技术。”

    林三七邀请外国专家过来,就是培养华国医学生的国际观念,与世界同步。

    而宝安县吸引各国教授的条件,是支持和赞助他们的医学研究,当然出成果了,宝安医科大学和外国教授平分。

    当一片片成果出来,一篇篇论文出炉,宝安医科大学的名字将频繁出现在各类医学杂志期刊上,这个知名度马上就上去了。

    如果只是华国论文,人家未必愿意发表。

    比如当年林三七的肺结核论文,只能发表在国内报纸上,因为外国杂志不收。

    但如果利用洋人教授,那就两样了,这也是一个互相利用,同样是双赢。

    两人在参观了一圈医科大学校园环境后,又步行来到了旁边的宝安国际医院。

    这家医院同时也将成为宝安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一条龙。

    沈国明看着眼前这个巨大医院大楼,内心也是挺自豪的,这可是他主导的项目。

    想不到一个退休老头还能重发第二村。

    目前他是国家承认的宝安管委会的主任,级别虽然仍是正厅,但这可是实权正厅,手里握有几亿美元那咱,全国谁能比得上?

    宝安医科大学和宝安国际医院的建筑图纸,全部都是林三七从现代社会带过来的,自然是最先进的。

    沈国明介绍道:

    “目前宝安县医院装修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目前准备开放2000张床位……”

    宝安国际医院,林三七是准备吸引“外资”的,就是赚香江人和外国人的钱。

    到时外国人只要是治病的,可以通过罗湖口岸免签入境,直接进入医院。

    当然医院是封闭的,外国人进入后是不准出去的,治病所产生的费用,也是根据香江标准来收取。

    至于怎么让外国人心甘情愿赶到宝安来治病,那必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科室,权威科室。

    最少就是别人没有,而只有宝安国际医院才有,具有不可替代性。

    沈国明还在继续介绍:

    “小七,现在医院的硬件快完工了,欠缺的就是医生了,你准备怎么处理?”

    林三七笑道:

    “干爹,这个我早就有安排了,我在香江有一家大型医院,目前通过高薪已经挖到了500位医生。

    香江岭南医院和宝安医院,我准备实行统一管理,相当是一个医疗集团,到时两家医院的医生可以互通,也就是会有部分香江医生过来宝安国际医院工作。”

    沈国明惊讶道:“香江医生愿意到这边来工作?”

    林三七耸耸肩:“不愿意来,那只能说明钱没到位,当在宝安工作的收入,是香江的3倍时,你猜香江医生愿不愿意过来?”

    只要钱到位,哪怕你去非洲马达加斯加,也有得是人报名。

    沈国明点点头,又问道:

    “那医生还是有缺口,宝安国际医院按你的标准要求,起码要有1200名临床医生,而且要是高水平的那种。”

    林三七叹了口气,好半天才悠悠回到:

    “1200人,不够,如果可能,尽管多招人,上不封顶,有多少要多少。”

    沈国明有些惊讶地看着林三七:

    “你要这么多医生干嘛?这就一家医院,你要那么多医生怎么养得活?”

    林三七解释道:

    “我们的宝安国际医院规模比较大,主要工作人员还是以内地医生为主,我准备将全国所有出国留洋过的医生都召到宝安县来。”

    “又是留洋医生?”

    沈国明咂咂嘴,有些不安道:

    “小七,留洋医生之所以不吃香了,有他们的特殊原因,这批人比较敏感,你全部招过来,是不是容易生产麻烦?”

    聪明的人,现在都跟这批留洋医生敬而远之。

    原本的历史上,这批留洋医生几乎很少活到八十年代改开后。

    这也导致了整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医疗一块跟国外几乎是断档似的落后,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直要等到九十年代,我们才重新开始追赶,非常吃力,因为基础几乎是一穷二白。

    一直等到21世纪才慢慢追上来,可惜一直差一个身位,没办法超越。

    尤其是科研这一块,跟国外完全没办法相比,吃亏就吃亏在基础没打好。

    如果六十年代这批留洋医生,特别是现在三十四岁,正值壮年的这批留洋医生能好好干事业,能利用国外的先进医术和技术加强医学科研这一块,那我们就不会失去那15年。

    等几十年后,我们国家同样能屹立世界医疗强国之列。

    如果完全靠林三七一个穿越客,能改变的不多。

    “干爹,我是这么想的:留过洋,学过医,能拿到文凭的,不可能有水货,水平摆在那里,绝对是顶级医学人才,不可多得。

    而且当年这批留洋医生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愿意回国来建设新中国,我觉得这批人的思想觉悟是不用怀疑的。

    我知道大家都对这批人有疑虑,觉得里面会不会有特务,有敌对分子,想要来破坏我们的安定社会?

    其实我觉得这种真是杞人忧天。

    一个医生怎么当特务?他们整天哪细菌病毒打交道,又接触不到核心秘密,那何来的泄密呢?

    而海里那部分特殊医生,全部都是组织自己培养的,绝对过硬,也不可能给外面医生什么机会。

    所以我觉得留洋医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让他们回老家种地,或者在城市扫马路,这是人才的浪费。

    别人不用,我们宝安县用。”

    沈国明狐疑地看了一眼林三七,觉得事情绝对没有他说得这么简单。

    这是要将全国全部留洋医生一网打尽,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留洋医生总数加起来绝对不一个小数目。

    至少不是一家医院吃得下的。

    沈国明坚信林三七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可能不知道人才过剩,人浮于事的弊端,那他为什么坚持这么做呢?

    “噢,对了,干爹,除了留洋医生外,我还准备在宝安县成立一个中医研究所。”

    沈国明眨眨眼,奇怪问道:

    “宝安国际医院是走西医路线的,我们研发和生产的也是西药,你这搞个中医研究所又是为什么?”

    林三七心想还能为什么?为咱们的传统中医留个种子呗。

    “干爹,你可是首都中医院院的前院长哦,你看现在的中医是越来越没落,大家有病更愿意瞧西医,你就不觉得心痛吗?不想改变吗?”

    沈国明冷笑了两声:“说人话。”

    林三七尴尬了一下,看看四周无人,于是低声说道:

    “现在国内的中医师不受欢迎,另外,解放前能学中医的,后来成为中医大家的,几乎没有普通人家,这批人同样敏感。

    像我萧龙友萧师父的大徒弟卫苑博,因为父亲是旧军阀,他堂堂国家级中医师被分配去蓝田农场种草药,这就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所以我想把目前全国名中医都安排来宝安县,如果这点做不到,至少要把我的师兄师姐们全部安排到宝安县来。”

    沈国明沉吟了半天,没头没脑问道:

    “要起风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烤饺的小说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全文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5200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无弹窗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烤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