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卷 第3141章 惠民和教化

大国军垦 最新章节正文卷 第3141章 惠民和教化 http://www.ifzzw.com/304/304446/
  
  
    融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旧的利益集团、被边缘化的部族势力、以及外部干预力量,始终在寻找机会。

    在里桑地区,一个失去权力的前酋长之子,不甘心家族衰落,秘密勾结境外势力,试图在原里桑境内制造骚乱。

    他们煽动部份民众,声称索盟的政策破坏了传统,掠夺了资源。

    然而,他们的计划早已在杨三情报部门的监控之下。

    就在他们准备发动袭击,焚烧一所新学校的前夜,杨三的特种部队如同神兵天降,精准地逮捕了所有核心成员,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煽动性材料。

    行动干净利落,未伤及无辜。随后,联盟媒体迅速公布了事件真相,展示了缴获的证据,并将此次事件定义为“一小撮被外国收买的叛国者破坏和平发展的阴谋”。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联盟政府,那位前酋长之子甚至被自己部族的多数人唾弃。一场潜在的内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联盟的掌控力反而得到了加强。

    基贝拉港的整合也遇到了麻烦。一家原本控制着港口大部分业务的三色国航运公司,不愿接受联盟的新管理和税收政策,试图煽动码头工人罢工,并以其影响力游说欧洲国家向索盟施压。

    叶眉的处理方式既强硬又巧妙。她首先命令杨三的海岸警卫队,以“安全检查”为名,暂时扣留了该公司几艘涉嫌文件不齐的船只,造成其巨大经济损失。

    同时,兄弟投资控股的一家新加坡航运公司迅速介入,以更高的工资招募工人,并承诺遵守联盟的所有法规,很快恢复了港口的正常运行。

    在国际上,叶柔亲自出面,向相关欧洲国家出示了那家三色国公司试图行贿联盟官员、偷漏税款的证据,并强调联盟欢迎所有守法企业公平竞争。

    证据确凿,欧洲国家无奈收声。三色国公司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灰溜溜地接受了新条件,其市场份额被大幅压缩。

    在初步完成内部整合后,叶柔决定将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她不再满足于领土的扩张,而是要构建一个以索盟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和政治体系。

    在一个由索盟主导举办的区域性首脑会议上,叶柔提出了建立“非洲之角经济共同体”的倡议。倡议内容包括: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自由贸易区:推动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由兄弟投资牵头,建设连接各国的重要交通、能源和通信网络。

    ·共同安全机制:建立情报共享和联合反恐机制,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这个倡议对那些尚未加入索盟但经济上与其联系日益紧密的小国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它们看到了阿丹北部、里桑部分地区并入后获得的发展红利,开始认真考虑通过加入共同体来分享好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被“融合”。

    这实质上是一种更高级、形式更温和的“扩张”。它用经济纽带和共同利益,编织一张巨大的网络,将周边国家自然地吸附在索盟周围。

    军事威慑退居幕后,成为了保障这一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的最终手段。

    世界的另一端,叶雨泽和杨革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应着非洲的行动。

    希望草在加州的种植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开始在米国西南部的干旱地区推广。

    米国农业部的合作日益深入。这为叶柔在国际上提供了极大的底气——

    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强国都在引进的技术,谁还能指责它是“入侵物种”或“落后技术”?

    那几个曾经试图窃取希望草技术的商业间谍,果然如杨革勇所料,花费巨资和大量时间研究那根本不存在的“特殊肥料”,最终一无所获,成了业界的笑柄。

    而加州农场的“非洲农业体验区”更加火爆,捐款和支持非洲发展的人群日益扩大,无形中为索盟赢得了西方民间的好感。

    叶雨泽和叶柔定期视频通话,交换信息,分析局势。父亲的经验和全球视野,依然是女儿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吞并周边小国的行动暂告一段落,索盟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然跃升为地区性强国。

    叶眉忙着消化新领土和推行经济共同体计划,杨三的军队在整合后变得更加强大,他的情报网络渗透得更深更广。

    叶柔则运筹帷幄,驾驭着这艘越来越大的航船。

    他们成功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领土和人口的显著扩张。过程不乏惊险,但最终都化险为夷,甚至将挑战转化为了巩固权力的机遇。

    然而,棋盘变大了,对手也更加强大和狡猾。

    三色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基地问题虽然被暂时搁置,但绝不会甘心失败。

    更多区域外的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崛起的非洲之角联盟,有的试图合作,有的则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融冰”计划成功了,但融化的冰水汇入了更广阔也更深不可测的海洋。

    叶柔站在重新绘制的地图前,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博弈,将在更宏大的舞台、更复杂的规则下进行。她和她的伙伴们,已经准备好了。

    阿丹国北部,曾经是一片令人绝望的灰黄。老牧人哈桑·阿卜迪勒裹着破旧的羊毛毯,望着眼前稀疏的草场和骨瘦如柴的山羊,眼里是经年累月的麻木。

    他的儿子穆罕默德几年前去了南方的城市打工,音讯渐无,只剩下他和老伴守着祖传的牧场,艰难求生。

    改变来得悄无声息。先是几个穿着索盟农业部门制服的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带着一种叫做“希望草”的种子,免费发放,还教大家如何种植。

    哈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划出一小块地试种。奇迹发生了。雨季过后,那片土地竟然冒出了前所未有的、茂密而富有生命力的绿色。

    希望草不仅长得快,耐啃食,而且他的羊群异常爱吃。

    几个月后,哈桑的羊群明显壮实起来,产奶量也增加了。更让他惊喜的是,一支来自索盟的畜牧合作社车队开进了村子,以公道的价格直接收购鲜奶和羊羔。

    哈桑拿到了远比过去卖给阿丹中间商要多得多的钱。他用第一笔钱给老伴买了条新头巾,给自己换了双结实的靴子。

    一天,村里来了几个索盟的教育官员,宣传新办的学校。

    哈桑心里一动,想起了杳无音信的儿子,也许孙子辈能有不同的命运?

    他一家家去游说,让村里适龄的孩子都去上学。

    学校是新建的,宽敞明亮,孩子们还能吃到一顿免费的营养午餐。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取代了荒野的风声,成为村里最动听的旋律。

    然而,融合并非没有波澜。阿丹政府军的小股部队曾试图过来征税并驱赶索盟人员,与巡逻的索盟边防军发生了对峙。

    哈桑和村民们第一次没有躲起来,而是自发地拿起牧羊杖和简陋的武器,站在了索盟技术人员和士兵的身前。

    他们用沉默但坚定的身躯表达着自己的选择。最终,阿丹士兵悻悻离去。那一刻,哈桑感到一种久违的、守护家园的尊严。

    现在,哈桑的牧场绿意盎然,羊群肥壮。他甚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用希望草加工饲料,小规模地卖给周围的牧民。

    他常常坐在草地上,看着远方的学校,心里念叨着:

    “穆罕默德,我的儿子,如果你还在,能看到这一切该多好。这里不再是绝望之地了。”

    基贝拉港曾经被腐败和低效笼罩。老码头工人约瑟夫·卡鲁姆已经在这里扛了三十年的包,背脊被沉重的货物压弯,收入却微薄得难以养活一家人。

    他的女儿患有慢性病,药费是个无底洞。工会形同虚设,被管理层和三色国公司收买,工人们的抗议总是不了了之。

    索盟接管后,最初带来的是疑虑和恐惧。约瑟夫和工友们担心新主子会更苛刻。

    然而,变化很快发生。新的港口管理公司(兄弟投资控股)带来了全新的设备——起重机、传送带,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体力负担。

    更重要的是,薪酬直接翻倍,并且按时发放,从不克扣。

    公司还建立了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约瑟夫女儿的大部分药费终于可以报销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变化。原工会的头目恩佐克,因为失去了权力和灰色收入,暗中煽动工人们抵制新公司,散布谣言说索盟最终会裁员,并用机器取代所有人。他甚至试图组织一次罢工。

    约瑟夫内心挣扎。恩佐克过去虽然腐败,但毕竟曾是工友。然而,想到女儿终于能用上更好的药,想到自己终于能挺直腰板养家,他无法接受回到过去。

    在一次工人集会上,当恩佐克再次煽动时,约瑟夫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恩佐克,你告诉我们过去好,可我的女儿差点因为没钱买药而死掉!现在,我的家人能活下去了!我不管谁来管理,谁让我和家人活得像个人,我就跟谁走!”

    他的话引起了众多工友的共鸣。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爆发了。

    恩佐克被孤立了,他的罢工计划彻底流产。不久后,恩佐克因涉嫌贪污旧工会资金和煽动破坏被新管理层移交给警方。

    约瑟夫被工友们推选为新工会的筹备代表之一,参与制定更能保障工人权益的新章程。

    站在现代化的码头上,看着巨轮装卸有序,约瑟夫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他的背也许永远挺不直了,但他的心,却重新挺直了。

    在里桑地区的一个偏远部落,少女娜塔莎·奥奇昂拥有非凡的学习天赋,却因性别和贫困,几乎注定要重复母亲的道路——早早嫁人,生儿育女,操劳一生。部落长老对女孩读书嗤之以鼻。

    索盟的到来,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新学校的校长亲自到部落走访,劝说家长送孩子,尤其是女孩上学。

    娜塔莎的父亲奥奇昂起初坚决反对,认为那是浪费劳力,还会学来外界的坏风气。

    转机来自索盟的“发展券”政策和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女教师。

    阿米娜来自索盟核心区,能干而富有激情。她找到奥奇昂,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帮他算了一笔经济账:

    娜塔莎如果去上学,家里不仅能拿到发展券补贴(相当于一个劳力的收入),而且她学成后如果能成为教师或医生,收入将远高于现在,能更好地反哺家庭。

    阿米娜还承诺,学校会提供住宿和伙食,不增加家庭负担。

    奥奇昂动摇了。最终,他顶着长老的压力,犹豫着让娜塔莎去了学校。

    娜塔莎抓住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的成绩永远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展现了惊人潜力。

    然而,部落的守旧势力并未消失。一天晚上,几个对变革不满的年轻人,受原酋长残余势力的挑唆,试图纵火烧毁女生的宿舍,想要“给那些不安分的女人一个教训”。

    警报及时响起,火被扑灭,但娜塔莎和同学们受了不小的惊吓。

    这件事惊动了杨三的安全部门。袭击者很快被抓获,并被严厉惩处。

    杨三甚至派了一支小队常驻学校附近,确保安全。更重要的是,联盟媒体大幅报道了此事,将其定性为“愚昧势力对进步和未来的攻击”,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同情和对女孩受教育权利的支持。

    风波过后,娜塔莎更加坚定了。她在作文中写道:

    “那场火没有烧毁我们的梦想,反而像淬炼钢铁一样,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硬。我要成为一名工程师,将来回到这里,为我的部落修建水坝和公路,让光明驱散所有的黑暗。”

    阿米娜老师把她的作文寄给了联盟的教育部门,娜塔莎的故事开始被更多人知晓。

    万里之外的加州中华田园生态农场,阳光明媚。华裔工程师李明(Li Ming)正在调试一套最新的智能灌溉系统模型,这套系统融合了米国的前沿技术和来自非洲希望草种植中总结的节水经验。他是叶雨泽高薪聘请来的专家之一。

    下班后,李明喜欢去农场的“萌宠乐园”做志愿者。

    他特别喜欢一只名叫“勇士”的独眼中华田园猫,它曾经是只流浪猫,性格却格外温和。

    李明一边给猫咪梳毛,一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聊天。

    今天,他遇到了一对来自东海岸的老夫妇,他们对农场收集猫狗毛编织毛衣的项目非常感兴趣。

    李明向他们解释:“这不仅是循环经济,更是一种象征。每一件毛衣都带有‘中华田园’的标识,销售所得的一部分会捐赠给我们在非洲的姐妹项目,就是那个种植希望草、帮助干旱地区的地方。”

    老夫妇听后非常感动,当即买下两件毛衣,并表示要捐款。老人说:

    “真没想到,在加州逗弄猫咪,还能帮助到遥远的非洲。这世界真奇妙。”

    晚上,李明和叶雨泽、杨革勇一起吃饭。餐桌上摆着用农场自产花椒制作的麻辣香锅和普洱茶。

    叶雨泽看着手机上传来的最新消息,是叶柔发来的关于娜塔莎的作文和基贝拉港工人约瑟夫的故事简报。

    叶雨泽把手机递给李明看,感慨道:

    “你看,我们在这里种田、养猫、搞科技,看似平凡,但每一点努力,都可能像蝴蝶扇动翅膀,在世界的另一端掀起改变的风暴。那个非洲女孩的梦想里,或许也有我们这里传出的一点星光。”

    杨革勇夹起一筷子菜,咧嘴笑道:“所以老子就说,多种草,多养猫,准没错!比打仗好玩多了!”

    李明看着窗外嬉戏的猫咪和远处灯火通明的农场加工厂,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他意识到,自己设计的灌溉系统,或许很快就会用在非洲之角那片干涸的土地上,去滋养更多的希望草,去支撑更多像哈桑、约瑟夫、娜塔莎那样的人走向新生。

    这条纽带,无声却坚韧,跨越了大陆和海洋,连接起了平凡的个体与宏大的叙事。

    电话铃响起,是亦菲打来的,叶雨泽有些好奇,儿媳妇很少给自己打电话莫非军垦城出事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强67的小说大国军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大国军垦最新章节大国军垦全文阅读大国军垦5200大国军垦无弹窗大国军垦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大强67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