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卷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有气魄

国潮1980 最新章节正文卷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有气魄 http://www.ifzzw.com/282/282136/
  
  
    津门港,地处渤海湾西端,海河入海口,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不但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内陆腹地,还联接东北亚与中西亚。

    既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也是共和国北方地区首个邮轮母港。

    从清咸丰十年(1860年),津港对外开埠,成为通商口岸。

    1952年10月17日,津门港重新开港。

    1984年,津门港被选为共和国首个港口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如今的这里虽然还未能像后世那样成为30万吨级的码头等级,尽管还不能和东京港这样的亚洲第一港口相媲美。

    但因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时代红利,这里终于开始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这几年来绝对称得上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这里,不但能够感觉到带着咸味的海风迎面扑来,扑在人的脸上,扑在人的鼻腔里,那种特别的滋味。

    在这里,更是永远繁忙,能看到别处看不到的壮丽景象。

    万吨船,千吨船,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艘远洋轮船停靠在这里。

    不知有多少奇怪的货物和各个国家的人在这里停靠上岸。

    尤其是港口的仓储场上堆满了从世界各地运送过来的集装箱。

    那些通过吊装机摞放在一起的五颜六色的铁箱子,密密麻麻,一个个挨着停放在码头旁边的空场上。

    那一望无际的油漆色泽和金属反光,几乎覆盖了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成为了一片闪着富裕光彩的集装箱海洋。

    也许,只有当代这些真正经历过贫穷和落后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港口展现出的生命力,以及蕴藏着的财富之美。

    也只有在这里辛勤工作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这个港口与日俱增的货物吞吐量,对于共和国北方经济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1990年5月11日,周五,看似寻常的一天,但对于津港D区货场的负责人汪海,却成为了毕生难忘的日子。

    早上临近八点,当他这个场站管理办公室的科长骑着自行车来单位上班时,远远的,就明显感到了今天的情况有点反常。

    不为别的,他骑着自行车还没到港区的范围,就看见数不胜数的大货车一辆辆排起了长队。

    从距离上,他估计,要是排到货场的大门口至少上百辆车,这样的阵仗,他负责的货场还从来没有遇到过。

    都是等着提柜的车吗?

    毫无疑问是的。

    可平时开闸放货之前,每天早上他来上班时,最多门口也就能排个二三十辆,大多时候也就十几辆而已。

    何曾有这么多车一起排队,而且排到了那么远的时候啊?

    这是怎么回事啊?

    是不是某个超大型企业的进口货物运到,今天都要运走啊?

    可要是这样,不是上级应该提前给他打个招呼嘛。

    所以这异常的情景登时就让他紧张起来了。

    此时再一看表,差五分就要迟到。

    他赶紧加速蹬车,想要快点到办公室看看怎么回事。

    不用说,就冲这么多车,今天也是忙得飞起的一天。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信息传递出了岔子,有什么重要的任务或者大人物出现在货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俗话说,不打馋的不打懒的,就打不长眼的。

    别看平时迟到几分钟不算事儿,可要是应了景,弄不好就得出大事啊。

    不过实际情况似乎比他想象中要好,等他急匆匆骑车赶到了目的地,倒是稍微松了口气。

    因为他隔着大老远就观察门口,没见着什么公安局,海事局,海关方面的领导,虽然等在门口的人也比平日里多了一些,足有五十多人。

    但看着这些人的外貌倒还正常,好像就是普通的人。

    “您是场站管理办公室的汪科长吧,我叫齐彦军,是大刀国际贸易公司的总经理,今天带人带车过来提柜,给您添麻烦了,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汪海刚骑车骑到门口,都没容他主动询问情况,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人,带着两个随从迎面向他走来,主动伸出手来打招呼。

    “哦,你好你好。齐经理,别客气,你叫我老汪就好了。”

    汪海连忙下车与齐彦军握手。

    他和齐彦军属于初次见面,但以貌取人是必然的。

    对方样貌出色,风度翩翩,西服一看就是名牌货,虽然公司名字没听过。

    但对方居然是组团来的。

    他颇有点怀疑对方有几分来历,自然也不好拿大。

    果不其然,对方是不是“二代”不知道,但起码对港口取货的事儿门清。

    要知道,来货场提柜手续繁杂,不但需要准备有效的提货凭证,如提单正本或电放提单副本,以及身份证明文件。

    而且进口货物还需提供报关单和进口许可证等海关放行文件,确保货物已清关。

    此人虽然嘴上还在客气,说“不敢不敢”,可手脚却一点不停顿,相当利索地从包里翻出一大摞手续文件来。

    “汪科长,我们的手续都在这里了。我们这批货一共二百四十个标准柜,今天我们打算先运走八十八个,剩下的咱们改天再说,您看可以吗?”

    跟着还回头一比划,继续介绍道,“这些人都是我们公司对口单位的。他们今天来只是等着提货的,手续方面他们不管,一切都由我和您对接。您有事问我就行。”

    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是组团来的,汪海一听就愣住了。

    “原来一面都是一起的呀,只是……今天你们就要一下提走八十八个标准柜?这也太多了!敢情那些排队的车都是你们的呀。我说,既然要提这么多的货,你们怎么就不能提前打个电话,跟我们预约一下呢?”

    齐彦军赶紧道歉,“对不住啊。实话跟您说,我们原本今天也就是想拉走五十标准柜的。可有些事情的确是意料之外的情况。原本约好的对口单位,有两家冶金厂因为原料不足都要停工了,听说我们的货到了,这不急着弄回去嘛。好几百号工人就等着这批原来呢。所以人家就提前过来了。还得请您多担待,下回我们一定注意。”

    跟着,还让人拿过来一个手提袋,里面是四条玉溪香烟,足够整个办公室的人分的了。

    如此,汪海才算做罢。

    不过再一翻材料的具体内容,他又吃惊了,甚至忍不住叫出声来。

    “什么?你们这公司是民营资质?我还没见过民营企业有搞进口贸易嘛?你确定你这些材料都是属实的嘛?真的没有弄虚作假嘛?”

    说起来这还真不是他故意难为,或是大惊小怪。

    主要还是这个年代特殊。

    哪怕改革开放这么久了,可国家的进出口业务仍然几乎完全掌握在外贸部门的手里。

    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能从外贸部门的手指缝隙里捡点漏儿。

    但无一例外要么是合资企业,要么是有强大背景的国资三产,他还真没见过一个民营企业资质就能搞进出口贸易的,还带来这么多车,带来了这么多所谓的对口单位的同志。

    事实都透着反常,他又岂能不担心遇到了骗子?

    只是话说回来了,万事无绝对,真金终究不怕火炼。

    特批的手续齐彦军可是带着复印件的,一看居然是管着外贸局,“第一部委”的红章,汪海就有点傻眼了。

    而且完税证明,海关安检、清关手续什么的都齐全,完全合法合规,汪海也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再加上那些对口单位的同志们也都带着工作证呢,各自拿出证件来,居然不少都是有头有脸的单位,汪海就更无话可说了。

    实际上到了这个地步,他就是想不放行也不成了。

    因为处处都透着这个齐彦军身上蹊跷,来历不一般。

    汪海颇有些自知之明,他不认死理,不跟自己不理解的事儿较真。

    反正只要对方手续是真的就行,他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好,就没什么责任。

    于是再三确认过手续真实有效,开具提柜单,注明集装箱位置、箱号等详细信息,就让人开闸放行了。

    而且为了方便对方提柜取货,还额外多给齐彦军他们多找了几个调度员和现场管理,去安排现场工作。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好奇心终究难以熄灭,在会计给齐彦军算需缴纳相关码头费用,如堆存费、装卸费等的时候,他忍不住还是出言问了几句。

    “齐经理,你们这公司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啊?居然一进口就是二百多个集装箱,比好多国有企业货都多呢?”

    却没想到齐彦军说,“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就是来自日本的一些旧货吧。什么都有,日用百货,服装家电,家具乐器,铁锭铜锭什么的。反正这些我们报税单子上都有。其他的东西,以后搞不搞我也不清楚。”

    “啊,这么杂啊?”

    汪海真的想不通,这都成杂货铺了,反正真没见过这样搞进口贸易的公司。

    “那你们这些对口单位都是和你们合作什么啊?我看不光冶金厂、还有科研所,机械厂,电器厂和农业大学呢。难道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从你们手里搞几个箱子的旧货?再说了,你们进这些东西,也需要不少外汇额度吧?你们把货大老远的运回来,给海关交税就不说了,光我们码头的费用就得收你们小二十万。我就奇怪了,你们公司卖旧货给这些对口单位,那能赚到钱吗?何况日本货就那么好?就连旧的玩意都让人抢着要?”

    他都没好意思说是对方是收破烂的。

    却没想到他这话一说,齐彦军反而乐了,拿出烟来招呼他一起抽,同时给他揭秘。

    “您觉得好奇吧,其实我一开始来办这件事也摸不着头脑,不过等我真正弄清楚我们老板的想法,我就不好奇,还有点小小的佩服了。”

    “怎么回事?那你说说呗。”汪海接过烟来,跟着用齐彦军的打火机点着了。

    “是这样的,我们老板啊,他本身是在日本经商的,日本就有赚钱的买卖。所以他弄回这些东西压根不占外汇额度。关键是他弄回来的不少东西,他本身也没想着赚钱。像那些冶金厂需要的金属锭,都是不掺杂任何杂物的纯锭。比国内的破烂可强多了。价格也比国内调剂价格低。我们运回来的成本能持平就不错,要的就是支援国家建设,为平稳原材料市场尽点力。”

    “还有你看农业大学要拉走的五个集装箱,那里面不是别的,是日本的农业机械,我们老板也是低价收来的,送回来的都是还能用的。而且一分钱不要,白送给农业大学和机械厂,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有用,根据日本人的机械学习他们的思路,设计或者仿制出适合咱们自己用的农业机械来。”

    “还有那些知名的家电厂,可是我们老板要我们搜集资料挨个打电话联络通知的。海尔,美菱,厦华,乐华,扬子,古桥,春兰,金星,长虹,小天鹅,白菊……每家也是一个集装箱的家电。同样也是白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国内的家电行业尽快造出媲美日本的家用电器来……”

    “什么?等等等等,你说白送?你别开玩笑了!”

    汪海真的听傻了,他就不相信天底下会有这样的事儿。

    “要是一件两件好说,家电,农机,这都按照集装箱送,这得送出多少钱去啊。“

    然而齐彦军却仍旧坚持,“嗨,要不然说我们老板的本事和人品让人佩服呢。我也不瞒您,我呀和我们老板原本都是皮尔卡顿公司的,我们现在算是单干了。可你别看他在日本忙着赚钱,而且赚了不少钱,但对咱们自己人,那真的没的说。反正这事我懵不了人,是不是真的您去问问那些人不就明白了嘛?他们是不会帮我说瞎话的……”

    这话确实到位,汪海立刻没话说了。

    但心里的震惊却没少了半点。

    他虽然还一时无法置信,但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是乐于见到的。

    而且确实得承认,看今天来的那些人都是欢天喜地的,看着情绪倒是不假。

    不得不说,人家要是这么干了,那真的有气魄。

    办出这样的事儿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皮尔卡顿公司?

    外企出来的人就这么有本事嘛?

    要是能见个面就好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镶黄旗的小说国潮1980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全文阅读国潮19805200国潮1980无弹窗国潮1980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镶黄旗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