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卷:拾穗儿 第28章-传光

拾穗儿 最新章节第一卷:拾穗儿 第28章-传光 http://www.ifzzw.com/383/383562/
  
  
    绿皮火车终于驶进戈壁边缘的县城车站时,拾穗儿攥着车窗的手已经麻了。

    车窗外的风景从京城的高楼大厦,渐变成低矮的土坯房,最后彻底被连绵起伏的沙丘吞没——风裹着沙粒拍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奶奶阿古拉在耳边絮絮叨叨的叮嘱,熟悉又亲切 。

    她拎着陈阳送的科研设备箱,怀里揣着那本夹着沙枣糖纸的《沙漠生态研究年鉴》,刚走下火车,一股带着沙砾的热风就扑了满脸。

    眯眼望去,车站广场的土路上,停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斗边缘锈迹斑斑,车把上绑着块褪色的蓝布,车座旁还挂着个瘪了一半的水壶,村长正踮着脚朝她挥手,嗓门大得盖过了风沙声:“穗儿!这儿呢!你奶奶一早就让我来等,怕晚了让你晒着!”

    拾穗儿快步走过去,刚要帮忙搬箱子,就被村长拦住:“你别碰,沉!这箱子里装的都是你给娃们带的宝贝吧?”

    他说着,小心翼翼地把设备箱抱进车斗,又从车座下掏出个布包,里面裹着两个热乎乎的烤红薯:“你奶奶烤的,说你路上肯定饿,让你先垫垫肚子,甜得很!”

    三轮车在戈壁公路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车斗里的设备箱时不时撞一下车帮,发出轻微的“砰砰”声。

    拾穗儿坐在村长旁边,一手抓着车把,一手护着怀里的书,目光扫过路边的风景——稀疏的沙棘丛歪歪扭扭地扎根在沙地里,远处的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连村口那棵老沙枣树,都比三年前更显沧桑,枝桠上挂着的沙枣又小又青,一看就是今年风沙太大,收成不好 。

    “村里这两年还是老样子,风一刮,出门都得眯着眼。”

    村长叹了口气,腾出一只手擦了擦额头的汗,“你奶奶身子不如从前了,去年冬天冻着了,腿脚就不太灵便,可还是天天去捡铁渣,说要给你攒学费,拦都拦不住。”

    拾穗儿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红薯都不觉得烫了。

    她想起临走前陈阳塞给她的沙枣糖,想起奶奶在电话里说“我身子好得很,你在京科大学好好读书”,鼻子突然就酸了——奶奶总是这样,把苦都藏在心里,把甜留给她 。

    三轮车刚拐进村子,就看见土坯房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阿古拉拄着拐杖,身上裹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头发全白了,像落了层雪,却还是踮着脚朝路口望。

    看见三轮车,她连忙拄着拐杖往前走,步子有些踉跄,拾穗儿跳下车,快步跑过去扶住她:“奶,您怎么出来了?风这么大。”

    “盼着我穗儿回来嘛。”

    阿古拉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紧紧攥着她的胳膊,指腹摩挲着她的袖口,“瘦了,京城的饭是不是不合胃口?快进屋,炕烧得热乎,我给你煮了沙枣粥,还温着呢。”

    进了屋,拾穗儿才发现,土坯房的院墙新砌了半截,是用黄泥和碎石头混着砌的,墙根下堆着奶奶捡的铁渣,比三年前更多了,像座小小的小山。

    炕桌上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沙枣粥,旁边放着一碟沙枣干,是奶奶特意挑的最饱满的那种,还有一个白面馒头——想必是奶奶舍不得吃,特意留给她的 。

    那晚,祖孙俩坐在炕头说话,阿古拉摸着她的金奖牌,眼泪掉在上面,顺着奖牌的纹路往下淌:“咱穗儿出息了,给戈壁争光了。”

    拾穗儿却红了眼眶,她拉起奶奶的手,看见手背上裂了好多口子,缠着发黄的胶布,有的地方还渗着血珠:“奶,您别再去捡铁渣了,我现在能挣钱了,能养活您了。”

    “傻丫头,奶奶还能动。”

    阿古拉拍了拍她的手,笑着转移话题,“村里的娃们听说你回来了,都想来看看你,说要听你讲京城的事,讲京科大学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拾穗儿就跟着奶奶去了村里的临时学校——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布糊着,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像是随时会破。

    孩子们坐在用木板拼的课桌上,桌面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露着钉子尖。

    老师是村里唯一读过高中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本卷边的课本,声音沙哑地领着孩子们念课文,孩子们的声音却不大,像是怕把屋顶的茅草震下来 。

    拾穗儿站在门口,看见最前排的小石头,手里攥着一本缺了封面的语文书,书页上的字迹被风沙吹得模糊不清,他却看得格外认真,嘴唇跟着老师一起动。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课本少了好几页,就用草纸抄了贴在上面,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工工整整。

    墙角的炉子没生火,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攥着铅笔,写字时手都在微微发抖 。

    “之前县上说来给咱盖新学校,可资金不够,就一直拖到现在。”

    阿古拉叹了口气,指着远处的沙丘,“娃们懂事,知道读书不容易,每天天不亮就走几里路来上学,刮风下雨也不缺课。小石头去年冬天发烧,还硬撑着来上课,说怕落下功课,赶不上京科大学的姐姐。”

    拾穗儿看着孩子们眼里对知识的渴望,心里像被沙枣核硌了一下,又酸又疼。

    她想起自己当年在沙堆上演算的日子,想起李叔叔冒雨推车送她去镇中学高考的那天,想起陈阳在站台抱着设备箱跑向她时的模样——

    陈阳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还说“我会一直支持你”。

    一个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清晰:她要帮这些孩子,帮戈壁的娃们走出沙堆,让他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让他们也有机会走进京科大学的校门 。

    回京城的前一天,拾穗儿去了村头的沙枣林。

    那棵老沙枣树还在,枝桠比三年前更粗了些,却还是顽强地扎根在沙地里,挂满了青涩的沙枣。

    她坐在树下,掏出纸笔,一笔一划地写“戈壁助学计划”——要给孩子们募集图书、文具,要组织京科大学的志愿者来辅导功课,要让他们知道,沙漠之外还有大海、有高楼、有更广阔的世界。

    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她加油,又像是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又响亮 。

    回到京科大学时,秋意已经染黄了校园里香樟树的叶子。

    拾穗儿没顾上休息,直奔学院办公室,把写好的计划材料放在张教授桌上。

    纸页上,她用红笔标注出戈壁孩子的现状:“现有临时校舍1间,破旧不堪,冬季无法御寒;学生42人,人均课本不足1本,缺乏课外读物及教学设备;教师1名,教学资源极度匮乏。”

    字迹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浸着她的决心,也浸着戈壁孩子的期待 。

    “我报名!”

    清脆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拾穗儿回头,看见陈阳抱着一摞表格站在那里,白衬衫领口别着支钢笔,袖口还沾着点实验用的蓝色颜料——想必是刚从京科大学的实验室跑过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他快步走到桌前,拿起笔在报名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工整有力,在“负责事项”那一栏毫不犹豫地填了“物资统计、场地协调”。

    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像戈壁的星星:“你放心,物资进出我都记在表格里,每一笔都清清楚楚,绝对不会出岔子。孩子们需要什么,咱们就从京科大学募集什么,绝不马虎。”

    拾穗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陈阳在京科大学的专业课每周有八节课,还有三次实验,忙得连吃饭都要赶时间,却还是第一时间赶来报名。

    “班长,你……”

    她刚想说“不用这么辛苦”,就被陈阳打断:“咱俩谁跟谁啊,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说了,我还想跟着你一起帮戈壁的孩子呢,听你说他们那么懂事,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也算咱京科大学学子对西部的一点心意。”

    他挠了挠头,耳尖悄悄泛红,像是怕被看穿心里那点小心翼翼的心意 。

    助学计划的第一站,选在京科大学附近的阳光社区。

    那里住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们放学后没人辅导功课,只能在社区广场上追逐打闹,身上的衣服沾满了灰尘,手里攥着捡来的小石子当玩具。

    第一次去时,拾穗儿抱着一摞从京科大学同学那里募集来的图书,刚走进社区活动室,就被一群怯生生的孩子围住。

    最小的妞妞躲在门后,睁着大眼睛看着她,手里还攥着半截快用完的蜡笔,蜡笔头都被捏得变了形。

    虎头虎脑的小石头则凑到书旁,指着一本《动物世界》问:“姐姐,这里面真的有沙漠里的骆驼吗?它们是不是真的不用喝水就能走很远的路?姐姐在京科大学,是不是见过好多好多这样的书?”

    “当然有,”

    拾穗儿蹲下身,温柔地翻开书,指着骆驼的图片说,“姐姐的家乡就有骆驼,还有能在风沙里结果的沙枣树,等你们学好知识,姐姐带你们去戈壁看看好不好?那里的星星特别亮,沙枣特别甜。至于京科大学,里面有好多好多书,以后你们好好学习,也能去那里读书,看更多有趣的书。”

    她刚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陈阳扛着两张折叠桌,满头大汗地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

    “不好意思,路上堵车,来晚了!”

    他把桌子放在地上,麻利地展开,又从袋子里掏出黑板擦、粉笔,还有几盒崭新的橡皮。

    “我问社区阿姨了,说孩子们的橡皮都快用完了,就多买了几盒,还有这个——”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分给孩子们,“甜的,吃完学习更有劲儿,就像戈壁的沙枣一样甜,等你们学好了,咱们还能去京科大学的图书馆看书呢。”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的下午,陈阳都会提前半小时到社区。

    他会先把活动室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用抹布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连桌角的灰尘都不放过。

    再把图书按年级分类放好,在每本书的扉页贴上“戈壁助学计划”的小标签,标签上画着小小的沙枣树——是他熬夜用彩笔描的,树干歪歪扭扭,却充满了生机,旁边还写着“京科大学志愿者赠”。

    最后,他还会在角落里放一摞小凳子,因为他注意到妞妞总爱坐在角落画画,特意找社区借了最舒服的那几张,还在凳子上垫了棉垫,怕孩子着凉 。

    慢慢的,他摸清了每个孩子的喜好。知道妞妞喜欢画画,下次来就带了整套的水彩笔,还是她最爱的粉色包装,笔帽上印着小兔子,连调色盘都买了卡通图案的——是他特意从京科大学附近的文具店挑的。

    听说小石头痴迷科普,就从家里翻出珍藏的《自然百科》,那是他小时候爸爸送的生日礼物,书页里还夹着他做的笔记,用彩色笔标注着重点,他特意把关于沙漠、骆驼、沙枣树的章节折起来,方便小石头翻看,还在旁边写了“京科大学图书馆有更多科普书”。

    连社区里最内向的小宇,他都记得对方爱吃甜,每次都带块水果糖,悄悄塞在小宇的课本里,还在糖纸上画个笑脸,怕孩子觉得孤单,偶尔还会给小宇讲京科大学的校园故事,说里面有大大的操场和种满花的小路 。

    有次辅导结束,孩子们都被家长接走了,拾穗儿和陈阳留下来收拾东西。

    她蹲在地上捡散落的粉笔头,把还能用的小心地放进粉笔盒里,舍不得浪费一根;陈阳则在一旁叠桌子,动作熟练,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是画痕的黑板上——上面有妞妞画的沙枣树,树干歪歪扭扭,却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旁边还画了座小小的学校,写着“像京科大学一样漂亮”。

    还有小石头写的“我想去戈壁看骆驼,想去京科大学读书”,字迹虽然稚嫩,却写得格外用力,笔画里满是期待 。

    “拾穗儿,”

    陈阳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像是怕打破这份安静。

    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转过身看着她,眼神认真得让人心慌,脸颊泛着淡淡的红,像是鼓足了全身的勇气。

    “和你一起做事,我觉得特别踏实。不管是之前备赛熬夜改方案,还是现在来社区辅导孩子,只要跟你在一起,就觉得心里特别亮堂,像戈壁的星星,特别耀眼,能照亮我想走的路。在京科大学认识你,是我最幸运的事。”

    拾穗儿的动作顿了顿,指尖捏着的粉笔头差点掉在地上。

    她抬起头,看见陈阳站在光影里,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唇动了动,像是下一秒就要说出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她的心跳突然加快,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她知道陈阳要说什么,那些在京科大学备赛时他默默留的灯、桌角温着的牛奶,那些来社区时他提前准备的文具、记着孩子喜好的小本本,还有看她时眼里藏不住的温柔,她都懂,都记在心里 。

    “我……”

    陈阳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刚要把“我喜欢你”这四个字说出口,就被拾穗儿打断了。

    她猛地站起身,手里的粉笔盒差点歪倒,声音有些发紧,却故意装作平静。

    “班长,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现在助学计划刚起步,还有很多事要做,村里的孩子们还在等着图书和文具,戈壁的学校还没影子,我还想把更多精力放在京科大学的学习和这些事上,对不起。”

    她不敢看陈阳的眼睛,只能低头盯着地上的粉笔灰,心里像被沙枣核硌得生疼,又酸又涩。

    她不是不喜欢,只是不能——奶奶的白发、村里孩子冻红的小手、土坯房里破旧的课本,还有京科大学学业的压力,这些都压在她的肩上,她不能因为儿女情长停下脚步,不能辜负那些期待的目光 。

    陈阳愣了愣,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里的光像被风吹灭的灯,瞬间暗了下去。

    他张了张嘴,想说“我可以等”,想说“我能帮你一起扛,咱们一起在京科大学学好知识,再一起回戈壁”,可看着拾穗儿泛红的眼眶,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怕给她压力,怕她为难,最后只是扯了扯嘴角,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没事,是我太急了。你别往心里去,不管怎样,你的事,我都支持。不管是助学计划,还是戈壁的学校,我都陪着你,在京科大学我帮你整理资料、募集物资,以后你回戈壁,我也能帮你搞生态研究,你放心。”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颗包装好的沙枣糖,糖纸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琥珀色的糖块,上面还印着小小的沙枣树图案——和他之前送她的那颗一模一样。

    “之前听你说爱吃甜的,这个是我托人从西北买的,跟你家乡的沙枣一个味道,你尝尝。以后在京科大学要是想家了,就吃一颗,像奶奶在身边一样。”

    他把糖塞进拾穗儿手里,指尖碰到她的手,又飞快缩回去,像是怕被她拒绝,也怕自己忍不住流露出失落 。

    拾穗儿接过糖,糖纸在手里捏得发皱,心里却暖得发烫。

    她知道陈阳的家乡在南方,根本不产沙枣,这糖肯定是他跑了京科大学附近好几个特产店才买到的,还特意找了印着沙枣树的糖纸——

    他记得她的家乡,记得她的喜好,记得她在京科大学会想家,连被拒绝的话,都怕她难过,说得那么小心翼翼 。

    两人沿着京科大学的校园小路往回走,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一前一后,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陈阳走在后面,看着拾穗儿的背影,手里还攥着另一颗沙枣糖——本来想自己留着,可想到她刚才泛红的眼眶,又悄悄放进了她的书包侧袋里。

    他的指尖蹭过书包上挂着的沙枣树钥匙扣,那是他亲手刻的,木头纹路里还藏着未打磨干净的细刺,像他此刻藏不住的心意 。

    他想,没关系。等她把戈壁的学校盖起来,等孩子们捧着新课本坐在亮堂教室里,等她在京科大学的功课告一段落,等她终于敢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人——他会带着更甜的沙枣糖,陪她回村头的沙枣林,看那棵老沙枣树结果,就像他从站台送她离开那天起,默默等着的那样:等风沙停歇,等理想开花,等她愿意转身,接住他藏了很久的真心 。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万宏的小说拾穗儿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拾穗儿最新章节拾穗儿全文阅读拾穗儿5200拾穗儿无弹窗拾穗儿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万宏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