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军感觉击败了唐军,正得意洋洋呢,唐军的炮弹突然倾泻而出,全部砸到峡谷附近。这里的大食军密集地部署在峡谷和两侧的小山上,在唐军炮火的急速射击下,躲避不及,大量大食军被炸死炸伤。
唐军的炮兵持续射击,大食军开始顶不住了,开始向后溃逃,唐军的炮兵也搞起了延伸射击,追着他们又打了一阵才停火。
唐军先锋部队趁势出击,这次是真正的向峡谷发动进攻,此时峡谷处只有少量残存的大食军,被唐军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第五路军顺利占领阿洛拉峡谷。
索凌超不禁赞道:“大帅因势而变,这次用炮兵作为杀器,顺利拿下峡谷,真是用兵如神。”
宋朝隐淡定地说:“我们前面遇到的峡谷,山高谷长,敌军兵力分散,用炮兵不合适,只能用步兵一个个打掉他们的据点,这里不同,峡谷短小,敌军集中,正是发挥炮兵的好时机。”
唐军通过阿洛拉峡谷后,大食军再也无限可守,只能靠沿途袭扰迟滞唐军的行动,唐军依然采取抱团行动,袭扰的大食军倒也无可奈何。
第五路军在经过了一片丘陵地带后,终于接近白衣大食的都城科尔多瓦。
唐军一上来就攻打其首都,这可把埃米尔拉赫曼二世给急坏了,立即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向科尔多瓦集中。
科尔多瓦西靠大山,东临大河,易守难攻,第五路军决定在科尔多瓦的东南、东北方向各架设一个桥梁,然后渡河进攻科尔多瓦。
白衣大食总共聚集了四万多兵力,岂会让唐军顺利架桥,他们拼命向唐军的架桥部队进攻,导致唐军无法顺利架桥。
宋朝隐心想,既然大食军不让架桥,就不架桥了,咱架大炮。第五路军的所有大炮在河东岸架好以后,轮流向城内轰击。
宋朝隐站在一个高地上,指挥炮兵重点轰击大食的皇宫、官衙、兵营,炸的拉赫曼二世急忙从皇宫里逃出来,其他官员和士兵也到处乱逃,城内乱了套。
宋朝隐在高地上看他们又躲到别的地方,指挥炮兵再向新的地方轰炸,逃到哪炸到哪,不停地炸。
唐军连续轰炸了三天,城内的王公贵族和官兵百姓都开始受不了,纷纷向城北的山区逃去。
宋朝隐还不停手,又让炮兵轰了两天,城内的人员逃了大半,宋朝隐这才强行架桥,过河进攻科尔多瓦。
由于很多兵营被炸毁,大食军很多都逃跑了,这次唐军的架桥行动很顺利。唐军过河后,直接向科尔多瓦城内发起攻击。
城内已经残破不堪,只有一些残兵败将,被唐军三下五除二解决掉,第五路军顺利占领科尔多瓦。
由于唐军连续轰炸,城内残破不堪,城内的的物资大都被拉赫曼二世和其他军民带走,相当于是一个废城,已经没什么占领的意义。
宋朝隐决定继续采取攻打伊德利斯的模式,兵分两路。由邓绍坤带领四个新罗团和三个扶桑团向西南方向进军,到达沿海城市罗塔城,在那里留下一个新罗团,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北进攻。宋朝隐则带领镇罗军向北进攻,拿下白衣大食的北部重镇托莱多。
宋朝隐在科尔多瓦留下的居民中了解到一个情况,拉赫曼二世等大食人属于外来民族,信仰大食教,伊比利亚本地的居民则是信仰西罗教,并不服大食人的统治。
宋朝隐觉得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因素,于是让人写了一个布告,再让人翻译成本地文字,又找了几个本地人大量誊抄,搞了几百份布告,到处张贴。
布告核心的意思是,唐军来了以后,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宗教,信仰西罗教的居民也不必另外多缴纳赋税。
这个布告在科尔多瓦周边口口相传,那些信仰西罗教的居民自然转而拥护唐军,不再支持拉赫曼二世,甚至有人甘愿作为向导,带领唐军去托莱多攻打拉赫曼二世。
宋朝隐发现这个策略有效,又让人誊抄了一些布告,然后率军带着这些布告向北进军。
唐军北进的过程中,每到一地就张贴一些这样布告,搞得大食军中信仰西罗教的士兵纷纷逃亡,沿途的很多城镇也不抵抗唐军,甚至招引唐军打跑大食军。
由于唐军的攻心政策,那些信仰西罗教的臣民和士兵不再追随拉赫曼二世,只有一些信仰大食教的死忠还跟着他,拉赫曼二世搜集了两万残军,困守托莱多。
第五路军抵达托莱多附近后,汲取上次的教训,提前将部队撒开,在托莱多东侧河流的上下游远离城市的地方,各自架设一个桥梁,然后唐军从桥梁渡河,再从东西两个方向包抄托莱多。
这次唐军将城市死死包围,不再给拉赫曼二世逃跑的机会,然后开始从城西发起主攻。
这些留在拉赫曼二世身边的都是纯正的大食人,他们都是死忠部队,拼命抵抗唐军的进攻。宋朝隐没想到托莱多的抵抗意志挺强,不断往城里增派部队,加强打击力度。
大食军的抵抗只能激起唐军的愤慨,他们不再留手,见到大食军就是一通射击,沿着街道一路扫荡过去。一些大食军还高呼着圣战的口号向唐军集体冲来,唐军就用密集的子弹回应他们,成全他们杀身成仁的夙愿。
在唐军的大规模杀戮下,大食军的信仰也开始不管用了,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可是城市被围的死死的,那些逃跑的大食军还是被打回来,非死即降。
拉赫曼二世也吓坏了,唯恐投降的晚,会被唐军毙掉,立即命令手下挥舞白旗,向唐军投降。
拉赫曼出逃所带的财物都集中在托莱多的府库中,这下第五路军发了一笔小财,宋朝隐也拿出一部分犒赏部队,然后在此休整两天。
宋朝隐认为,托莱多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位置重要,城市也基本保持完好,决定在此处留下一个新罗团,看管拉赫曼二世和一些骨干分子,其他投降士兵则缴械后全部释放。
第五路军拿下托莱多以后,继续向北扫荡过去,剿灭白衣大食残余力量,然后继续向北,进攻北部几个小国。
宋朝隐首先进攻正北方的卡斯蒂,卡斯蒂国力孱弱,只有不到一万兵力,唐军一路攻打过去,很快就打下其国都布尔戈斯,卡斯蒂宣告亡国。
第五路军然后又挥师向西,进攻莱昂,莱昂比卡斯蒂稍强一些,多支撑了几天,最后也难逃亡国的命运。
第五路军灭亡莱昂后,沿着杜罗河西进,一直抵达海边的城市波尔图,邓绍坤早就率军占领此处,等待宋朝隐前来汇合。
至此伊比利亚的战事基本结束,只剩东北方向的一个小国纳瓦尔,不足为虑。宋朝隐和诸将在此开了一个庆功宴,让这里的伊比利亚女子奏乐献舞,也算腐败了一回。
宋朝隐认为波尔图这个城市位于杜罗河入海口,可以控制伊比利亚北部,位置重要,决定在此留下一个新罗团,然后率军乘船启航向东北方向驶去。
船队在路过纳瓦尔时,宋朝隐想起这个伊比利亚东北部的小国也要灭掉,于是派出一个将领,带着三个扶桑团下船,经过几天的进攻,拿下其首都潘普洛纳,算是灭掉了纳瓦尔,这才带着部队向英格兰一带驶去。
此时的英格兰,处于七国时代末期,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已经统一了英格兰的南部,在伦敦建都,并击败了北方的麦西亚王国。此时,北欧的丹麦人大举入侵英格兰,占据了英格兰东北部,与威塞克斯王国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宋朝隐通过前期的情报,知道个大概情况,认为英格兰两强相争对唐军非常有利,决定先在英格兰南部登陆,先灭掉威塞克斯,再赶走丹麦人。
第五路军的船队绕过布列塔尼半岛后,在英格兰南部的沃辛一带成功登陆,而后向北进军,兵锋直指伦敦。
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正在北方与丹麦人对峙,听说唐军从南方攻来,匆忙与丹麦人达成协议,在北方割让了一块土地给丹麦人,然后就率领主力返回伦敦,并召集各路人马勤王,要死守伦敦城。
宋朝隐认为,第五路军既然有水军优势,就要利用,部队在沃辛登陆后,他令副将邓绍坤带着水军和剩下四个襄人团,从泰晤士河口驶入,从侧后袭击伦敦,与宋朝隐率领的主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由于威塞克斯准备的十分仓促,将兵力收缩在伦敦附近,宋朝隐率领镇罗军向北进展的十分顺利,一直打到伦敦以南的地域。
埃格伯特集结了三万大军,在伦敦以南的克洛伊登防守,准备在这里堵住唐军。
威军占据在一个较高的山丘上,他们在前一排巨盾构成一道坚固的防御墙,其后的部队由步兵、弓箭手和骑兵构成,步兵手持巨斧,骑兵手持利剑,颇有一些声势。
宋朝隐看出来,如果贸然用步兵攻击,对方有盾墙作为掩护,不管是射箭还是投掷标枪,都会对唐军产生较大的杀伤。
宋朝隐命令全军缓慢前进,到了合适距离后,停止前进,步兵在前掩护,炮兵立即架炮,对威军的阵地开始炮击。
顷刻间,一发发炮弹落到威军的阵地中,威军被炸的人仰马翻,乱做一团。炸了一会后,威军的骑兵向后撤离,步兵和弓箭手全部散开趴在地上,以减少炮弹的的杀伤。
宋朝隐看到威军的阵型已经被打乱,立即命令第一批前锋部队出动,沿着山坡向上面的威军攻击。
没想到埃格伯特临危不乱,立即命令威军恢复阵型,反击唐军的进攻。刚才还趴在地上的威军,立即拿起大盾,重新构建了一道盾墙,部队全部躲在盾墙后面。
待唐军抵近后,开始用火枪对威军射击,但是被威军的盾墙挡住。同时,威军步兵向唐军投掷标枪,弓箭手向唐军射箭,对唐军造成了杀伤。
没逮到兔子,反被兔子蹬了一腿,宋朝隐气坏了,命令前锋唐军撤退,让炮兵继续向威军轰击。这次唐军轰击的更加猛烈,更加持久,威军尽管疏散隐蔽,但还是有很多人被炸死炸伤。
正在此时,原来向后撤离的威军骑兵绕了一圈,从右侧向唐军阵地发起进攻。宋朝隐立即命令炮兵调转炮口,向威军骑兵射击,同时让步兵调转阵型,准备用火力歼灭这股骑兵。
山上的威军认为,如果继续死守山头,将会被唐军各个击破,也趁机拿着盾牌和武器向山下袭来。
宋朝隐认为,那些骑兵防护能力不强,步兵的火力足以应付,威军的盾牌防御力强,必须用炮兵来打,于是分出一半步兵向右防御威军骑兵,炮兵和另外一半步兵攻击威军步兵。
威军骑兵接近唐军阵地后,在唐军持续的火力打击下,不少人中弹落马,就不敢再向唐军冲锋,只敢在远处逡巡徘徊。
唐军炮兵调转炮口需要一些时间,威军趁这个间隙向下移动了不少距离。唐军炮兵再射时,只能射到其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已经推进到唐军前方火枪的射击距离内。
威军后半部分被唐军打的伤亡惨重,但是前半部分趁机往前向唐军继续推进,并利用盾牌的掩护,用弓箭、标枪杀伤唐军。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