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舟那番“深情告白”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观澜文化”的品牌热度居高不下,连带着公司股价(如果他公司上市了的话)和所有相关业务都迎来了爆炸式增长。那座1:1复原的“观澜观”总部,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圣地,尽管普通人只能远远观望,但这丝毫不影响大众对那个“神秘道长”和这段“仙凡奇缘”的狂热想象。
媒体们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各种版本的“仙子道长”形象层出不穷:有的将她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点化有缘人的世外真仙;有的则编织出更狗血的剧情,暗示林逸舟是某位古代修士转世,与道长有着宿世情缘。林逸舟对此一律不置可否,这种模糊的态度反而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他甚至“顺应民意”,授意团队推出一系列围绕“仙子道长”IP的周边产品。限量版的“仙子同款”沉香(号称按古方研制,价格堪比黄金)、印有模糊仙子侧影剪影的“念怀”系列手帕……都成了被疯狂抢购的爆款。火姐甚至策划了一个线上活动——“寻找你身边的仙子”,鼓励网友分享遇到过的“奇人异事”,将话题热度推向新一轮高潮。
林逸舟完美地扮演着深情、感恩的成功企业家角色。在镜头前,他谈及“仙子”时眼神总是恰到好处地流露出怀念与感激;在公司内部,他将复原的道观维护得一丝不苟,甚至专门设了一间静室,声称是留给“那位道长”的,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那永远只会空着。
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喧嚣散尽,林逸舟独自站在复原的庭院中,望着那口依靠高科技水泵循环制造“取之不竭”假象的水缸时,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荒谬和心虚。
眼前的雕梁画栋,比记忆中的观澜观更加精美、坚固,却少了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拙和……真实的气韵。这里的“静谧”是靠顶级隔音材料实现的,而非那种仿佛能吸收一切声响的玄妙力量。那个被他放在神坛上、用来营销的“仙子”形象,与他记忆中那个会认真计算“瓦片损耗费”、袖子里能掏出A4纸和印泥的清微观长,差距何止千里。
他成功地消费了那段奇遇,将它变成了自己商业版图上最亮眼的一块招牌。但每当这时,他就会下意识地抚摸 胸口,那里贴身放着那张真正的欠条。泛黄的纸张,朴素的毛笔字,鲜红的手指印,像一块烙铁,提醒着他一切的起源并非浪漫的童话,而是一场始于狼狈、明码标价的“债务”。
“我这是在帮你扬名立万啊,清微观长。”他有时会对着空气自嘲低语,“你看,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你点化了我这么个‘成功人士’,香火钱……不,品牌价值飙升。你那五千八百八十八,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五十八亿了。”
但他很清楚,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漂亮话。那个真正的清微,会在意这些世俗的名利吗?她恐怕更在意的是“因果”本身。
这种隐秘的心虚,在不久后的一次高端酒会上被推向了顶点。一位与他公司有合作的文化界泰斗,半开玩笑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逸舟啊,你那个故事讲得是真好!现在圈子里都传遍了,说你是个营销天才!这‘深情人设’立得,比投几个亿的广告效果都好!”
周围响起一阵心照不宣的附和笑声。大家都仿佛看穿了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营销,并为之叹服。
林逸舟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中却是一凛。原来在旁人眼中,那段被他视作人生转折点的真实奇遇,早已沦为一场成功的商业作秀。他巧妙地利用了信息差,将真相包裹在深情的外衣下,赢得了现实的一切。可如果……如果有一天,那位真正的债主出现,当众撕开这层华丽的包装呢?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但旋即又被一股更复杂的情绪取代——那是一种混合着强烈好奇和隐隐期待的兴奋。
他越来越频繁地拿出那张欠条查看,仿佛那不是债务凭证,而是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单程车票。
“七日为限,因果自了……”他摩挲着纸张边缘,眼神闪烁,“清微观长,我这边戏台都搭好了,锣鼓也敲得震天响。你这正主,到底什么时候才肯登场,来收你这笔……连本带利,恐怕已经翻滚到天文数字的债呢?”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张看似不起眼的欠条,所牵连的因果,远非金钱可以衡量。而他精心打造的“观澜”帝国和“深情人设”,或许正是在为那个终将到来的清算之日,搭建一个足够盛大的舞台。
这场由一场暴雨和一张欠条开始的大戏,高潮,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