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一卷:沪上惊变,骨肉离散(1-400章 第0073章双生殊途,玉佩牵心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 最新章节第一卷:沪上惊变,骨肉离散(1-400章 第0073章双生殊途,玉佩牵心 http://www.ifzzw.com/382/382689/
  
  
    江南水乡,晨光熹微。

    阿贝(莫贝贝)挽着裤脚,站在及膝的河水里,清凉的河水拂过她的小腿,驱散了夏末的余热。她手中拿着一根自制的简陋鱼叉,眼睛紧紧盯着水中游弋的影子。阳光透过水面,在她专注的小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几年的渔家生活,洗去了她身上可能存在的娇气,却赋予了她一种野草般的韧劲。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手臂因为常年帮忙划船、撒网而显得结实有力。唯有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偶尔在沉思时会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仿佛藏着遥远模糊的记忆。

    “阿贝,看到鱼群了吗?”岸上,养母莫婶提着竹篮喊道。

    “看到了,娘!”阿贝应了一声,屏住呼吸,看准时机,手中鱼叉猛地刺下!水花溅起,再提起时,鱼叉上赫然穿着一尾还在挣扎的肥美鲈鱼。

    “好家伙!这条真大!”莫老憨在船上看到,咧嘴笑了起来,露出被烟叶熏得微黄的牙齿,“咱家阿贝眼力准,手头稳,比爹强!”

    阿贝把鱼扔进岸边的鱼篓,抹了把脸上的水珠,也笑了。笑容纯粹而满足。她爬上船,熟练地帮忙整理渔网。动作间,挂在她脖子上、用红绳系着的半块玉佩从领口滑了出来,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莫婶看着那玉佩,又看看能干养女,眼里满是慈爱,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孩子,越长越不像渔家的姑娘,那通身的气度,偶尔流露出的对书本知识的渴望(虽然他们无力供她上学,只能偶尔听村里老秀才讲几句),都提醒着他们,阿贝的来历恐怕不简单。这半块玉佩,是他们找到她时就在她怀里的,也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他们小心保管,从未对外人提及,只盼着这玉佩能护她平安。

    阿贝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玉佩。这玉佩触手温凉,似乎能让她烦躁的心安静下来。她不知道自己为何对这玉佩如此依恋,只觉得握着它,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仿佛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唯一的浮木。她不知道,在遥远的北方,另一块玉佩,也正被它的主人紧紧握着。

    ---

    沪上,齐公馆后花园,午后。

    莹莹(莫莹莹)坐在爬满紫藤的花架下,手里捧着一本线装的《诗经》。齐家的管家齐福奉太太之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来一些旧书和笔墨纸砚,这是他们暗中接济中,林氏最珍视的部分。

    几年的贫民窟生活,让莹莹早早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她不像阿贝那样拥有奔跑于天地间的自由,她的世界是狭窄的弄堂、嘈杂的邻居和母亲日渐憔悴的容颜。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锻造了她远超年龄的沉静与敏感。她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因为她隐约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可能,也是不负父亲当年期望的方式。

    她穿着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旧式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眉眼间依稀可见生母林氏的秀雅,但更多了几分坚毅。她低声诵读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声音清脆,带着江南口音的软糯,却又透着一股认真。

    “莹莹妹妹在读诗?”一个清朗的男声响起。

    莹莹抬头,看见齐啸云站在不远处。少年身姿挺拔,穿着干净的蓝布长衫,已然有了几分沉稳的气度。他如今在洋学堂读书,课业繁忙,但仍会定期来看望她们母女。

    “啸云哥哥。”莹莹站起身,微微颔首。对于齐家,尤其是对齐啸云,她是感激的。他从未因她们如今的落魄而轻视,反而信守着儿时的承诺,尽可能地在暗中保护她们。

    齐啸云走过来,看了看她手中的书,笑道:“《诗经》很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妹妹可知其意?”

    莹莹脸微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略懂,但母亲说,读书明理更重要。”

    齐啸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看着这个在困境中依然努力向上的女孩,心中那份保护欲更甚。“林阿姨说得对。若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我虽不才,或可解答一二。”

    “谢谢啸云哥哥。”莹莹轻声道谢。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心包裹的手帕,打开,里面正是她那半块玉佩。她有时会拿出来对着光看,那玉质温润,雕刻精美,是她对那个早已模糊的“家”,对那位只在母亲梦中出现的父亲,最具体的念想。

    齐啸云见过这玉佩几次,知道这是莫伯父留下的信物,对她们母女意义非凡。他看着她小心翼翼摩挲玉佩的样子,心中不由一软,承诺道:“莹莹,别担心。莫伯伯是清白的,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你和林阿姨,一定会重回莫家故宅。”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莹莹抬头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她用力点了点头,将玉佩紧紧攥在手心。这玉佩,是她的根,也是她的念想。

    ---

    夜色深沉,南北同梦。

    江南水乡,阿贝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翻了个身。她梦见自己在一片迷雾中奔跑,手里紧紧攥着那半块玉佩,仿佛在寻找什么,却始终看不清前方。远处似乎有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身影,同样握着什么东西,向她招手,却又瞬间被浓雾吞没。

    沪上亭子间,莹莹在母亲均匀的呼吸声中缓缓睁开了眼睛。月光透过狭窄的窗户,洒在她枕边的玉佩上,泛着清冷的光辉。她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华丽却空旷的大宅里,手中玉佩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着远方另一个存在。

    她们彼此不知对方的存在,命运却因两块分离的玉佩,在冥冥之中悄然交织。

    ---

    天色说变就变,方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压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河面和船篷上。阿贝和莫老憨刚把渔船摇到村口码头,就被淋了个透湿。父女俩抱着头,快步跑向不远处河滩上那座孤零零的河神庙避雨。

    这座河神庙年久失修,供奉的河神泥塑金身早已斑驳脱落,平时鲜有人至,成了阿贝偶尔偷闲、眺望河景的“秘密基地”。

    庙宇破败,雨水从屋顶的漏洞淅淅沥沥滴落,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积起一个个小水洼。阿贝靠在门框上,看着门外如织的雨幕,听着哗啦啦的雨声,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烦躁。她下意识地又摸向胸前的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略微安心。

    “爹,你说……这河神要真灵验,为啥不保佑风调雨顺,让咱渔民每次出海都能平平安安、满载而归呢?”阿贝忽然问道,声音在空旷的破庙里显得有些突兀。

    莫老憨正拧着湿透的衣角,闻言愣了一下,憨厚地笑了笑:“傻丫头,神仙也忙哩,哪能事事都管?咱老百姓,靠天吃饭,更得靠自己。求神拜佛,不过是求个心安。”他看了看阿贝紧握玉佩的手,补充道,“就像你这玉佩,戴着心安,就好。”

    阿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不是那种只会认命的姑娘,渔村的生活教会了她与自然搏斗,也教会了她观察与思考。她看着庙外被雨水打得摇曳的芦苇丛,心里想的却是更远的地方。码头上南来北往的客商,他们口中的沪上繁华,西洋镜里的新奇世界……这些都像种子一样,悄悄在她心里发了芽。这半块玉佩,是她模糊过去的印记,也像是一把锁,锁着一个她未知的世界。她有时会想,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为何遗弃她?另一半月牙形的玉佩,又在哪里?

    雨势渐小,天边透出一抹亮光。阿贝走到河神像前,学着村里老人的样子,双手合十,像模像样地拜了拜,心里默念:“河神爷爷,我不求你让我大富大贵,只求你保佑爹娘身体安康,保佑我……有一天能弄明白,我到底是谁。”然后,她飞快地从随身的小布包里掏出早上没舍得吃完的半个糙米饼,小心翼翼地放在布满蛛网的供桌上——这是她能给出的、最珍贵的“贡品”。

    莫老憨看着女儿稚嫩却认真的举动,眼眶微微发热,别过头去,假装在看天气。

    ---

    沪上,齐公馆书房,华灯初上。

    与破败河神庙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齐公馆的书房灯火通明,红木书架上摆满了中外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墨清香与雪茄烟丝混合的气息。

    齐啸云正在书桌前温习功课,洋先生的作业并不轻松。齐老爷齐广源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申报》,看似在阅读,目光却不时扫过儿子。

    “啸云,”齐广源放下报纸,端起茶几上的紫砂壶抿了一口,“听说你最近又去看望莫家母女了?”

    齐啸云执笔的手顿了顿,抬起头,神色平静:“是,父亲。按您的吩咐,让福伯送了些米面和一些旧书过去。”

    齐广源“嗯”了一声,沉吟片刻:“接济归接济,但要把握分寸。莫家案子牵扯甚广,赵坤如今在政商两界风头正劲,我们齐家虽有些根基,也不宜与他正面冲突。暗中关照即可,莫要太过招摇,引火烧身。”

    “儿子明白。”齐啸云点头,“林阿姨和莹莹妹妹生活清苦,但人很坚韧,尤其是莹莹,十分好学。儿子觉得,能帮一点是一点,也是全了父亲与莫伯父当年的情谊。”

    齐广源看着儿子年轻却已显沉稳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欣赏儿子的重情重义,却又担忧这份义气在波谲云诡的沪上会给他带来麻烦。他叹了口气:“情谊自然要讲,但在这沪上,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你要记住,有时候,过于明显的善意,反而会害了你想保护的人。”

    齐啸云心中一震,父亲的话像一根针,刺中了他内心深处的担忧。他确实想做得更多,但现实的枷锁无处不在。他想起莹莹那双渴望知识又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眼睛,握紧了手中的笔:“父亲教诲的是,儿子会谨慎行事。”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管家齐福端着两碗冰糖燕窝羹进来。放下羹汤后,他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齐广源身边,低声道:“老爷,下面人传来消息,赵坤那边……似乎对码头新到的那批洋货很感兴趣,动静不小。”

    齐广源眉头微蹙:“知道了,继续盯着。”

    齐啸云隐约听到“赵坤”二字,心头一紧。这个名字,如同笼罩在莫家上空、至今未散的阴云,也像一根刺,扎在所有与莫家交好的人心里。他越发觉得,保护莹莹母女,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接济那么简单,更需要力量和时机。

    ---

    沪上贫民窟,亭子间夜话。

    夜深人静,贫民窟的喧嚣渐渐沉寂下来。亭子间里,一盏昏黄的电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林氏在灯下做着针线活,手指灵活地穿梭,修补着一件旧衣裳。几年的艰辛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她的脊背依然挺直,眼神中带着一种不容侵犯的倔强。

    莹莹坐在小桌前,就着灯光,认真临摹着齐啸云上次带来的一本钢笔字帖。她的字迹工整清秀,一笔一划都极其认真。

    “莹莹,天色晚了,别伤了眼睛。”林氏柔声提醒。

    “娘,我再写几个字就好。”莹莹头也不抬,轻声应道。她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她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

    林氏看着女儿专注的侧影,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楚。欣慰的是女儿如此懂事上进,酸楚的是本该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如今却要在这方寸之地,为一点学习资源而珍惜不已。

    “今天……齐家少爷又来了?”林氏状似无意地问道。

    “嗯,啸云哥哥送来一些书,还考教了我的功课。”莹莹停下笔,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他说我进步很快。”

    林氏点点头:“齐家是厚道人家,齐少爷也是个好孩子。只是……”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告诫,“莹莹,你要记住,我们莫家如今是戴罪之身,齐家能暗中接济,已是仁至义尽。我们不可过多依赖,更不能存有任何非分之想。人,最终要靠自己立起来。”

    莹莹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女儿明白。娘,您放心,我读书不是为了攀附谁,是为了明事理,长本事。总有一天,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回到莫家老宅,还要为爹爹洗刷冤屈!”

    她说这话时,眼神灼灼,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光芒。她下意识地伸手入怀,紧紧握住了那半块玉佩。冰凉的玉佩似乎因她的紧握而沾染了体温,传递给她一种奇异的力量。这不仅是父亲留下的念想,更是她背负的责任和誓言。

    林氏看着女儿,眼眶微湿。她伸手轻轻抚摸着莹莹的头发:“好孩子,难为你了……你爹爹若在天有灵,定会为你骄傲。”她没有说出口的是,那半块玉佩,或许不仅是念想,更是未来某一日,拨云见日的关键信物。只是时机未到,她不能对女儿言明全部。

    窗外,月色清冷,将贫民窟拥挤的屋檐勾勒成一片模糊的剪影。而在遥远的江南,雨后的夜空,星河格外璀璨。

    南北两地,双生花在不同的土壤中,汲取着各自的养分,默默生长。命运的丝线,早已通过那两半玉佩,悄然联结,只待风云再起时,交织出惊心动魄的图案。

    ---

    (第0073章 完)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清风辰辰的小说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最新章节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全文阅读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5200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无弹窗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清风辰辰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