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最新章节 第五十六章: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 http://www.ifzzw.com/382/382260/
  
  
    1937年一月十二日,农历冬月三十,距离迎来1937年的春节,还有整整三十天。

    眼看着就是陈常在来到这个新世界,要过的第二个春节了。

    在忙碌了一个多月之后。

    一阵阵隆隆的巨响,给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送上了第一个新年祝福。

    当这座身高三米二。

    地梁长、宽达三米五,重量接近三十吨。

    顶梁长宽达三米,重达近二十吨。

    而中间滑梁重达十五吨的庞然巨物。

    开始施展它澎湃的力量时。

    整个大型车间的地面都在一阵阵的颤抖。

    这台五百吨的锻压机,陈常在之所以设计成敦实厚重的样子。

    而不是像后世那样高个细挑的样子。

    主要是限于现在的材料刚性,和地基的水泥强度,无法满足五百吨锻压机工作时那强大的压力。

    所以他不敢把宽高比设计的低于一。

    如果高度超过了底座的长宽度。

    那么宽高比将会低于一。

    如果达到零点八,那么对于现在陈常在所使用的材料来说,将会出现巨大的风险。

    所以他采用了,相对于一百五十吨的锻压机,高度小幅度抬高。

    底座加宽加长,增加了承压面积。

    让宽高比接近一点一。

    加粗了四根承重柱。

    为了保证压力,加粗了液压缸。

    通过了一系列的妥协和改进。

    这台敦实稳重的五百吨锻压机,终于向世人展现出来了它的力量。

    陈常在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

    因为他后世工作的关系,他做事总是求全、求稳。

    能不冒险的事情就绝对不冒险。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虽然也会有思虑不周的地方,但是能多做准备,总是会少犯错误的。

    就在张师傅告诉他,这台五百吨级锻压机的横梁成功之前。

    他就已经为了未来的武器发展步骤,开始做准备了。

    就像是他和新枪一起送去总部的那三份,对未来武器和战争形式发展的报告一样。

    他必须要对自己最急迫想要得到的武器,进行前期准备。

    比如他现在手中拿着的一根枪钢棒。

    这就是他的准备之一。

    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之间。

    显然是高射机枪更简单一些。

    不管是从材料还是从制造工艺上来说,都是这样。

    尤其是材料。

    几个月前,总部领导来到他这里,参观一百五十吨锻压机试机的时候。

    他曾经拿出来一颗小滚柱对领导说。

    想要拥有好的钢材,至少是需要镍和铬,来制造合金钢。

    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合金钢,那就需要更多的稀有金属。

    至少想做出来高性能枪炮钢,那钼就是不可缺少的。

    而现在陈常在手中只有一千多斤镍。

    铬却是一点都没有。

    当时领导也是非常愁苦。

    但领导还是说,在回去后,会和特科的同志们商量一下,想办法弄来镍和铬。

    而上次在参观第一辆三轮车的时候。

    领导对他说,在汉中的同志,真的弄到了几千斤的镍和铬。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封锁严重,想要一下弄回来是不可能的。

    只能分批少量的一点点往回弄。

    陈常在也知道,想要从汉中冲破封锁线,把这两种光头政府严控的金属弄到吴家堡,是非常困难的。

    那是需要很多人的智慧和牺牲的。

    所以当时陈常在也对领导说明了。

    这边他可以想办法坚持。

    首先要保证的是特科同志们的安全。

    但是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来能够保卫自己领空的地面防御武器。

    这就是陈常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防空机枪是第一首选,这是没有问题的。

    在面对所有机型,平均飞行速度不超过五百公里。

    哪怕是飞的最快的零式64型都没有超过572公里的小鬼子时。

    高射机枪至少可以保证,对飞行在一千六百米高度以下的螺旋桨飞机,造成致命的威胁。

    他之所以有这种把握。

    是因为他首选的防空机枪,就是苏联在1930年设计成功。

    在1939年再次改进的,并命名为DShK-38的高平两用12.7㎜重机枪。

    这款枪就是鼎鼎大名的“德什卡”重机枪。

    而这款重机枪,也是后世国内仿制的五四式高平两用重机枪。

    这款枪,陈常在后世所在的军工厂可是生产了好多年。

    对于它,陈常在一点都不陌生。

    但是现在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枪管材质。

    它和普通的步枪和冲锋枪不一样。

    哪怕是步枪上使用的7.92×57㎜子弹,它的装药量,也就是德什卡高射机枪弹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左右。

    这么大的装药量。

    对于枪管材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普通的中碳钢,和步枪上用的高中碳钢加表面硬化技术,都无法满足这种弹药的需求。

    所以陈常在只能把自己存着的,只有一千多斤的金属镍给拿了出来一些。

    制造出来了十几根中碳钢镍合金枪钢。

    之所以选择中碳钢,这是为了保证枪钢的内部韧性。

    这种合金钢在进行膛内模头挤压,表面硬化处理,再经过磷化,最后再做一次镀镍除氢之后。

    至少可以让它能够短时间内,能够满足这种弹药发射时的高膛压,和初期的高温。

    但是这种合金钢,和重机枪枪管本身应该用的铬钼合金,或是高铬合金钢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在12.7㎜弹药的持续发射的情况下,它的耐高温性和抗烧蚀性能会快速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陈常在决定给这挺机枪的枪管上,装一个强制冷却水套。

    这种水套,不像是马克沁那样的蒸发水冷。

    而是要给这挺机枪的水冷套上链接一进一出两个水口,配上一个外置的水箱和手摇水泵,强行给机枪枪管进行降温。

    虽然即便是这样,这根枪管的最高寿命也不会超过两千发。

    距离真正的铬钼合金钢枪管五千到一万发的寿命,相去甚远。

    但这也是现在陈常在所能拿出来的,最好的材料和技术办法了。

    至少它可以承担起来要地的防空任务。

    有了它,总是比没有要强的多了。

    当然,在加了水冷之后,想要操作这挺机枪的时候,原来的那个五人机枪组成员,就多了一个活。

    一个重机枪班组。

    有负责观察目标、联络通讯的班长。

    有负责射击的机枪主射手。

    有负责装弹的副射手。

    有负责搬运弹药的弹药手,也就是三射手。

    还有一个负责机枪转移的驭手。

    当然那是在他赶的是马车的情况下才叫驭手。

    如果是开车的,那就得叫司机了。

    如今陈常在又给这位司机同志加了一个活,就是在战斗的时候,这位司机同志要去给重机枪揺水泵了。

    其实这个设计还是美国人先搞出来的。

    那就是美国人在1932年,从M1机枪上改进出来的,M2水冷高射机枪。

    当陈常在把手上这根中碳镍合金钢棒,放到了五百吨锻压机之下的时候。

    他对着这根枪管轻声说道:“我亲爱的水冷德什卡,我们快要见面了。”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松果体的小说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最新章节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全文阅读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5200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无弹窗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松果体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