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三十一 赈灾

朱颜执鼎 最新章节 三十一 赈灾 http://www.ifzzw.com/382/382243/
  
  
    大垚都城的晨光刚漫过宫墙,紫宸殿外已响起整齐的靴声。文武百官手持笏板,按品级列队,朱漆大门缓缓推开时,殿内的龙涎香随凉风飘出,萦绕在朝服衣角。赵玉琸虽未亲临,他的名字却将在今日的朝议中,搅动一场暗藏汹涌的风波。

    永昌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群臣:“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左相蒋佑平手持笏板,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琸玉商行主事周琸玉,精通商道,且对都城市集管理的见解,颇有见地,其近日提交奏折,详述市集改革之策,臣愿举荐其补市令之缺,以助都城商贸兴盛,臣愿为其举荐。”说罢,他将赵玉琸的奏折呈上,内侍接过,转呈给永昌帝。

    永昌帝展开奏折,细细翻阅。奏折中,赵玉琸提出“分区管市”之法,将都城市集按商品种类划分区域,设专人负责秩序与税收;又提及“商税透明”,建议将各商户的税银缴纳情况公示,杜绝官吏苛捐杂税;还提到“市集教化”,在市集角落设立公告栏,张贴农时、律法,让百姓在交易之余,也能知晓国事。

    “诸位卿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永昌帝放下奏折,目光落在群臣身上。

    户部尚书刘执徐率先出列:“陛下,臣以为赵玉琸此策可行。都城市集近来乱象频发,商户占道经营、税银流失等问题突出,其‘分区管市’与‘商税透明’之法,若能推行,定能改善市集秩序。且赵玉琸经营商行多年,熟悉商贾之事,由他担任市令,再合适不过。”

    刘执徐话音刚落,御史大夫贺谦便出列反驳:“陛下,臣认为不可!周琸玉虽有经营之才,但此举实为捐纳为官,春闱在即,倘若此时捐官上任,恐难服众定有微词。且市令掌管市集秩序,需通晓律法,周琸玉并无仕途经验,贸然任职,恐难当此任。”

    “贺大人此言差矣。”蒋佑平立刻回应,“古有‘不拘一格降人才’,赵玉琸虽无仕途经验,但其奏折中的见解,已显露出治理之才。捐纳为官,亦是大垚律法所允许,只要其能胜任,何惧他人非议?”

    殿内群臣顿时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蒋佑平与刘执徐,认为有真才实学,理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另一派则附和贺谦,坚持“出身论”,反对商户入仕。争论声此起彼伏,殿内气氛渐趋紧张。

    永昌帝端坐龙椅,始终沉默,目光在群臣间流转,似在权衡。

    “左谏议大夫,周琸玉与你同是本家人,那你在此事上有何看法呢?”永昌帝一语出,争论不休的群臣都安静了下来,同时看向周闻瀚。

    周闻瀚手持笏板,左跨一步,跃出队列上前道:“回陛下,臣不敢妄下定论。说来惭愧,周琸玉虽是臣的堂弟,但系周家旁支,臣与旁系族人联络甚少,也是这次他来大垚经商,臣才知道有此亲戚。不甚了解他有何真才实学,遂不敢妄言。”

    周闻瀚抬头看了看群臣看向他的视线,有疑惑,有惊讶,有幸灾乐祸。他收回眼神、低下头,转而更恭敬地对永昌帝说道:“既然左相都认为此人对都城市集管理颇有见地,或许真是有些实才在身上。”

    “是吗?”永昌帝意味深长地注视着周闻瀚。眼神鹰睃狼顾为非善,逼得周闻瀚不敢抬头,只能表现得更加恭顺。

    “哈哈哈哈,好!”永昌帝忽地拍案大笑,惊得群臣慌忙持笏低头,“没想到周家还有此等善商善市的人才,你们周家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闻此,不少人陡然色变,一时座下鸦雀无声。

    一道切入的奏请打破了沉默,工部侍郎杜仕恩手持笏板,快步出列,躬身奏道:“陛下,陇中急报,连月干旱,赤地千里,百姓缺水缺粮,已有流民涌入周边州府,若不及时救济,恐生民变!”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沸腾。永昌帝放下手中的朱笔,眉头微蹙:“陇中干旱之事,此前为何未曾上报?”

    杜仕恩连忙回应:“陛下,陇中各州府此前虽有旱情,却未料到会如此严重。昨日收到急报,当地河渠干涸,庄稼绝收,百姓已到了易子而食的边缘,臣不敢延误,即刻前来禀报。”

    户部郎中罗曜出列,沉声道:“陛下,救济之事刻不容缓。臣建议,即刻拨付粮款,派遣官员前往陇中主持赈灾。据臣估算,西部受灾百姓约五十万,至少需要一百万两白银与三十万石粮食,方能缓解燃眉之急。”

    “一百万两白银?”工部尚书公西恒立刻反驳,“罗郎中此言差矣。如今国库并不充盈,北边需防备匈奴,南边刚平定蛮夷,若一次性拨付百万两白银,恐影响其他军政事务。依臣之见,当以‘节流’为先,既要救济灾民,又要不影响国库运转。”

    罗曜脸色一沉:“公西大人,灾民性命关天,怎可如此儿戏?五十万百姓,三十万石粮食是底线,一百万两白银用于购买粮食、开挖水渠,缺一不可。若粮款不足,救济不力,百姓流离失所,后果不堪设想。”

    公西恒却寸步不让:“罗郎中,并非臣儿戏,而是国库实在紧张。臣以为,可拨付五十万两白银与十五万石粮食,再派遣得力官员前往,督促当地官府开源节流,发动民间富户捐粮捐物,定能渡过难关。”

    殿内群臣又对立而论,一派认为应足额拨付粮款,确保救济到位;一派主张节省国库开支,以最小成本赈灾。争论声此起彼伏,永昌帝倚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并无太多波动,仿若在等谁主动打开突破口。

    此时,御史大夫贺谦突然出列,话锋直指户部:“陛下,臣以为,赈灾之事,官员的人选至关重要。刘大人身为户部侍郎,掌管国库粮款,且此前举荐周琸玉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识人之能。如今赈灾,正是用人之际,若让刘大人亲自前往,定能妥善处理,既保证粮款用在实处,又能彰显朝廷的爱民之心。”

    这番话看似推崇刘执徐,实则暗藏杀机。在场群臣皆是人精,瞬间明白贺谦的用意——刘执徐若接手赈灾,粮款仅有五十万两白银与十五万石粮食,远不足以应对灾情。一旦救济不力,便会被冠以“办事无能”的罪名,轻则被革职,重则可能牵连家人。

    所以这是被那几人三言两语围堵成的死局,他就算不撞南墙也会撞西墙。

    危机如毒蛇缠上心头,他悉知贺谦与公孙恒素来交好,此次二人一唱一和,显然是想借赈灾之事将他拉下马。

    刚想开口推辞,永昌帝却率先说道:“贺卿所言极是。刘执徐,你在户部多年,经验丰富,且善于识人用人,陇中赈灾之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粮款之事,就按公西恒所言,拨付五十万两白银与十五万石粮食。朕相信你的能力,定能克服困难,妥善安置灾民。”

    刘执徐心下大骇、呼吸为之一窒。皇帝这番话,看似信任,实则是默许了贺谦与公西恒的算计。

    他清楚,永昌帝一直忌惮户部权力垄断,户部没有尚书,话事人便是自己这个侍郎。若能借赈灾之事削弱他的势力,甚至将他拉下马。而且,放任群臣内斗,既能让臣子们相互牵制,又能减少他们之间的勾结,皇帝定然乐见其成。

    “臣,遵旨。”刘执徐躬身领旨,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寒凉。

    没想到啊.......陛下当真不念旧情。自己仕途一生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眼见着可以平安退位、告老还乡,还要经历这一劫。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陛下当真狠心。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高望舒御的小说朱颜执鼎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www.ifuzu.com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朱颜执鼎最新章节朱颜执鼎全文阅读朱颜执鼎5200朱颜执鼎无弹窗朱颜执鼎吧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高望舒御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爱腐竹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