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官方的一纸公告,像是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凉水。
炸了!
整个互联网,彻底炸了!
“官方认证,最为致命!这波我站电影这边好吧!”
“笑死,年度最佳反转!陆鸣的粉丝脸都被抽肿了吧?搞了半天自己才是小丑!”
“别的不说,就冲豆瓣这波硬刚,我明天就去买票!必须支持一下这个三万票房的‘神作’!”
网络的风向,就是这么瞬息万变。
前一秒还被钉在“刷分耻辱柱”上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下一秒就被捧上了“被资本打压的遗珠”的神坛。
无数网友的好奇心被拉到了顶点,他们疯狂涌入购票软件,想要一睹这部奇葩电影的真容。
然后……他们傻眼了。
“卧槽?星火院线是哪个犄角旮旯里的玩意儿?怎么地图上都搜不到?”
“我这十八线小县城,连个排片都没有?看不起谁呢!”
“淦!全城就一家破电影院有排片,还他妈在郊区火葬场旁边!导演是懂选址的!”
就在这群嗷嗷待哺的网友抓心挠肝的时候,一篇长评,宛如平地惊雷,在一个名为“电影狗”的论坛里横空出世。
发帖人,是论坛里小有名气的影评人,ID叫“电影小学生”。
此人以看片量大,口味刁钻,喷人从不嘴软而著称。
他发的帖子标题,简单粗暴,充满了小学生式的炫耀和挑衅——
《我宣布,没看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人,品味都不是很理想!》
这标题,瞬间就吸引了无数火力。
“哟,哪来的大神啊?口气这么大?”
“一个三万票房的电影,吹上天了是吧?收了多少钱啊?”
“楼主先死个妈助助兴,我再点进去看。”
论坛里的老哥们,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然而,当他们骂骂咧咧地点开帖子,看完第一段之后,键盘上的手,都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
【在点开这篇帖子之前,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刷子,水军,收了钱的狗。无所谓。因为当一部电影,能把你的世界观按在地上摩擦,再狠狠地踩上几脚,然后重塑出一个更宏大的宇宙时,任何言语上的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承认,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就是抱着“审判烂片”的心态去的。一个房间,几个演员,叨逼叨九十分钟。这不叫电影,这叫催眠。】
【但是,我错了。错得离谱。】
【电影开场十分钟,我还在玩手机。二十分钟,我放下了手机。三十分钟,我的后背已经离开了座椅。当男主角平静地说出,他曾经狩猎过猛犸象,认识梵高,甚至和佛陀坐而论道时……】
【我操!我旁边的哥们直接爆了粗口,但没人骂他。因为整个放映厅里,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头皮发麻!那种感觉,就像有人在你脑子里引爆了一颗思想的核弹!这不是科幻,这是神学!这是哲学!这是人类历史本身!】
【它没有任何特效,却比你看过的任何一部特效大片都要宏伟。因为它构建的场景,不在银幕上,而在你的想象里!一个横跨了一万四千年的宏大史诗,就靠几句对话,在你脑内,轰然建立!】
【我不想剧透,我只想说,最后十分钟的反转,直接把我的天灵盖都给掀了!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腿是软的,手是抖的,看着马路上车水马龙,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恐怖和生命的渺小。】
【9.2分?不!在我这里,它就是满分!神作!不接受任何反驳!】
这篇长评,写得极度情绪化,充满了各种叹词和粗口,毫无专业影评人的严谨,反而像是一个小学生考了满分后,语无伦次地跟全世界炫耀。
但,就是这种不加掩饰的震撼,通过文字,狠狠地击中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几乎是帖子发出去的瞬间,顾彻昨天抽到的那张【口碑发酵卡】,悄无声息地,开始发挥它的魔力!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推动。
这篇帖子,被各大电影公众号,微博大V,论坛版主,像是疯了一样地疯狂转载!
标题越来越耸人听闻。
《震惊!骨灰级影评人称其为“思想核弹”,这部三万票房的电影究竟是什么来头?》
《年度第一神作诞生!看完它,我才知道以前的科幻片都是垃圾!》
《豆瓣9.2分真不是刷的!首批观众长评出炉,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如果说,“电影小学生”的帖子只是点燃了第一把火。
那么,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更多首批观众的真实长评,则彻底引爆了整个舆论的火药桶!
一个ID显示为“京大历史系在读”的女大学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当历史照进现实,我泪流满面》的长评。
【作为一个历史系的学生,我一直觉得,历史是冰冷的,是记录在故纸堆里的文字。但今天,顾彻导演,他让历史活了过来。】
【当约翰用一种无比怀念的语气,描述他如何坐在田埂上,看着那个潦倒的荷兰男人,用画笔搅动着漫天的星辰时……我哭了。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梵高的《星空》。那一刻,约翰不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就是历史的见证者。】
【当他说,他曾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讨论生命的轮回,并告诉他“轮回的终点就是消亡”时,我整个人都傻了。这是一个多么浪漫,又多么残酷的哲学命题!我从未想过,能在一场电影里,亲耳‘听’到这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对话!】
【感谢顾彻导演,他让我明白,历史不是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过爱恨情仇的“约翰”。】
这篇长评,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迅速在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群体中引起了巨大共鸣。
而另一边,一个程序员大哥的评论,则引爆了科幻迷的圈子。
【硬科幻!这他妈才叫硬科幻!谁说硬科幻就必须是飞船大炮,星际穿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告诉你,最硬的科幻,是思想的逻辑!】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精妙的“逻辑炸弹”!它探讨的不是物理层面的东西,而是时间,是生命,是文明本身!它的格局,大到爆炸!】
【当男主角被心理医生逼到绝境,他没有掏出激光枪,也没有召唤外星人,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心理医生,问出了那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活了一万四千年,他会对你们这些必死的凡人,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卧槽!就是这个问题!直接把我干懵了!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啊兄弟们!】
这些长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细节极其丰富,充满了只有真实观影后才能体会到的震撼感。
它们不像水军通稿那样,只会干瘪地夸赞“好看”“牛逼”“特效炸裂”。
它们就像决堤的洪水,每一个字,都在向外倾泻着作者那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世界观,和被震撼到无以复加的激动情绪!
这种强大的感染力,是任何营销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越来越多的路人网友被这些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我靠,被你们说得我心痒痒!真的有这么神吗?”
“妈的,不管了!明天翘班!老子也要去看看这个能掀人天灵盖的电影到底长啥样!”
“有没有帝都的兄弟?星火院线走起!组团的有没有?”
舆论彻底反转!
那些最早看完电影,并被打下“自来水”钢印的观众们,自发地在微博,豆瓣,贴吧等地集结了起来。
他们看着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讨论度越来越高,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们,是第一批发现宝藏的人!
这么牛逼的电影,不能就这么被埋没了!
一个昨天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哥,激动地在一个三百多人的观影群里,敲下了一行字。
“兄弟们!这电影首日票房才三万块!成本三十万!再这么下去,顾导底裤都要亏没了!”
“咱们不能让好人吃亏!不能让这么牛逼的电影死得这么窝囊!”
群里瞬间响应。
“对!必须支持!老子这辈子没当过谁的粉丝,今天,我就是顾彻的脑残粉!”
“光我们说没用啊,排片太少了,很多人想看都看不到!”
“那我们就自己当宣传员!去自己身边安利!朋友圈,同学群,公司群,家庭群!有一个算一个!”
突然,群里有个ID叫“不差钱”的土豪大哥,直接甩出了一个两百块钱的超大红包。
“都别吵吵了!听我的!口头安利没用!”
“现在!立刻!马上!去你们的亲戚朋友群里发红包!就说,谁凭《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票根,来找我领双倍红包!”
“帮顾彻回本!老子今天就为情怀买单了!”
这个简单粗暴的提议,像是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自来水”群体!
“卧槽!这招牛逼!”
“算我一个!我也发!”
“妈的,燃起来了!老子一个月工资不要了!今天就请全公司的人看电影!”
一场由下而上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口碑逆袭战,在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情况下,以一种最原始也最滚烫的方式……
正式打响!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