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
五月的燕京城已经渡过暖春,空气中多了几分燥热,五一这天,位于西单的深光影城门口铺了一条长长的红毯。
如今的制片方越来越注重首映。
《风声》不仅在全国范围举行了路演,还办了一场提前动员会,今天则是首映。
正儿八经的首映礼。
晚上六点半,全国电影院同步上线。
黄浩是入行两年半的娱记,他入的不是什么正经报社,而是类似卓威风行工作室那样的单帮。
过去这两年,娱乐圈里多了很多工作室。
有艺人,也有原来的娱记,导演、编剧等等,一个个的全部跟风式的成立个人工作室。
大家对工作室趋之若鹜的原因很现实。
钱。
赚得更多。
相应的,也更加辛苦。
娱乐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地方,当一个人不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足够多的利益,资源降级是很常见的事。
明星开了工作室,自己赚得多,公司挣得少了,待遇不下滑才不正常。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立工作室,连深光内部都是蠢蠢欲动。
没人会嫌弃赚得多。
当下。
深光内部只是缺了一个‘带头人’而已。
如果有了第一个成立工作室的人,后面这阵风绝对挡不住。
但。
目前这个第一人还没有出现。
即使成立工作室之后仍然挂在深光名下,也没人这么干。
大家都在等。
等一哥、一姐先出头。
一姐,大部分人都不指望,范小胖本人也没有那个心思,说好跟良哥一被子。
那就要一被子。
邓朝的话,暂时也没有那个心思。
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一旦他那么干了,别人的反应他不知道,黄小民一定会拍手称快。
对方一直等着机会上位呢。
“彬彬,看这里!”
“这里!”
倏地,黄浩的耳边炸响一片尖叫声,循声望去,只见穿着黑色小礼服的范彬彬走上了红毯。
跟她一起的还有《风声》剧组的其他人员。
不过。
所有的尖叫声中,范彬彬的声浪最高,黄小民其次,张涵与再次,袁荃、王智文等人的呼声不分伯仲。
至于导演程尔。
喊他的人真不多。
毕竟是幕后,没有台前那么多的星光。
咔!
咔!
咔!
接着,红毯外围成了闪光灯的海洋。
都在拍照。
疯狂的抓拍。
随后,明星就像是下饺子一样,不断地从红毯上走过。
看着明星们先后走上红毯,媒体区不由议论纷纷。
“嚯,陈昆果然来了。”
“肯定来啊,人家又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再说了,他跟黄小民还是同班同学,来也正常。”
“是哦,想当年,北电三剑客的名声多响亮,现在,啧啧。”
“那也不怪别人,都是自己作的。”
“也不尽然吧。”
“呵呵。”
“咦?江文夫妇也来了吗?他不是在拍《让子弹飞》吗?”
“是在拍,但时间就像内啥,挤一挤总会有的。”
“什么内啥?”
“嘿,你小子跟我装傻是吧?还能是什么?”
“不说了,沈导来了。”
“沈夫人也来了。”
“废话,人家两口子能不一块来吗?”
“你们说他们两个到底有没有结婚?”
“您管的可真宽,人家睡一个被窝的人,还用您来管?”
“不是,你这人说话怎么阴阳怪气啊?”
“……”
当沈良现身的那一刻,现场的尖叫声又迎来一次高潮。
导演和导演之间,亦有差距。
数遍全国,不论是凯子哥,还是老谋子,亦或者冯钢炮等人,号召力恐怕都不如沈良。
他现在已经是实质上的内地第一大导演。
拼奖项,拼票房,他都是第一。
拼身家。
还是不要拼了。
双方差的有点多。
其他人上的是福布斯名人榜,他上的是福布斯富豪榜。
两个榜都叫福布斯,上榜的人却是两拨人。
最近网上多了一大批喊他老公的人。
女的最多。
男的嘛,也不是没有。
国民老公的外号,不胫而走。
还有一部分男性群体把他当成了偶像,不是因为什么艺术成就,也不是电影票房有多高。
单纯是因为钱多。
发家的路径也是清晰可见。
虽然有些地方不太对的上,但那都是小问题,总体而言,不是什么突然冒出来的神秘富豪。
白手起家,不到三十岁,身家几十亿。
在创业者眼中,沈良就是明灯。
指路的明灯!
很多人都用他来激励自己。
约莫一个小时后,现场的媒体们移步内场,今天的首映没有什么发布会,因为之前已经开过。
今天只有电影开场前的短暂交流。
主创团队上台向媒体,向影迷,向支持自己的粉丝表达感谢。
然后。
放映开始。
《风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1942年10月10日,汪伪举行盛大的庆典,然而,一系列的遇刺事件令汪伪要员们惶惶不安。
于是。
压力就传到了特务处处长王天香(王智文)那里。
在残酷的审讯后,王天香收获一条关键情报,代号老鬼的D下党已经混入剿匪司令部。
立功心切的王天香当即向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进行汇报。
随即,两人在裘庄布下一个圈套。
一个逼出老鬼的圈套。
所有的嫌疑人都被汇聚到一起,上演一场真人线下版狼人杀。
《风声》的关注度很高,除了深光、范小胖、黄小民、程尔等元素,更更更关键的助力是最近几年火热的谍战题材。
《潜伏》、《黎明之前》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最近两年,任何时间段打开电视机,调上十几个台,必然有一家电视台在放打鬼子的电视剧。
谍战题材大热,也为《风声》平添了几分热度。
赶来参加首映礼的途中,沈良便收到了蒋德福传来的消息。
深光院线《风声》当天的销售数据。
首映场,全满!
平均上座率97.88%。
少的那2.22%基本是来自次一线、二线城市,那边的影视市场远不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那么火热。
从下午六点半开始,五一当天,《风声》在深光旗下的电影院一共排了三场。
三场平均上座率是83.75%。
这是预售!
预售!
预售!
后面的第二场、第三场还没开始放映,如果临近放映,平均上座率绝对能超过90%。
以小见大,其他地区的上座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沈良估摸着《风声》的首日票房应该会有惊喜。
嗡!
嗡!
随着灯光一暗,电影正式开始。
《风声》的节奏很快,开头是‘样板式’的庆祝,紧随其后的便是各种遇刺事件。
再一转。
画面进入阴暗的审讯间。
王智文一露面,那种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好演员与一般演员的差距就在这里,仅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他就坐在那里,就能让观众入戏。
那种阴冷的气质,好似躲在暗处的毒舌。
阴狠又毒辣。
在王天香对面遭受酷刑的女演员是王芝客串,事先谁也没提过,包括宣发期,剧组都藏的严严实实。
所以,当王芝现身的那一刻,全国各地的影厅内都出现了惊呼声。
太让人意外。
也有一点点惊喜。
虽然王芝的日常曝光不多,但她的影迷数量却不少。
打星。
女打星。
还是年轻的,有点功夫的女打星太缺了。
《一代宗师》最后算总账虽说小亏了一点,但王芝却因为这部电影收获一大堆奖项。
在女打星这个赛道,她就是内地第一人。
但凡是要拍相关题材的电影,九成九的导演,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
同样的,在影迷群体中也是如此。
没有代餐的情况下,她几乎一个人独占了一条赛道。
“嗯?真香啊。”
王智文轻轻的拿起刷子,脸上挂着渗人的微笑。
“这是一种香料,从斯里兰卡来的,八妞最喜欢。”
听着王智文的台词,沈良微微点头。
确实顶。
小黄在《天道》剧组偷了一点师,现在台词功底大有进步,至少能听清楚。
听清的要求看似很低,其实在新生代的小花、小生那里已经是高标准。
有些人演戏如果把字幕抠掉,那就像是听天书。
爽妹子是一个代表。
早期的爽妹子台词还能听,越红,台词越拉跨,还有一些人也是这样,只要情绪激动,台词说的像是嘴巴里含了什么东西。
说都说不清。
十几年如一日。
就在观众意外八妞是谁时,那条狗登场了。
酷刑也是风声的特点之一,这部电影里有各种具象化的酷刑,犬刑、电刑、老虎凳、拔指甲、钢针刺穴、绳刑等等。
五花八门。
如果电影有分集,风声保底是15+。
13禁。
十三岁以下,禁止观看,十五岁要家长陪同观看,18岁才能独自一人正常观看。
不过。
它没有分级,这也是沈良唯一插手的地方,尽量拍的不那么血腥、暴力。
至于渲染氛围。
那方式多了。
不是越血腥,越暴力就越能拉动情绪,通过调色、镜头语言、环境、道具、表演等等,都能适时地渲染。
从头到尾看下来,沈良觉得能给程尔打个七八分。
拍的不错。
能在大修的情况下拍出这样的成片,已经有几分大导演的潜质,不过,具体能不能成长为名导,还要再看。
《风声》拍的精彩,剧本能占到一半的功劳。
顾小梦娇俏,李宁玉清冷,白小年娘,吴志国硬气,王天香阴狠,武田毒辣……
每一个人物的特质都非常鲜明,且合乎逻辑。
几位演员的表现也很精彩。
特别是黄小民。
沈良准备抽空点名表扬他一番。
黄小民在《风声》里的表演完全跳脱了电视剧式的框架,体现出了他的潜能。
他和袁荃的对手戏尤为精彩。
比原版还要好。
电影里的武田活脱脱一个变态,黄小民把那种病态的欲望,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沈良可以打九分。
值得一座最佳男配角。
不论是金鸡、金马,还是金像,乃至一些海外奖项,只要能参选,他都配得上一座奖杯。
沈良感慨的同时,现场的影评人、影迷、记者们也是眼前一亮。
黄小民的表演,有点惊喜,有点意外。
很多不太关注的人对黄小民的印象还停留在杨过、韦小宝、许文强时代,这些电视剧都是翻拍。
翻拍的剧,剧迷难免会先入为主。
稍微了解一点黄小民的人,可能不会太意外,他在《良医》里的表现,已经有了几分雏形。
这次,破茧化蝶。
啪!
啪!
啪!
影片最后,现场不出意外响起了一片掌声。
这些掌声不是花钱买的,大部分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鼓掌。
一部好电影。
节奏紧凑,故事性清晰,人物表演精彩,逻辑经得住推敲,道具、灯光、美术设计都不错。
这些东西看似很容易做到,但只是看起来容易。
如果真那么容易达标,人人都能当导演,看看路钏那部《王的盛宴》,这部电影在服化道、灯光、美术、人物方面都不错。
有些地方堪称优秀。
但。
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要看最短的那根板。
剪辑、故事、逻辑稀碎,再好的外面也无法掩饰内核的一坨。
随着剧组上台致谢环节结束,这场首映礼也结束了。
影迷、媒体人、影评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影厅,途中,刚刚看完电影的众人,不免要讨论讨论。
“这电影拍的真不错,范彬彬的演技感觉有进步。”
“其实她现在的演技不是特别差,很多人都被她那张脸给骗了。”
“我不觉得,只能说够用,她跟袁荃的对手戏,感觉还是弱了一点。”
“这倒是。”
“不过,要说最意外的还是黄小民,他在电影里的表演没那么‘油’了。”
“是吧,感觉他应该是仔细琢磨过,再加上近期又没接拍电视剧。”
“嗯,电视剧太毁演员了,很容易程式化表演。”
“哈哈,你这话说的不像影评人。”
“那像什么?”
“像电影学院的老师。”
“那你就外行了,影评人不是说会看电影,会写文章就能当的,一些基础都要学,论理论,我是专业的。”
“行,行,行,你专业,那你预测一下《风声》的票房?”
“三亿起步吧。”
“三亿?”
“你那个表情是什么意思,不相信?”
“我不信。”
“敢不敢打赌?”
“赌,赌就赌!”
“行,如果票房不破三亿,我果奔,破了,你果!”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