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骑兵倾巢来攻,如同一股巨大的风暴,瞬间吸引了全场瞩目。
就连双方对线的步兵,似也因此稍稍停顿了片刻,然后以更加疯狂的姿态彼此推搡。
这场战争,终于进入了决胜的时刻。
魏军也好,汉军也好,都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倾力一掷。
不过让曹洪又一次感到意外的是。
汉军骑兵虽然早就完成集结。
可直到他已经冲到了魏军步兵附近的时候,汉骑依然迟迟未有启动。
曹洪不知道对方在等什么。
但丰富的从战经验告诉他。
没有速度的骑兵,是没有威慑力的。
而战马的提速,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
汉骑再不动,那就没有机会再动了。
顷刻之间,魏骑已经越过了己方步阵,前蹙到汉军步阵的东侧。
这时候,曹洪只要稍稍勒转马头,就能从这一侧对敌军步兵造成巨量杀伤,破开口袋阵的一角。
但曹洪没有这样做。
因为他始终坚定相信,骑战才是今日此战的关键所在。
步兵唯一的作用,就是替骑兵吸住敌军步兵,拉扯出足够决胜的战场空间。
等骑兵分出了胜负,再回头夹击步兵,也不算晚。
甚至可能都不需要真的发起攻击,敌军步兵自己就先溃退了。
很快,曹洪又越过了汉军步阵,来到战场的东北角,与王凌所领的千余骑兵汇合。
这时候,句扶那部汉军骑士已经往东边撤退。
似要与向宠那部骑士汇合。
在曹洪看来,对方这个选择并不明智。
因为面对已经冲锋起来的敌军骑士,最好的应对方法是迎面撞上去。
而非将后背暴露给敌人。
否则后退很容易变成溃退。
就算句扶再让他震惊一次,展现出超常的统帅能力,成功带领部下逃出生天而不溃散。
但因为时机的问题,他这部人马也就无法参与即将到来的关键对决。
这将会削弱汉军在骑兵数量上的些许优势。
所以曹洪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向着这部胆敢背对着自己的汉军骑兵,发起了突击。
王凌紧跟而上。
此时两部汇合起来的魏军骑兵,减除一些战损,也足有四千骑上下的规模。
哪怕甬道南边已经被拉扯出一道两里宽的“缝隙”,也依然略嫌拥挤。
毕竟骑兵作战是不需要也不能够组成密集大阵的。
对战场空间的要求远远大于步兵。
不过曹洪已经顾不得太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根本不可能苛求完美的条件。
逮到一丝胜机,就该死死抓住。
比如眼下。
将将跑了半里地后,魏骑就衔尾追上了汉骑,并迅速造成了杀伤。
好些跑得慢的汉军骑士干脆往两侧跑开以保命。
然后又被紧随而来的魏军骑士射马,或者驱赶。
永久或暂时失去了在战场上驰骋的资格。
“打出旗号,让句孝兴脱战之后,原地休整待命。”
将台上,麋威面无表情地下达命令。
然后迅速得到了执行。
诸葛乔等旗号打出之后,才开声提醒:
“若句孝兴不折返,那我军骑兵数量将略少于魏军。”
“知道。”麋威点点头,没有多余解释。
而诸葛乔也只是尽责提醒而已。
点到即止。
将台上很快又恢复了沉默。
不久,曹洪的将旗就出现在了汉军将台的正南方。
这时候,甬道南侧,除了已经彻底远离的两军步兵大阵之外。
就只剩下数量庞大的魏军骑兵集群,以及向宠这一部相对单薄的骑兵。
至于尚未出战的剩余三千余汉骑,则悉数云集在麋威将台的南边,甬道的北边。
因为甬道工事的阻隔。
所以哪怕与魏军骑士相隔不远,却依然像是站在战场之外看戏一般。
看着友军或是溃败,或是被绞杀殆尽。
这是曹洪不大能理解的一点。
却不妨碍他已经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现在,除非奇迹降临。
否则哪怕关羽张飞亲自来接替指挥,也不可能夺走他即将到手的胜利。
然后,汉军就敲响了骑兵出击的鼓点。
在早已万马奔腾如雷的沙场上。
这一点新增的鼓动,多少显得单薄。
然而因为鼓声是来自汉军将台的方向。
加之那位身披甲胄的大汉卫将军亲自擂鼓。
所以依然引起了不少双方骑士的关注。
汉军骑士自是士气振奋,按照预定的方略策马加速,直冲甬道南边的敌骑。
而魏军骑士则表情各异,倒没有因为敌骑自侧翼而来而产生慌乱的情绪。
早已杀兴上头的曹洪更是当场迎风酣畅大笑起来。
因为他既然敢于将侧翼暴露在敌人骑马的矛头前,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那就是汉军用来阻遏魏骑的那条甬道工事。
那条干沟渠有多么坑马,他的部将牛金早已试探清楚。
此时汉军骑兵若要发起冲锋,必须要先跨越甬道,方能开始提速。
可随着他的人马涌入甬道南边的“缝隙”,此地哪还有足够的空间给汉骑跑马?
强行跨越障碍进入战场,要么被高速奔驰的魏骑猎杀。
要么就卷入混战的态势,失去突击的意义。
其实曹洪本以为麋威会选择从甬道两侧已经填平的区域出击。
那样战马可以在到达甬道前就完成必要的提速。
如果麋威以这种方式出击,曹洪应对起来会麻烦一点。
但也只是一点。
因为这一战,到底是他的骑兵最先完成提速。
并且中间这一段甬道,依旧是他侧翼(北面)最好的掩护。
在他亲自将骑兵引领到甬道南面的这条“缝隙”的时候。
汉军骑士不管以何种姿态出击,都注定要慢上一步。
一步慢,步步慢。
这场战争的胜负,由此而决。
就在曹洪畅笑之间。
那三千多汉军骑士已经抵达甬道的北侧。
速度明显一慢。
但,也只是稍稍一慢而已。
预想之中,战马因为落坑又翻障的严重失速,并没有发生。
相反,汉军其实只是稍稍顿挫,便如爬坡一般自沟下迅速翻上来,然后轻松跃下三尺高的土墙,再于平地上继续加速奔袭而来。
速度并没有下降到无法直接参与战斗的程度!
这一幕,当场把笑容从曹洪的脸上抹走。
麋威怎么做到的?
提前把这个干沟给填平了?
肯定的。
问题是怎么填?
引水入渠,然后天冷结冰?
这一点,曹洪还真有考虑过。
他不至于疏忽大意到连最基本的战场侦查都忘了。
早在牛金、王凌二将两翼齐出之前,他就已经派遣哨骑去上下游的河、渠查看。
获悉汉军依旧以土偃堵塞水口,没有重新引水入渠。
否则今日这一战,将可能是另一种打法。
所以,不是水,那是什么呢?
曹洪突然想起上一战,牛金传回来的一处情报细节。
当时牛金跨越甬道南侧的三尺墙,继而坠马于干沟之内的时候。
曾看到另一侧甬道墙,堆砌得十分敷衍。
只有一些松松垮垮的沙袋、木石。
那些东西,远没有夯土墙扎实,很容易就被步兵所摧毁。
只能临时用于阻挡一下骑兵冲锋。
跟鹿角、拒马是一个性质。
后来曹洪的步兵曾一度有所摧毁,又被对方连夜迅速修复,更证明了这一点。
易拆也易修嘛。
所以,麋威就是用那些东西,迅速填平了干沟的?!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