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央突击队的青春版钢铁洪流带领着步伐一致的步兵,终于抵达中华门时,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连负责维持秩序的南京宪兵部队也大为震撼。
都说中央突击队装备精良,豪华程度堪称国内之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坦克战车,野炮重炮,清一色的M35德式钢盔,放眼望去,步枪全是进口的,机枪大部分都是MG34,民二四少量装备,连一挺捷克式都没有。
就这还是在杭州湾,被小鬼子和舰炮飞机轮番轰炸过六天后的残存家当,不敢想象中央突击队在战前的装备水平到底有多豪华。
这装备水平,别说地方杂牌军了,就连最嫡系的教导总队看了都得眼红。
几个站在路边维持秩序的宪兵,看着那隆隆驶过的坦克那粗大的炮管,再看看自己手里保养得还算不错,但跟对方一比就显得寒酸的中正式步枪,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我的乖乖...这李长官的部队,是真阔气啊”
“你看看那机枪进口德国的MG34,我见教导总队打过,射速快得很,一挺机枪能压制住咱们一个排的火力”
“怪不得能在杭州湾挡住小鬼子好几个师团,光看这身行头就知道了”
几个宪兵小声的讨论着,语气里充满了羡慕,还有一丝酸溜溜的味道。
相比于维持秩序宪兵酸溜溜的讨论,民众的反应要直接的多。
他们没有部队军人之间的攀比,只知道眼前的这支队伍是在杭州湾死扛要登陆的小鬼子,打退了十五万小鬼子六天六夜的进攻,并且歼敌五万。
这是一支英雄部队!
此时城门内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道路两旁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南京市民,人群从城门洞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的街巷。
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中央突击队的入城。
当中央突击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越过城门守卫的宪兵,率先进入城内后,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来了,来了,中央突击队来了”
“快看,那些都是缴获小鬼子的坦克,用小鬼子的武器打小鬼子,痛快啊”
“老天爷,这么多装甲车,比我在报纸上看到的还威风”
随着坦克部队后方的吉普车出现,民众的欢呼声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早已得到通知,提前站在城门口蹲守的记者们更是疯狂,相机镜头死死对准了吉普车上的李学文,嘴里疯狂大喊:
“李长官,看这里”
“李将军,挥挥手”
听到记者的大喊,李学文十分配合的对着镜头方向挥了挥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目光扫过那些激动欢呼的人群,李学文心里相当的满意,这才叫万众瞩目啊,这才是主角的待遇啊。
原本李学文还打算学着太平洋对面某位陆军五星上将,来个烟斗加墨镜啥的,
后面转念一想,国内老百姓可能接受不了这个,索性就穿着军装,老老实实的完成整个游行过程。
配合完记者留下照片,李学文又朝着人群挥手。
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新发型,斯丹康头油果然靠谱,在城门口的风里依旧纹丝不动,连一根发丝都没乱。
“那位就是李学文,李将军,杭州湾的大英雄,把鬼子打的屁滚尿流的”
“真威风啊,大丈夫,当如是”
“苍天有眼,派来如此虎将护卫南京,有李将军在,小小倭寇绝对打不进来”
“李长官,南京就靠您了”
南京市民的欢呼,随着李学文的由远及近层层拔高。
无数的手臂疯狂的向着李学文的方向挥舞,老百姓挤在道路两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只为一睹这位传奇将领的风采。
前排的市民几乎要冲破宪兵组成的人墙,孩子们被高高举起,学着大人的模样用力挥舞。
在李学文从淞沪开始撤退时,国内各个报社,就在宣传部的指示下,开始疯狂宣传李学文部在杭州湾取得的惊天大捷。
在淞沪会战失败的阴影下,李学文打出来的这场大胜,给一片悲观的国内舆论带来了一剂强心针的同时,也将李学文和中央突击队彻底捧上神坛。
李学文的形象被报纸不断拔高,从能征善战的将领,被塑造成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党国战神”。
校长原本是打算将中央突击队给直接撤到后方补充休整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才将李学文调来南京,参加之后的南京保卫战。
听着下方老百姓喊的内容,心里原本相当得意的李学文,瞬间冷静了下来,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
守卫南京的都是从淞沪退下来的残兵败将,除了后期从其他战区调来的部队外,唯一勉强成建制的,只有教导总队这一支部队。
这还是教导总队部分留守南京,参战人数只有七千五百人的情况下。
派出去的七千五百人全都是教导总队的精锐,也在淞沪损失了接近四千,老兵和基层骨干损失殆尽,说句元气大伤也不为过。
指望这些部队来守南京,李学文怎么算,都丝毫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李学文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多撑一段时间,尽可能疏散城内的老百姓,以及大量杀伤小鬼子的有生力量。
在老百姓的一声声呼喊中,李学文也没了继续享受主角待遇的心情,默默的坐在座椅上,静静的看着面前欢呼的场景。
李学文的沉默丝毫没有影响老百姓们的热情,在部队经过时,欢呼声依旧热烈。
中央突击队绕城一圈,在整个南京的老百姓面前展现了英雄部队的精神面貌,和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南京市民狂热的欢呼与注视下,完成了这场提振士气的盛大游行后,终于脱离了主要街道,朝着他们在城北幕府山的新驻地驶去。
(爱腐竹小说网http://www.ifzzw.com)